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32.50KB ,
资源ID:1433548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43354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对当代中国美学的影响.doc)为本站会员(99****p)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对当代中国美学的影响.doc

1、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对当代中国美学的影响摘 要:随着中国当代美学与西方美学的日益融合,受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的影响,中国当代美学出现了多维取向、多元建构、多面融合的局面。鉴于在中国当代美学发展过程中经验主义美学的地位与作用不容低估,从而提出重视研究经验美学的基本精神及其对我国美学建设的意义。 关键词:经验主义美学;当代中国美学;英国 中图分类号:B83-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8-0262-03 回顾中国美学界的研究历程,我们发现,古希腊罗马美学作为西方古代美学的开端,德国古典美学作为西方古代美学的终结得到了深入研究,而英国经验主义美学作为其中介却被忽视。然而,

2、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的思维方式和学科方法却被 20 世纪西方美学继承下来,对当代中国美学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长期以来,中国美学界把视野局限在古希腊罗马美学和德国古典美学上,对经验美学予以冷漠和忽视。这看似对于非经典的对象的忽略,深层的意识则是对美学的经验方法的藐视。特别是,德国古典美学的思辨方法由于与中国古典美学关注的问题有了某种相似,从而使思辨美学对于中国学人更有亲和性。这种研究态度导致了中国当代美学的抽象化,美学研究者们津津乐道于美的本质,对感性的生活本身的美却视而不见,致使美学对现实生活失语,造成了理论的某种滞后性的弊端。因此,研究经验美学,重视美学研究的经验方法和现实形态,对于我国美学建设

3、所存在的问题具有纠偏作用。 一、当代中国美学的学术内涵及研究方向 首先须要解释“当代中国美学” 。按照本文的使用方式, “当代中国美学”与“中国当代美学”几乎同义;所谓“当代中国美学” ,简言之,也就是当代中国学者研究出来的美学,此外并无他意或深意。在这里,有必要先来解读“中国美学”的概念。我们知道,美学是源自德国的一门哲学分支学科,20 世纪初期才被引进中国,至今已有百年,并形成了中国自己的美学传统。我们习惯于把那种专门研究古代中国美学思想的学问称为“中国美学” ,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中国美学史”了。这个意义上的“中国美学” ,往往被视为所谓“国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说起“国学” ,绕不开王国维

4、。王国维是众望所归的“国学大师” ,也是世所公认的美学大家。在 20 世纪中国美学史上,王国维拥有举足轻重的划时代的地位,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新编中评之为“中国近代美学的奠基人” ,彭锋在引进与变异:西方美学在中国中则认为, “王国维是中国现代美学的真正奠基人” 。所谓“中国美学” ,似乎只能理解为“美学在中国” 。于是,在广义上,只要是中国人创造出来的美学,均可视为“中国美学” 。王国维的美学是中国美学,蔡仪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当然也是中国美学。实际上,唯有预先承认了这一点,我们才可以正当地使用诸如“现代中国美学” 、 “当代中国美学” 、 “20 世纪中国美学史”这样的说法。 在回顾 20 世纪

5、中国学术史的时候,西方美学研究可谓西学东渐的重要一支。80 年代以来,在 20 世纪 50 至 60 年代朱光潜、汝信等先生的辉煌大著西方美学史 、 西方美学史论丛 、 西方美学史论丛续编等的基础上,西方美学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均得到了极大的开拓,特别是古希腊罗马美学和德国古典美学得到了深入研究,除了美学史教材和论著外,柏拉图、康德、席勒、黑格尔的美学文艺学思想研究的著作都在不断出版。 二、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的特征及其主要代表和思想 18 世纪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在西方美学史上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是传统美学过渡到近现代美学的开始。它最显著的特点是强调感性经验的重要性,把经验的事实作为研究美学问题

6、的出发点。除了像沙夫茨伯里这样的柏拉图主义者以外,当时绝大多数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家都深受洛克哲学的影响,强调感性经验是一切知识的来源,人类的一切知识都可以用感觉经验来加以说明。它的主要代表有爱迪森、哈奇生、阿里生、荷迦兹、休谟和博克等人。 爱迪森认为,美的事物引起想象的乐趣,新奇的东西也能引起想象的乐趣,但最打动心灵的还是美。他还认为,美具有一种直观的性质,无须经过思考就能判断美丑。他认为,在审美欣赏中不应掺杂占有的欲望:一个具有想象力的人,在眺望田野和牧场时,往往比占有者能感到更大的满足。阿里生认为美和崇高最后都要归结为事物对心灵的表现,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心灵性质的符号。英国画家荷迦兹曾提出蛇形

7、线是最美的线条,因为它能表现动作。休谟认为,美不在事物本身而在主体的心中,美和价值只具有相对性,它们包含在愉快的情感之中。但他又认为,事物确有某种属性,是由于自然安排得恰当而适合于产生那些特殊感觉的。休谟认为,美大部分起源于效用观念,例如一片田野之所以能使人产生快感,就因为它和丰产的观念相联,丰产就是一种效用。美的价值必然和效用有关,正因为美涉及效用观念,人们的效用观念又相互不同,才会产生出审美上的不一致。博克认为,审美判断的客观基础在于人的生理结构,其中感觉是最重要的因素。在他看来,美的原因就在于使人的机体组织松弛舒畅。博克对美学最大的贡献,在于对崇高与美的界线所作的划分。他认为,对心灵能造

8、成强烈印象的各种观念,可分为“自我保存”和“社会交往”两大类型。崇高感涉及前一点,美感涉及后一点。崇高感是由痛感转化而来,美感则由快感转化而来,两者具有完全不同的心理根源。 沙夫茨伯里基本上站在与经验主义相反的理性主义的立场上。他认为,只有为了善本身去爱善,那才是真正的善。真正的善行,是和利益相对立的“无利害”的活动。有美德的人,即是爱好艺术的人,只从形状、色彩、动态、比例等方面去看待事物。美德是对秩序和美的喜爱。沙夫茨伯里认为,审美活动和道德活动一样,都不能以“利益”为目的,但审美鉴赏中的非关功利的态度和艺术作品所具有的某种功利价值并不矛盾。这种美学态度引起了当时包括王国维在内的大批美学家对

9、美学、文艺问题的反思和重释,无功利的超越性与无日常目的却又暗含着人生的理念成为当时美学家营建与中国传统古典美学不同的当代美学理论的最核心、最基本话语。比如,作为当代美学先师的王国维,其许多论述就反复强调艺术的无功利、无目的性特征。在人间词话中,他要求“词人观物,须用诗人之眼,不可用政治家之眼” ,甚至在红楼梦评论中将审美的无功利性、无目的性提升为一种抵御现实苦难、超越权欲利益的生活态度,指出“美术之务,在描写人生之苦痛与其解脱之道,而使吾侪冯生之徒,于此桎梏世界中,离此生活之欲之争斗,而得其暂时之平和,此一切美术之目的也” 。与王国维同时代的蔡元培则将审美的无功利性、无目的性诠释为美育核心。这

10、位当代美育鼻祖把审美的无功利性、无目的性引入教育领域,认为美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发展人的无个人利害计较的情感并以此除去个人私欲,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可以说,20 世纪中国当代美学的初建是从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的审美无功利、无目的思想开始的。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审美无功利、无目的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当代美学的最初发展,而且对 20 世纪初中国早期知识分子反抗封建思想观念,创建中国当代精神价值体系意义重大。 三、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影响下的中国当代美学取得的进展 20 世纪 20 至 40 年代是中国当代美学努力拓展美学研究领域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对当代美学有重大贡献的人如鲁迅、朱光潜、蔡仪等

11、无一不重视审美心理、审美认识问题,可以说美学向心理学的拓展是这一时期美学发展的重要标志,这其中自觉不自觉地受到经验主义美学的影响。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家将美的对象探讨转向对主体审美能力的考察,提出了诸如审美经验、审美意象、想象、天才等一系列美学问题,而所有这些都对 20 世纪 20 至 40 年代的中国美学家产生了影响。鲁迅先生所提“诗歌本以发抒自己的热情的” , “感情正热的时候,不宜作诗,否则锋芒太露,能将诗美杀掉”的观念即受到经验主义审美心态理论的启发。而朱光潜文艺心理学一书更是显露出经验审美理论的影子,作者说他在书中讲座的核心问题是“美感经验的特征” ,并围绕此论述了想象、情感、美感、情趣

12、、意象等一系列概念。而蔡仪 40 年代初提出“形象思维”问题,将“形象思维”表述为借助具体概念实现形象的判断和形象的推理过程与经验主义审美判断以“范例的必然性”实现普遍可传达的理论有着内在的联系。更重要的是,经验主义美学家影响下的中国 20 至 40 年代审美心理学研究热与中国古典美学重视艺术研究的传统发生了结合、交融,极大地推进了艺术理论、艺术批评的深入。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宗白华、朱光潜等一批美学家对中国各门传统艺术的审美特点和艺术价值做了深入精辟的考察分析,形成了艺术研究高峰,其研究成果令人赞叹,至今仍被视为艺术研究之经典。 当代中国美学是当代中国学术领域最热闹也最诱人的园地之一。从某种程

13、度上可以说当代中国学术界出现了两次“美学热” 。20 世纪 50 年代起,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情境,康德对中国当代美学的影响逐渐潜隐,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文革”结束。这次“美学大讨论” ,堪称一次真正的百家争鸣。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随着“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到来,美学研究迅速形成一种更广泛、更深入的“热门”局面。中国当代美学迅速发展,成为开时代精神之风气的显学。尽管同其他学术领域一样,美学领域也不免鱼龙混杂, “美学热”也不能不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总体上说,当代中国美学呈现出健康、繁荣、令人欣喜的局面。 20 世纪 80 年代之后的当代美学主流强调主体性、主客观统一、自由、情感本位

14、等都与经验主义美学思想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时期有代表性的美学家也或多或少地受到经验主义美学思想影响。李泽厚在 50 年代美学大讨论中因其“实践论”而独树一帜。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李泽厚完成了从“实践”向“主体性”的迁移。而朱光潜在“自然人化”与“人的对象化”两个新维度的建构下,将其在 3040 年代提出的“主客观统一论”系统化、马克思主义化,引起美学界巨大反响。高尔太则在经验主义美学思想启发下,提出了“美是自由的象征”的口号,视美为人的自由解放。周来祥从经验主义美学思想出发,在借鉴“情感本位”美学理念的基础上,80 年代后对文艺美学问题进行了体系化研究。总之, “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

15、经验主义美学对中国当代美学的影响达到了高峰,而蒋孔阳、曾繁仁等对经验主义美学的全面、精癖的研究和创造性开掘,又使经验主义美学对 80 年代以来中国当代美学的影响更深入、更系统。 四、自然主义思维方法对中国美学研究的影响 英国经验主义美学是经验主义哲学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运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美学问题的典型美学思潮。所谓自然主义,指的是在主客二分的前提下,设定一个对象的客观存在,主体站在对象之外对这对象进行客观的认识和把握的思维方式,这是近代以来自然科学的发展对人类思维模式影响的结果。1618 世纪,欧洲自然科学的发展在人们面前展示了新的世界图景,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同时也导致了其理性主义主客二分

16、式思维方法在人类思维中的绝对优势。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即是运用了自然科学方法论的美学流派。由于采用自然主义思维方法,经验主义美学把美感活动等同于认识,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的分离是其理论思考的既定前提,因此审美主体的心理分析,审美对象的形式规律成为其主题,美的本质的抽象思辨则落人其视野之外。 自然主义思维方法在中国当代美学研究中也有深刻的印记,其表现之一是认识论美学。认识论美学的典型逻辑是,审美意识既然是意识,就必然是对存在的反映,因此,美感是对美的反映。美就是实体性的东西,在蔡仪那里是自然实体,在李泽厚那里是社会实体。蔡仪认为,美是客观的,美感是对美的反映,它根源于客观事物中存在的美。蔡仪说:“我们

17、认为美是客观的,不是主观的;美的事物之所以美,是在于这事物本身,不在于我们的意识作用。但是客观的美是可以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是可以引起我们的美感的。 ”蔡仪把审美反映等同于简单机械的认识,这其实是退回到旧唯物主义。应该说,在这个问题上,朱光潜是比较清醒的,他的主客观统一论把“物”与“物的形象”区别开,认为物是纯粹客观的自然存在,是自然科学认识的对象,而美感的对象是“物的形象” ,其中含有主观的意识形态、情趣等,是自然物的客观条件加上主观感受的结果,所以他认为美感能影响美。在今天看来,朱光潜的美学对于强调美的个体性和精神性无疑大有助益,但这种现代意识的萌芽由于没有更高的哲学思维支撑,只能是昙花一

18、现。在 1983 年出版的西方美学史中,朱光潜还认为, “其次,美学实际上是一种认识论,所以它历来是哲学的一个附属部门。 ”李泽厚引入了马克思的实践概念,这是他超越其他三派的地方,但在审美认识论上却与其他美学家如出一辙。他认为,美感的矛盾二重性,即个人直觉性和客观社会功利性是美的具体形象性和客观社会性的反映,美感就是通过美的具体形象去认识“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和理想” 。这些都再明显不过地表明了主客二分式的自然科学认识论在中国当代美学中的主导地位。 自然主义思维方法对我国美学研究的影响的表现之二是对科学方法论的推崇。在 20 世纪 80 年代掀起的美学方法论热中,自然科学方法论得到了中国学人极

19、大的青睐。 “新三论” 、 “老三论”轮番上场,脑科学、计算机、人工智能、数理逻辑等等相当专业的科学术语一时间成为美学文艺学中耳熟能详的新概念,学者们纷纷用自然科学方法解剖审美王国的奥秘。李泽厚预言,美学的成熟形态将是用数学方程式对审美心理活动的不同比例进行定量表述。周来祥极力论证现代自然科学方法与辩证思维方法的通融性,他说,审美和艺术“不但需要现代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还需要多种学科的科学方法。 ”有学者甚至充满激情地展望:“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及其累累的科学技术成果,为建立思维科学准备着条件,科学的或准科学的美学和艺术理论也由此打开了大门。 ” 自然主义思维方式在当前美学研究中的表现之三是审美心

20、理学的辉煌。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的心理学美学研究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才兴旺起来。挟着思想解放的潮流和美学热,一时间心理学美学界学者众多,专著迭出,方法纷呈,对象各异,从作家、作品到读者,凡涉及心理学的领域都被研究。西方现代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心理学、深层和浅层心理学、普通和变态心理学都被介绍过来,其贡献自不待言,已有学者专论。 以上重点论述了受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的影响。中国当代美学出现了多维取向、多元建构、多面融合的局面,随着中国当代美学与西方美学的对话与交流日愈广泛、深入,其间经验主义美学的地位与作用不容低估,经验美学的基本精神以及对我国美学建设的意义问题将引起重视和研究。但这方面目前尚缺

21、乏系统梳理、分析和总结,应引起美学界的关注和重视。 参考文献: 1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上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2 蔡仪.美学论著初编(上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3 李泽厚.美学论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4 周来祥.再论美是和谐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5 康德.判断力批判: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6 彭立勋.20 世纪中国审美心理学建设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社会科学,1999, (6). 7 休谟.人性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8 章辉.美学的人文学思考以英国经验主义美学为个性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6, (2). 9 章辉.为什么要研究英国经验主义美学J.学海,2005, (3). 10 章辉.经验的限度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11 休谟.人类理解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12 于斯曼.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13 胡友峰.论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的现代转向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5, (2). 责任编辑 王 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