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史地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及培养非智力因素(nonintellectivefactors)这一概念最早提出是在1935年,美国心理学家亚力山大(W.P.Alexander)在他的智力:具体与抽象一文中阐述智力与能力尚不能说明学习失败的原因时,采用了这一概念。1949年,韦克斯勒(D.Wechsler)在认知的、欲求的和非智力的智力中专门阐述了非智力因素,这成为非智力因素研究正式开始的标志。韦克斯勒在长期的研究中将非智力因素概括为以下三点:(1)从简单到复杂的各个智力水平都反映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2)非智力因素是智慧行为的必要组成部分;(3)非智力因素不能代替各种智力因素的各种基本能力,但对智力起着制约作用。从广义上来说,非智力因素包括除智力以外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及道德品质等等。从狭义上看,非智力因素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但对认知过程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等。这些心理因素并非象智力因素那样构成一个整体发挥作用,而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可以单独发挥作用。但是,非智力因素并不直接参与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