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儿科输血河北省儿童医院输血科邵智利小儿血液的生理学特征新生儿输血的特点血液成分的应用输血病例的讨论小儿的定义 :小儿一般指从出生到 14岁,包括新生儿(出生到 28天),婴儿( 1岁以内),幼儿(1-3岁),儿童 (3-14岁)。小儿各个时期的各项生理指标与成人相差较大,新生儿期胎儿经历从子宫内到子宫外的转变,造血系统、循环血容量和血象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并且易受外界影响而发生急剧的变化,年龄越小,解剖、生理与成人的差别越大,不能把小儿单纯看成是成人的缩影。小儿相对血容量较成人高,成人血容量占体重的 6%-8%,约 70ml/kg,新生儿血容量约占体重的 10%,其中足月儿的血量大约为 85ml
2、/kg,而早产儿的相对血容量约 90-100ml/kg,最高可达 108ml/kg。年龄 血容量( ml/kg) 血红蛋白( g/L)早产儿 90100 130200足月新生儿 8090 1502306岁 6570 120160(一)不同年龄段小儿的血容量和血红蛋白含量变化注:引自 2009年中华麻醉学会关于小儿围手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指南小儿血液的生理学特征小儿血液的生理学特征新生儿 6周 6个月 5岁 10岁 14岁平均体重( kg) 3 4 7 20 32 6010%血容量( ml) 26 30 53 140 224 42014%血容量( ml) 36 42 74 196 314 5882
3、0%血容量( ml) 52 60 105 280 448 840100%血容量( ml) 260 300 525 1400 2240 4200小儿不同时期的失血量与血容量之间的关系注:引自石汉平,詹文华。围手术期病理生理与临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128除了关注小儿血容量外,还应特别考虑失血量占血容量的百分比,因为同样容量的失血对小儿的影响要显著大于成人,小儿对低血容量的代偿能力也不及成人,尤其是新生儿,丢失约 10%的血容量(约 26ml血液)时,即可产生明显的心血管反应,组织血流灌注不足,组织氧合作用下降,出现内环境紊乱。RBC:(5.07.0) 1012/LHb: 150
4、220g/L小儿血液的生理学特征12小时内 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浓度出生 23个月生理性贫血呈自限性3个月后缓慢升高12岁左右达到成人水平正常足月新生儿(二)小儿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变化特点Hb110g/L,RBC310 12/L,对于早产儿, “ 生理性贫血 ” 发生较早, Hb可低至 7080g/L。小儿血液的生理学特征出生低体重婴儿外周血血红蛋白值出生体重( g) 周龄2 4 6 8 108001000 160 ( 148187) 100( 68132) 87( 70120) 80( 7198) 80( 60102)10011200 164( 141187) 128( 78153) 105(
5、72123) 91( 78104) 85( 70100)12011400 162( 136188) 134( 88162) 109( 85133) 99( 80118) 98( 84133)14011500 156( 134178) 117( 97137) 105( 91119) 98( 84120) 99( 84114)15012000 156( 135177) 110( 96140) 96( 88115) 98( 84121)101( 86118)小儿血液的生理学特征(三)小儿白细胞的变化特点新生儿白细胞较高,一般在 15109/L左右,个别可高达 30109/L以上,通常在 34天后降至
6、 10109/L左右,约保持 3个月,然后逐渐减低至成人水平。新生儿外周血白细胞以中性粒细胞占绝对优势,变化范围( 628) 109/L。约在一周内降至5109/L,到第 69天逐渐减低至与淋巴细胞大致相等,以后淋巴细胞逐渐增多,整个婴儿期淋巴细胞数均较高,可达 70%。到 23岁后,淋巴细胞逐渐减低,中性粒细胞逐渐增高,到 45岁两者又基本相等,形成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变化曲线的 2次交叉,到青春期时与成人基本相同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小儿血液的生理学特征(四)血小板的变化特点新生儿血小板的形态和成人稍有不同,常见较多的是较大的血小板,可能是比较幼稚的血小板。小儿的血小板与成人相差不明显,(约 150-350) 10 9/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