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附件 13: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一、总论1(一)建设单位基本情况1(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三)总投资及构成2(四)效益与预期效果分析21、学校整体建设22、模式与制度创新23、专业与课程建设24、社会服务和辐射能力3(五)项目法人组织3 二、项目建设内容4(一)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与我校“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关系和衔接4(二)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及任务5(三)项目建设主要内容81、重点专业建2设82、重点实训室与技术中心建设273、师资队伍建设424、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465、辐射能力建设48三、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51(一)
2、必要性分析51(二)可行性分析531、广东省和深圳市政府对学校办学的大力支持532、我校形成了一套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533、在引入市场机制、改革办学体制、实施品牌扩张战略、放大我校办学资源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效544、我校综合实力较强,办学水平较高,在国内外同类院校中具有一定的知名度555、建立了特色鲜明的专业发展模式,建设和开发了较为完备的高职教育课程和教材体系556、具备一定的技术研发实力,产学合作成效明显567、我校在领导能力、师资队伍、体制机制和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已有良好的基础,为我校建设示范校提供了制度保障和组织保障578、对外合作交流活跃,国际化工作取得初步
3、进展58四、资金筹措及保障措施59(一)资金安排591、中央财政支持经费使用安排592、市财政支持经费使用安排59(二)保障措施60(三)对招标投标的基本考虑613五、建设进度安排61六、基本结论63一、总 论项目名称: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建设地点:深圳市南山区西丽建设单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一)建设单位基本情况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创立于1992年,为深圳市所属的公办全日制高等学校。学校有东、西、华侨城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68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9.3万平方米,其中教室8.97万平方米,实训室及实习场所9.68万平方米,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3.83万台套,总值2.645
4、亿元。4学校现设经济管理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应用外国语学院、媒体与传播学院、应用化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建筑与环境工程学院、动画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护理与医学技术学院等11个教学学院,共开设89个专业、150个专业方向,涉及电子信息等16个大类,基本覆盖深圳主要产业和行业,全日制在校生20113人(折算规模) 。现有教职工1720人,其中专任教师975人,具有高级职称的占40%,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中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占74.1%,外聘教师268人,大部分专业课和实践课外聘教师直接从企业聘请,一般都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高级工以上资格证书, “双师”教师占专业课
5、和专业基础课教师的72%以上。信息化建设水平较高,建有教师网站360个,建成主干带宽4000兆,拥有2.8万个信息点的校园网和总容量达7TB的高职教育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尤其是于 2002年启动了现代教育技术“15511”工程,现已开发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52门,讲授型网络课程14门,实训教学录像片25部;图书馆藏书(含电子图书)180余万册(其中纸质藏书突破120万册,中外报刊2300余种,电子图书60多万种)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水平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的方案;深圳市国民
6、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深圳市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暨 2020 年远景目标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暨 2015 年远景发展目标(三)总投资及构成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总投资为 2 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支持经费共 5000 万元,主要用于 12 个重点专业课程体系、教材建设,重点实训室和技术中心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以及开展“工学结合”与教师下企业等项目。深圳市政府专项投资为 1.5 亿元,主要用于重点专业及专业群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实训室和技术中心建设,共享型教学资源库软硬件平台建设,引进高层次专业带头人和专业教学骨干、教师到国内外著名大学进修学习
7、,国家高职师资培训基地建设。(四)效益与预期效果分析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不仅能极大提高学校的基5础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办学体制及教学改革,而且能对区域和全国高职院校的发展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推动我国高职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1、学校整体建设把学校率先建设成为一所教育理念先进、人才培养水平社会认可度高、具有国内一流水平、在国际上具有较大影响的高等职业教育名校,并对国内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起到较强的示范和引领作用。2、模式与制度创新以产学结合、订单培养、工学交替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率明显提高;利用全国人大赋予深圳市
8、人大的立法权促成深圳市人大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晰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法律地位,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法制化和规范化,改变目前高职教育以学校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真正落到实处,提升企业持续参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为全国高职教育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法制化建设提供示范。3、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建成 12 个适应深圳产业发展需要、办学实力强、产学研结合紧密、教学改革卓有成效、人才培养质量高的特色专业,带动电子信息类、先进制造类、物业管理类、应用生物类、动漫制作类、艺术设计类、印刷技术类、港口航运类和城市园林类等 12 大专业群、44 个专业的发展,
9、形成特色专业群,并推动全院各专业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根据每个专业群的具体情况,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技开发和为社会服务等方面,推出一套适合专业发展的建设和评估标准,为全国高职院校同类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将 100门左右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成为优质课程,在课程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革、专业教材和多媒体课件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不仅直接带动学校课程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而且通过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使各专业建设成果向全国开放,推动和促进全国各高职院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认可度。4、社会服务和辐
10、射能力建成 12 个以重点实训室和技术中心为主要依托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开发 50 个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证书培训项目,为区域内 150 家企业的技术创新、技术咨询提供良好服务,促进产学合作和地方经济发展;建成 1 个高水平、多功能、共享型的教学6资源库,覆盖深圳主要产业和我校主要专业,显著提高专业教学质量;资源库同时向全国高职院校和社会开放教学资源,提高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质量,同时适应深圳建立学习型社会的需求,为市民提供终身学习与培训服务;充分发挥公共技术平台、共享型教学资源库等建设项目的作用,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培训共50000 人次,全面提升地区人力资源的素质;完成 8 个
11、对口支援项目,辐射和带动西部地区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对口高职院校更新办学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引领和带动职业院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树立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管理体制与机制改革,提升办学基础能力建设的水平,优化育人环境;为国内其他职业院校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拓展社会服务等方面提供示范,促进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质量的全面提高。(五)项目法人组织1、法人代表:俞仲文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院长2、建设项目法人组织成员:俞仲文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万金保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温希东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谭属春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党办主任唐克胜 深圳
12、职业技术学院校办主任刘跃南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谷 茂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处长李建求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技术与职业教育研究所所长黄炳华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工业训练中心主任郭向勇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电教信息中心主任舒 虹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施卫芳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人事保卫处处长李娟娟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计财处处长曾向阳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设备处处长刘跃南(兼)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办公室主任二、项目建设内容7(一)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与我校“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关系和衔接“十一五”期间,我校的总体发展目标是:到 2010 年,在建设中国特色高职院
13、校方面取得明显进展,教育质量、科技研发、师资水平、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等方面有显著提高,成为区域内高等职业教育的龙头及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应用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主要基地;成为区域性的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促进中心,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转移基地,形成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科研成果;着力推进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建设顺应教育国际化潮流、特色鲜明的一流职业技术学院。主要指标为:到 2010 年在读普通全日制高职学历教育学生达到 3 万人,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 90%以上;与 10 个左右的行业协会、数十家企业建立联合办学体或行业培训中心,形成多层次、多类别的成人继续教育与培训体系;专业数达到
14、113 个,建成 5-6 个在国际同类院校中知名的专业,20 个达到国家示范专业或特色专业标准的专业,30 个达到省示范专业或特色专业标准的专业,20 个完全采用国际课程、教育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颁发国外高校学位或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15-20 个专业实现网上办学、远程教育试点并建立专业课程网站,30%以上的专业主干课采用自编教材,实践教学专门教材超过 100 部。建成信息工程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楼宇设备与建筑环境工程技术、印刷包装技术、汽车与交通技术、应用生物技术、精细化工技术、现代经济管理技术、医疗护理技术、文化艺术、外国语言与文化等 12 个技术中心;建设现代设计与制造技术
15、、食品与生物技术、印刷传媒技术、汽车检测技术、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网络技术、现代物流技术、影视动画等 10 个国内一流的高职高专重点实训(验)室;建立家具、现代设计与制造、食品分析检测、自动化技术、物流技术、光纤通信技术、SMT 技术与工艺、嵌入式应用技术等 8 个中小企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图书馆藏文献纸质图书达到 180 万册,电子图书达到 110 万册,中外文报刊达到 3500 余种,每年新增数据库 2 个,实现立体化资源的共知、共建、共享,拓展我校信息资源功能;专任教师达到 2200 人,专任专业课教师参加应用科技研究或生产技术服务人数的8比例达到 80%以上,70%以上的
16、教师符合高职院校教师资格认证标准,有国外学习经历的教师占 30%以上,15%具有博士或同等学历、65%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或同等学历、30%以上来自企业生产、管理第一线或具有企业工作经验,“双师型”教师占专任专业课教师总数的比例不低于 70%,有一批在国内同类院校或行业领域有较大影响的技术大师、工艺大师、专家和科技带头人;与海内外知名企业合作,设立 1-2 个研发机构,组建 1-2 个生产性校办产业,形成项目开发、生产、推广一条龙的高校产业运作机制;外籍教师占我校专任和专业基础课教师的比例达到 8%,港澳台地区学生及外国留学生达到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 5%左右,创办 1-2 所与国外大学、港澳台大学
17、合作办学的二级学院或分院,使我校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和知名度。可见,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是我校“十一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中的核心部分。我校“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 12 个特色专业群,涵盖了我校所有国家立项试点专业和大部分省级立项试点专业,是我校专业建设的优势和特色所在,代表了我校专业发展的最高水平。重点实训室和技术中心建设不仅为重点专业服务,而且也为全校的教学、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社会培训、对口支援等提供服务,并对社会全面开放。通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带动,我们将在“十一五”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内涵发展,在提高学校的辐射能力,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
18、作用上下工夫,从而显著提高我校整体的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特别是重点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群的整体发展水平。因此,我校“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总体目标的实现,为“十一五”规划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二者紧密联系、相互衔接。(二)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及任务1、指导思想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继承和发扬我校“以德立人、以用立业、以特立校”的办学理念,以创新为动力,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迅速提升我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率先成为中国特色高职院校的排头兵;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总结形成一套适应新型工业化需要,特色鲜明的高职教育办学模式,在高技能人才培养、工学结合、双师队伍建设等方面为全国高职院校提供借鉴
19、和启示;坚持走共同发展之路,将提高我校基础能力建设水平与带动全国职业院校发展结合起来,共同分享示范校的建设成果。2、建设目标9以提高质量、增强辐射能力为目标,实施重点专业建设计划,打造一批与产业互动良好,人才培养质量高、模式成熟的品牌专业和与之相关的特色专业群;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实施实践教学基地功能提升计划,形成一批共享性强、辐射广,贴近生产、贴近工艺、贴近技术的公共服务平台和重点实训室;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为目标,实施能工巧匠型大学生培养计划,为经济主战场输送大量具有熟练职业技能和高尚职业道德的新型工业化建设者;以提高教师“双教”能力(既能教动脑,又能教动手)为目标,实施专业教师团
20、队建设计划,打造一批在业界有较大影响,能解决行业技术难题的技术大师;以推进教学资源共享服务全国为目标,实施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计划,为高技能人才构建终身学习平台;以两届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为基础,实施中国特色高职教育理论研究计划,在培养创新创业型高技能人才、造就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特色专业群和多功能实训基地、开发体现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等诸多高职教育共性问题上做出自己的回答,成为中国特色高职教育重要的思想库。力争到 2008 年,把我校建成社会美誉度高,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中国特色高职院校的排头兵,引领和带动全国高职院校的健康、快速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高职教育创出一条新路。3、建设任务(1)人才培养坚
21、持高职教育特色,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探索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学研究,深化以学分制为核心的教学改革,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需要,培养高素质的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学生就业率不低于 90%,创业能力强。(2)专业建设整合优势、突出重点、分步推进,根据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需要,结合专业发展的基础,确立 12 个重点建设专业,并以这些重点专业建设为核心,带动相关专业群的发展,建设一批国际和国内知名专业,构建层次清晰、布局合理的专业体系,扩大我校专业对地方经济的覆盖面,显著提升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和服务能力。(3)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一支具有现代教育
22、理念、适应高职教育需要的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到 2008 年建设期末,专任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不低于1070%,研究生学历教师达到 65%以上,其中博士学位教师达到 15% 以上,有一批在国内同类院校或行业领域有较大影响的技术大师、工艺大师和专业带头人。(4)技术研发与服务以重点实训室和技术中心建设为核心,深化科研管理制度和人事制度改革,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在建设期间内,承担的横向科研项目、公开发表科研论文及申请专利数逐年增长。通过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深圳及华南地区的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促进中心,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转移基地,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能力明显增
23、强,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建设期末,形成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科研成果,能出现一批对地方经济发展和技术、工艺进步具有引导作用的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并形成专业教学、技术研发、技术服务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新机制。 (5)社会服务与对口支援充分发挥我校优势教学资源的作用,以重点实训室和技术中心、共享型教学资源库为平台,大力开展面向社会的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人力资源的素质,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技能人才的支持;积极开展面向农民工的劳动力转移培训,促进社会公平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向周边和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开展对口教育帮扶,促进区域间高职教育的协调发展,引导和带动全国高职
24、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6)国际合作与交流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一流高职院校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使一定数量的课程能引进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标准和规范,促进创建具有中国特色、达到国际一流标准的课程体系;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广度与深度,通过合作研究、共建实验室、教师交流等方式加强与深化与国外高水平同类院校的联系,提升我校的国际化水平,为创建国际知名的高职院校创造条件;采取扩大宣传、互派学生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中港澳台、国外留学生比例,实现学生生源的多元化。(7)基础条件建设采用社会募集、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等方式多方筹措资金,改善我校基础办学条件;利用建设资金推进校园网、数字图书馆和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为教学、科研、培训等提供良好的平台;规划好北校区的发展,形成东、西、北、华侨城 4 个校区科学布局、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进一步改善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为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创建国家示范院校创造有利的条件和和谐的外部环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