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建国初期的多边外交活动及其原则摘要 参加 1954 年日内瓦会议和 1955 年亚非会议是建国初期进行的两次成功的多边外交实践。中国以“求同存异”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多边外交的指导原则,以亚、非、拉国家为立足点,超越了意识形态,在多边外交中扮演了务实协调者的角色,起了建设性的作用。首脑外交对建国初期多边外交的成功有特殊作用。两次多边外交实践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中国开始走上国际舞台,消除了周边国家的疑虑,促进了双边外交的开展,打开了新中国的外交局面,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封锁,有效地遏制了美国的霸权行为,为争取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国际和平环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以建国初期的
2、两次多边外交实践为例,阐述了建国初期的多边外交情况和它的指导原则。 关键词:多边外交 日内瓦会议 亚非会议 中图分类号:D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建国初期的多边外交活动 (一)日内瓦会议 1954 年 1 月 25 日至 2 月 18 日,苏、美、英、法四国外长在柏林举行会议。根据苏联外长莫洛托夫的建议,会议讨论关于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一些措施和召开五国外长会议的问题。英、法两国出于其亚洲利益的考虑,希望解决朝鲜特别是印度支那问题。而在英法两国坚持下,美国政府不得不同意召开五大国会议来谈判解决印支和朝鲜问题。柏林会议达成一致协议,会议发表的公报指出:“鉴于用和平方法建立一个统一与独
3、立的朝鲜将是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恢复亚洲其他地区和平的重要因素;建议由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美国、法国、联合王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韩民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及其他武装部队参加朝鲜战争并愿意参加会议的国家的代表于 1954 年 4 月 26 日在日内瓦举行会议,以期对朝鲜问题取得和平解决;同意在会议上还要讨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问题,届时将邀请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美国、法国、联合王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他有关国家的代表参加。 ” 1954 年 4 月 26 日,日内瓦会议开幕,有 23 个国家中、苏、美、英、法五大国和朝鲜双方外,出席会议的有关国家还有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哥伦
4、比亚、埃塞俄比亚、希腊、卢森堡、荷兰、新西兰、菲律宾、泰国和土耳其。参加了这次会议。中国作为五大国之一出席了日内瓦会议。这是新中成立以来参加的第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中国派出了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张闻天、李克农为代表的代表团。会议第一阶段从 4 月 26 日至 6 月 15 日,讨论朝鲜问题。4 月 28 日,周恩来在会议上发言,支持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外务相南日提出的“关于恢复朝鲜国家统一和举行朝鲜自由选举”的方案。周恩来指出,美国在亚洲执行的侵略政策是造成亚洲局势紧张和不安的根源。在表明中国在其他国际问题的立场的同时,他呼吁亚洲国家进行协商,共同努力维护亚洲的和平和安全。国际舆论对中国代表
5、的发言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亚洲最大的国家代表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会议第二阶段讨论印度支那问题。在 1954 年 5 月 27 日第七次限制性会议上,中国代表团为了谋求在军事停战方面达成协议,提出了“关于在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的六点建议,推动了会议的进展。在中国的推动下,越南、老挝、柬埔寨的交战双方分别签订了停战协定,法国政府发表了关于从印度支那三国撤军的声明以及尊重三国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声明。7 月 21 日,日内瓦会议通过了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 ,对上述各项协定和声明予以确认和支持。 (二)亚非会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亚非两洲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亚非人民迅速觉醒,反帝反
6、殖,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赢得独立的国家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举足轻重的力量。亚非地区取得政治独立的国家,都面临发展民族经济,克服殖民主义统治所造成的落后状态,实现经济独立的任务。因此,保障世界和平,捍卫民族独立,加强彼此之间的友好合作,成为亚非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强烈要求。在 1954 年 4 月 28 日至 5 月 2 日,在锡兰首都科伦坡举行的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 、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巴基斯坦五国总理会议上,印度尼西亚总理阿里沙斯特罗阿米佐约倡议召开亚非会议,这个倡议得到与会国家的理解和赞同。1954 年 12 月底,五国总理在印尼茂物再次举行会议,就召开亚非会议达成协议,并发表了南亚五
7、国总理茂物会议联合公报 , 公报宣布五国总理一致同意亚非会议应由他们联合发起召开,邀请信由印尼总理代表五国发出,会议将邀请 25 个亚非国家同 5 个发起国参加会议。 1955 年 4 月 18 日,亚非会议在印尼万隆成功召开。中国派出了以周恩来为代表团团长,陈毅、叶季壮、章汉夫和黄镇为代表的中国代表团。参加亚非会议的国家有 29 个。印尼总统苏加诺在开幕辞中指出,亚洲各国团结起来建立一个反殖民主义的统一战线。伊拉克、菲律宾和巴基斯坦的代表在讲话中出现了反共的言论,而且还对中立主义政策进行批评。周恩来在会上做了补充发言,对这些议论作了回应。他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指出亚洲国家有求同存异的基
8、础,应该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他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完全可以成为各国间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基础。周恩来的讲话受到各国代表的欢迎。后来会上出现了歪曲削弱中立主义的声音,一些国家还将前苏联与东欧问题牵扯进来,称之为“新殖民主义” ,会议面临无法达成协议的境况。周恩来在会议上与各国代表进行了交流。他一方面委婉地驳斥了一些国家议案中的反共言论,另一方面反复要求大家寻找各国的共同点,并要求将和平共处的原则作为基本原则写入最后公报。在周恩来的推动下,一些亲西方的国家改变了态度。最后,各国代表经过反复协商,终于通过了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致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 。 (三) 其他多边
9、外交活动 新中国成立以后,除了上述两次重大的多边外交实践活动以外,还与一些亚非拉民族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开展了一系列的多边外交活动。1949 年 11 月 16 日12 月 2 日,在北京举行了亚澳工会代表会议,共有 10 多个国家参加会议的有中国、苏联、蒙古、朝鲜(南部和北部) 、印度、越南、泰国、印尼、锡兰、菲律宾、马来 西亚、伊朗等国。佚名海:中国与国际组织 ,新华出版社,2004 年,第 31 页。的 117 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联络局设在北京。同年 12 月 10 至 16 日亚洲妇女代表会议在北京举行,共有 14 个国家和日本在华侨民 165 名代表出席了会议。1952 年 1
10、0 月由宋庆龄、郭沫若著名社会活动家倡议在北京召开了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和平会议,有 37 个国家的代表出席。李宝俊:当代中国外交概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年,第 232 页。 1950 年 10 月中国参加了第二届世界和平大会,并成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的成员。同时中国还参加了一些国际条约和国际组织。1950 年 5 月万国邮政联盟接纳新中国,这是新中国参加的第一个国际组织。1952 年 3 月,在美国的操纵下,该组织又剥夺了中国的权利。1952 年,中国加入了关于禁止使用毒气或类似毒品及细菌方法作战议定书 ,这是新中国加入的第一个国际条约。 二、 建国初期多边外交的指导原则 (一) “求
11、同存异”的指导原则 在日内瓦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制定了会议期间跟英国人打交道的几点方针,其中第三点就是“求同存异” 。在求同方面,能让步的就让一点;存异方面,不能让的就坚决不让。徐京利:解密中国外交档案 ,中国档案出版社,2005 年,第 281 页。在“求同存异”的促进下,中英两国加深了了解,关系有了新的发展和改善。对于法国,周恩来也特别提出“双方应采取协商精神寻求共同点” 。外交部档案文件 206-Y0050周恩来关于与皮杜尔谈话情况致毛泽东、刘少奇并报中央的电报,1954 年 6 月 10 日。廉正保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档案选编 第一集 1954 年日内瓦会议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
12、06 年,第 280 页。周恩来总结日内瓦会议成功的原因时进一步强调了“求同存异”的原则,即双方观点逐渐接近,对双方一时不能达成一致的看法,暂且搁置起来,最终达成协议。李海文:师哲口述中苏关系见证录 ,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 年,第 183 页。日内瓦会议之后,中国对英国的政策仍然以“求同存异”为指导原则。1954 年 8 月 12 日,周恩来在一次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重申了对英国的态 度:“我们和英国是有同有不同的,我们的态度是求同而不求异。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外交文选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 年,第 81 页。 在亚非会议上,1955 年 4 月 19
13、日,周恩来在补充发言中,明确表达“求同存异”的方针。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 ” 他强调亚非国家有“求同”的基础。 “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而存异” ,应该将我们的“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 。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 年,第 153154 页。“世界各国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各有不同,很难一致起来,我们要找共同点” 。在战略目标上, “求同存异”就是求反帝反殖、维护和平和亚非友好之同,存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之异。 “我们彼此撇开不同的思想意识,不同的国家制度和过去现在由于参加过这一方面或那一方面而承担的国际义务,争取友好合作。 ”中华
14、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外交文选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 年,第 121-122 页。正是因为在绝大多数国家代表团“求同存异”的共同努力下,亚非会议取得了成功。 (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 年 12 月,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在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举行谈判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他说:“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的原则”金冲及:周恩来传,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年,第 1149 页。五项原则得到印度方面的赞同,并写进了双方达成的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的
15、协定的序言中。 日内瓦会议上,中国全面阐释了和平共处外交政策。周恩来在会议发言中多次强调“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的世界各国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亚洲国家应该互相尊重各国的独立和主权,而不互相干涉内政;应该以和平协商方法解决各国之间的争端,而不使用武力和威胁;应该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各国之间正常的经济和文化关系,而不容许歧视和限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外交文选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 年,第 70 页。 1954 年 6 月,在日内瓦休会期间,周恩来总理先后访问了印度和缅甸,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并倡
16、议将此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在声明中把“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 。而且,在日内瓦会议中国也饯行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例如,承认民族独立与不干涉内政的原则,认为在朝鲜和印度支那各国的外国军队应该撤退,让各国人民解决各国自己的事务。外交部档案 206C075张闻天关于日内瓦会议的报告纪要(1954 年 6 月 26 日) ,廉正保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档案选编 第一集 1954 年日内瓦会议 ,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 年,第 459 页。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理论表述在亚非会议上更加准确。周恩来在发言中,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指出“根据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
17、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的原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是可以实现和平共处的。在保证实施这些原则的基础上,国际间的争端没有理由不能协商解决。 ”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发言 , 人民日报 ,1955 年 5 月 14 日。并表示中国愿将这些原则作为同亚非其他国家建立正常关系的基础。 总之,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成功地进行了多边外交活动,即 1954 年的日内瓦会议和 1955 年的亚非会议, 1954 年至 1956 年是中国外交最成功的时期之一。两次多边外交的成功开展,打开了中国的外交局面,彰显了新中国外交的魅力,为争取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国际和平环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这两次会议新中国的平等协商、求同存异、友好合作、和平共处的外交新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建国初期的多边外交对当今多边外交仍有借鉴意义,探讨建国初期的多边外交实践,正确认识建国初期的新中国多边外交,将有益于当今中国多边外交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中国的外交事业。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