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9 ,大小:29.50KB ,
资源ID:1432728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43272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寻疑、表疑、释疑.doc)为本站会员(99****p)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寻疑、表疑、释疑.doc

1、寻疑、表疑、释疑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中职学生数学课堂中的置疑水平的现状,归纳了影响学生置疑能力培养的若干因素,并通过教学实践,以发展学生置疑技巧为切入点,通过创设置疑机会、分析置疑的认知水平和在教学中关注数学问题的形成等策略的实施,探索了培养中职学生数学课堂置疑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置疑能力;中职数学;技能培养 一、培养中职学生置疑能力的价值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是实验上的技能而已,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确实置疑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并培

2、养学生的置疑能力,是中职数学学科较高的学习要求。中职数学课堂应该在培养学生的置疑能力上多一些尝试,数学教师更应清楚地认识到置疑能力培养的价值所在。 培养学生置疑能力的价值可以概括成以下几点: (一)能形成课堂的有效交流。通过学生的问题来反馈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学生的求助行为,分析学生在理解概念、解题等学习过程中的缺陷、偏差、失误,帮助学生学习,同时也可以修正教师的教学,让其教学行为更加有效。 (二)增强学生主体性。孔子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在质疑状态下的学生更能带着强烈的主体意识参与到学习中来。当一个学生开始就学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时,他就积极的参与到了意义建构中来。通过形成问

3、题,学习者把新知识与旧知识相联系,从而将学习体验转化为理解过程。 (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认知心理学家发现,能够将新知识和个人体验相结合的学生,能积极的参与到了具有创造性和长期的学习中来。数学与创造力有着必然的联系。数学教学中重点支持创造力的态度与过程,都以学生的体验和学生的置疑、预测以及经验为中心。数学不等于计算,数学问题不都在书中,帮助学生提数学问题,挑战数学假设,会让他们无限靠近创造性思维。 (四)有助于发展元认知。在对经常提出问题学生的谈话调查中,学生倾向于对已经掌握到一定程度的数学内容进行置疑,一个学生说:“当我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的时候,我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正在学习的内容。 ”学生

4、的问题可以理解为“元认知监控”之后产生的一种外显的结果。二、中职数学课堂中学生置疑的现状及分析 中职数学课堂中学生置疑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沉闷的数学课堂鲜见置疑;第二,鲜见的置疑中的有效置疑更少。影响学生置疑及置疑水平高低的因素非常多,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分析来看,我们可以窥见数学课堂学生“置疑难”现象的原因一斑: (一)教师“教”的因素。 (1) “教”的无意识忽略:教师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自身缺乏对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的引导,课堂搞“一言堂” ,交流难以形成,更遑论“置疑” 。 (2) “教”的有意识压制:无法掌控课堂让部分教师有意无意的压

5、缩了学生的置疑空间。学生课堂置疑的随机性,使得不少教师担心课堂失控:一是怕“误事”:有的教师觉得,让学生自己置疑题,无法控制时间,影响教学进度;二是怕“冷场”:教师担心让学生置疑题,要让学生预先思考,气氛上不来,课堂就显得沉闷;三是怕“难堪”:有的教师课堂上怕学生提的问题一时回答不上来,在学生面前下不来台,显得“难堪” 。 (二)学生“学”的因素。 (1) “学”的基础薄弱:直升职高的选拔政策,让部分中职学生在初中二、三年级就放弃了对数学的学习,数学课基础普遍偏弱,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薄弱造成了学生置疑能力的不足。(2) “学”的理念偏差:随着数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逐渐加大,部分学生不能把数学知识

6、和专业课结合起来,逐渐造成学习兴趣逐渐不足或丧失。 (3) “学”的方法不当:部分学生学习方法的不当,简单的模仿或死记公式、定理,造就学生思维僵化,几乎封闭了置疑的空间。 (4) “学”的自信不足:缺乏自信,担心置疑带来的师生评价的“风险” ,置疑者可能认为某些所置疑题“愚钝”或者在“挑战权威” ,因为所谓的不定“风险”他便会回避提出问题,即使有疑惑,最多也就是和教师单独进行交流,或者是放在课后,避免当众“出丑” 。 三、培养中职学生数学置疑能力的若干策略 (一)巧用“节点” ,引出学生的“疑问” 。学生的置疑看似随机,实际上并不是随时都会出现,对于中职数学课堂教学而言,一般学生“置疑”发生在

7、三个教学环节,它们分别是:概念定理讲解完毕之后,当学生在进行解题的时候,最后的课堂总结阶段。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认知问题的过程,并能掌握好“节点” 。 教师巧设“节点”可以采用三种手法:(1)根据教学经验或者对学生情况的了解,预先估计教学内容中潜在的困难,使教学中有意留“白” 。(2)讲课时不要把所有的角度、理由都分析完毕,留出一些,让学生形成一些不完整的感觉,产生困惑和怀疑。也可以不加解释的拿出一些实例,引起认知冲突,让学生产生“为什么要这样做的”疑惑。甚至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根据以往经验模拟学生曾经出现过的差错。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 (3)当教师提示或者要求学生置疑时,留出

8、等待时间。运用 35 秒的等待时间,学生会提出更多的问题,其他学生可能受先前问题的启发,也提出一些问题。要“舍得”把时间留给学生,思考时间的延长,也给学生组织并提出高水平问题,提供了可能。例如:正弦函数作图演示中的学生置疑。 教师使用 Flash 动画和几何画板演示正弦函数 y=sinx 作图过程,完成之后,学生立即提出了一个问题。 学生:为什么列表时都用弧度制,而不用角度制? 教师把该问题交予全班讨论。支持使用角度制的学生的理由:角度值比弧度制处理问题更加迅速方便,而且直观。经过比较和分析,学生总结出下面的结论: 直角坐标系的 x、y 轴的单位长度要统一,角度制是六十进制的,函数值是十进制的

9、,不统一。 使用角度制,也可以画出正弦函数的图像,不过是在 x 轴是角度制情况下的图像,只能给正弦函数用,像一次函数、指数函数,其他函数不能画在这个坐标系下,所以使用弧度制好;弧度制是十进制,正弦函数值也是十进制,他们可以混在一起运算,角度制就没有这个优势;角度制在运算的时候用比较好,在分析函数作图方面还是用弧度制。 评析: 如果在作图一开始就解释使用弧度制的理由,学生的思路也可能限制在数的进制上,不会引出对直角坐标系的深刻认识。在数学课中这样的置疑空间非常多,关键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以及学生对原有经验和新知识新操作之间的比照,教师面面俱到实际上是压缩了学生的思考空间。 持续的在这三个时段

10、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置疑,进一步启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会让学生形成一个“置疑时段”的反应,并逐渐养成习惯。每到这些时候,学习便会主动对自己的困惑以及面对自己的理解模糊、缺失的地方进行认识和反思。 (二)分析评价学生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表疑。 (1)展现并示范数学问题形成的过程。不少学生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学习过程中的疑惑总是忽隐忽现,不能确切知晓其方向,等到问题真正浮出水面,又词不达意。这种体会说明学生在形成问题及组织问题时的技能不足。分解提出问题的过程,基本要经历:疑惑发现组织提出。针对某个环节出现的障碍,教师可以提示或者示范,帮助学生提出有效的问题。可操作的流程如下:1)展现数学问题的形成过程。从学

11、生的角度,问题可能只是由一些诸如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引起,这些可以看做问题的“种子” 。但是,教师并不是这样,他们已经对所教的内容了如指掌,教师设计的问题是为了学生学习。反过来,如果学生掌握了这些提出问题的技巧,也就是教师究竟是针对什么在置疑题,那么他们也就找到了思考的方向,掌握了如何学习。2)问题语句组织。鼓励学生随意组织语句提出自己的困惑,收集这些疑惑,如果教师觉察到该问题是指向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就可以示范问题的语句组织过程,展现选择确切表达语句的各种尝试和提炼过程,让学生参与互动,如果这个问题是口头的,那么就以书面的方式记录在黑板上,列出逐步“清晰”的过程和思路,可以让

12、学生充分感受和理解好的问题的特点。也可以预先提供给学生一些普遍性的问题结构,让学生来套用,下面是一些口头置疑中普遍性问题结构的一些方式:例如怎样和相联系? 怎样与我们以往所学的关联? 和在什么方面是相似的? 为什么是重要的? 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2)采取积极态度,分析学生提出的问题。在分析学生问题时,要敏锐的觉察到该问题或者解答的认知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其目前的思维处于什么阶段是什么类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达到什么水平。当教师面对学生提出问题,需要进行反馈时,应该持这样一种基本的态度:不要忽略学生的问题,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问题本身;尽量推迟揭示答案和结果,问题交由全体学生讨论,让所有

13、学生明白人人都是解答者;如果是收敛性问题(只有唯一答案)要给出清晰的判断;给予学生情感上的支持,让其了解提出问题是进步的开始。 (三)提升学生能力,引导学生解疑。 (1)引导学生横向、纵向联系相关知识,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最为常见和公认的认知分类是布鲁姆提出的认知过程种类,它们分别是: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这些分类和中等职业学校的 2009 数学教学大纲中对知识内容的认知要求(了解、理解、掌握)在内涵上是一致的。学生都有能力问出超过自己对所学内容掌握程度的问题。要特别关注分析、评价、和创造,它们最容易以问题的形式出现,也表现出学生就所学知识向更高层次的认知水平挑战的强烈愿

14、望。 案例:习题:圆锥曲线 x2+ky2=1,当系数 K 取什么范围时,该曲线为双曲线? 分析:对于刚学习圆锥曲线后的学生来说,本题考核学生对双曲线的性质的理解和运用;估计大多学生能得出正确的答案(K0 ,它表示一个圆的方程。但是可能还要其它情况 乙组:我们觉得有可能是椭圆的方程,当 AB 时,可分两类情况。当 AB0 ,方程表示椭圆;若 BA0 方程也表示椭圆。 师:是椭圆不错,但是根据系数 A 和 B 的关系,请问椭圆的焦点在什么轴上呢?(学生易错,故此需提醒讨论,并得出结论) 丙组:我组发现当 AB 时此方程也可以表示双曲线,分以下几种情况:A0,B0 表示在 y 轴上的双曲线。不知是否

15、还有其它情况 师:以上讨论非常好,是否遗漏系数为 0 的情况呢? 生:还有 A=0,B0 可以表示两条直线,它们分别是 y=1; 当 A0,B=0 也可以表示两条直线,它们分别是 x=1。 师:我们一起来归纳总结一下 (2)把中职数学与生活数学问题结合起来,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综合能力。让学生更好的学好数学,把抽象的数学的形成和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是一大类生活问题的抽象,可以采用情景导出数学问题,也可以用数学中已经抽象出来的关系、模式、定理来寻找生活中对应的实际例子,给数学问题赋予更加广泛的意义。 学生不是天生就会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并借助其进行思考,他们需要一系列明确的、持续性的指导。职业高中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学习水平差异大,总体上能力偏弱,数学教学面临比较大的困难。作为老师,要克服思维定势,只有在日常教学中多鼓励学生投入到问题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是引领学生成长和教师进步的一剂良方,我们还有许多工作去做。 参考文献: 1 张维忠主编.数学课程与教学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5 2 宋振韶. 课堂置疑基本模式以及学生置疑的研究现状 J. 学科教育,2012.2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