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的演变与新城的开发模式摘要:当今城市化进程经历了内部城区的城市化、外围市区的城市化再到郊区的城市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发展阶段的叠加及不同地区之间在发展阶段上的交叉使得中国城市化问题显得更为复杂。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新城开发类型;城市定位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城市的概述 1.城市的概念 “城”最早是一种大规模永久性的防御设施,主要是用来防御野兽侵袭的,后来演化为防御敌方侵袭, “市”最早是指商品交易的场所;城市指的是有一定的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城市须具备高密集性、经济性和社会性三个条
2、件。 2.城市的分类 城市依据地形地貌可分为:滨海城市、三角洲平原城市、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城市、平原与低山丘陵相邻接的城市、低山丘陵区的河谷城市、平原中腹的城市、高平原上的城市、高原山间盆地和谷地的城市、中山谷地城市、高山谷地城市;依据形态可以分为集中型的和群组型的,集中型的如块状、带状、星状,群组型的如双城、带状群组、块状群组;依据行政等级可以分为直辖市、地级市、县级市和县级镇;依据人口规模分为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城市、小城市和小城镇。 二、城市的演变 1城市发展历程 第一个时期是原始的农业文明时期。此时,领地和堡垒作为统治者的城市出现了,其他人是专门为统治者服务的,是为统治者的城市服务的。最
3、初的城市规模不大,增长速度缓慢。 第二个时期是近代的工业时期。资本主义的工业社会开始出现了城市,城市开始在工业革命的带动下大规模的出现与发展,城市开始成为了产业和生活的中心,各种厂房和烟囱组建成为了城市的标志。 第三个时期是后工业的文明时期。此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大量的科技信息开始涌入,智能化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城市的精神体现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这个时期的城市才真正的体现了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完美结合。 2城市化的进程与趋势 经历过千年的发展历程,城市在空间地域的结构形态上,在城市功能定位上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如飞猛进。城市现代化早已定位成了如今社会发展的不可
4、逆转的主流趋势。 当今城市化进程经历了内部城区的城市化、外围市区的城市化再到郊区的城市化。最初内部城区的城市化表现出城市的高密集度,节省了用地,缩短了人们生活、工作的距离,同时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自然环境。随着城市交通拥挤、土地价值高等问题的不断出现,内部市区城市设施和职能部门外移,对外交通设施的伸展、工业的扩展、住宅的扩展逐渐促成了外围市区的城市化。随着城市与外围市区之间经济联系加深以及城市中心各种问题的激烈,郊区作为城市与外围之间缓冲地带,逐渐吸引了住宅、购物等功能向郊区的转移,带动并促生了郊区的城市化。 3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变 经过归纳总结,城市的发展分为城市功能初期、城市功能成熟期、城市功能
5、明确期、城市体系群形成期四个阶段,它们的变换过程其实就是由中心向非中心的过渡。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发展阶段的叠加及不同地区之间在发展阶段上的交叉使得中国城市化问题显得更为复杂。为了缓解这种矛盾,城市规划部门采取的对策之一是进行新城区的开发建设,新城区的发展正是城市摆脱传统束缚、迎接新挑战的有效途径。 三、新城的开发建设 1.新城含义 新城(New Town)这一称呼始于英国,其最初是来源于“卧城” 。新城是指经过科学的规划,强调居民居住、就近就业、商业服务三方面职能活动的综合平衡,注重培育相对独立的综合功能,为现代化大城市系统的内部功能区域,是城市区域开发的节点和城市
6、集聚人口的分流点67。新城通常是处于大城市的边缘位置,该区域拥有便利的交通设施,拥有整洁干净的自然环境,拥有完善的生活配套区和产业区,是不依赖于中心城区而独立存在的。 2.新城的职能 新城的职能主要是服务于主城或者说是为了弥补主城所缺失的功能。例如日本通过“展都型首都机能再配置”规划的实施,为国内的新城开发建设指定了规划的方向。把多摩新城规划为大学城,商业中心;千叶市规划为国际港口和工业集聚中心;把茨城规划成为科学城等68。再如香港政府把荃湾规划为柜货码头和仓储运输中心,把大埔新城规划为制造中心,将军澳新城则凭借大学的优势规划为高科技产业园,大壕新城则成为临空型配套服务中心1。 3.新城开发建
7、设目的 新城的开发建设正飞速进行着,研究新城快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是可以把高度集中的人群分散出来,这样可以解决城市的交通、城市的就业等诸多问题,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正因为如此,新城区正在成为经济快速增崛起之地,同时也给当地正在衰退的经济带来了光明。当然,所处的区域不同,目标也会有所差别。国外大都市进行新城开发一般是为了遵循郊区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政府机构通过调节空间结构和功能配置并使之达到最优化的状态。英国大多数新城建设目的主要是把过度拥挤的人口从原来的城区分散出来,从而改善城市居住环境 3。 4.新城形成类型 完全独立存在的新城镇(远郊新城) 。 也是我们所说的田园新城模式,其
8、与市中心保持较远的距离,并且注重自身的独立性,新城强调配套和自给自足,要求居住与工作岗位相平衡。二战之后西方国家为了解决大城市住房紧张问题,开始建造居住新城,选用的正式此种模式。其也等同于中国目前正在开展的大盘(居住社区)运动,大盘模式本身就是所谓的田园新城,离市中心比较远,造一个很大的居住区。 功能上作为中心城市的外延部分,而在地域上与之分离的城镇(边缘新城) 。 伴随着城市郊区化的发展,中心城区功能开始逐步向外迁移,在大都市的边缘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并且相对独立的边缘新区。边缘新城区不强调自身的独立性,它会充分利用发达的交通工具与日臻完善的交通条件与中心城区联系,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作为
9、都市建成区延展部分的城镇(城中城) 城中新城诞生的主要原因起源于郊区新城的兴起和旧城的衰败。当前,对城中城进行的开发建设已不再是拆除重建没有创新的模式了,已逐渐开始关注城市精神的建设,努力构建一个生活、工作协调发展的有机平台4。 四、新城开发的城市定位 1. 新城开发定位内容 城市的定位是由定性、定向、定形、定量四部分组成的: 定性指的是确定城市的性质,通过详细分析城市在区域性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职能作用,选择出对城市的发展能够产生重大意义的主导性与支配性的城市职能;定向指的是对城市方向发展确定,内容包括城市发展的方针、目标的走向、战略模式的实施等,这部分的工作是在通过对区域的状况进行
10、分析,城市之间进行比较,对发展模式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展开的;定形指的是城市形象的确定,这里的形象不单纯指城市的外在景观,更强调的是城市独特的、内在的韵味。因此,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重视城市历史文化的继承,生态与人文的和谐发展,要建设一个有灵魂、有活力、有魅力的城市;定量指的是把城市中某种形式的发展用数量来表示,比如城市人口的规模、占地的规模,对城市所处的经济地位、综合实力、发展程度的预测与数量的分析。 2.新城开发定位方法 城市的定位是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一个过程,是对城市未来所处的地位,所展现的形象,所发展的类型的规划过程。过程的规划必然受自然因素、资源因素、产业基础、文化状态、区域特征等因素的影
11、响,同时,对城市发展的预测和设计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理论思想、研究方法、兴趣偏好及其他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新城的定位不能拘泥于当前的条件与基础,当然盲目的拔高自己也是不可取的5。 1)以城市产业为契机定位法 利用产业的发展来推动城市的发展,是我们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所一直追求的结果。然而我们不能只注重单纯地推动产业的发展,更要重视的是城市的综合发展,最重要的目标是要把但产业城市转化为综合型城市,充分发挥城市的效益,才能使城市的产业和城市的发展处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良性循环里,否则,单纯的产业发展也会朝不保夕6。 2)以城市自有资源为契机定位法 城市资源对城市的发展和竞争发挥了重要作用,资源包括自然
12、资源、人文资源、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城市以资源定位就是确定推动城市发展的某种关键资源的作用,有些新城的开发由于自身资源优势比较突出,特别是生态资源、旅游资源等,这种新城开发解决好交通和市政配套问题后,便可以发展成为卫星城、旅游城等等,这些城市被称作旅游城、水城等其实就是突出对城市的资源的定位7。 3)城市基本属性定位法 城市的基本属性定位其实就是对城市各个方面属性的定位。主要包括:城市的性质、规模、质量、结构等属性的定位。例如国内有许多城市提出建设国际化的城市就是属于对城市性质的定位;对城市的大、中、小的定位就是对城市规模的定位;对城市发展水平的定位,如小康的程度、现代的化程度就属于城市的质量
13、定位;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布局、经济结构的规划等的定位属于城市结构定位。 4)城市综合定位法 指的是结合城市各个方面的属性定位,它具体现为对城市总体目标、城市视觉形象、城市核心理念等进行提炼与总结得出的一种定位方式。如悉尼的总目标定位是建设聪明城市,新加坡的总目标定位是建设智慧岛,台湾的总目标定位是绿色硅岛;城市的核心理念是对城市内在的精神的提炼,例如青岛提出的“诚信、博大、和谐、卓越”的城市精神,这种城市精神就是对其城市文化进行的总结与概括;城市的视觉形象是对城市的内涵进行高度提炼来表达城市的象征,例如香港的飞龙形象就代表香港人不畏艰辛,勇于进取的精神。 5)城市功能定位法 城市为了获得最大的收
14、益,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会根据自身条件结合外部环境,对自身能够发挥作用和担负任务的主要领域、空间范围、目标位置做出战略性的安排。从城市作用的对象来看,城市功能可以分为:外部功能和内部功能。内部功能主要是为城市自身服务,时保证城市自身良好运转所必备的能力;外部功能是能够为自身以外的区域提供服务的里能,也称为城市基本功能。 参考文献: 1刘映芳,刘光卫.参照香港:上海郊区新城建设的目标与对策J.城市开发,2000(10):23-25. 2卢明华,李国平,孙铁山.东京大都市圈内各核心城市的职能分工及启示研究J.地理科学,2003,23(2):150-156. 3王唯山,密尔顿.凯恩斯新城规划建设的经验和启示J.国外城市规划,2001(02):46. 4谭韧彪.国内外新城开发 3+5 模式.21 世纪经济报道,2009(024). 5新城模式及市场运作 2009 年 09 月 17 日来源:互联网 6谭旭峰,孟庆华.日本筑波科技城“现代科技的乌托邦”J.中国高新区,2004(09):60-61. 7Bernic M.and Cevero R.1997.The Transit Village in the 21st Century,McGraw Hill.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