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 1 页 共 9 页 1 模拟电路 基础 09 年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在 P 型 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是( 空隙 ),而少数载流子是( 自由电子 )。 2在 N 型 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是( 电子 ),而少数载流子是( 空隙 )。 3 当 PN 结 反 向偏置时,电源的正极应接( N)区,电源的负极应接( P)区。 4 当 PN 结 正 向偏置时,电源的正极应接( P)区,电源的负极应接( N)区。 5为了保证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应使发射结( 正向 )偏置,集电结( 反向 )偏置。 6根据理论分析, PN 结的伏安特性为 )1( TUUS eII ,其中 SI 被称为( 反向饱和 )
2、电流,在室温下 TU 约等于( 26mv )。 7 BJT 管的集电极、基极和发射极分别与 JFET 的三个电极( 漏极 )、( 栅极 )和( 源极 )与之 对应。 8在放大器中,为稳定输出电压 ,应采用( 电压取样 )负反 馈 , 为稳定输出电流,应采用( 电流取样 )负反 馈 。 9在负反 馈 放大器中,为提高输入电阻,应采用( 串联 -电压求和 )负反 馈 , 为降低输出电阻,应采用( 电压取样 )负反 馈 。 10. 放大器 电路中引入 负反 馈 主 要是为了改善放大器( 的电性能 )。 11在 BJT 放大电路的三种组态中,( 共集电极 )组态输入电阻最大,输出电阻最小。 ( 共射
3、)组态即有电压放大作用,又有电流放大作用。 12. 在 BJT 放大电路的三种组态中,( 共集电极 )组态的电压放大倍数小于 1,( 共基 )组态的电流放大倍数小于 1。 13 差分放大电路的共模抑制比 KCMR( CuAAlg20 ),通常希望差分放大电路的共模抑制比越( 大 )越好。 14 从三极管内部制造工艺看,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发射区( 高掺杂 ),二 是基区很 ( 薄 )并掺杂浓度( 低 )。 15在差分放大电路中发射极接入长 尾 电阻后,它的差模放大倍数 dA 将( 不变 ),而共模放大倍数 cA 将( 减少 ),共模抑制比将( 变大 )。 16 多级级联放大器中常用的 级间 耦
4、合方式有( 阻容 ),( 变压器 )和( 直接 ) 耦合 三种。 17 直接耦合放大器的最突出的缺点是( 零点漂移 )。 18,集成运放主要由( 输入级 ),( 中间放大级 ),( 输出级 )和( 偏置电路 ) 4 部分组成。 19 BJT 三极管 的直流偏置电路通常有( 固定基流 )电路和( 分压式 )电路两种。 20 负反馈放大电路增益的一般表达式 FAAAf 1 ,当 11 FA 时,这种反馈称 为( 负反馈 );当 11 FA 时,这种反馈称为( 正反馈 ) 。 21集成运放两个输入端之间的电压通常接近 0,即 0 uu ,将 这种现象称第 2 页 共 9 页 2 为( 虚短路 )。
5、22集成运放两个输入端的电 流 通常接近 0,即 0 ii ,将这种现象称为( 虚开路 )。 二选择题 1测得三极管各极的电位如图,此三极管工作在( 截止区 ) 。 1)饱和区 2)放大区 3) 截止 区 2测得三极管各极的电位如图,此三极管工作在( 放大区 ) 。 1)饱和区 2)放大区 3) 截止 区 3测得三极管各极的电位如图,此三极管工作在( 放大区 ) 。 1)饱和区 2)放大区 3) 截止 区 4测得三极管各极的电位如图,此三极管工作在( 饱和区 ) 。 1)饱和区 2)放大区 3) 截止 区 5图示电路中设 VVi 15 , ZD 的稳定电压 VVZ 7 ,具有理想特性,则 ZI
6、 ( 4.5mA )。 第 3 页 共 9 页 3 1) 4.0mA 2) 4.5mA 3) 6.2mA 4) 7.0mA )( 11 LZZZ RVR VVI 6图示电路中设 ,300,600,12,15 m i nm a xm i nm a x LLii RRVVVV , ZD 的稳定电压 mAImAIVV ZZZ 5,40,6 m i nm a x ,则 限流电阻 R 应选择为 R ( 200 )。 1) 160 2) 200 3) 250 4) 300 )( m a xm i nm i n1m i nm a xm a x1 LZ ZLZ Z II UURII UU 7图示电路中,当交流
7、电源 sv 为 正 半周时,四个二极管的工作状态为( 4 )。 1) 21DD 导通, 43DD 截止 2) 31DD 导通, 42DD 截止 3) 21DD 截止, 43DD 导通 4) 31DD 截止, 42DD 导通 8图示直流电路中,设晶体管的 CEBE VVV ,7.0,69 ( 8.88V )。 1) 5.28V 2) 8.88V 3) 6.54V 4) 7.62V )(,)1(ECCQCCC E QBQCQEbB E QCCBRRIVVIIRR VVI 9 放 大 电 路 如 图 , 设 晶 体 管 的第 4 页 共 9 页 4 VVVVr BECCbb 7.0,12,3 0 0
8、,49 , 则晶体管的微变等效电阻 ber ( 865 )。 1) 865 2) 1000 3) 1100 4) 1200 EQTbbbeEB E QBEQCCBBBBIVrrRVVIVRRRV)1(,(212 10 图示镜像电流源的 8,7.0,820,12 21 VUUkRVV BEBECC ,输出的恒流2CI 为( 12 25A )。 1) 11.10A 2) 12 25A 3) 16.51mA 4) 20.12A /21 1),( 2 R E FCBECCR E F IIR VVI11图示镜像电流源 VUUkRkRkRVV BEBECC 7.0,4,2,3 4 0,12 2121 ,输
9、出的恒流 2CI 为( 16.6A )。 1) 10.1A 2) 11.2A 3) 14.1A 4) 16.6A ),( 212 RRIIR VVI REFCBECCREF 12. 对于如图所示的复合管,设两管工作在放大区,且第 5 页 共 9 页 5 AI B 10,1 0 0 121 。如两管的穿透电流可忽略,则复合管的发射极电流 2EI ( 100mA )。 1) 90mA 2) 100mA 3) 120mA 4) 300mA )( 1212 BE II 13. 对于如图所示的复合管,设两管工作在放大区,且 krr bebe 1,50 2121 。则复合管的 输入电阻 ber ( 56
10、k )。 1) 40k 2) 51 k 3) 56 k 4) 70 k )1( 221 bebebe rrr 三画出如下各电路图的 直流通路 、交流通 路 和 微变等效电 路 ,设电路中各电容对交流短路。 四 电路如图所示,假设运放是理想的,试写出电路输出电压 0v 的值。 第 6 页 共 9 页 6 ( VuRRusRRuuuVuRRu sffsfi 8.411,2.1 22 22 20001101 ) 五 请判断图示各电路级间反 馈 的 组态 和极性 (如电压并联正 反 馈 )?稳定何种输出量(电压量或电流量)? (电流并联负反馈 ,稳定输出电流 ) (电压串联负反馈 ,稳定输出电压 )
11、(电压并联负反馈 ,稳定输出电压 ) (电压并联负反馈 ,稳定输出电 压 ) 六 例题 2.4.1 2.4.3 2.4.4 2.5.1 2.6.1 2.6.2 2.7.2 2.7.3 七 . 例题 4.2.1 5.3.1 6.2.1 7.3.1 7.3.2 八 . 习题 2-6 2-8 2-10 2-15 2-16 2-26 九 . 习题 5-2 5-6 5-7 5-9 十 . 习题 6-2 6-4 6-5 6-11 十 一 . 习题 7 9 7-10 第 7 页 共 9 页 7 1、三极管工作在放大状态时,测得三只晶体管的直流电位如图所示。试判断各管子的管脚、管型和半导体材料。( 12 分)
12、 管脚: e c b 管型: NPN 材料: 硅 管脚: b c e 管型: PNP 材料: 硅 管脚: b e c 管型: NPN 材料: 锗 2、 电路如图 a 所示,设二极管是理想的。( 8 分) 若输入电压 ui 20sin t (V) 如图 b 所示,试 绘出一周期的输出电压 uO的波形。 3、 ( 10 分 )电路如下图所示 , 求: 1)画出交流通路 , 2)计算 Q 点, 3)电压增益 Au, 4)输入电阻 ri,, 5)输出电阻 ro 。 第 8 页 共 9 页 8 4、( 10 分)如下图所示,已 知 Vcc VEE 12V, Rc 50K, Re 20K, Rb1 4K,
13、 Rb2 16K, R 10K,负载 RL 20K,各三极管的 50, UBEQ 0.7V。 ( 1)试估算静态工作点( 6 分) ( 2)试估算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4 分) 5、分析下图理想运放应用电路,求 vO 与 vi1、 vi2、 vi3 的关系式。 ( 10 分) A1A2A3R2 5 0 kR1 1 0 0 k R f 11 0 0 kR3 2 5 kR4 5 0 kR f 21 0 0 kR5 5 0 kR61 0 0 ki3vovi1vi2v第 9 页 共 9 页 9 6、( 10 分)试用集成运放 设计 一个运算电路,要求实现以下运算关系: Uo 2Ui1 4Ui2+8Ui3 ( 1) 画出电路图并简要说明设计原理( 5 分): ( 2) 列出电路中各参数的相互关系(不需要算出具体数值)( 5 分)。 7、下图放大电路中,已知三极管 T1、 T2 的 =100, VBE =0.6V, rbe1=1.6k。 rbe2=1.5k。 求中频电压放大倍数 AVS、输入电阻 Ri、输出电阻 RO。 ( 10 分) T1C110 uC210 uR c 13kR b1 190 kR e 11.2kV c c = + 12 Vi+_vo+_vR b1 230 kR b218 0kR e 23.6kRL3.6kT2C e 110 uC310 uRs1.5kVs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