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71KB ,
资源ID:1445174      下载积分:5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44517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心理学课后答案总汇完整版.doc)为本站会员(h****)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心理学课后答案总汇完整版.doc

1、第一章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哪些内容?“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三过程”学说: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4、教育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与程序(P16-19 )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经验总结法、教育行动研究研究程序:、选择和确立选题、文献综述、形成假设、选择研究类型和方案、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撰写研究报告5、学习教育心理学对从事教师职业的意义(P7-8)帮助教师了解教学中的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和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7、试述教育心理学研究反战经历的几个阶段(P9 )、初创时期(20 世纪 20 年代

2、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 ,这是西方第一本一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发展时期(20 世纪 20 年代到 50 年代末)成熟时期(20世纪 60 年代到 70 年代)完善时期(20 世纪80 年代后)第二章1、 心理发展的实质及主要的特点有哪些(P21)心理发展的实质:心理发展是一种连续不断的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实质上是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心理、认知和社会发展四种)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

3、衡性差异性2、心理发展主要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看待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答:影响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有:(1) 遗传因素:是指与遗传基因相联系的生物有机体的内在因素。(2) 环境因素:分为两大类 A、自然环境:是生物有机体所共有的维持生存所必需的自然环境。B、人类的社会环境:即人们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的各种影响。3、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有哪些?简要介绍每一发展理论主要的代表人物和观点以及理论对现代教育教学有什么意义和作用?答: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有:一、自然成熟说:1、代表人物:格塞尔(美国)2、理论观点: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是成熟和学习。3、意义与作用:教育

4、者应重视这种自然的法则,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从而使教育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二、皮亚杰的发展理论:1、代表人物:皮亚杰(瑞士)2、理论观点:心理发展的本质和原因是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适应的两种形式为同化和顺应。心理发展就是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主体与环境的平衡。3、意义与作用:A 学生认知发展阶段特征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教学必须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B 教学又可以作为学生认知发展的一个有效条件,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适应是基础,促进是目的。三、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1、代表人物:维果斯基(前苏联)2、理论观点:在个体心理(行为)的发展过程中,融

5、合了两类心理机能:低级的心理机能和高级的心理机能,他提出强调学习社会文化性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的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学生心理机能的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处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育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3、意义与作用:最近发展区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意义在于教育工作者不只要看到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中的、正在发展的水平。为了发挥教学的最大作用,学习要在“学习的最佳时间”内。4、儿童理论论对教育实践的积极启示是什么?答:在实践上,心理理论论倡导“儿童也是一位理论家” ,要求教师尊重每一位儿童的心理、想法和信

6、心,在此基础上开展因材施教工作。5.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有什么主要的特点?(具体书上 21 页有详细内容)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6.如何理解关键期与敏感期的联系与区别?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在研究鸟类的自然属性时,发现了“印刻”现象。提出了关键期理论。、心理学家在研究儿童行为学习时引入了“关键期”理论,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同样存在着关键期。如 2 岁是口语关键期;4-5 岁是书面语关键期、10-1

7、2 少年是身心发展关键期。、教育意义:依据学生的学习准备水平,抓住关键期,进行适时、适当的教育。就外延来说,敏感期比关键期要大;从内涵来说,关键期比敏感期更具体一些。敏感期是孩子天赋的学习催化剂。应掌握孩子的敏感期,运用这股动力,帮助孩子完美成长。7. 学优生与学差生、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在人格方面有那些差异?学优生与学差生在人格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动机差异,主体性差异,人格适应性差异。在动机差异方面:学优生一般常常是追求上进、不甘落后的学生,他们对学习有很大的兴趣、失败后倾向于坚持不懈和继续努力;而学差生,一般是不思进取、缺乏学习热情的学生,他们在失败后更倾向于丧失信心和放弃、回避。在主体

8、性差异方面:学优生和学差生相比,更具有自觉性、坚持性、责任感、主动性和独立性。在人格适应差异方面:学优生通常表现出高度的自我整合性,高独立性,更成熟等特征,很少有人格适应问题。而学差生常出现人格适应不良问题。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在人格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具有创造性的学生相对非创造性的学生的人格特征是:低乐群性、高独立性和高自律性。低乐群性能使学生更专注于某种发明创造活动本身,认真研究,从而使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高独立性能使他们为人处事不为习俗、传统观念、权威观点所禁锢,敢于直面问题本身,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去研究和解决问题,进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高自律性能使他们对自己和事物有较清晰的认识和较高的

9、自制力,从而为他们发明创造赖以进行创造了条件。第三章1. 什么是广义的学习和狭义的学习?广义的学习:学习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它集中表现为通过实践或者练习而获得,由经验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过程。狭义的学习:是指在校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2. 简述学习的实质和主要类型。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认识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学习

10、的主要类型:(1)加涅按学习结果分类:智力技能 认知策略 言语信息 运动技能 态度(2)奥苏伯尔按学习性质分类:根据学习的方式,分为接受学习 发现学习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意义学习 机械学习(3)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冯忠良)知识的学习 技能的学习 智能的学习 道德品质与行为规范的学习(4)安德森按知识的学习分类:陈述性知识学习 程序性知识学习(5)梅耶的学习分类:语言性学习 程序性学习 策略性学习3. 简述联结主义的学习理论及启示桑代克提出了学习的联结理论(1)学习的实质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2)这种联结的形成是通过多次渐进的尝试与错误。错误的行为反应越来越少,正确反应

11、得到巩固。(3)比较系统的总结了学习定律对教育的启示:(1)允许学生犯错误,并在改正错误中进行学习,在教学中,我们应要求学生尽量运用学过的知识或经验去解决问题,而不要让学生盲目地对待疑难问题。(2)努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自我满意的积极效果;(3)桑代克的练习律,即机械识记在学习中并不是毫无功效的,应加强适当练习;(4)任何学习都要在有准备的情况下进行,不能经常搞突然袭击。(5)在教学中,我们要合理地、科学地运用奖励和惩罚。4.简述并评价斯金纳的学习理论。答:(1)理论要点: 对学习本质的理解:学习是指有机体在某种自发行为由于得到强化而提高了该行为在这种情境发生的概率,即形成了反应与情境的联

12、系,从而获得了用这种反应应付该情境以寻求强化的行为经验。斯金纳将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一类是操作性行为。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与刺激无关。他认为人类行为主要是由操作性反射构成的操作性行为。 强化理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操作性强化的结果,人们有可能通过强化作用的影响去改变别人的反应。斯金纳把强化分成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其目的都在于增加某一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因而是建立操作性行为的有效手段。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以课本或教学机器的形式向学生呈现程序的教材,以使学生按规定的程序自学教材内容。(2)评价: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教育上的运用开辟了道路;在策略上过于刻板,注重对教材的分

13、析,破坏了知识的连贯性和完整性;程序教学着重与灌输知识,缺乏师生间的交流和学生间的探讨,不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5.评价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启示。答:(1)理论要点:班杜拉认为:学习的实质:观察模仿学习。人的很多行为都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的。观察模仿学习避免了尝试错误的过程,从而缩短了学习进程;关于影响学习的因素方面,提出了“三元交互作用理论” 在观察学习的类型上,将社会学习分为直接学习和观察学习;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上,将学习划分为注意、保持、再现和动机增强四个阶段;提出了观察学习的教学设计的四步骤:分析拟示范的行为;建立行为的功能性价值并选择行为的示范者;发

14、展教学序列;实施引导学习者认知和动作再生过程的教学。在教学方面,强调教学示范作用在行为观察学习中的重要性。(2)评价:揭示了观察学习的基本规律,提出了人的行为习得的观察学习的途径,强调观察学习中的认知、情感中介作用,特别是自我强化和自我效能感对包括学习在内的人类行为调节的决定性作用;他提出的观察示范教学设计过程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该理论还不够成熟,有待进一步完善。(3)教学时间中的启示:在实际的德育工作中,教师应注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可资学习和借鉴的榜样,引导学生学习和保持榜样行为,并为学生创造再现榜样行为的机会,对良好的行为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对错误的行为则

15、给予批评和教育。6.试述布鲁纳的认知学习理论要点及意义。(1)理论要点:学习的实质即形成认知结构。他认为知识的表征方式可分为:动作表征、形象表征和符号表征;学习过程包括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换和对知识的评价三个方面。发现学习,他认为这是知识学习的最佳方式,强调了学生的发现活动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提出了结构教学观、发现法教学模式以及螺旋式课程改革模式;(2)评价: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利于学生发展批判性、创造性歪曲了接受学习的本质;发现学习浪费时间,效率低,水平不能保证,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3)意义:推动了教育心理学的重大转变:从行为主义向认知心理学的转变,从实验室研究向课

16、堂研究的转变,从学习研究向教学研究的转变;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有利于对认知结构的重新反思。7 试述构建主义的学习理论,并予以评价答: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者更加关注学习者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更加强调学习的主观性、社会性和情景性。个体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头脑中并不是空的,而是由于先前的生活经验在头脑中保存着自己特有的认知图式,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建构新的认知图式,这种新的认知图式是创造性的,在性质上不是原有图示的延续。所以,与行为学派的理论相比,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一种质的变化,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而不是

17、被动的刺激反应模式的建立。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评价:优点: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当今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广泛的影响2 该理论主张学习是通过信息加工活动建构对客体的解释3 个体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建构知识的,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动性、建构性,强调学习与教学的中心是学习者(学生)而非指导者(教师) ,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以及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4 提出了知识结构的网络模式5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进行了区分,批评了传统教学中把初级学习的教学策略不合理地推及到高级学习的失误6 提出了随机通达教学、自上而下教学、抛锚式教学、支架式教学等富有创见的教学设计模式7 关于师生关系的关系也具有重要

18、的意义不足:1 建构主义学习与教学理论过于强调知识的相对性,否认知识的客观性;2 过于强调学生学习过程即个体知识再生产过程的信息加工活动的个别性,而否认其本质上的共同性;3 过于强调学生学习知识的情境性、非结构性,完全否认知识的逻辑性与系统性;这显然又走进另一个极端第四章1、试述知识学习的主要过程。我国传统教育心理学将学习知识的心理过程分为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巩固和知识的运用三个阶段。2、简述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及类型?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它包括事实、规则、发生的事件、个人的态度等,用于回答“是什么” “为什么”的问题。陈述性知识的表征:1) 、命题表征;2) 、命题网络表征;3)

19、、图示表征陈述性知识的类型:1) 、符号表征学习;2) 、概念学习;3) 、命题学习4.试举例说明程序性知识的保持策略?(一) 复述策略:运用划线与其他符号注释相结合,更有助于学生思考文章的内容。(二) 精加工策略;口诀法;谐音法;首写字母连接法;表象法;意义法;关键词法(三) 组织策略 在中国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有人按字音归类识字,有人按偏旁结构归类识字。在外语词汇教学中,也利用类似的归类识字教学法。5.谈谈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和促进迁移的方法?1)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学习的心向与定势。(2)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精选教材;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教

20、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7、什么是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学习的过程和条件是什么?答:学习策略是个人调控自己的认知活动以提高认知操作水平的能力,是学习方法与学习的调控的有机统一体,它包括具体的学习方法或技能与学习的调节和控制技能。认知策略学习的过程: (1)、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2)、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3)、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认知策略学习的条件:内部条件:原有知识背景学生的动机

21、水平反省认知水平外部条件:若干例子同时出现指导规则的发现及其运用条件提供变式练习的机会练习的系统化。8、促进概念学习都有哪些条件?提供概念范例。利用概念之间的联系构图。消除错误概念。在实践中运用概念。9、简述影响原理学习的条件?原理学习的条件来自于学习者内部与外部两个方面。学习者的内部条件。首先,是学习者对原理所涉及的概念的掌握;其次,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也制约其能否掌握原理;再次,学习者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很重要;最后,学习者的动机也是重要的内部条件。原理学习的外部条件。主要外部条件体现在言语指导中。第五章1、什么是技能?技能可分为哪几类?1)技能:经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一定规则或操作程序的活动

22、方式。2)分类与特点:操作技能:客观性、外显性、结构展开性心智技能:观念性、内潜性、结构简缩性3、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的关系?一、智力技能与动作技能的区别不同点:(1)活动对象不同。动作技能:物质的、具体的 智力技能:具有隐藏性。(2)活动结构不同。 动作技能:系列动作连锁,不能省略 智力技能:借助于内部语言实现,可以高度省略 3)活动要求不同。动作技能 智力技能:思维方法。 共同点:(1)速度:由慢到快(2)结构:个别到整体(3)紧张到灵活相互联系:手脑结合4、智力技能学习的过程和条件?1)辨别学习 2)概念学习 3)规则学习5、智力技能的培养?1)展开与分解性策略2)变式练习策略 3)反馈策

23、略 4)条件化策略 5)专家化策略6、动作技能的类型?1)连续技能与不连续技能;(1)连续性动作技能是指以连续、不间断的方式所完成的 一系列动作,如说话、唱歌、打字、弹琴等。在这些技能中,动作的持续时间较长,动作与动作间没有明显可以直接感知到的开始与结束。(2)间断性动作技能是在对特殊的外部刺激作出反应时,机体作出特定运动的一种典型动作。其特点是一个动作的开始和结束非常明显,它只包括比较短的动作序列,其精确度可以计量。如推铅球、 举重、射箭、足球中的罚点球等都是间断性动作枝能。 2)封闭性动作技能和开放性动作技能(1)封闭性动作技能是个体依靠内部的本体的感受器的反馈信息来调 节的技能,如体操、

24、游泳等。这类动作技能是在比较稳定的条件下进行的,而且一般具有相当固定的动作模式。因而要求动作尽可能 准确、稳定。掌握这种技能主要靠练习,使动作达到某种理想的程度。(2)开放性动作技能是个体依据环境因素变化来调节和控制自己 动作的技能。如打乒乓球、拳击等。这类动作技能的学习和完成动的主要信息来源于人体外部,它是以环境和个体感觉变化的整 体性、统一性为特征的。开放性动作技能要求个体一定要对环境有整体的认识,对临场情况作出准确而恰当的判断和预测,并形成准 备应付各种情况发生的相应的完整信号体系或动作程序。 3)精细技能和粗大技能 (1)精细技能:由手指等小肌肉群来完成动作技能,如打字、弹琴等。具有细

25、致精巧的特点(2)粗大技能:伴随着大肌肉群收缩 和全身性运动的活动方式,如跑步、打球等。这类动作技能具有强有力、幅度大的特点。这种技能虽然 一般由大肌肉的活动来实现,但它的活动也常常伴有小肌肉群的微妙运动,从而帮助和促成大肌肉活动的有效性和精确性。 7、动作技能的学习分为哪几个阶段?经历三个阶段:活动的定向阶段、模仿动作阶段、动作的熟练阶段三个阶段8、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四个标志:1)活动结构的改变;2)活动速度加快,品质变优;3)活动调节上视觉控制减弱,动觉控制增强;4)意识减弱。第六章1.什么是问题解决?认知心理学关于问题解决的类型(1)问题解决是指由一定情境引起,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一定

26、认知操作或技能活动,使问题得到解决的过程。(2)问题解决的类型a.明确限定性问题(界定良好的问题)b.非明确限定性问题(界定不良问题)2 创造性的心理结构是什么?小学儿童创造性的发展有什么特点?创造心理主要包括创造意向、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和创造性行为等心理要素。其中,创造意向是前提,创造性思维是核心,创造性行为是表现,创造性人格是动力。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形成一个完整的心理结构。 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特点:(1)思维的独立性不断提高。 (2)思维的批判性不断提高。(3)思维的深刻性不断增强。 (4)思维的发散性不断增多。(5)思维的能动性不断提高。3.举例说明几种常用的创造性测验的方

27、法。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发散思维训练2、推测与假设训练3、自我设计训练 4、头脑风暴训练4.创造性人格有什么特点?有较高的成就动机和社会责任心;有健康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有冒险精神和正视问题的勇气;热爱生活,有广泛的兴趣、好奇心和幽默感;有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性格;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良好的记性;有相应的知识储备;有创造性思维的能力;重视实践、手脑并用;掌握一定的创造活动的技能和方法。5.创造性学生有什么特点?老师应该怎样对待学生的创造力?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分为表现特点和发展特点两部分。表现特点(1)知识和技能。 (2)坚持性。(3)反应性。 (4)对挑战的反应。 (5)敏捷性。 (6)口

28、头表达。(7)深刻性。 (8)灵活性 9)独创性。喜(10)想象力。 (11)推理能力。 (12)兴趣情绪。发展特点:(1)思维的独立性不断提高。 (2)思维的批判性不断提高。(3)思维的深刻性不断增强。4)思维的发散性不断增多。 (5)思维的能动性不断提高。 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1)培养创造性思维氛围。 (2)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3)教会学生联想和善于想象.(4)教会学生发散性思维。 (5)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思维。(6)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8.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一、创设情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问题是创新的起点。教师在教学中如何点拨学生,用什么来激发

29、他们的兴趣。实践证明,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精心创设情境,从设置的情景中启发他们提出数学问题,这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情景的设置对整堂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二、形成一定的教学模型让学生投身于教学活动之后,靠自己去“悟” 、去“做” 、去“经历” 、去“体验” ,数学的知识和方法才在现实的活动中理解和发展。三、解决问题与日常生活结合在教学中创设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如何引导学生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第七章1、 如何理解品德与道德的关系?答: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

30、向。它具有四个特点:(1)调节人的社会行为;(2)与一定的道德规范或准则联系;(3)相对的稳定性,只有经常地表现出一贯的规范行为,才标志着品德的形成;(4)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反映。品德与道德即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 (1)区别: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定社会要求人们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的总和。它产生于社会的生活,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品德是一种个体心理现象,它的形成和发展不仅要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要受到个人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的制约,即它的存在依赖于具有某种品德的个体的生存。(2)联系:品德的内容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具体体现,而社会道德也无法离开个体的品德而存在。事实上,

31、社会上众多个体的品德构成或影响着一定社会道德面貌或风气。社会道德舆论或社会道德风气也影响着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它往往以一种无形的社会压力迫使个人的行为就范。2、 简述品德的心理结构。答:品德的心理结构是指品德这种个体心理现象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一般认为由四种要素组成:(1)道德认识:(2)道德情感:(3)道德意志:(4)道德行为3 简要概述品德的形成过程。答:品德形成要经历从外到内的转化过程,它是社会规范的接受和内化过程。这种接受和内化大致要经历三个阶段:(1)社会规范的依从: 特点: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主要受控于外在压力而非内在需要(2)社会规范的认同:

32、特点: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缺乏深刻的道德体验,受制于认同榜样愿望的强烈程度。 (3)社会规范的信奉:特点: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以个人内化的价值观为准则。4 简述品德发展的主要理论(一) 皮亚杰的品德发展理论:皮亚杰早在 20世纪 30 年代就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系统研究。同时,皮亚杰也是第一位系统考察儿童道德规范形成与道德认知发展的心理学家。他认为儿童道德发展有以下阶段:第一阶段 :他律阶段:儿童对直接的行为后果进行反应,是服从性的道德。自我中心主义(25 岁)社会规则对儿童没有约束力,他们没有必须怎样做的观念、认识。在游戏中也没有合作,没有规则

33、,只是自己独立活动。按自己的想像去执行规则。权威阶段(68 岁)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他们认为规则是必须遵守的,是不可更改的,只要服从权威就是对的。这个阶段的儿童对行为的判断主要根据客观结果,而不考虑主观动机。 可逆阶段(810 岁)第二阶段:自律阶段:有更多的自主性,要求相互合作、相互尊重。公正阶段(1112岁)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可以与他人合作,共同决定或修改规则,规则只是维护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儿童的思维已从自我中心解脱出来,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二)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他使用的是两难故事法,经典的“

34、海因茨偷药”的故事。他认为个体的道德认识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他提出了人类道德发展的顺序原则,并认为道德认知是可以通过教育过程加以培养的。他将学生的道德发展划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1 前习俗水平, 包括第一阶段:惩罚服从取定向阶段:衡量是非的标准是由惩罚决定的.认为只要受到惩罚。不管其理由是什么.那一定是错的。对成人或准则采取服从的态度,缺乏是非善恶的观念,判断好坏只注意行为的结果。而不注意动机。 第二阶段: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是一种朴素的利己主义。判定某一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和利益,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性.认为符合自己需要的行为就是正确的。2 习俗水平, 包括第三阶

35、段:人际协调的定向阶段:服从传统要求,附和大众意见,期望得到别人赞许,此阶段的儿童主要是考虑社会或成人对“好孩子”的期望与要求.并力求达到这一标准。第四阶段: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定向阶段: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权威,有责任感和义务感。3 后习俗水平包括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认识到法律或习俗的道德规范是一种社会契约.大家可以相互承担义务和享有权利,利用法律可以维持公正。同时也认识到,契约可以根据需要而改变,使之更符合社会大众权益。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根据自已的人生观、价值观去判断是非善恶.超越现实规范的约束。即以良心、正义、公平、尊严、人权等最一般的原则为标准去进行道德判断.行为完全自

36、律。当根据自己所确立的原则活动时,个体就会觉得心情愉快:相反.当行为背离了自己的道德标准时,就会产生内疚感和自我谴责感。(三)班杜拉的品德发展理论 班杜拉通过大量实验研究提出了关于认知活动与社会影响促进学习的证据,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1 观察学习; 2 榜样和示范;3 强化的作用。因此,在学校道德教育实践中应注重榜样的作用,注重道德行为的培养,注重教育者的言行一致。道德教育应该展示规范的榜样行为,让儿童进行观察学习,并创设一定的环境使儿童通过强化形成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系统或能力。(四)价值澄清理论 哈明和西蒙指出, “价值澄清法的主要任务不是认同和传授正确的价值观,而在于帮助学生澄清其自身的价

37、值观。基尔申鲍姆也认为:“价值澄清可被定义为一种方法,即利用问题和活动来教评价过程,而且,帮助人们熟练地把评价过程应用到他们生活中价值丰富的领域” 。价值澄清是以两个最基本的理论假设为前提的:(1)当代儿童处于充满互动的价值观的社会中,这些价值观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发展;(2)在当代社会中,根本就没有一套公认的道德原则或价值观。从这两个假设出发,他们认为,教师不能把价值观直接教给学生,而只能通过学习评价分析和批评性思考等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适合本人的价值观体系。价值澄清理论的基本模式:1 思考;2 感受; 3 选择;4 沟通;5 行动。6 、中学生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

38、个方面:(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中学阶段是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形成、并以此指导行动的时期。中学生逐渐掌握伦理道德,并服从它,表现为独立、自觉地依据道德信念、价值标准等去行动,使学生的道德行为更有原则性,自觉性。 (2).自我意识增强:在品德发展的过程中.中学生更加关注自我道德修养。并努力加以提高。 (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由于不断地实践、练习,加之较为稳定的道德信念的指导。中学生逐渐形成了与道德伦理相一致的、较为定型的道德行为习惯。 (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中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三者相互协调,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动态结构,他们不仅按照自己的道德准则去行动,而且也逐渐成为稳定

39、的个性心理结构的一部分。因此,根据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要想做好中学生的德育工作,需要从品德培养的思路与方法着手, (1)提高道德认知水平的途径:言语说服、小组道德讨论(2)道德情感的培养:移情能力的培养、羞愧感(3)道德行为的培养:观察学习,赏罚控制,抗拒诱惑(4)综合性的培养方法:角色扮演,群体约定,道德自律.另外,仅仅有了这些理论是不够的,还要考虑到实际教学工作,老师应该首先分析处境不利的学生类型(如常旷课、迟到、不守纪律、甚至常打架闹事的学生) ;智力水平低下但不影响别人,各科成绩都是倒数的智障生;不与老师同学沟通,我行我素的学生等。对于这些学生,德育工作者要做到:第一,要有爱心:

40、要爱护这类学生,尊重他们受教育的权力,理解他们的处境。对他们的批评教育要“宽严有度,刚柔并济” 。第二,要有耐心:要善于处理、对待这类学生,有耐心地倾听他们的想法,并给予一定的理解,在处理问题过程中,切不可操之过急,一味批评,或一棍子打死。允许这类学生在转变过程中的反复,要善于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鼓励。第三,要有恒心:这类学生的转变不是通过一、二次谈话,或做一两次思想工作就能解决的。经过教育、批评,他们可能有所醒悟,但会反复,这需要我们老师更有恒心,反反复复地做思想工作,持之以恒地关注他们,第四,要细心:认真观察、分析这些造成他们处境不利的原因要走进他们的心里,及时发现他们的变化

41、和问题所在,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第九章1.如何理解心里健康的含义?答:心理健康:旨在充分发挥个体潜能的内部心理协调与外部行为适应相统一的良好状态。它既表现在个体与环境时的适应行为上,也蕴含在相对稳定并处于动态发展和完善的心里品质之中。2、心理健康与咨询的主要模式?1.指导模式,指导模式是心理咨询中最早形成的一种理论模式,其基本特征是强调对学生特质的了解,力图充分发挥咨询者对学生成长的理性导向功能;2.治疗模式,治疗模式是在对心理偏常学生的咨询、治疗过程中组不形成的,其基本特征是从临床心理治疗的观点出发来看待咨询过程;3.发展模式,发展模式是心理咨询发展史上一个新的转折

42、,主要关注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特点、发展任务和应对策略;4.社会影响模式,社会影响模式是是当前咨询过程中最富有影响的理论模式之一,其基本特征是从人际交往和社会因素方面探讨有效咨询的条件和途径。3、心理咨询中常用的技术有哪些?1、关注和非语言行为技巧;2、倾听和询问的技巧;3、沉默和观察的技巧;4、深入探讨的技巧;5、面质和促进自我审视的技巧;6、行为操纵的技巧。6 试述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防与矫治策略。预防策略:1 青少年自身要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2,青少年要培养其他的兴趣爱好、丰富业余生活。3,家长、学校和社会要共同参与。 4,政府部门要加强商业网吧管理,严格控制网络色情等不健康文字、图片

43、、音像信息传播、打击非法网站,为青少年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矫正方法: 1 行为矫正法 :行 2 认知疗法:3 团体心理辅导: 4:药物疗法:第十章1 教学设计由哪些基本问题组成?答:1、制定教学目标(我要去哪里)2、分析和确定教学策略和方法(我如何去那里)3、实施教学评价(我怎样判断我已经到达了那里)4. 一份完整的教学设计由几部分组成,如何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答:一份完整的教学设计通常由八部分组成,它们是引起注意,告诉学习者目标,刺激对先前学习的记忆,呈示刺激材料,提供学习指导,提供反馈,评定行为和增强记忆与促进迁移,这些分类对各类学习均有促进作用,可以作为设计教学活动的一般指导,再根据

44、具体的教授课程的不同,着重采取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教学活动。5 布鲁纳的螺旋结构与加涅的层级结构对你组织教学内容有何启示一门课程在它的教学进展中,应反复地回到这些基本观念 ,以这些基本观念为基础 ,直至学生们掌握了这些观念相适应的完全形式的体系为止。 ”为此 ,在学科内容的安排上 ,应该采取螺旋式排列法 ,组织和安排各种教材,并按照正在成长中的儿童的思想方法,以一种不太精确然而较为直观的教材,尽早向儿童介绍各门学科的基本概念。使之在以后各年级有关学科的教材中螺旋式地扩展和加深,直至最后复杂的现代知识领域。6 试结合教学过程分析教师应如何培养自己把握教学过程的能力(1)要提高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安排

45、教学活动有条理,有组织,学生的学习收获就大。(2)提高教学认知能力。要理解教材;根据教材和教学目标去选择适当的材料;选择适合于这些教材的教学方法。最后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教学方法是否妥当。 (3)要有较高的语言操作能力。语言表达准确、条理性强、连贯。语言要有感染力,讲课的时候注意适当的表情和手势。 (4)能使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学媒体。并恰当运用。 (5)教学过程中要突出重点,能引起学习者得注意力。如提出学习者感兴趣的问题、电视画面苗数异常现象等。第十一章1 试述教学评价在教育中的作用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环节,它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多方面作用,从整体上调节、控制着教学活动的

46、进行,保证着教学活动向预定目标前进并最终达到该目标。具体看来,教学评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检验教学效果。2.诊断教学问题。3.提供反馈信息。4.引导教学方向。5.调控教学进程。2, 简述科学测评的要求和步骤。科学测评的质量指标,即要求:1、难度 2、区分度3、效度 4、性度 5、标准化步骤:量化教学评价的步骤:1、确定测验目的 2、测验题的编制 3、测验的实施 4、测验的评分5、测验结果的反馈质化教学评价的步骤:1、 组织计划阶段2、 资料收集阶段3、 成果展示阶段 4,定量评价与质化评价的各自优点是什么?量化评价主要指教师自编测验评价,教师自编测验评价是依据教师自行设计与编制的

47、测验,根据教学需要对学生的学业情况进行检测的一种评价方式。这类评价的突出优势是自编测验的制作过程简易,使用灵活方便,适用范围广,可以满足不同学科、不同教学阶段的不同测试要求,质化评价主要指观察评价和档案评价,日常观察评价是借助于对学生日常学习活动的观察而对他们的学习行为及结果进行的评定。日常观察评价在课堂内外应用的机会很多,教师实际上每天都在对学生进行着观察,这种观察是在没有受到如测验或考试那样的气氛干扰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因此它往往可以得到一些其他任何方式都不能得到的有价值的真实的资料。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不须事先准备各种其他记录工具第十二章1.教师工作都有哪些特点?答案:教师的职业劳

48、动,一般来说它具有示范性,复杂性,长期性,艰苦性和创造性等特点 2.新世纪时期教师的专业修养需具备什么素质?答案:职业理想,知识水平,教育观念,教学监控能力以及教学行为与策略5.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发挥教师威信的影响力?答: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正确对待和处理这些问题。要把树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形象作为自己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第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确立正确价值取向。第二、随时注重言传身教。第三、要有事业心。综上所述,教师要在学生中树立崇高的威望,必须做到: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要有渊博的知识;要有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只有这样,教师的威信才可能与日俱增,真正做到令学生可敬、可佩、可亲可

49、赖的良师益友。6 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由哪几个阶段组成?p239p240书上共介绍了三种观点波斯纳研究总结了教师的成长类型:新手教师、熟练新手教师、胜任型教师、业务精干型教师、专家型教师利思伍德在分析教师的专业发展时,把他们的事业发展分为五个阶段:1)事业开创期 2)事业稳定期 3)事业挑战期 4)事业停滞期 5)准备退休期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新教师的成长过程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1)阈限期;工作 5-6个月,关心如何引起学生的注意及领导的重视,而不关注教学上的微观问题;2)过渡期;工作 2-3 年,关心微观教学问题和被学生、同事接纳;3)成长期;工作 4-5年,适应了工作,关心如何上好每一节课,获得各方面的认可。7 专家型教师与经验型教师有什么区别?p241(1)具有丰富而有效的专门知识(2)能够高效率地解决教学领域内的问题(3)具有很强的洞察力8.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答:心理健康与我们的身体健康、学习优劣、工作好坏、事业成败和生活幸福密切相关;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我们适应环境,立足于这个多变的、充满竞争的社会的必然的要求,也是同学们健康成长,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