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启发式教学在电路基本分析课程中的运用摘 要:对教师来讲,就应该通过自己所产生的外因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分析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多运用启发式教学。 关键词:设疑分析法;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 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在于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相互关系,它反映了教学的客观规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教学经验的积累,启发式教学将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目前,
2、一些国家教学法改革中的许多创造和见解,都是同启发式教学的要求相关联的。 对启发式教学的基本要求是:首先利用启发式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开发学生的智力;其次能够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第三能够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电路基本分析是电子技术应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自动化等专业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特点是内容比较抽象、包含面广、公式多、概念多、符号多、计算多。这样的课对学生而言需要掌握的内容多,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熟练掌握,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
3、一些过不去的坎,那么对教师来讲,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应在课堂教学改革上寻求新突破。应该通过自己所产生的外因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分析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就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效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通过对电路基本分析的教学,对启发式教学的运用产生些许体会,下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论述: 一、启发式教学与讲授法教学要恰当结合 启发式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传统讲授法则重在知识的传承。所以,对于知识型的教学内容,比如基本概念、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等,应采用传统的讲授方法,使学生尽快掌握这
4、些基础知识。而对于研究型的教学内容,比如电路的应用及性能完善等问题,应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采用设疑分析法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学习兴趣会使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兴趣会对人的活动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浓厚的兴趣会使学生产生刻苦钻研的强大动力。若学生对事物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即使他们掌握了一定的创新方法和技术也很难有价值的创新行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着重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疑问,引发他们产生疑问、思考疑问、解释疑问。使他们对电工学产生
5、兴趣,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 在电路基本分析的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缺乏趣味性,学起来枯燥。对这些内容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悬念,使学生产生一种探求问题奥妙所在的神秘感,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基尔霍夫定律”是在学习完电路串、并联知识后要讲解的内容,它是解决复杂电路的方法之一。如果按照正常情况引入复杂电路的计算知识,很难立即引起学生的重视和兴趣。所以我在讲解此定律时,先在黑板上画出这节课要应用基尔霍夫定律求解的复杂电路,找几位学生到黑板上来分析计算该电路中的电流。因为学生只是掌握了简单的串并联知识,所以他们不管用串联还是并联知识都无法解出,这样就对学生造成一种悬念“怎么回事
6、呢?怎么样才能解出该题呢?”这时教师再提出基尔霍夫定律,说明此定律就是用来解决这一类无法用串并联知识求解的电路的一种方法。这样,学生会产生迫切想了解的感觉,就为他们对基尔霍夫定律的主动学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其次,利用所造成的悬念,抓住时机,切入主题,告诉他们这个电路既非串联电路又非并联电路,它属于复杂电路,基尔霍夫定律就是我们解决这类电路的一种方法,此时再在黑板上写出基尔霍夫定律的标题、引入讲课内容、逐步讲解此定律。 用这种设置悬念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使他们的学习具有自觉探索性、创造性和积极性;使枯燥的知识变得趣味横生;把探索活动由外在兴趣转化为学生内
7、在的动力。 三、采用科学授课模式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 教育理论家曾明确指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要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 。要采用各种科学的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参与探索教学,发挥主观能动性。 问题情境指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要想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对教材非常熟悉,掌握知识结构和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要求教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非常了解。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可用作业的方式提出,用教师设问的方式提出;可在教学的开始阶段,也可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结束时进行;可从学生的日常经验引入,也可从新旧教材之间的联系引入。创设问题
8、情境时要注意: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和学习能力,分级提出教学目标,具体表现在对优、中、差三类不同教学对象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及能力要求。因此,教师在对学生分组时注意要优中差搭配,所提问题也要难易兼顾,要使每位学生都能够通过探究式学习方法解决主要问题、有所收获,只有体验到收获知识的喜悦,才可能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希望解决更多的问题。 例如在讲到电容器串联时,可以这样讲解:已知两电容器 C1:2F,160V ,C2:10F,250V串联在 300V 的直流电压下,试讨论电容器能否安全工作。教师可以提出三个问题:1、优、中等学生要求能求出各电容器实际分得的电压并判断其安全性。2、差生只要求能根
9、据已知 C1、C2 分得的实际电压判断其安全性。3、共同思考:如果 C1 被击穿,C2 能否安全工作?如果 C2 安全工作,那还有一部分电压加到哪了?教师不急着回答,先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大胆想象,这样,对学生立即产生了一个很有吸引力的探究氛围,他们的思维一下子就会活跃起来,从而产生积极的思考。 四、要把舞台交给学生,适时点拨把握方向 教师是引导者,作用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究者,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发现新事物。因此,启发式教学要做到两个转变,把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把以课堂为中心转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那么就必须正确处理教师的“引”和学生的“探”的关系。要适当点拨,当学生在知识的重
10、难点处、思维的转折处经过自身努力还无法解决时,教师要适当点拨,帮学生拨开迷雾,看到光明和希望。点拨时机很重要,要在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之前点拨。例如,在讲交流电时,可以画出直流电和交流电的波形图,先让学生自己动脑讨论找出两者的区别,教师再看准时机加以点拨。而对于交流电的产生,学生会感到很抽象,教师可以先采用多媒体课件模拟该过程,变“抽象”为“形象” ,点拨后学生就能够很快理解并通过思考总结出交流电变化规律。又比如,学习“串联谐振电路”时,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来总结阻抗最小时,根据阻抗三角形、电压三角形不但会知道利用电容容抗等于电感感抗来判断电路是否谐振,还会知道可以用电容电感上的电压和总电压之间的关系来确定电路的状态。这就说明学生在学习的同时,通过老师的启发就可能有新的发现。 总之,每一堂课的内容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也有差别,所以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也应有所不同。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多教给学生怎么分析、理解、总结问题,避免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尽量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举一反三,培养自学能力。教师只要把握住教学大纲适时地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就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电路基本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 2教育学考试大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