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评写作指导一 :架构好文章结构以肖川 用心培育一个读书民族 为例第一部分:时评文章评析用心培育一个读书的民族 前两年,在国内一大都市召开的全球市长会议上,西方发达国家的市长的发言风趣、幽默,观点新颖、条理清楚,思维敏捷、表达优雅,而我们中国的市长几乎都是满口的套话、空话,显得平庸无趣,江郎才尽,大失水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包括我们干部的选拔机制),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市长们大概是不怎么读书的。 (析:对比中外市长 “ 口才 ” 一敏一拙之事实,显出时评 “ 时 ”之特征,而且得出自己的结论,并指向自己写作的方向:市长读书 读书 全民读书。) 我对国人的不读书,有着切肤之
2、感:我们很多人对书籍没有兴趣,对精神生活没有兴趣,我发现很多人离开学校以后就几乎与书籍绝缘了。当我们走进许多家庭,就不难发现,什么高档电器都有,唯独没有几本书。我们这么大的国家,图书销量却很小,而且主要是教辅读物。以色列每年人均读书是 55本,俄罗斯是 50本,美国是 44本,我们只有 4本,而且百分之九十是教参和教科书。大家不妨想一想,你一年读了几本书? (析:市长不读书是个由头,自然要引申 “ 国人 ” ,也算是从点到面。作者并不是只有 “ 市长不读书 ” 一个材料上打转转,又加上自己的 “ 私藏 ” :国人读书与别国人读书之对比,量小单一。由此推广而广之:这个问题严重了。) 中国人中有阅
3、读的需要和兴趣的人在总人口中的比例无疑是很低的。很多非常好的书发行量也只有一两千册,这固然与中国经济不发达、百分之七十多的人尚在为生计而奔波有关,但那百分之二十多的人呢?尽管他们摆脱了生存危机,他们仍旧不爱看书,这就很值得深思了。 (析:前两句似乎是在为国人不读书而开脱。这样使得文章更切实际。然后把矛头转向 “ 有余力者 ” ,得出结论 “ 摆脱生存危机者,仍不爱看书。的确值得深思。这样,文章已经更有针对了。) 政府官员大多不读书,他们忙着应酬,忙着出国考察和谈项目,他们热衷于去大学或研究机关兼职,热衷于捞学位,热衷于拿项目、搞课题,可就是不读书 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读书;商人大多不读书,他
4、们忙着公关行贿,忙着猜拳、喝酒、洗桑拿。今天的中国是“ 仕场经济 ” ,而不是知识经济,读书值几个钱?他们没有心情读书。工人农民大多受教育程度偏低,收入也低,既没有钱买书,又读不进去,读书对于他们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教师读书的也不多 中小学教师工作太劳累,没有精力读书,大学教师在为课题交差而读书,确切地说,是翻书,是查书。真正的阅读,超越功利的心灵阅读,恐怕是很少很少的。 (析:议论面已经扩大了。从官到商,再到工农,再到教师。教师不读书,这就真的严重了。以上总的是文章的第一部分,可以看成是 “ 与时相关 ” 的现象提炼概括:由一个由头,扩大到一种现象。这都可看成是时评的根基。没有这个根基,议论再
5、高妙,也恐怕 “ 论高易折 ” 。) 一个民族不读书,这个民族的文化就丧失了创造性、批判性,个人就会被群体所淹没。国人为什么不读书?我仔细揣摩,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国人经历了漫长的、刻骨铭心的物质贫困,今天挣钱的机会突然多了起来,于是一个物质的时代,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普遍的浮躁,人们自然难以静下心来读书。 二是长期的思想专制使得人们头脑禁锢,才情枯竭。人们既不易创作出思想深刻、文质兼美的作品,即使有很好的作品,阅读时也难以产生豁然开朗、悠然心会的美妙感觉,人们难以从阅读中感受到快乐。 三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没有成功地从小培养起人们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理智的好奇心。应试教育的泛滥使
6、学生自由阅读的空间变得十分狭小,并使学生从小养成阅读的功利取向。 四是中国文化是一个 “ 皇权至上 ” 的官本位的文化,是一个讲究伦常日用的文化,而对纯粹理性和精神超越缺乏强烈而深刻的追求。历史上频繁的改朝换代,使得中国缺乏贵族传统,从而也就缺乏一种崇高而强大的精神传统。中国传统中其实非常缺乏对于纯粹精神的崇尚。 “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只因为读书可以做官,可以成为 “ 劳心者治人” 的 “ 人上人 ” ,功利的取向是赤裸裸的。 (析:从现象概括到原因分析,与后面的求解之法构成本文的主体框架,虽然后面的 “ 解决问题的 “ 方法求解 ” 显得相当乏力,本来中国人不读书就是一个知易行难的
7、问题。在一篇文章里想求得 “ 全解 ”,确非易事。四个原因,从物质贫乏到精神禁锢,再到应试教育,再到功利至上的文化。此等分析可算确论。) 没有出版自由与言论自由,阅读就难以成为大众深刻的精神需要。一个读书的民族一定是一个智慧的民族,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民族,一个必定有着光明前途的民族。过去我们讲:一个人的心灵,高尚的东西不去占领,低下的东西就会趁虚而入。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不会具有智慧和力量的,也不会具有崇高。以色列是全世界人均读书量最大的国家。直到今天,以色列人口也不过六百多万,而它在全世界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国家。读书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看过一幅对联: “ 为善最乐,读书更佳 ”
8、 ,为善之乐在于 “ 予 ” ,读书之佳在于 “ 取 ” 。锦州铁路中学的苏凌老师说: “ 读书是一种可以忘乎所以悠然的自足,只要一卷在手,便可以拥有许多许多,我喜欢读书的感觉。 ” 是的,有两种东西能让人的心灵永葆青春:真爱与好书。为了让我们的内心不再脆弱,让我们的心灵拥有力量,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 “ 多看点书,少看点电视 ” 成为幸福人生的秘诀。更为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学校把教师的系统阅读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议程,作为校本培训的重要举措。 (析:下一段是 “ 解决问题 ” 之 “ 怎么办 ” ,那么,这里属于什么内容呢?这里应是读书之重要。如果说开篇的现状概括是分析之根基的话,
9、那么, “ 读书重要 ” 可算是全文的精神支撑。是下文 “ 如何培养一个读书的民族 ”的基础。) 如何培养一个读书的民族呢?首先,作为家长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据研究发现,爱书的孩子其人格特征是温柔、善良、开朗、快乐、幽默、自信、有气质、有同情心,语汇丰富,人际关系良好,在学业上的表现也比较好。所以父母要循循善诱,引导孩子从小亲近书籍,崇尚学问,尽早养成阅读习惯。 其次,学校教育中要着力培养学生阅读的内在需要。学校要努力营造书香校园,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明代于谦所说的: “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中全无一点尘。 ” 当学生能够认识到,读书可以
10、使精神充实,可以使人远离蒙昧和低俗,可以提升生命的质量,使人觉悟到人之为人的根本,那么他们就会终身与书籍为伴。 在学校图书馆不一定要建在固定的地方,而可以建在楼层的各个角落,学生读书不一定要到图书馆去,图书对学生来说越近,阅读便随时可以发生。为了方便学生读书,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和地点建起流动图书馆,以期让学生在不经意间接触到更多的书。而且,学校固定图书馆和流动图书馆交替开放,而且实行超市式全天侯开放,使借书看书特别方便。 再次,要打造具有时代精神的高品质的大众读物。让读书成为每一个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社会风尚,学者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哲学界的周国平,文学界的余秋雨,史学界的易中天,经济学界的梁小民,伦理学界的何怀宏,他们的学术随笔都写得很好,对于唤起人们阅读的冲动和提升民众的阅读品位,功不可没。 (析:这里分析的层次为 “学校、家长、社会 ” ,就少了前文的力道,变得有些老生常谈了。时评怎样结尾,不见得一定要 “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 解决问题 ” 这般 “ 全须全尾 ” 。其实,有个现成的结尾,那就是还拿 “ 市长不读书 ” 说事,不就可以了吗?)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