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于空间句法的长沙城市意象分析摘要:城市意象体现了城市的整体风貌,对塑造独特性的城市空间具有重要的意义。与 Lynch K 问卷调查、图片辨认和认知地图调查等定性描述城市意象为主的研究方法相比,空间句法基于空间的定量描述,操作简便、客观,同时使城市意象调查在时间维度上得以拓展。所以本文运用空间句法对长沙不同时期的城市意象进行了分析,发现在城市演进过程中城市意象及其结构特征的稳定性。 关键词:城市意象;空间句法;长沙 中图分类号: TU984.1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城市意象是指由城市或者环境唤起的观察者强烈的心理图像1。凯文?林奇(Lynch K,1960)的城市意象 (the
2、 Image of the City)一书中较为完整地论述了城市意象以及调查与研究方法。当中借鉴了心理学和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如访谈、画图、情景的界定、描述、重复再现、系列再现等手段2进行具体城市的意象调查。同时总结了居民在城市的认知中具有代表性的五要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与其他城市空间分析方法相比,城市意象注重个人对城市环境的感应,是现代城市空间分析的常用方法之一。 长沙历史悠久,文化繁荣,属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自秦汉以来就为湖湘首邑,在漫长的岁月积淀中酝酿出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及城市空间。近年来城市的大肆开发,城市空间近乎千篇一律,城市独特的意象特征正在丧失。通过对长沙不同时
3、期的城市意象进行分析,从中领略不同时期长沙城市空间的特征,以此作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参照。 1.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Lynch K 对于城市意象的研究引发了一系列有关城市意象的探讨。其中弗朗西斯卡托和麦彬(Francescato D. AndW. Mebane,1973) 、奥兰斯(Orleans P,1973) 、多莫什(Domosh M,1995)3、李郇等(1993)4对影响城市意象出现差异的认知方式、社会、性别等原因进行了探寻;冯维波(2006)对重庆主城区居民感知的城市意象元素进行定量评价,分析不同要素的可意象度5;Golledge R G(1978)认为城市感知地图随时间变化分为不同
4、的阶段、候兵(2009)从城市意象变迁的角度分析城市的旅游形象6,使城市意象研究拓展到时间维度;徐苗(2003)认为关注城市意象要素结构和关联的同时,也要注重城市意象的意义,即城市特色和人文情趣7。同时张楠(2003)提出了城市故事论,站在“事”的高度来加强城市环境中人的感知8。 由此可见,关于城市意象的理论研究不断延伸和深化,而且被大量运用到具体城市的意象分析中。但是其研究方法大多都是以 Lynch K 的为蓝本,即大多是通过问卷调查、图片辨认和认知地图调查等定性描述为主。这种方法耗费时间长,受样本数量、受访者配合程度等的影响大,特别是对不同历史时期的意象调查更加困难。因此,本文将引入空间句
5、法进行城市意象分析,试图弥补这些缺陷。 2.空间句法的引入 空间句法由英国伦敦大学教授比尔?希列尔(Hillier B)提出,它是一种对城市空间进行描述的理论和方法,并有凸多边形、轴线和视区等基本的空间表示方法9。空间句法基于空间认知来解构城市空间,这与城市意象对空间分析的出发点一致。同时大量的空间句法研究表明,句法分析对城市与建筑环境中人类空间行为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朱庆等(2005)对波士顿城市轴线地图中高集成度的道路与 Lynch K 的城市意象调查进行对比,发现相当高的耦合度,在武汉城市轴线地图与武汉城市意象调查的对比中也如此10,直观地印证了空间句法分析对城市意象表达的可行性。丁顺等
6、(2008)发现空间结构对影响主体寻路表现的重要性,并且应用空间句法客观地对环境进行构形可读性的评估11。这说明,与强调地标、符号等视觉形象的要素相比,结构性特征更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城市可意象性,空间句法很好地提供了这样的解读。 综上所述,应用空间句法对城市意象进行描述是具有可行性的。相比 Lynch K 的调查方法,空间句法借助计算机分析手段将人所感知的空间用一目了然的图示方式表达出来,操作较简便,更具客观性,并且能从历史地图中提取蕴含其中的意象特征,弥补历史时期意象调查的不可行性,使时间维度的拓展研究成为可能,再次,空间句法为城市意象提供了结构上的解读性。 3.长沙城市意象的空间句法分析 3
7、.1 分析说明 本文选取自 19 世纪至今长沙城区地图作为分析的样本,以 1878 年、1913 年、1926 年、1938 年、1949 年、1977 年、1988 年、2010 年作为取样点;借助 ArcView3.3 平台绘制这八个时间点长沙城区的空间轴线图轴线图示以及空间组构符号化过程与人们在头脑中内化、存储和获取空间的描述过程具有一致性,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类自身对空间的认知。;同时应用空间分析软件 Axwoman 对轴线地图进行分析,获得集成度集成度(integration value)反应了一个单元空间与系统中所有其他空间的集聚或离散程度。整体集成度表示空间单元与整个系统内其他空间
8、单元的紧密程度,描述空间整体层次上的结构特征;而局部集成度表示空间单元与附近空间单元间的关系,是局部层次上的结构特征。、空间融合度空间融合度(intelligibility)表示的是局部空间集成度与整体空间集成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它反映了观察者通过局部空间来感知整体空间的能力,即可读性。数值越大,意味着从局部可以感受整体,空间融合。反之则说明局部空间与整体空间的分离。等变量图示及数值;最后探究所表征的城市意象的特征。 本文基于空间句法所做的城市意象分析主要集中在路径和节点要素,根据朱庆等(2005)的研究分析,城市意象中的路径与句法中的轴线类似,在“公众意象“中出现的频率与城市轴线整合度的值呈现
9、正相关;节点要素也可以通过轴线的连接特征分析而确定 10。 3.2 分析过程 1878 年的空间句法图(图 3.1)反映的是长沙开埠前的城市空间特征,呈现出“方城直街,城外延厢”的基本模式。整合度较高的道路包括连接各个城门并组成方格网的道路,还有与通往水运码头的道路相垂直的商业街道,如太平街、三泰街三兴街三王街一线,成为主要城市意象。节点要素主要集中在主要道路所形成的“十”字或“丁”字型街口,及其街口附近的寺观庙宇与衙署、学宫等官方建筑。 从 1913 年的句法图(图 3.2)中,可以看到长沙自 1904 年开埠以来的空间变化。城市城西一带和城北门外都被辟为租界区,所以在 1898 年的基础上
10、可以明显看到城西沿河道路作为新城市意象而出现。同时,商业活动由沿河各地段向城内扩展,形成了南正街、东长街为主要城市意象的商业街道。节点要素主要集中在商业街道口及其附近的各类商业建筑和娱乐场所,逐步取代封建旧城以官署、寺庙为重心的布局。 1926 年句法图(图 3.3)中,在长沙城墙的位置出现了集成度较高的道路,成为主要的城市意象。这与设立长沙市政厅拟定长沙市政计划书进行旧城建设有关,拆除城垣,修筑环城马路和沿河马路,开始了城市的近代化进程。 1938 年的空间句法图(图 3.4)反映了长沙 1933 年建市以来至文夕大火前的城市空间特征。在此期间,中山大马路、中正路一南一北两条东西向连接南正路
11、和东长路两条南北干道的全局集成度较高,成为主要的城市意象。至此长沙城区主要的路径要素呈现出东南西北纵横交织的结构特征。 1949 年(图 3.5)以前长沙历经文夕大火及之后日军陷城的多次毁灭性破坏,和平解放之后,开始进行了及其有限的恢复和建设。从图中可以看出城市主要的叙事要素无大的变动,但是沿河轴线的全局集成度明显下降,这主要是由于水运逐渐失去了优势,商业中心开始内移,沿河地带较之以前冷清了不少。 从 1977 年的句法图(图 3.6)上显示出自 50 年代以来长沙城市空间开始拓展。原有城区路径要素的全局集成度依旧很高,并得到强化和延伸,其中五一路向西到湘江大桥,东至火车站,中山路则向东拓展到
12、五里牌。同时劳动路、城南路、韶山路的全局集成度也较高,成为新的城市意象。主要是因为它们的修建改变了东南面交流不畅的状态,伴随着城市空间范围的拓展而显现。在此基础上,全局集成度较高轴线的交点,如五一广场、袁家岭、劳动广场、东塘广场等成为城市主要的意象节点。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空间出现了快速的扩张,在 1988 年的句法图(图 3.7)中可知,原有老城区内部的城市路径要素继续强化,逐步形成系统;周边地区在几条主要整体集成度较高的道路基础上进行延伸,但未形成成熟的意象结构。整体处于一种不均衡的发展状态之中。 与以往的城市空间相比,2010 年长沙的城市空间(图 3.8)趋于网络和系统化。随着城市范围的
13、扩大以及交通方式的改变,城市街区的尺度随之增大,城市中路径要素与城市空间结构契合,呈现方格加环形的结构特征。它们突破了原有老城区的限制,既对原有城市意象进行整合、延续,同时又有新的显现出来。 图 3.11878 年空间句法分析图 图 3.21913 年空间句法分析图 图 3.31926 年空间句法分析图 图 3.41938 年空间句法分析图 图 3.51949 年空间句法分析图图 3.61977 年空间句法分析图 图 3.71988 年空间句法分析图 图 3.8 2010 年空间句法分析图 试着对各个不同时期的空间句法变量进行分析,从全局集成度的最大值及平均值(图 3.9)、局部集成度的最大值
14、及平均值(图 3.10)中可以看出,这些表征城市意象中路径要素的具体数值都表现出在一定值域范围内周期性地在某一特定值上下波动。主要是因为路径要素的扩张,以枝状结构向周边延伸,会带来全局整合度平均值的降低,而路径要素的系统化则会提高全局整合度平均值12。由此说明了长沙城市意象中路径要素在演进过程中保持稳定,不断强化、不断扩展,在周期性过程中逐步系统化。而全局整合度和局部整合度的相关系数空间融合度(图 3.11)数值均在 0.800 左右,相关性较高,局部的路径结构有助于整体路径系统的理解,说明了长沙城区形成的以高集成度的路径要素为中心,逐级渗透至边界的清晰可读的结构特征,并在演进过程中趋于稳定。
15、 图 3.9 全局集成度图 3.10 局部集成度图 3.11 空间融合度 4.结语 本文透过对长沙城区的空间句法分析,探讨了不同历史时期长沙城区城市意象的特点及其结构特征,证实了空间句法在城市意象分析中所具有的优势。与 Lynch K 基于大量调查的研究方法相比,空间句法作为城市空间的量化描述工具,操作简便,拓展了时间维度和结构特征上解读城市意象的可能性,可以使城市工作者更客观地把握城市意象的特征及其演变过程。 然而对长沙城市意象的分析,本文仅尝试了空间句法对路径和节点两类要素的分析,而其他城市意象要素的句法分析有待进一步的深入。 参考文献: 1Lynch K. The Image of th
16、e City M.Cambridge MA: MIT Press, 1960. 2杨健,戴志中.凯文?林奇城市意象研究方法辨析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7,29(2). 3顾朝林,宋国臣.城市意象研究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J.城市规划,2001,25(3). 4李郇,许学强.广州城市意象空间分析J.人文地理,1993,8(3). 5冯维波,黄光宇.基于重庆主城区居民感知的城市意象元素分析评价J.地理研究,2006,25(5). 6侯兵,黄震方,尚正永. 基于城市意象变迁的城市旅游形象塑造研究以江苏省扬州市为例J.经济地理,2009,(12). 7徐苗. 城市意象的秩序和意义J.规划师,2003,19(53). 8张楠.城市故事论一种后现代城市设计的建构性思维J.城市发展研究,2004,11(5). 9段进,比尔?希列尔等著.空间句法与城市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10朱庆,王静文,李渊. 城市空间意象的句法表达方法探讨J.华中建筑,2005,23(4). 11丁顺,周晓文.空间构形的内在可读性与寻路设计J.现代城市研究,2008,(9). 12苑思楠,张玉坤. 自然增长模式下的城市空间形态特征J.新建筑,2010(5). 13龙玲.近代长沙的城市变迁与发展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5.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