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以人为本”为理念 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摘要:以人为本的思想是社会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而社会管理作为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归根到底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所以,在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关键词社会管理以人为本理论诉求路径探析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作者何海涛,中共庆阳市委党校讲师(甘肃庆阳 745000) 。 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的一项基本管理活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取得很大成就,但由于多种原因,在一些地方和部门“重经济轻社会
2、”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社会管理工作薄弱,社会管理法制不健全,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滞后,社会管理能力建设不足,以致社会管理效果不佳,由此所带来的地区差距问题、城乡差别问题、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等日渐暴露出来,因此,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应运而生。人的全面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以人为本的目标,又是以人为本的结果,因此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一、社会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始终。要求管理者在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必须充分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保护群
3、众,必须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多方参与、共同管理的理念。在社会管理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党和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成效,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必须从传统的简单管理转向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协同服务,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发挥好各种社会力量协调、自治、自律、他律、互律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以人为本在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中的理论诉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社会管理科
4、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 ”社会管理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民生问题,从源头上减少和化解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开创新形势下社会管理新局面;要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把发展成果更多地落实到保障和改善民生上,绝不能侵犯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始终保持
5、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保障和改善民生,一靠投入,二靠创新。从创新的角度讲,应该包括:第一,收入分配机制创新。合理的分配机制能够平衡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地域之间不合理的收入差距,增加城乡居民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基本收入。第二,就业渠道创新。开放民间投资领域,形成鼓励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机制。第三,社会保障机制创新。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三、在社会管理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 (一)实现社会管理主体的多元化 十八大报告指出“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强化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社会管
6、理和服务中的职责,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 ” 现代社会管理绝不可能单独依靠政府来完成,这就要求在管理主体上,要从重政府作用、轻多方参与向政府主导型的社会共同治理转变,改变政府在社会管理中包揽一切的做法,解决好越位、错位和缺位问题,既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又要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更加积极、有效地参与社会管理,发挥多元化主体的作用,尽快从传统管理转向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治理” 。因此,社会管理主体多元化的重要方面是培育社会组织,促进社会自治。 (二)加强对社会矛盾的排查化解 十八大报告指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信访制
7、度,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 ”社会矛盾说到底大多是利益矛盾,治本的办法是把握群众利益诉求点,协调、平衡利益关系。要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包括完善信访制度,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健全大调解工作体系,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有效预防、化解社会矛盾。 (三)加强对流动人口及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 十八大报告提出“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服务管理好流动人口,已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要认真总结各地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经验,在近期加快推进居住证制度,先把流动
8、人口子女上学、同工同酬、养老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问题解决好。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和城市本身存在的二元结构。解决好这个问题,不仅对解决当前的社会治安问题,而且对长治久安意义重大。 (四)加强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体现了党委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应对处置突发事件,要高举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维护法律权威的旗帜,严格把握法律政策界限,坚持依法办事,坚持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要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研究制定、完善细化各类应急预案。要把应急处置工作与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与加强舆论引导结合起来,提高对突
9、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 (五)完善社会管理的法律体系, 十八大报告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信访制度,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 ”社会管理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以人为本,因此,要从民生入手,着力建立健全民生领域的立法。具体而言,就业、教育、分配、社保、医疗、稳定六个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需要重点关注,特别是有关生存权和平等发展权等基本人权方面的立法需要加强。同时,有关社会管理新生主体的社会组织和自治组织的立法也需要加强和完善。再次,对作为社会管理主体的行政机关的权力也需要有相
10、关的法律法规来约束。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使每个社会成员都自觉学法尊法守法用法。 (六)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要保持经济活力,不能不搞市场经济;要搞市场经济,就难免利益法则对人们思想行为的影响。人民群众痛恨的不讲诚信问题,就是市场经济利益法则负面影响的结果。对此,关键是在加强道德教化的同时,建立起有效制约利益法则负面影响的体制机制。健全完善诉讼诚信系统,树立法治权威,解决“执行难”等问题。健全守信受益、失信受损的激励惩戒机制,形成全社会重信誉、守信用、讲信义的良好氛围。 总之,社会管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因此,应充分发挥对社会管理实效最为敏感和真切的受众即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评价作用,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社会管理理念,调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努力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报告 2.周本顺: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人民日报 ,2012 年 12 月 10 日 06 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