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33KB ,
资源ID:1432644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43264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家庭高等教育消费与城镇居民消费关系研究.doc)为本站会员(99****p)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家庭高等教育消费与城镇居民消费关系研究.doc

1、家庭高等教育消费与城镇居民消费关系研究内容摘要:在我国,住房、汽车、通讯、教育和旅游正逐渐成为市场经济的五大消费热点。尤其是近几年教育消费增长态势越发明显。当一国人均 GDP 达到 1000 美元时,该国的消费结构就会发生较大转变,从以生存资料为主的消费转变为以发展资料为主的消费,进而逐步转向对更高层次物质和精神消费的追求。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高校学费水平的逐步提高,高等教育消费已然成为拉动我国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是高等教育消费的急剧扩张给城镇居民生活也带来了较大影响。本文基于此背景对家庭高教消费与城镇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探析适合我国国情的消费路径,

2、拉动国民经济稳步增长。 关键词:高等教育消费 居民消费 居民收入 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高校学费水平的逐步提高,高等教育消费已成为拉动我国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是高等教育消费的急剧扩张给城镇居民生活也带来了较大影响。中国人民银行于 2004 年第四季度关于“储蓄目的”的调查表明, “攒教育费”成为居民储蓄的首要目的。之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5年社会蓝皮书也明确表示,家庭子女的教育费在居民总消费中占比已超过养老和住房,跃居第一位。众多迹象都表明,我国高等教育消费已经成为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的重要方面,高等教育消费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问题。

3、 相关概念界定 (一)居民消费和居民消费率 根据世界银行的定义, “居民消费”指的是“居民购买的包括耐用品在内的所有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它不包括购买住房的花销,但是包括房主使用自有住房时推算的房租成本。它也包括为获取许可和执照所付给政府的费用。这里,居民消费还包括非营利机构为居民服务所进行的花销” 。 从目前众多研究成果来看,学者对“居民消费”的定义有个体和整体之分,前者强调一定时间范围内居民个体的消费总量,后者强调一定时间范围内一国居民的整体消费总量。根据上述划分, “居民消费率”也可以界定为个体和整体两个概念,既可以指居民个体消费占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比率,也可以指一国居民总消费占国民总收入

4、的比率。在较大多数情况下,个体和总体这两个概念是相通的,因为影响居民个体消费(率)的很多因素都会对居民整体消费(率)产生相同的影响,如消费习惯和预防心理等,而且,居民整体消费率在一定程度上还受人口结构和收入分配等居民个体差异的影响。本文对居民消费(率)的个体或整体的界定都用“居民消费(率) ”表示,但其具体意义能够通过语境判断而不至于发生歧义。 (二)高等教育消费 关于高等教育消费的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高等教育消费认为,高等教育消费不仅仅包含受教育者本人及其家庭成员为获取知识或技能而接受正规的高等学校包括各种所有性质的大学、学院教育用于教育方面的各种货币支出,还包括受教育者本人为此所付

5、出的包括脑力、体力等在内的非货币性支出。而狭义的高等教育消费认为,高等教育消费只包含广义高等教育消费界定中的所有货币性支出。根据高等教育消费所含盖的范围,可以将高等教育消费划分为三大类,即基本高等教育消费、扩展高等教育消费和选择性高等教育消费。基本高等教育消费是指受教育者应支付的最基本的教育费用支出,如学费、杂费、指定教材费、食宿费等;扩展高等教育消费指基本高等教育费之外的教辅费和各种培训费等;选择性高等教育消费指受教育者为选择学校和选择专业而支付的费用支出。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和高等教育消费现状分析 我国当前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存在以下基本特点:第一,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第二,城

6、镇家庭恩格尔系数呈逐年下降态势。众所周知,消费结构是指某项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而恩格尔系数是衡量一国消费结构的一个较为重要的指标,即一国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联合国曾将恩格尔系数与贫富状况相联系划分了四个区间,即恩格尔系数在 60%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49%为小康,30%-39%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根据联合国划分的这一标准,我国城镇居民生活的恩格尔系数在 1999 年下降到 42.1%,2005 年下降到 37.7%,2010 年下降到 36.3%。尽管我国恩格尔系数一直处于平稳下降态势,但与西方国家相比却还有较大差距。美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恩格尔

7、系数已达到 16.45%,日本已达到 24.12%。第三,食品消费质量提高,衣着消费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下降。第四,耐用品消费增长减缓,主要耐用消费品逐渐趋于饱和。第五,交通通讯消费持续增长,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变化最大。第六,城镇住房消费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上升很快。第七,娱乐文化教育消费和医疗消费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日益上升。 从表 1 中可以看出,2006-2010 年间城镇家庭人均年收入约为 24447元,家庭平均总消费支出约为 16135 元,即城镇居民家庭的平均消费率约为 66%,平均储蓄率则为 34%。其中,食品消费支出为 5091 元,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例最高,即家庭平均恩格尔系数约为

8、 35%;其次是教育娱乐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 16%,随后分别是衣着、交通通讯和居住,占家庭消费支出的百分比均在 11%左右;最后是家庭用品和医疗,均占家庭消费支出的 7%左右。这表明我国城镇居民仍将最多的家庭收入用于食品消费支出,同时也很注重对教育娱乐项目的消费支出,整体来看,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基本达到富裕水平。 随着城镇家庭消费结构的改变和我国高等教育收费制的实施,以及人们对人力资本投资要求的不断提高,家庭高等教育消费支出逐年呈上升趋势,高等教育消费成为消费的热点。 从表 2 可以看出,随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人均高等教育支出也在逐渐上升,并且,人均高等教育消费支出占可支

9、配收入的比例也呈现出上涨态势,从 1998 年的 4.42%上升至 2009 年的6.08%。 我国高等教育消费与城镇居民消费关系分析 在 2007 年全国两会期间,时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代表指出,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2 年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招生人数仅为 321 万人,而 2006 年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招生人数达到 540 万人。纪宝成称,正是由于学生人数越来越多,使得在国家财政不断加大投入的同时,生均预算内高等教育经费从 20 世纪 90 年代的 8000 余元下降到近年的 6000 余元。据统计,目前国家财政高等教育经费支出总额低于GDP 总额的 1%,可见,家庭承担了

10、更多高等教育成本,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一)高等教育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比重加大 家庭高等教育消费支出与家庭总收入关系不明确。一般来讲,消费支出以收入水平为基础,消费支出随着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减而增减(见图 1) ,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消费支出基本上都能做到“量入为出” 。但在高等教育消费领域,家庭收入不是消费决策的决定性因素,因为从很多家庭从收入水平来看基本上消费不起高等教育。对于众多低收入城镇家庭而言,子女上大学的学费是家庭可支配收入的两倍乃至更多,城镇普通收入群体要满足子女高等教育消费有时要付出全家的所有收入。众所周知,高等教育消费是高等教育供给者有条件地为高

11、等教育消费者提供的消费机会,并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存在延迟消费的情况,这就导致很多城镇家庭在经济条件不充裕的情况下被迫贷款消费,从而使得家庭高等教育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逐年上升(见图 2) ,出现了所谓的“因教致贫”的现象。 (二)大学学费日渐成为居民生活的负担 从近年来大学生学费来看,如果以所有大学最低学费标准 5000 元来衡量,2011 年大学生均学费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22.9%,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 71.7%(2011 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1810 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6977 元) 。如果再加上大学的书本费、住宿费和生活费(以最低 5000 元来计) ,

12、那么一个孩子的高等教育消费总支出将最少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 45.8%,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 143.4%。 从表 3 可以发现,2004 年我国高等教育生均学费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达到最高值,占比高达 55.2%。之后,由于上级主管部门对高等教育学费涨幅的严格控制以及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逐年增加,高校生均学费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开始下降,但是整体来看,比例仍然偏高。2010 年高校生均学费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仍为 4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学生规模的上涨率越来越高于财政教育经费的增长速度,这导致我国高等教育生均经费逐年下降,无形中增加了学费收入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

13、从而使得高校对学费的依赖性逐步加强。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高等教育学费目前已成为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经费的第二大来源。我国自 1994 年开始高等教育预算内事业性经费拨款在教育经费总收入中占比逐年下降,从 1994 年的 82.2%下降到2001 年的 55.0%,再到 2004 年的 41.5%, 下降了 40.6 个百分点;高校学杂费占高等教育经费总收入比重则从 1994 年的 11.9%上升到 2001 年的24.7%,再到 2004 年的 33.0%,上升了 21.1 个百分点。 据调查研究,美国高等教育学费与家庭收入呈正相关关系。2001 年年收入低于 16200 美元的为低收入家庭,16

14、200-75100 美元之间的为中等收入家庭,高于 75100 美元的为高收入家庭。1999-2000 年度公立四年制研究型大学的低、中、高收入家庭的子女其平均学费分别为 4251 美元、4742 美元和 5284 美元。同年就读私立四年制研究型大学的低、中、高收入家庭的子女其平均学费分别为 18283 美元、19499 美元和 20585 美元。以公立高校来说,学费只占低收入家庭收入的 26.2%,而占高收入家庭收入的比重不足 7%。除了低收入家庭外,其他家庭子女即使上私立高校也不存在经济上的困难。 由此可见,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比较紧缺,国家投入严重不足,而学费作为教育经费重要的组成部分,个人

15、或家庭学费负担重成为必然结果。换言之,政府把自身应该履行的责任转移给社会和个人或家庭。因此,我国高等教育生均教育经费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以及我国高等教育生均教育经费指数小于国际平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由政府财政政策造所成,与国家经济发展情况(GDP)没有太重要的关系。国情和我国相似、但经济比我国落后的印度高等教育投资水平在 0.9%左右,是我国的 1.5 倍;而同样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拉美国家古巴,目前其高等教育投资水平是我国的近 4 倍。 我国高等教育消费存在问题分析 (一)一味追求高等教育的高层次消费 在我国,高等教育阶段特别强调对高学历的追求,这样,考研读博已成为众多学子们执著追求的目标。我国的中

16、小学教育绝大多数是为了让学生考入理想的大学,当前由于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以及出国留学的要求越来越多,从而使得我国现有的专业设置、学校类型和教育体系趋于“高移化” 。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高成本背景下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出现逆向攀升的现象。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转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家庭用于高等教育的消费支出也以较高的需求收入弹性在逐渐增大,其增速远远地超过了其他消费支出,甚至对其他类型的消费支出产生了“挤出效应” 。通常来讲,消费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是呈反向关系的,即价格越高,需求越少。但高等教育消费却有所不同,其消费需求与价格(即教育成本)呈同向变动,随着高校学费即教育成本的

17、不断增加,高等教育消费并没有减少,反而呈现出日益高涨的趋势。 (二)高等教育消费支出不计成本 确立适度的高等教育消费理念,使高等教育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与家庭收入水平相适应,这是培养理性教育消费意识的核心。但是,在我国为了让子女接受高等教育,一些家庭不考虑任何成本收益分析,盲目消费和投资。以 2011 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推算,供养一个四年制的大学本科生,需要一个城镇居民 1.8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或一个农民 2.8 年纯收入。即便如此,大多数家庭仍然不计任何成本让子女上大学。 (三)过度教育与过度消费 1976 年,美国教育经济学家弗里曼(Freeman.R)针对 20

18、 世纪 70 年代以来美国教育收益普遍下降的现象首次提出了教育过度理论,所谓教育过度主要是指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供给超过了社会需求,使得越来越多的高学历者从事只要低学历者就能够完成的工作,从而导致教育收益率下降。之后,教育经济学家莱文(LevinH)于 1985 年对教育过度问题再次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并列出了教育过度的三种具体表现:一是相对于历史上的较高受教育水平者,现在受相同教育水平的人经济地位下降了;二是受过教育者未能实现其对事业之期望;三是工人拥有比其工作要求更高的教育技能。从我国目前就业市场的具体情况来看,我国高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教育过度现象。但这种过度只是一种暂时的结构性过

19、度,而非总量上的过度,因为在我国部分发达城市和地区已出现教育过度,但是在广大农村和落后地区仍然存在教育不足现象。过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过度消费所致。所谓过度消费是指人们盲目追求超越自身经济能力和其它能力的高等教育高消费,由过度消费进而形成过度教育,结果是不能使高等教育消费效用达到最大化,具体表现为一些高学历高文凭拥有者会有一种受挫感和失落感,这样会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消费热情,意味着对整个社会教育资源配置失灵,造成社会资源浪费。 政策建议 上海财经大学曾对高等教育投资收益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占城镇居民家庭总户数 20%的低收入阶层享受到约 11%的高等教育;占 20%的中等偏下收入

20、阶层享受到约 10%的高等教育;占 40%的中等和中等偏上收入阶层享受到约 27%的高等教育;而占 20%的高收入阶层却享受到了约 52%的高等教育。显然,我国高等教育投资所形成的收益主要由高收入阶层所获得,这是不公平的。当社会弱势群体无法购买到所需的教育服务时,国家的教育资源配置失灵,达不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在我国存在着严重的居民收入不平等、贫富差距明显的情况下,要实现人人都能享受到应有的教育服务仅仅依靠市场机制是难以完成的,需要国家进行一定的宏观调控。 首先,居民要崇尚理性消费。确立适度的教育消费理念,使教育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要与家庭收入水平相适应。具体来讲,父母让子女在接受高等教育之前,

21、应该根据家庭的具体经济状况进行适当的成本收益分析,不能盲目投资和消费,要进行理性消费。 其次,政府要逐步改善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的现状。发展高等教育消费,提高高等教育消费水平,要求改善目前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的现状,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尤其是大幅度提高中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水平。 最后,政府要致力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首先要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尤其是建立健全针对农村居民的保障体系;其次,要补充、丰富和完善社会保障项目和保护种类;第三是开辟稳定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资金来源;第四是加强社会保障活动的规范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周密.高等教育消费探析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12) 2.余永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营销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5(5) 3.刘维奇,靳共元.我国教育消费结构失衡研究:收入分配视角的考察J.工业技术经济,2006(7) 4.黄晓慧,唐见兵.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J.江淮论坛,2006(3) 5.何智蕴,董乃涵.中美家庭高等教育消费不平衡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7(5)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