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 ,大小:25.50KB ,
资源ID:1434977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43497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古代官办高等学府――洛阳太学的毕业生问题.doc)为本站会员(99****p)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古代官办高等学府――洛阳太学的毕业生问题.doc

1、中国古代官办高等学府洛阳太学的毕业生问题摘要: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严峻的就业形势等因素使高等教育面临着教育教学改革的迫切任务。中国古代高等教育是当代高等教育的典范,高校学生学业考试方式及毕业去向是督促学生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因此研究和提高中国当代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和发展状况、改革当前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工作必须探究中国古代高等教育教学考核方式和毕业生去向。 关键词:古代;官办高等教育;洛阳太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6-0274-02 教育兴国,教育强国。教育是当今国际公认的战略性问题。中国是世界文化教育发展最早的国

2、家之一,教育问题自古至今都受到特别重视。中国古代高等教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教学内容蕴含醇厚,教学方式独具一格,意义深远,泽被后世。通古知今,鉴古兴今,没有中国古代高等教育就没有中国现代的高等教育,要抓好现代的高等教育,必须对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渊源中国古代的高等教育有全面综合的了解和探析。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严峻的就业形势等因素使高等教育面临着教育教学改革的迫切任务。中国古代高等教育是当代高等教育的典范,高校学生学业考试方式及毕业去向是督促学生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因此研究和提高中国当代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和发展状况、改革当前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工作必须探究中国古代高等教育教

3、学考核方式和毕业生去向。 太学是中国古代官办高等教育的最高形式。通过官办高校的代表洛阳太学,特别是太学对太学生的考核方式和毕业生就业问题,可以窥视出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特点和概况,以史为鉴,以期对当代高等教育有所启发。 一、中国古代管办高等教育洛阳太学的发展简况 1.太学的萌芽时期 “太学”即现代我们说的大学,中国早在西周时期就出现了“学官” ,这里的“学官”即大学。所以夏商至西周时期可视为中国高等教育的萌芽时期。 2.太学的兴旺发展时期 汉代的官学由于受到当权者的大力提倡支持得到空前的发展。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拉开了兴办太学的序幕。东汉光武帝刘秀重视太学,建武之初,戎马未歇,公室未饰,便先兴文

4、教兴建太学。及他儿子明帝时,尊师重造,提倡教道,昌明经学,盛况空前,洛阳太学声誉日高,达到太学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匈奴亦派人来洛阳学习。顺帝时,修缮太学,扩建房舍二百四十房,一千八百五十室。梁太后执政期间,太学更获得迅速发展。自汉武帝创建太学至东汉,太学生由五十人扩到三万人,达到极盛,如此发达的太学教育在世界史上堪称奇迹。 3.太学的衰落时期 自董卓之乱,太学被毁,魏文帝曹丕称帝后,才又重整太学,至晋武帝时太学再次进入发展高潮时期。西晋灭亡之后,太学复又被毁。自孝文帝迁都洛阳,才又重建太学,直到北魏分裂,太学在洛阳才告衰落。之后历朝太学虽有所发展,但从总体上看,再没有达到汉代的盛况。隋唐时期,

5、国子监统领太学。宋代太学仍为最高学府,隶属国子监。辽南京(今北京)学有南京太学之称。金亦有太学及太学博士。元、明、清只设国子监。 二、太学生的考核和毕业生就业问题 1.太学生的考试和毕业 由于太学没有严格的授课和年级制度,考试作为一种督促、检查学生学习,衡量学生掌握经学程度的手段尤受重视。它不仅是一种强有力的管理措施,同时,两汉太学的考试还是决定学生入仕与否的重要选拔制度。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考试是汉朝太学的命脉。太学考试最常用的形式是“设科射策” ,所谓“射策” ,即由学官将疑难问题书于简册,掩盖试题后由学生随意抽取其中一策进行解答。类似于现代的抽签考试。所谓“射科” ,就是依据试题的难易

6、程度分为甲、乙两科,西汉末时分为甲、乙、丙三科。甲科(上第)合格授郎中,乙科(中第)为太子舍人,丙科(下第)为文学掌故。太学考试的年限和设科也有所变更。西汉时考试通常每年举行一次,东汉时考试时间由一年一试改为两年一试。设科标准也以通经多少来定等第高下,即以通二经、三经、四经、五经来分别授以官职。以考试为教学管理手段自汉代太学始。 太学考试以功名利禄奖励学习优秀者,引诱学生专心攻读,潜心于儒家经典。强化了“独尊儒术”的意识,对太学生的发展及当时社会的发展曾经起过积极作用。但是,一味地以考试来管理学生,国家统治者以功名利禄来作诱士之饵,士以求学为入官之梯,也产生了许多弊端。 太学学生学习采取单科结

7、业的方式,每家经典学完后,由博士主持答辩,严格按照各经家法要求,讲求师承。答辩为五十道论辩题,解释多者为上第,引文明者为高说。若不依先师,义有相伐者,皆以为非。这束缚了学生思想,但就整个学业教育而言,又是提倡不同学派之间争论和提高不同学派学术地位的保证。 2.太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如上所述根据博士弟子成绩即通经多少随才而用。太学生可以通过考试进入仕途,又不限于考试,还可以通过荐举、征辟或参加选举而取得官职。实际上太学生通过考试、推荐获得官职的多为公卿官宦子弟,太学中的贫寒子弟学生,学业满后很多都是回到乡里从事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

8、990. 2蒋方.中国文化史九绛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3鲍风.儒家智谋M.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4孙培青.中国教育管理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5孟昭德.孟云浦集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 6郭洪纪.儒学的教育伦理与官学治教的承传J.山西师大学报,1996,(1). 7顾美玲.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历史回顾与前景探析J.教育研究,1997,(8). 8杜安国.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研究J.探求,2005,(4). 9金玲.民办高等教育的历史与启示J.教育探索,2000,(10). 10卢奔芳.中国古代高等教育漫谈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1). 11刘海峰.传统文化与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特点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1994,(4). 12江应中.古代书院教育的特点和当代高等教育的改革摭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0,(4). 13朱永新.书院精神对当代大学教育的启示J.江苏高教,1994,(2). 14李中耀.关于大学精神的思考J.新疆大学学报,2001,(3). 责任编辑 陈鹤 收稿日期:2014-03-18 作者简介:谢留枝(1978-) ,女,河南洛阳人,硕士,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