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29.50KB ,
资源ID:1432676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43267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西省佛教资源空间分布结构研究.doc)为本站会员(99****p)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西省佛教资源空间分布结构研究.doc

1、山西省佛教资源空间分布结构研究摘 要:选取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 157 处山西佛教文物资源,利用地统计分析方法和 GIS 空间分析工具,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分析山西省佛教资源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山西佛教资源空间分布类型属于凝聚型,地区间差异较大;(2)高质量区域为大同及周边地区、以五台山为中心的忻州东部地区;(3)高密度区域为以北魏辽金文物为主的晋北地区、以明清文物为主晋中地区、以宋元文物为主的晋南地区和唐宋元明清文物皆为普遍的晋东南地区。 关键词:佛教资源;空间分布结构;山西省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9-0196-04

2、文化产业的大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经阶段。文物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要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代表中国境内文物质量的最高水平,具体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及其他等六类。自 1961 年国务院正式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来,相继评出了七批共 4 291 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有 450 家,占10.49%,总量位居全国第一。如何利用丰富的文物资源,建设文化强省,带动文化旅游发展已成为地方政府极力追逐的目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有大量佛教文物,佛教旅游是宗教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云

3、冈石窟和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五台山,发展佛教旅游优势明显。分析山西境内佛教资源分布的空间结构有利于摸清全省佛教资源现状,优化资源组合,总结山西省佛教资源空间分布规律,从而为山西省佛教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研究界对于资源空间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 A 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进行研究,国家层面的:如朱?、陈晓亮对中国 A 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结构研究1;吴必虎等对旅游吸引物空间结构分析以中国首批国家4A 级旅游区(点)为例2;马晓龙等对中国 4A 级旅游区(点):空间特征与产业配置研究3;省级层面的:如申怀飞等对河南省 A 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分析4;黄远水等对福建省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研究基于国家

4、 3A 级以上旅游景区的统计分析5;王雯萱等对湖北省 A 级旅游景区的空间格局与优化6;基于 GIS 的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特征定量研究以甘肃省 A 级旅游景区为例7。对于专项资源空间结构的研究主要有谢志华等对中国资源型景区旅游空间结构研究8;王昕等对中国黑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研究9;黄华等对中国漂流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研究10;魏鸿雁等对中国红色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分析11;王昕等研究了中国世界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12。然而对于宗教资源空间结构的研究仍少见,且尚未出现有关佛教资源空间分布结构的研究。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根据国家文物局网站公布的名单,截至 2013 年底,山西

5、省共有 450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逐一筛选,共遴选出 157 家佛教文物资源,第一批 7 家,第二批 3 家,第三批 7 家,第四批 4 家,第五批 31 家,第六批 52 家,第七批 53 家。其中前四批属于一类,数量较少,文物质量高,分布集中;后三批属于一类,数量较多,分布广泛。 (二)研究方法 利用 Arcgis10.0 中的 Arcmap 软件将 157 家佛教文物以点状要素标记在一张已配准好地理坐标的中国地图上(该地图标有县级行政界线) ,添加文保批次、朝代、地址等字段,并根据文保批次为要素添加得分字段,第一批 10 分、第二批 8 分、第三批 6 分、第四批 4 分、第五批

6、 3 分、第六批 2 分、第七批 1 分。其空间分布(如下页图 1 所示): 运用 ArcGIS 空间分析工具并采用数学地理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包括利用最临近距离和最临近点指数对佛教资源空间分布类型进行数量化测度;利用地理集中指数对全省佛教资源分布的均衡性进行测度;运用核密度分析得出山西省佛教资源密度分布以及高密度地区。在上述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对山西省佛教资源空间结构优化提出建议。 二、山西省佛教资源空间分布格局 山西省佛教资源空间分布可以从空间分布的类型、空间分布的均衡性和空间分布密度等方面进行考量。 (一)空间分布类型 1.总体分布类型 最临近距离是指点状事物在地里空间中相互临近程度的地理指

7、标。测出每个点与其最临近点之间的距离 r,取这些距离的平均值,即为表示临近程度的平均最临近距离。在随机分布状态下,其理论上的最临近距离测算公式为: rE= 其中 rE 为理论最临近距离,A 为区域面积,n 为点数,D 为点密度。最临近点指数 R 定义为实际最临近距离与理论最临近距离之比。 R=2r 当 R 为 1 时,r=rE,点状要素分布为随机型;当 R1 时,rrE,点状要素趋于均匀分布;当 R1 时,rrE,点状要素趋于集聚分布。 根据公式,计算出 157 处佛教文物资源理论最临近距离: rE=15.79(km) 利用 ArcGIS10.0 中的邻域分析,直接生成近邻表,搜素半径设为60

8、km,得出各文物点与其最近的旅游景点之间的实际最临近直线距离值,去除直线距离在 1km 内的重复值,求得实际最近邻距离: r=156 0 ri10.96(km) 因最邻近点指数 R0.694,故山西省佛教文物资源属于凝聚型,趋于集中分布。 2.各市佛教资源特色 以文物得分为权重,从文物朝代分析各市文物特色。总得分代表该地区文物总量,均分代表该地区文物质量。发现山西各市文物差异性明显,总体可概括为:以北魏辽金文物为主的晋北地区、以明清文物为主的晋中地区、以宋元文物为主的晋南地区和唐宋元明清文物皆为普遍的晋东南地区。 3.各县佛教资源对比 依据总得分为全省 107 个县市进行排序,取总得分前十名发

9、现,晋北地区占 5 县,五台县、大同市、浑源县、繁峙县、应县,竞争力最强;晋东南地区 3 县,平顺县、高平市、长子县;晋中地区两县,平遥县、太原市。 (二)空间分布均衡性 山西省历史悠久,文物众多,各地都有富有代表性的文物资源。157处文物资源也分布于各市,由于各市县的自然人文条件不同,各市县所拥有的文物资源数量特色也存在较大差异。 1.文物分布集中程度 地理集中指数是衡量研究对象集中程度的重要指标,其公式为: G=100 式中,G 为文物的地理集中指数,为第 i 个市县的文物数量,T 为文物总数,n 为市县总数。G 取值在 0100 之间,G 值越大,文物分布越集中;G 值越小,则文物分布越

10、分散。 在本文中,文物总数 T=157,县市数量 n=107,通过计算,得到山西省佛教资源地理集中指数 G=15.82。倘若 157 处文物资源平均分布于各县市,即每个县市的文物平均分布于各县市,即每个县市的文物数量为=1.467 处,此时的地理集中指数 G=7.48。15.82 大于 7.48 表明从县市的尺度来看,佛教文物资源的分布较为集中。 2.文物分布地区差异 第一二批文物主要分布在以大同、五台山为核心的晋北地区,代表了山西佛教文物的最高水平;第三四五批文物主要分布在以长治、晋城为核心晋东南地区;第六七批文物在晋中、太原地区密度最高。佛塔主要分布在晋北和晋南地区,晋北地区以应县佛宫寺释

11、迦塔为中心分布,质量最高;晋南地区以运城地区为主,数量多、密度大,多为宋代文物。石窟寺分布较均匀,以云冈石窟质量最高,除金灯寺石窟为明代开凿外,其余 7 处石窟寺均为南北朝时期开凿。 (三)分布密度分析 利用 ArcGIS10.0 中的核密度分析工具,对 157 处佛教文物资源进行密度分析。各项参数均采用默认值。计算结果(如图 2 所示): 三、结论 结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山西省佛教资源的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最临近点指数R0.6941。 (2)全省佛教资源分布较集中,均衡性较低,地区差异较大,157处佛教文物资源的地理集中指数 G=15.82。 (3)全省佛教资源高质量区域为

12、以大同、五台山为核心的晋北地区,代表了山西佛教文物的最高水平。全省佛教文物可分为三个层级,一级地区:晋北地区;二级地区:晋东南地区;三级地区:晋中地区、晋南地区。总体分布呈“头重脚轻”规律。 (4)全省佛教资源高密度区域为以北魏辽金文物为主的晋北地区、以明清文物为主晋中地区、以宋元文物为主的晋南地区和唐宋元明清文物皆为普遍的晋东南地区。北部多含少数民族特色,具有国家意志。南部则多为民间行为,保存与开发状况较差。 四、建议 构建“一主三副”的山西佛教旅游开发新格局。 “一主”指“晋北佛教文化旅游圈” ,是指以大同、五台山为“双核心” ,从区域综合的自然、经济、文化、交通和区位条件出发,合理配置晋

13、北的佛教资源,而形成的旅游业的“城市区域”与“市场资源”共轭型的空间结构综合体。地域范围包括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主要面向全国及国际市场。 “三副”包括“晋东南佛教文物密集区” 、 “晋南佛教文物密集区”和“晋中佛教文物密集区” 。在平遥县、平顺县、高平市、长子县等佛教资源密集地区重点发展佛教文化旅游,以服务周边地区为主,突出当地特色,全面盘活山西佛教旅游格局。 参考文献: 1 朱?,陈晓亮.中国 A 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结构研究J.地理科学,2008, (5). 2 吴必虎,唐子颖.旅游吸引物空间结构分析以中国首批国家4A 级旅游区(点)为例J.人文地理,2003, (1):1-5. 3 马

14、晓龙,杨新军.中国 4A 级旅游区(点):空间特征与产业配置研究J.经济地理,2003, (5). 4 申怀飞,郑敬刚,唐风沛,吴国玺.河南省 A 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2013, (2):179-183. 5 黄远水,陈钢华,吴弦.福建省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研究基于国家 3A 级以上旅游景区的统计分析J.经济地理,2010, (7). 6 王雯萱,谢双玉.湖北省 A 级旅游景区的空间格局与优化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 (2):124-128. 7 赵军,林灵生.基于 GIS 的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特征定量研究以甘肃省 A 级旅游景区为例J.资源环境与发展,2012, (1):20-26. 8 谢志华,吴必虎.中国资源型景区旅游空间结构研究J.地理科学,2008, (6). 9 王昕,齐欣,韦杰.中国黑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13, (1):101-105. 10 黄华,付磊,明庆忠.中国漂流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 (5):461-463. 11 魏鸿雁,章锦河,潘坤友.中国红色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2, (6):510-513. 12 王昕,韦杰,胡传东.中国世界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J.地理研究,2010, (11). 责任编辑 吴 迪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