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 高校教学设计与方法 第一节 高校教学的内涵 一、教学的概念 1.广义: 教学是指人类 经验传授和经验获得的一种活动。 如钻木取火。 狭义: 教学是由教师组织 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 我们一般所说的教学指的是狭义的教学环境教学是一个系统环境管理者、各种学习条件的安排者、课程内容的选择者、教学信息的主要提供者。知识、技术、价值准则等被传递的信息教学传递的工具信息的接受者教学内容教师学生 教学媒介环境2、教学的深刻含义解读 2.1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是教与学的统一 ( 1)教与学不可相互替代 教 是一种 外化 的过程 ,学 是一种 内化 的过程 。只有理解了才能教
2、,只有透彻感悟了才能教得好! 所以,我让学生 “教 ”,以教促学。 ( 2)教与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 学记 所谓交往,就是共在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 师生交往的属性:主体性(人格独立平等) 互动性(参与开放共享) 互惠性(教学相长:完善自我与专业成长) 师生交往的基础:需要教师具有 “民主的精神、平等的作风、宽容的态度、 真挚 的爱心和悦纳学生的情怀 ”。 师生交往的主要手段:对话 教师与学生以教材内容为 “话题 ”或 “谈资 ” 共同生成和创造 “文本”、构建 “意义
3、 ”的过程。 2.2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2.3 教学过程是课程不断开发的过程 文本课程 体验课程 视界融合、意义构建 一方面原有的片面和隔膜在不断消融,另一方面新的理解和感受在不断增加,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课改目标:认知与情感)2.4 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科学的本质在于发现 求真 艺术的本质在于创造 求美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向善 智慧能启迪智慧,人格能塑造人格 赋予教学以灵感和生命的灵动,激发出学生创新的激情,训练洞察和综合创新的思维能力。 2010小数班的 中国教育史 对教育家的分析就是这样。2.5 教学过程是三维目标统一的过程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3.教学过程
4、转化的形态 现有教与学支配地位的研究多持主客体对立或复合主体论观点,后现代主义则认为教与学是以主体间性关系存在的。但没有阐释清楚其动态演化过程的状态。中国道教的太极演化图可以形象地表征师生主体间的认知作用,展示教与学支配地位阶段转化的理论形态。应用这一理论认识成果,可以探究出师生之间在学段教学、学科教学、单元教学、课堂教学中,教与学支配地位演化的实践形态。(曾茂林、李方 师生相互认知作用下教与学地位转化的形态 教育发展研究,2012( 10)(三)高校教学的特征 1.教学本质的 专业性 从语言、符号、到思维方式、乃至生活方式。 2.教学内容的 高深性 3.教学对象的 差异性 4.教学过程的 探究性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是自从德国洪堡的高等教育改革两百多年来高等学校的普遍要求。 5.教学要素的 复杂性 综合中彰显自己个性化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