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部控制实践研究文献综述摘要:本文总结回顾了近十年来国内外内部控制实践的研究文献,分别从内部控制建设、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内部控制评价及内部控制实施影响等方面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评述,并在评述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内部控制实践研究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内部控制 建设和执行 信息披露 内部控制评价 实施影响 一、国内内部控制实践研究 毛新述、杨有红(2009)指出内部控制实施的研究领域主要有内部控制的实施环境和实施机制、内部控制的实施成本以及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等。 (一)内部控制实施环境和实施机制研究 1.内部控制建设方面。朱荣恩、应唯、吴承刚、邓福贤等(2004)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有关的内部
2、会计控制方法在我国企业实务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议。吴江龙和刘兴锋(2004)认为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建立与实施必须要借助一个“载体” ,这个载体就是企业的财务工程体系,同时提出了企业优化财务工程体系的措施,从而达到全面推进内部控制的实施。 于增彪、王竞达、瞿卫菁(2007)从亚新科集团的内部控制得到启发,认为内部控制设计应从实务出发,指出 COSO 存在的缺陷,即只强调评价而忽略设计与执行,并对内部控制概念进行扩展,提出建立组织、流程、项目为一体的三维立体内部控制框架。赵大均(2007)指出内部控制在设计过程中的四大难点:如何把握授权度、提高被控对象的
3、受控度、提升规范控制度、提高控制人员的熟练度等,以及我国企业构建适应 SOX 法案要求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基本思路及应该注意的问题。张尧洪(2008)针对电算化会计内部控制问题,以金华 WD 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图表阐述了采购付款、销售收款和产品生产成本管理的业务活动、控制内容、内部会计控制措施等内部控制设计内容,并运用软件进行内部控制设计功能的简单实现。刘杰、傅奇蕾(2010)的研究指出不同因素对内部控制设计有效性的不同程度的影响,及如何对这些因素进行合理设计才能更好地促进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发挥。 林光华(2005)详细阐述了我国在内部控制环境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以下改善措施: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
4、构、合理的权责分配、完善企业的公司治理机制、规范授权批准制度、加强预算管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强调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加强人力资源控制、企业内部控制的外部化。 杜文齐(2011)针对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企业内部控制应做到: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监督机构的作用,建立和加强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内部控制等。 2.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缪艳娟(2007)对我国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现行规定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阐述英美两国关于上述问题各自不同做法的背景和原因,提出建立一套相互衔接的内控信息披露制度体系的建议,对前者进行强制要求,对后者则借鉴英
5、国“遵循或解释”的做法进行引导。 杨有红(2009)分析了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中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披露状况,并对披露自我评估报告的公司与未披露自我评估报告的公司进行对比,发现前者在内部控制方面更有效。 蔡丛光(2011)对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演变轨迹进行了梳理和比较,得出不同国家由于资本市场发展时间、发展理念、制度背景和文化理念不一样,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也存在差别,从而对我国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提出了政策建议。 3.内部控制评价方面。 在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研究方面:王涛(2006)系统、完整地阐述了国内外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并对美国、英国、加拿大、巴塞尔银行监管委
6、员会及我国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内部控制评价应从战略管理和风险控制的角度出发,构建内部控制评价的基本理论,建立具有前瞻性的客观科学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戴彦(2006)依据层次分析法等设计权重指标实施评价,重点提出在企业庞大的体系运作下,要找准切入点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张先治、戴文涛(2011)从综合评价研究方法建立评价系统入手,构建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张谦(2012)?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分析找出内部控制评价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依据内部控制相关理论和规范构建以目标为导向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戴文涛(2011)分析了美英两国内部控制评价模式,提出我国内
7、部控制评价体系建立应当在考虑模式建立视角、内部控制评价主体、内部控制外部评价主体的评价内容等方面或内容的基础上确立。 在内部控制评价方法研究方面:陈汉文、张宜霞(2009)指出企业在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时,主要采用详细评价法和风险基础法,且风险基础法相对来说具有更高的成本效益和效率。政府监管部门应当规范风险基础的评价方法,引导企业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实施风险基础的方法来评价和审计内部控制。王立勇(2004)采用定量评价法,根据企业业务流程图设计内部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框图,采用模型评述企业管理层在内部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评价。姚靠华、蒋玲玲(2007)对如何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内部控制评价影响因素的权
8、重进行了重点分析,并把案例推理运用其中,推理过程通常分为案例描述、案例检索、案例采用与方案生成三个主要步骤。戴春兰、 彭泉(2010)总结了美国内部控制评价使用方法的情况,并与我国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进行比较,得出启示:加强我国内部控制评价的措施、完善内部控制评价政策、将定性与定量评价方法相结合。 仲飞杰(2012)阐述了企业内部控制发展的不同阶段,探讨了内部控制的局限性和评价的必要性,在对内部控制评价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系统构建广义财务战略下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基本框架。 (二)内部控制实施影响研究 林斌、李万福、王林坚、舒伟(2010)在文献评述的基础上,从企业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两大方
9、面对内部控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以期能为我国理论界开展内部控制的实证研究提供帮助。 (三)内部控制实践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的研究 朱华建、张盛勇、高宏伟(2011)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为比较对象,概括性地指出我国在内部控制研究力量、研究范围、受重视程度、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六点改进建议。这对完善我国内部控制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 二、国外内部控制实践研究 (一)内部控制实施环境和实施机制研究 1.内部控制建设和执行方面。Philip J. Candreva(2006)于 2006年对美国审计总署(GAO)发表的两个关于政府机关执行行政管理预算局A-123 通知(该
10、通知与 SOX 法案的内容高度一致)情况的报告进行了介绍,该报告显示,三个政府机关建立了很好的内部控制措施,但是都缺乏对这些内部控制措施的监督和评价。因此,美国审计总署提出加强对内部控制措施的控制与管理的建议。 刘永泽、金花妍(2012)从日本内部控制准则首次执行效果出发,结合日本的内部控制报告披露案例以及盛田良久等、住田清芽等研究团体统计的数据,从评价结论、审计意见、重大缺陷的披露状况等方面对日本内部控制准则首次执行效果进行分析,从运用自上而下的风险导向评价方法、加强控制活动和“IT 对应” 、丰富内部控制报告的内容、正确认识内部控制审计的本质等方面得出了对我国内部控制的启示意义。2.内部控
11、制信息披露方面。Ge Weili 和 Sarah E.McVay(2005)通过研究 261 家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发现内部控制缺陷主要集中在期末会计程序、收入的确认、会计调整以及职责划分等方面,构成内部控制缺陷的绝大部分原因是由于不充分的会计资源,并且发现复杂的公司相较简单的公司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风险更大。 内部控制影响因素方面,Doyle J,Ge W,McVay S(2007)通过对内部控制披露的重大缺陷进行研究,指出公司规模、成立时间长短、财务状况、并购重组、财务报告、交易的复杂程度等是影响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要因素。 陈武朝(2012)研究了美国 SOX 法案执行初期在美国上
12、市的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认定及披露,指出披露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涉及到 COSO 五要素的几乎所有内容,及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几乎所有项目,仅有部分公司披露导致交易或账户层面重大缺陷的企业层面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另外仅有部分公司披露受账户或交易层面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影响的所有账户。 3.内部控制评价方面。EIPaso(2002)提出了基于 COSO 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的 5 级 93 项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其中控制环境 43 个,信息与沟通 14 个,监督 14 个,控制活动 10 个。Goldin, Abraham S(2006)建立了内部控制评价的随机模型,以便能够定量地客观评价内部控
13、制体系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同时能够帮助注册会计师准确地评价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 Arel 等(2006)运用实验法对管理层的内部控制评价对审计师判断的影响进行检验,发现管理层的内部控制评价对于审计师判断存在“光环效应” ,即审计师可能基于对内部控制评价的认知而以偏概全,在降低审计成本的情况下也可能存在判断偏差。 王霞(2007)从美国 SOX 法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对内部控制评价的有关规定及会计师事务所关于内部控制评价的研究成果四个方面介绍了美国内部控制评价的发展现状,而由于美国的内部控制评价研究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因此其对其他国家的内部控制评价产
14、生了深远影响。 张龙平、陈作习、宋浩(2009)在对美国内部控制审计进行研究时,讲述了美国内部控制评价在内部控制审计方面的发展历史,这些发展使得美国实现了从关注内部控制评价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作用,到正式将内部控制评价规定为财务报表审计的必要程序。 (二)内部控制实施影响研究 从已有研究文献来看,内部控制的实施影响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认为 SOX 法案 302 与 404 条款给企业带来积极的影响;二是认为 SOX 法案 302 与 404 条款给企业带来消极影响;三是认为 SOX 法案 302 与 404条款对企业没有产生显著影响,研究方法的差异可能会造成结论有所不同。 Srinivasan
15、和 Piotroski(2008)研究得出 SOX 法案后仅仅是给小企业增加了过高成本,对大型企业并没有太大影响的结论。 Ogneva et al(2007) ,Piotroski 和 Srinivasan(2008)发现 SOX法案前后,美国证券交易所的竞争力并未下降,相对于 SOX 法案带来的成本增加,一些发展中、新兴国家的大型盈利企业在美国上市的效益更大。 三、简要评述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随着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在全球范围的兴起,国内外对内部控制研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点。通过对国内外内部控制实践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比较可以得出,我国内部控制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发展,但仍存在很多局限和不足
16、:(1)研究涉及主题较多、范围较广、研究力量比较分散,存在浅尝辄止的现象,研究深度不够,可操作性较差;(2)研究方法以规范研究为主,实证分析的文献相对较少,反映我国内部控制实证研究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3)内部控制在管理学界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其研究和探讨还未能跳出会计、审计界的圈子;(4)理论和实践缺乏足够的相关性,理论研究多从管理学、经济学、审计学出发,很少有学者更深入地分析研究成果之间内在的更深层次的逻辑联系;(5)从我国实践的现实情况看,企业普遍存在对内部控制重视程度不足、管理松弛的现象。国外内部控制研究虽然可以为我国内部控制研究起到借鉴作用,但国内内部控制研究应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具体情况
17、,创新研究方法,不断探索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发展的内部控制体系。J 参考文献: 1.刘永泽,金花妍.日本内部控制准则的实施效果及启示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2, (05). 2.陈武朝.在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认定、披露及对我国企业的借鉴J.审计研究,2012, (01). 3.朱华建,张盛勇,高宏伟.21 世纪以来我国内部控制研究主题及述评基于 2000 年到 2010 年会计研究等国内主要七种期刊的分析J.会计研究,2011, (11). 4.蔡丛光.国内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比较研究J.财务与金融,2011, (06). 5.张先治,戴文涛.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研究J.审
18、计研究,2011, (01). 6.张龙平,陈作习,宋浩.美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制度变迁及其启示J.会计研究,2009, (02). 7.顾奋玲.日本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准则及其启示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9, (01). 8.毛新述,杨有红.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中国会计学 2009 内部控制专题学术研讨会综述J.财会研究,2009, (05). 9.陈汉文,张宜霞.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J.审计研究,2008, (03). 10.缪艳娟.英美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制度对我国的启示J.会计研究,2007, (09). 11.于增彪,王竞达,瞿卫菁.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基于亚新科工业
19、技术有限公司的案例研究J.审计研究,2007, (03). 12.王霞.美国内部控制评价的发展现状J.财政监督,2007, (16). 13.戴彦.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基于 A 省电网公司的案例研究J.会计研究,2006, (01). 14.朱荣恩,吴承刚,邓福贤.关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应用效果的问卷调查J.会计研究,2004, (10). 15.王立勇.内部控制系统评价定量分析的数学模型J.审计研究,2004, (04). 16.朱荣恩,应唯,袁敏.美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会计研究,2003, (08). 17.张谦.目标导向下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D.西南财经大
20、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8.赵大均.论如何完善企业内部控制D.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9.林光华.内部控制在实践中的应用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20.Doyle J, Ge W, McVay S.Determinants of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7, (44). 21.Piotroski J D,Srinivasan S.Regulation and Bonding:The
21、Sarbanes-Oxley Act and the Flow of International Listing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8, (46). 22.Engel E,Hayes R M,Wang X. The Sarbanes-Oxley Act and Firms Going-private Decisions J.Journal of Accountingand Economics,2007, (44). 23.Ogneva M,Raghunandan K,Subramanyam K R.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 and Cost of Equity:Evidence from SOX Section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