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5 ,大小:39KB ,
资源ID:1433446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43344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社区医疗服务的发展策略研究.doc)为本站会员(99****p)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社区医疗服务的发展策略研究.doc

1、社区医疗服务的发展策略研究摘 要:社区医疗服务是医疗体制改革和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供居民的基本社区医疗服务。其优点是方便就医、减少病人的诊疗费用和时间、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社区医疗服务需求,是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社区医疗服务现状还存在各种问题,譬如,医护人员不足、素质偏低、流动过多,医疗机构规模和分布不够完善,医疗信息建设不完善,政府资金投入不足等等。 关键词:社区医疗;服务;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D669.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8-0164-05 一、社区医疗服务的概况 社区医疗服务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主要部分,也是社区医疗

2、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三甲医疗机构-县级医院-社区医疗机构为医疗机构模型的组成部分,并是以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为指导,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的医疗组织结构。以人的保健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导向,以人们的保健、慢性病人、残疾人、小病、方便为目的,和满足人们的基本社区医疗服务需求,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功能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社区医疗服务。 社区是由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一定的地域里形成的生活上相互关联的集体。社区医疗服务是以人群和基层作为着眼点的。目前不论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都推行社区医疗服务,部分国家做得非常成功,值

3、得我们的学习。我国在“十二五”规划里也将社区医疗社区医疗服务作为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部分省份或基层单位由于种种原因还未受重视。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提高对社区医疗服务的思想认识,把健康与社会经济的双向性作用落实到社区作为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做到小病不出门、方便、减少医疗费用支出、减少就诊时间等。但是,目前的部分病人对就诊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就诊环境等也有要求。 (一)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数量及分布 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站)32 860 个,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56 671 个,比上年增加 1 064 个。 (二)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床位数及人员数量 (三)社区医疗服务

4、机构工作量及人次均费用 2011 年度我国医疗机构的总诊疗人次中,医院 22.6 亿人次(占36.0%)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38.1 亿人次(占 60.8%) ,其他医疗机构 2.0亿人次(占 3.2%) 。与上年比较,医院诊疗人次增加 2.2 亿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增加 2.0 亿人次。2011 年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站)门诊量达 14.1 亿人次,比上年增加 0.5 亿人次。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站)门诊量占门诊总量的 22.5%,所占比重比上年下降 0.8 个百分点。 至 2011 年底,我国已建立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站)32 860 个,其中,社区医疗服务中

5、心 7 861 个,社区医疗服务站 24 999 个。与上年相比,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增加 958 个,社区医疗服务站减少 837 个(吉林省 1 500 余家农村社区医疗服务站划归村卫生室) 。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人员 32.9万人,平均每个中心 42 人;社区医疗服务站人员 10.4 万人,平均每站4 人。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站)人员数比上年增加 4.3 万人,增长11.1%。 从 2011 年的病人医疗数据来讲,社区医疗服务中心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 81.5 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降低 1.6%,按可比价格比上年下降6.6%;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 2 315.1 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降低1.8%,按

6、可比价格比上年下降 6.8%。2011 年,社区医疗服务中心门诊药费占 67.4%,住院药费占 45.8%,比上年均下降 3.5 个百分点,而现在的有关规定是药品所占比例是不高于 45%。2011 年,医院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 179.8 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 7.8%,按可比价格上涨 2.3%;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 6 632.2 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 7.1%,按可比价格上涨 1.6%。住院病人日均医药费用 643.6 元,上涨幅度高于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上涨。从上述的数据可知,我国的医疗费用和药品的费用占病人的总支出费用是比较高的,特别是药品费用。 我国的社区医疗服务应定位在治疗

7、小病、慢性病、低消费,给病人以方便等功能,所以在医疗费用方面应尽量降低,减少病人的支出。 二、社区医疗服务的现状 (一)社区医疗机构服务功能不全。 政府对社区医疗机构的发展一直不重视,特别是边远或欠发达地区,不管是人才、政府资金投入、机构布局、医疗水平等均不足,导致现在我国的社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较慢,部分地区缺医、缺药比较严重,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的经济发展。特别是随着居民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对医疗质量的要求也提高,进一步体现出目前的社区医疗资源的严重不足,导致社区医疗与病人的供需关系、服务功能缺失的矛盾更加突出。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医疗设备短缺。目前,我国大多数社

8、区医疗服务中、卫生站的医疗分布不合理,医疗机构的各种设备比较陈旧,甚至部分设备不能使用,连一些简单的检查都不能检验,这就难以为患者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更不能保证居民的健康保障。例如,个别地区的社区医疗机构或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只有日常使用的听诊器、温度计等简易器械,无法提供常规的化验、检查服务。 2.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项目比较少。由于原来的社区医疗机构的发展较慢,政府投入少,其机构的投入资金不足,导致一些设备没有资金投入,所以,使一些低成本、高效益的服务项目,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不能提供。例如,有个别社区医疗机构只给患者开药,不提供输液、简单的检查服务,致使患者不能在离家较近的社区医疗机构获得

9、必要的医疗服务,而只能跑到离家较远的大医院看病,增加了患者的治病成本,加重了大医院的负担。目前,我国居民即使患有头痛、发烧等小病,也要去大医院就诊,造成了病人的不合理分流。据有关部门统计,三级医院接诊的门诊病人中,可以分流到社区医疗机构的病人占总数的65%,三级医院接诊的住院病人可以分流到社区医疗机构的病人占总数的77%。 3.医护人员素质偏低。根据国际标准,每名全科医生可以为2 0003 000 人提供医疗服务。按按照城市社区医疗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提出的“每万人口居民应配备 23 名全科医师”的标准,我国需 12 万18 万名全科医师。但是,目前我国全科医生不足60 000 人,

10、约占执业(助理)医师总数的 2.5%,远低于国际 30%60%的平均水平,无法满足居民对于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求。我国全科医生的紧缺和不足,造成了社区医疗服务中、卫生站人员素质偏低。社区医疗服务中的医生大多只有中专学历,职称也以中级、初级职称为主,医护人员年龄老化、知识结构老化,难以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还有社区的医护人员收入偏低,留不住人才。 4.医疗服务质量不高。由于我国的全科医生严重的不足,社区医疗服务不又分科,其医疗服务主要由全科医生提供,很难达到应有的服务水平。还有,现在医生在从业过程中,处于信息垄断状态,随着其道德风险的增加,提供无效服务的可能性就会增加。此外还有医生专业素质比较低、服务

11、质量较大医院差等问题。 (二)社区医疗服务的规模还不够完善 目前,全国只有 68%的地级以上城市、70%的市辖区和一批县级市开展了城市社区医疗服务。2011 年底,全国 2 003 个县(县级市)共设有县级医院 10 337 所、县级妇幼保健机构 1 994 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212 所、县级卫生监督所 1 957 所,四类县级卫生机构共有卫生人员 198.4 万人。 以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为主,社区医疗服务站为辅,医疗诊所、医务室为补充的社区医疗服务体系框架还很零散。 (三)各地区社区医疗单位的人员配备不足 我国社区医疗服务人员大都是原来一级医院改制后留下来的,他们的学历普遍不高;个

12、别医疗单位还缺少有执业资格的技术人员,已有技术人员中中专学历占到了 50%以上,欠发达地区或未能解决就业编制的社区医疗单位还招不足主要技术人员,远远满足不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卫生体系的人员要求。在大型医院以本科学历为主的今天要完成双向转诊和社区首诊制的开展都是和社区医疗服务中医生的技术、服务水平相关联的,在国外社区医疗服务中的全科医生一般都是大专以上学历,所以要想把社区医疗服务搞好,社区卫生机构的人员素质是关键。政府要特别重视社区医疗机构人才的培养和选拔,这样才能获得居民的更大信任,把社区医疗服务确实搞好。 (四)社区医疗服务体制和机制有待创新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还有 4/1 的病人患病

13、没有就医,有小部分的人应该住院而没有住院。但由于近年的医保的执行,这方面已经有很大的改善。虽有部分病人到药店购药治病,但超过 5 成以上的病人还是到三级大医院就医,这就出现了“大医院门庭若市,一二级医院门可罗雀”现象。而一些基层卫生机构的治小病、慢性病,预防保健,康复等功能存在的严重弱化现象,表现出现在的社区医疗所提供的公共服务中不可替代的功能不能体现出来。对于医疗管理者来讲,也没有充分出现出社区医疗服务所具有重要的公共属性。其中也体现出目前的利益最大化的经营行为比较严重,大医院治疗后的康复病人不愿意转给社区医疗单位,社区医疗单位的病人也没有急时转给大医院。这就道置整个医疗卫生行业趋利气氛浓重

14、,医疗机构重治轻防、忽视健康的行为普遍存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结构严重失衡。 1.地方性医疗服务规范不健全 日前,国家虽推出了多项严控医药费用增长的措施,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但其实病人的医疗费用仍未减轻患者经济的负担,在新的医改政策上可能还会增加病人的负担,如在药品费用没有减少的基础上,增加了病人的挂号费、治疗费等。为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政府应明确社区医疗单位的诊疗规范、资金引入、人才培训、给病人的推广介绍、对病人的就诊引导等,还有如与大医院的转诊机制等;不光是提出措施,更要落实到实处,这才是关键。 2.强化服务功能不完善 国家应全面开展城市医疗机构支援社区卫生站服务活动,由省、市级的大

15、医院支援所管辖的社区医疗单位,进行“大医院”与“社区医疗”手拉手活动,其中包括转诊机制、人才培训、技术互转、设备互用等。对于支援单位要定期安排高技术医务人员到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坐诊、巡诊、会诊、预约出诊、讲座、技术指导等;免费定期接受社区医生、护士进修;定期深入社区开展义诊和健康教育、举办专业培训班,推广适宜技术,以提高受援单位的管理和技术水平,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但是真正行动却没有落实的。 (五)发展社区医疗服务的配套措施不完善。 社区医疗机构的充分发展,需要相关的配套措施。然而,当前许多配套措施的不完善,影响了社区医疗服务的发展,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建立的机制

16、不完善。社区医疗服务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国家的“十二五”规划已经明确同意社会或私人资金进入医疗行业,这就应该推动广大居民和社会各界的主动参与,包括资金。然而,由于社会各界对于社区医疗服务功能缺乏足够的认识,居民参与社区医疗服务发展的意识也不强,致使社区医疗机构吸纳民间资本的能力不足。由于缺乏良好的群众基础,社区医疗服务难以长久持续地发展。 2.医疗机构规章制度不够完善。目前我国社区医疗机构的管理制度十分混乱,有的是医疗单位的问题,有的是广告误导等原因,使一些患者到社区医疗机构看病,越看越重,但他的医药费也不少,这严重影响了社区医疗机构的形象和信誉。同时,一些私人诊所、黑诊所的存在,使一些居民对社

17、区医疗服务中产生了错误的认识,影响了社区医疗服务的健康发展。 3.社区医疗信息系统不完善。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不一致,导制对社区医疗的补贴不一致;还有主要领导的管理水平也不一致,所以对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要求就不一样。目前很多社区医疗服务中尚未建立医疗信息管理系统,至 2011 年 3 月 31 日,广东省农村居民健康档案才达到 28.29%,其中包括个人健康档案和家庭健康档案、药品管理系统、诊疗管理系统等,更不用说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对社区居民的健康资料进行系统、规范的管理。这使医生难以对病人的个人病史、用药史和家族病史等情况有较全面的了解,给病情的诊断带来了诸多不便,特别对于家族病史,地方病等。

18、三、我国社区医疗服务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 在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共同支持与主导下,各地以社区医疗服务作为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得到了迅速发展并不断深化。但是中国社区医疗服务因为起步较晚,各种政策和制度还不健全,社区医疗服务的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人口老龄化愈发显现,疾病谱发生了重要改变,医学模式也发生了更适应于社会的相应转变,群众社区医疗服务需求的日益增加与扩大,使得社区医疗服务在不断发展与壮大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与弊端,亟待解决和完善。 (一)政府投入不足 我国财政卫生投入,2009 年是 3 000 多亿元,2010 年是 4 000 多亿元,201

19、1 年是 5 000 多亿元。其中,向农村和城市社区 3 年投入约 1 100 亿元,占 24%,因此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硬件、软件的建设。但是,政府又取消药品加成等的收入,这又减少了社区医疗机构的收入。社区医疗社区医疗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是一项公益性质的事业,必须依靠政府投入。如果政府的资金投入不足,那么现有的社区医疗服这就很难实现国家对社区医疗机构的服务定位,病人就很难得到社区医疗应有的服务。 (二)社区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各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刚刚搭起架子,面临全科医生、专业护士紧缺的现状。卫生部规定,全科医生规范培训需脱产 4 年,转型培训需脱产 5 个月或半脱产 2

20、 年。许多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医生、护士专业水平较低,无法得到群众信任。另外,卫生事业人员年龄偏高、学历偏低。完善的用人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影响工作人员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缺乏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好的人才难引进,现有的人员难调出,影响了卫生队伍的整体活力。由于社区医疗服务人员来源渠道较窄,加之工作强度较高、待遇相对较低,致使人才不足、人员不稳,影响服务质量和水平。 (三) “转诊制度”落实难 由于社区的医疗水平、人员素质和医疗机构需要增加收等原因,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与市级大医院之间很难实行“双向转诊” 。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对于及时将患危重疾病的参保人员转到上级医院;为了减少上级医院的就诊压力,上

21、级医院的康复病人和慢性病患者应及时转入社区医疗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从实际效果看,从社区医疗往上级医院转诊的不是很理想,除非是危重病人.而大医院的病人转入社区医疗,就比较难以落实,除非是上级医院的病人太多。根据现行体制,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市级大医院分级管理,各自核算。如今病人是医生的“衣食父母” ,医院岂肯拱手“转诊” 。在这种利益机制和利益格局下, “双向转诊”只能是一句空话。 (四)人民群众支持配合不足 按照规定,政府批准挂牌的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应纳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但这项政策在我市并未落实,职工不愿到社区就诊。同时,人民群众对这项工作认识不足,到大医院看病的观念和习惯一时不易改变,民政部门在基层建卡时,一些群众表现不热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