1、1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有关知识和这四首诗的文学常识。 2、品味语言,体会古诗意境,运用想象描绘诗歌的艺术画面。 3、理解、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4、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四首诗,积累诗文语句,注意节奏和语调的变化。 5、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学习诗人表达的乐观自信、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诵读古诗,熟练背诵,积累诗文语句 难点:1、品味语言,体会意境,培养学生热爱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 2、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3、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在把握诗意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古诗四步法 课时安
2、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庭中有奇树:(一) 、导入:(板书“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大家知道这是对于哪些作品的评价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庭中有奇树,一起品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和这首诗的艺术魅力。 (二)、评价及文学地位:对古诗十九首,历来都推崇备至。钟嵘给过“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的高度评价;文心雕龙作者刘勰说:“实五言之冠冕也”;明代谭元春说:“在诸古诗之上,千古无异议。”问一下学生:“庭中有奇树属于几言诗?”五言诗在古诗十九首之前就已经出现,但却是到了古诗十九首,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3、标志了文人五言诗的成熟,标志了抒情诗的新发展。(三)、文学常识介绍: 梁代萧统文选 “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 19首五言诗。它们不是一人一时之作,也不是一个有机构成的组诗。“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其中大多是抒情诗,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被统称为“古诗” 。“古诗”已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并且发展为泛指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而古诗十九首便在文学史上占有“古诗”代表作的地位,这一标题也就成为一个专题名称。2(四) 、诗歌细
4、读与合理想象:先让全体学生齐读一遍,接着与学生一起一句一句地品读诗歌。(全诗八句,可分作两个层次。前后四句分别描写了一幅图景)前四句讲解-先释词:第一句中的“奇”字是指“不一般、珍贵” ;第二句中的“华”同“花” 、 “滋”是指“繁” ;第三句中的“荣”也是指“花” (板书“木本之花曰荣,草本之花曰华” ) ;第四句中的“遗”是指“赠送” ,读音便为“wei(去声) ”(提醒学生这是一个重要的古文知识点) 。接着给五分钟时间给同学根据诗句进行自由、合理想像。请两位同学具体描绘一下前四句诗句所描绘的景象,最后老师进行总结,并给同学描绘一番:前四句诗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
5、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女主人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后四句讲解-先释词:第五句中的“馨香”是指“香气” 、 “盈”是指“满” ;第六句中的“莫”是指“没法” 、 “致”是指“送到” ;第八句中的“别经时”是指“离别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 。接着给五分钟时间给同学根据诗句进行自由、合理想像。请另外两位同学具体描绘一下前四句诗句所描绘的景象,最后老师进行总结,并给同学描绘一番。(五)、诗歌鉴赏品味: 、 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提示:方式是“折其荣”,目的是“遗所思”) 中国人民很早
6、对于自然就有很深的爱好,对自然的爱与对人的爱往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美好的。正如王维的相思所写:“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采花折柳,这正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2、诗的最后两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是否与前面相矛盾?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不矛盾。大意是说:“这花有什么稀罕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
7、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这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的主题。从前面六句来看,诗人对于花的珍奇美丽,本来是极力赞扬的。可是写到这里,突然又说“此物何足贡” ,未免使人有点惊疑。其实,对花落下先抑的一笔,正是为了后扬“但感别经时”这一相思怀念的主题。无论说花的可贵还是不足稀奇,都是为了表达同样的思想感情。但这一抑一扬,诗的感情增3强了,最后结句也显得格外突出。诗写到这里,算结束了。然而题外之意,仍然耐人寻味:主人公折花,原是为了解脱相思的痛苦,从中得到一点慰藉;而偏偏所思在天涯,花儿无法寄达,平白又添了一层苦恼;相思怀念更加无法解脱。(六)、有感情地朗读及流畅地背诵。请一位同
8、学起来有感情地朗读,再次感受此诗的艺术魅力;给同学们五分钟时间背诵此诗并叫两位同学起来背诵。二、学习龟虽寿:(一) 、导入:读题解题,走近作者。 (二) 、预习反馈:检查学生字词及内容理解预习情况。 (三) 、活动探究: 活动一、自学古诗,了解诗意。 1范读。 2指名读诗 3组织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读诗、订正。 4组织学生同桌之间自学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前四句为第一层:“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 意思是说神龟虽然长寿,可还是难免一死呀。腾蛇和龙一样能够乘云驾雾,然而一旦云消雾散,和就苍蝇蚂蚁一样,灰飞烟灭了!这四句诗说明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这在当时迷信猖炽
9、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 紧接着在第二层中间四句中,曹操一扫汉末文人感叹浮生若梦、劝人及时行乐的悲调中,慷慨高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在这几句诗中,曹操自己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认为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一种对宏伟理想的追求永不会停息啊! 后六句为第三层。这首诗始于人生哲理的,继发壮怀的高唱,复而回到哲理的思辨:“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曹操对人生的看法颇有一点辩证的思维,他首先讲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的。接着讲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
10、极进取,建功立业。最后再谈到人在自然规律面前也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如果能善自保养身心,使之健康愉快,也可以延年益寿。这里的“养怡之福” ,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国,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活动二、创设情境,朗读感悟。 1教师进一步介绍写作背景,结合图画引导学生感受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2组织学生有感情朗读。 活动三、总结提升,背诵古诗。三、布置作业: 1、注音。枥( ) 冀( ) 贻( )沥( ) 骥( ) 怡( ) 42、默写古诗 3、解释书后两句诗句的意思。4、预习
11、后两首古诗词。第二课时一、学习赠从弟:(一) 、导入新课。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诗是我们中华名族最值得世代相传的精神瑰宝。今天我们就随赠从弟这首诗来感悟古代诗歌意境。 (二) 、走进诗人:刘桢(?217) ,字公干,东平(今山东省东平县)人,“建安七子”之一,刘桢的诗风格劲挺,不重雕饰。作品流传很少,现仅存十五首。 (三) 、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从弟:堂弟。 亭亭:高貌。 瑟瑟:风声。 一何:多么。 盛:大,凶猛。 罹:遭受。 凝寒:严寒。 (四) 、教师范读读全诗。(五) 、自读全诗,感知诗意。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开篇描写出松柏树的整体形象:高耸挺拔,立与山上,
12、笑迎“瑟瑟”寒风,不像严寒低头,不在恶势力下弯腰,高俊雄伟,傲骨铮铮。三、四两句“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意思是风声是多么的凶猛,松枝在风中又是多么的刚劲。是对风声与松树都予以展开描写,描写松柏与寒风在对立中所展现的情状,突出了松的可贵品格。 五、六两句“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意思是正当严冰寒霜带来一片悲惨凄凉景象之时,松树却总是那么挺拔美好。通过冰霜的残酷再一次反衬松树的不畏严寒与高洁傲骨。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两句的意思是难道松柏就不遭受寒冷吗?但是松柏原本就具有不畏严寒的本性。直接写松品格,点明主题。 (六)、学习全诗,探究讨论。 问题一:诗中的松柏树有什么特点? 松柏经寒不衰、
13、枝干坚劲的特征,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诗人紧紧扣住松柏经寒不衰、枝干坚劲的特征来描写,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已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 问题二:诗的题目是“赠从弟” ,作者的目的是什么? 5诗人并没有将他希望堂弟应如何如何,但其劝勉之言却又不言而喻:希望堂弟能向松柏那样坚贞自守,不因外力的压迫而改变本性。也有自况自勉的含义。诗人告诉我们,必须像松柏那样永远保持坚贞自强的个性,才不愧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问题三:如果把这首诗赠给我们,我们应该怎样做? (七) 、齐读全文。 (八) 、总结全文。 全诗以简练的语言写出了松树刚正坚贞、不屈不挠的鲜明形象和不向严寒低头,不向残暴弯腰的气
14、节,诗作融入了对松树赞颂的深厚感情,其用意是以比兴手法象征诗人自己的性格与抱负,同时也是为了勉励他的从弟。二、学习泰山梁甫行 。 (一) 、教师范读诗歌,学生自读理解。(二) 、重点词语解释。 1异气:气候不同。 2剧:艰苦。 3草墅:用草搭盖而成的简陋房屋。 4行止:行动的踪迹。 5林阻:山林险阻之地。 6翔:绕行。 7柴门:用树枝等物编成的门。 (三) 、译文: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的风雨形态不一。海边的贫民多么艰苦啊,破旧的草屋是他们的栖身之地。妻子和儿子像禽一兽 一样生活,盘桓在险阻的山林里。简陋的柴门如此冷清,狐兔在周围自一由 穿梭毫无顾忌。(四) 、鉴赏:曹植自曹丕篡汉后,在
15、自己生存的艰难不幸中,逐渐体会到下层人民的痛苦。他在泰山梁甫行中,以白描的手法,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现了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是说天下的自然环境不一样,所遭受的风雨灾害也不一样。言外之意是说,海边气候潮湿,风雨狂暴,海啸龙卷风也时有发生,是不适合人生存的地方。这两句突出边海人民生存环境的恶劣。“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痛苦啊,海边的人民,他们生活在荒野草丛林木中,多么荒凉,多么凄惨。这本是野兽出入的地方,可他们却长期的与野兽同一居 。所以“妻子象禽一兽 ,行止依林阻。 ”这是对妻子以及孩子的整体形象描写,从中我们不但看到海民衣不蔽体蓬头垢面的野人一样的粗俗艰苦的生活方式,也可以想见他们与世隔绝的愚钝颓废形象。他们依靠自然环境的险阻,和野兽争夺相间生存,他们不但经受生活的艰难困苦,而且还有随时被野兽吃掉的生存忧惧。“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柴门简陋凄清,在海风中嗦嗦摇荡,狐狸兔子好象从天上飞来一样从屋檐下飞来窜去。这里通过狐狸、兔子的侧面描写,反衬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本文以白描的手法,言简意赅地全方位展现了边海人们的痛苦生活。 6三、学生齐读这四首诗歌。四、自由背诵这四首诗歌。五、布置作业:1、默写这四首诗歌。2、完成学法大视野上的相关习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