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土壤肥料学植物营养与肥料部分复习要点绪 论1. 植物营养学的概念植物营养学是研究营养物质对植物的营养作用,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以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2. 肥料的含义和作用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所需养分,改善土壤性状,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物质称为肥料。肥料具有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和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等作用。3. 李比希三个学说的要点和意义(1)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要点: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唯一的养料,厩肥及其它有机肥料对于植物生长所起的作用,并不是由于其中所含的有机质,而是由于这些有机质在分解时所形成的矿物质。意义
2、: 理论上,否定了当时流行的“腐殖质学说”,说明了植物营养的本质;是植物营养学新旧时代的分界线和转折点,使维持土壤肥力的手段从施用有机肥料向施用无机肥料转变有了坚实的基础; 实践上促进了化肥工业的创立和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养分归还学说要点: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取走大量养分;如果不正确地归还土壤的养分,地力就将逐渐下降;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养分。意义:对恢复和维持土壤肥力有积极作用(3)最小养分律要点:作物产量的高低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低的养分所制约。也就是说,决定作物产量的是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最小养分会随条件变化而变化,
3、如果增施不含最小养分的肥料,不但难以增产,还会降低施肥的效益。意义:指出作物产量与养分供应上的矛盾,表明施肥要有针对性,应合理施肥。李比希是植物营养学科杰出的奠基人!第八章 植物营养与施肥原理1.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标准(定义)及种类标准:这种元素对所有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不可缺少的。如果缺少该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活史必要性;这种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它元素所代替。缺乏这种元素时,植物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症状才能减轻或消失专一性;这种元素必须直接参与植物的代谢作用,对植物起直接的营养作用,而不是改善环境的间接作用直接性。种类(17 种):C、H、O、N 、P、K 、Ca、Mg
4、、S、Fe、Mn、Zn、Gu 、B 、Mo、Cl、Ni。2. 植物营养三要素(肥料三要素)植物对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的需要量比较多,但土壤所能提供的数量却比较少,在农业生产中需要通过施肥才能满足植物需求,因此,氮、磷、钾被称为植物营养三要素或肥料三要素。3. 有益元素的含义和种类含义:某些元素适量存在时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或者虽然它们不是所有植物所必需,但对某些特定的植物缺是不可缺少的,这些类型的元素称为“有益元素”,也称“农学必需元素”。种类:Si(水稻等禾本科植物) 、Na(甜菜) 、Co(豆科作物) 、Al(茶树)4. 根际的定义、范围和 pH 值的变化2定义:由于植物根系的影响而
5、使其理化生物性质与原土体有显著不同的那部分根区土壤。范围:距根表面几 mm 之内。pH 值的变化:阴离子阳离子,pH 升高;阳离子阴离子,pH 值下降。5. 养分吸收的含义:指养分通过细胞原生质膜进入细胞内的过程。6. 植物吸收的养分形态:以离子态(矿质)养分为主;也可吸收少量的有机态养分。7. 养分向根表面迁移的途径有哪些?截获:是指植物根系在生长过程中直接接触养分而使养分转移至根表的过程。质流:是指由于水分吸收形成的水流而引起养分离子向根表迁移的过程。扩散:是指由于植物根系对养分离子的吸收,导致根表离子浓度下降,从而形成土体根表之间的浓度梯度,使养分离子从浓度高的土体向浓度低的根表迁移的过
6、程。8. 质外体和共质体的概念质外体:指细胞原生质膜以外的空间,包括细胞壁、细胞间隙和木质部导管。共质体:指原生质膜以内的物质和空间,包括原生质体、内膜系统及胞间连丝等。9. 被动吸收的定义和形式定义:膜外养分顺浓度梯度(分子)或电化学势梯度(离子) 、不需消耗代谢能量而自发地(即没有选择性地)进入原生质膜的过程。形式:简单扩散、易化扩散(通道蛋白、运输蛋白)10. 主动吸收的定义和机理定义:膜外养分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势梯度、需要消耗代谢能量、有选择性地进入原生质膜内的过程。机理:载体解说、离子泵。11. 植物根外营养的含义和特点含义:植物通过叶部或非根系部分吸收养分来营养自己的现象。特点:具
7、有较高的吸收转化速率,能及时满足植物对养分的需要;直接促进植物体内的代谢作用,如直接影响一些酶的活性;可以防止养分在土壤中固定。12. 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外界环境因素 :光照、温度、水分、土壤通气状况、介质 pH 值、介质养分浓度、陪伴离子的种类等。13. 拮抗作用和协助作用的定义和表现拮抗作用:溶液中某种离子存在或过多能抑制另一离子吸收的现象。表现在阳离子与阳离子之间,如一价与一价之间:K +、Rb +、Cs +之间,二价与二价之间: Ca2+、Mg 2+、Ba 2+之间,一价与二价之间:NH 4+和 H+对 Ca2+;阴离子与阴离子之间,如 Cl 、Br 和 I 之间,H 2PO4 和OH
8、 之间等。协助作用:溶液中某种离子的存在有利于根系吸收另一离子的现象。表现在阴离子与阳离子之间,如 NO3 、 SO42 等对阳离子的吸收有利;二价或三价阳离子对一价阳离子,如溶液中Ca2+ 、Mg 2+、Al 3+等能促进 K+ 、Rb + 、Br 以及 NH4+的吸收(维茨效应)14. 植物营养临界期和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植物营养临界期:是指营养元素过少或过多或营养元素间不平衡,对植物生长发育起着明显不良影响的那段时间。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是指营养物质能对植物产生最大效率的那段时间。15. 传统的施肥方法和现代施肥方法传统的施肥方法:基肥(种植前施入土壤) 、种肥(种植时与种子一起使用) 、
9、追肥(种植期间施入土壤)3现代施肥方法:根外喷施、灌溉施肥(水肥一体化技术) 、二氧化碳施肥16. 养分短距离运输的含义和途径含义:也称横向运输,是指介质中的养分沿根表皮、皮层、内皮层到达中柱(导管) 的迁移过程。途径:质外体途径和共质体途径,养分从介质到达木质部导管至少通透 2 次原生质膜。17. 养分长距离运输的含义和动力含义:也称纵向运输,是指养分沿木质部导管向上,或沿韧皮部筛管向上或向下移动的过程。动力:蒸腾作用和根压。18. 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性与缺素部位的的关系N、P、K、Mg :移动性大,缺素症状先在老组织出现;S、Fe、Mn、Zn 、Cu 、Mo:移动性小,缺素症状先在新
10、叶出现;Ca、B:难移动,素症状先在新叶及顶端分生组织出现。第九章 植物的氮素营养与氮肥1. 氮素的营养作用氮素在植物体内是作为很多重要化合物的组分而起作用的:氮是蛋白质(生命物质)的重要成分; 氮是核酸(合成蛋白质和决定生物遗传性的物质基础)的成分;氮是酶(生物催化剂)的成分;氮是叶绿素(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的成分;是多种维生素(辅酶)的成分; 氮是一些植物激素(生理活性物质)的成分;氮也是生物碱的组分(如烟碱、茶碱、可可碱、咖啡碱、胆碱卵磷脂生物膜) 。因此,氮素通常被称为生命元素。2. 植物对 NH4+N、NO 3-N 的吸收特点植物吸收 NH4+N 一般为被动吸收,吸收的同时释放等
11、量的 H+,故介质 pH 值下降。植物吸收 NO3-N 一般为主动吸收,吸收的同时释放相当于 NO3-十分之一的 OH-,故介质pH 值略有上升。3. 土壤中有效氮增加和减少的途径增加途径:施肥(有机肥、化肥 )、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对喜硝作物而言)、生物固氮、雷电降雨。减少途径:植物吸收带走、氨的挥发损失、硝化作用(对喜铵作物而言) 、 、硝酸盐淋失、生物和吸附固定( 暂时)。名词解释:氨化作用在微生物作用下,土壤中的含氮有机质分解形成氨的过程。无机氮的生物固定土壤中的铵态氮和硝态氮被微生物同化为其躯体的组成成分而被暂时固定的现象。氨的挥发损失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土壤中的 NH4+转化为 N
12、H3 而挥发的过程。生物固氮土壤中的固氮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 NH3 的过程。硝化作用在通气良好条件下,土壤中的 NH4+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氧化成硝酸盐的现象。生物反硝化作用嫌气条件下,土壤中的硝态氮在反硝化细菌作用下还原为气态氮从土壤中逸失的现象。4. 铵态氮肥与硝态氮肥特点的比较铵态氮肥 硝态氮肥带正电荷,是阳离子 带负电荷,是阴离子4能与土壤胶粒上的阳离子进行交换而被吸附 不能进行交换吸收而存在于土壤溶液中被土壤胶粒吸附后移动性减少,不随水流失 在土壤溶液中随土壤水分运动而移动,流动性大,易流失进行硝化作用后,转变为硝态氮,但不降低肥效 进行反硝化作用后,形成氮气或氧化
13、氮气而丧失肥效碱性环境中氨易挥发 吸湿性大,具助燃性高浓度对作物,尤其是幼苗易产生毒害 供应过多会奢侈吸收,对植物本身无害对钙、镁、钾等的吸收有拮抗作用 促进钙、镁、钾等的吸收5. 尿素在土壤中的转化与其肥效有什么关系?如何提高尿素的当季利用率?尿素施入土壤后,少部分以分子态被土壤胶体吸附和被植物吸收,大部分在脲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作用,反应式为: 脲酶CO(NH2)2 (NH4)2CO3 NH3 + CO2 + H2OH2O结果造成局部土壤的 pH 值上升,可能会导致氨的挥发损失;水解作用生成的氨会进一步发生硝化作用形成硝态氮,结果使土壤 pH 值有所下降,由于 pH值适宜,硝化作用能旺盛进行
14、,且比氯化铵和硫铵的快。硝态氮不被土壤吸附,会随水流失或发生反硝化作用损失。因此,水解作用和硝化作用均是影响尿素肥效的主要原因。提高尿素当季利用率的措施:(1)控制尿素用量;(2)尿素肥料深施;(3)适当使用脲酶抑制剂;(4)适当使用硝化抑制剂等。6. 为什么尿素宜作根外最肥?喷施的适宜浓度是多少?因为:尿素分子体积小,易透过细胞膜; 尿素溶液呈中性,电离度小,不易引起质壁分离; 尿素具有一定的吸湿性,能使叶面保持湿润状态,以利叶片吸收;尿素进入细胞后很快参与同化作用,肥效快。对大多数作物以 0.5% 1%的浓度喷施为宜,早、晚喷施效果较好。7. 长期单施硫酸铵(或氯化铵)对土壤性质有什么影响
15、?应采取什么措施?硫酸铵:土壤类型 转化行为 转化结果 施用措施酸性土 含游离酸 (H2SO4)生理酸性(H 2SO4)硝化作用产生酸(H 2SO4)代换作用产生酸(H 2SO4)pH 下降 (使土壤更加酸化)配施石灰和有机肥料中性及微碱性土 ,同酸性土代换作用形成 Ca2SO4pH 下降土壤板结配施石灰有机肥料石灰性土及碱性土 氨易挥发 产生的酸可中和碱性氮素损失 深施覆土水田 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缺铁时, SO4 会还原为H2S黑根 (影响呼吸,抑制养分吸收)排水晒田(增加通气)5氯化铵:土壤类型 转化行为 转化结果 施用措施酸性土 生理酸性 (HCl) 硝化作用产生酸(HCl) 代换作用
16、产生酸(HCl) pH 下降 (使土壤更加酸化)配施石灰和有机肥料中性及微碱性土 ,同酸性土代换作用形成 CaC排水好: CaCl 易淋洗旱田: CaCl 易积累pH 下降土壤脱钙板结盐分增加配施石灰和有机肥料少用或不用石灰性土及碱性土 氨易挥发 产生的酸可中和碱性氮素损失 深施覆土水田 Cl-可抑制细菌不易产生 H2S NH4 +不易流失,少产生黑根效果较硫酸铵好8. 氮肥利用率的测定方法和我国的范围氮肥利用率:当季作物从所施肥料中吸收氮素的数量占施氮量的百分数测定方法: 差值法:一般是通过测定施 N 区和无 N 区作物吸 N 量的差值,再计算其占小区施 N 量的百分数,即氮肥利用率。不同作
17、物的氮肥利用率较低,一般为:2445以下。 15N 示踪法:是一种直接测用 N肥利用率的方法。它是由富集 15N(高 15N 原子百分超)生产一定形态的标记氮肥,将其施用后测定吸入植物体中氮素的 15N 原子百分超,进而根据 15N 丰度的稀释原理计算氮肥利用率。9. 施肥技术:是肥料品种、施肥量、养分配比、施肥时期、施肥方法和施肥位置等项技术的总称。10. 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 根据气候条件合理分配和施用氮肥:北方干旱缺雨,可分配硝态氮肥;南方湿润雨多,宜分配铵态氮肥; 根据土壤条件合理分配和施用氮肥:着重中、低产田;砂质土壤“前轻后重,少量多次”,粘质土壤“前重后轻” ;根据土壤的酸碱性选
18、择合适的肥料;水田区不宜用硝态氮肥等。 根据作物需氮特性合理分配和使用氮肥:从需氮量来看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叶菜类作物 瓜果类和根菜类;高产品种 低产品种;杂交水稻 常规水稻;营养最大效率期 其它时期 NH4+N 和 NH2N 宜水田、旱地,深施(覆土) ; NO3- N 宜作旱地追肥,少量多次;氮肥与有机肥和磷肥、钾肥配合使用,通过平衡施肥使作物营养平衡。第十章 植物的磷素营养与磷肥1. 磷素的营养作用磷是植物体内重要化合物的组分(核酸和核蛋白核酸、磷脂、植素、高能磷酸化合物、辅酶) ;6磷能加强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运转; 促进氮代谢; 促进脂肪代谢;提高作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19、抗旱、抗寒、缓冲性能) 2. 植物吸收磷的主要形态及影响因素H2PO4 HPO42 PO43-影响因素:作物种类和生育期(生长前期吸收的磷占全吸收量的6070;后期主要依赖磷在植物体内的运转再利用,运转率可达 7080);介质的 pH(通常在 pH5.57.0 范围内,有利于多数作物对磷的吸收 );伴随离子(NH4+、K、Mg、B 等具有促进作用,NO3- 、OH- 、Cl-等具有抑制作用,Ca、Fe、Al 等会降低磷有效性);其它环境因素(温度、光照、土壤水分、通气状况等)。3. 植物缺磷的症状植株生长迟缓,矮小、瘦弱、直立,分蘖或分枝少;花芽分化延迟,落花落果多;多种作物茎叶呈紫红色,水稻
20、等叶色暗绿;症状从茎基部开始。4如何区分磷肥的溶解性?磷肥的溶解性与肥效有什么关系?磷肥按其溶解性可分为水溶性磷肥、枸溶性磷肥和难溶性磷肥。磷肥的溶解性可以通过化学实验方法区分,原理是:磷肥溶剂(水 / 2柠檬酸 / 1%硫酸) 滤液钼酸铵硫酸盐试剂 磷钼酸铵(黄色沉淀)如果是以水作溶剂就能形成较多的黄色磷钼酸铵沉淀的,即为水溶性磷肥;如果以水作溶剂没有形成较多的黄色磷钼酸铵沉淀,而是以 2柠檬酸作溶剂时才能形成较多的黄色磷钼酸铵沉淀的,为枸溶性磷肥;如果以水和 2柠檬酸作溶剂都没有形成较多的黄色磷钼酸铵沉淀,而只有以 1硫酸作溶剂时才能形成较多的黄色磷钼酸铵沉淀的,为难溶性磷肥。磷肥的溶解性
21、与肥效有着密切的关系:水溶性磷肥属速效性磷肥,其中的磷酸盐易溶于水,易被作物吸收利用,肥效快;难溶性磷肥属迟效性磷肥,所含磷酸盐不溶于水,只溶于强酸,肥效迟缓且较长;枸溶性磷肥的肥效介于上述两者之间,所含磷酸盐溶于弱酸。5如何测定常用磷肥的利用率?我国华南地区磷肥利用率在什么范围?请解释造成该结果的原因,并指出使过磷酸钙利用率提高的有效方法。测定过磷酸钙的利用率可用差值法:在田间分别设施磷肥和不施磷肥的两个小区,种植供试植物,收获后分别测定两小区植物体内的磷含量,然后按下式计算磷肥利用率施磷区植物的吸磷量不施磷区植物的吸磷量过磷酸钙中磷肥利用率 100施用的过磷酸钙的总磷量我国华南地区磷肥利用
22、率一般 1025。造成磷肥利用率低的原因是:华南地区的土壤以酸性红、黄壤为主,常用的磷肥为水溶性磷肥过磷酸钙。水溶性磷肥(过磷酸钙)施用后,先发生异成分溶解,然后发生磷酸沉淀作用或化学固定作用,使水溶性磷逐步变为难溶性磷,这是水溶性磷肥当季利用率低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此外,水溶性磷肥在土壤中还会发生吸持作用,一般情况下由于土壤吸持的多,解吸的少,结果使水溶性磷肥的有效性降低,影响肥效。提高过磷酸钙利用率的有效方法有:集中施用、分层施用、与有机肥料混合施用、作根外追肥等。6. 如何根据作物的需磷特性在轮作中合理地分配和施用磷肥?作物的需磷特性:需磷较多的作物,如:豆科作物、豆科绿肥作物、糖用作物
23、(甘蔗、甜菜) 、纤维作物中的棉花、油料作物中的油菜、块根块茎作物(甘薯、马铃薯) 、瓜类、果树、桑树和茶树等,施磷肥效果较好,既能提高产量,又能改善品质。大田作物对磷肥的反应顺序如下:冬季绿肥作物 一般豆科旱地作物 大麦、小麦 早稻 旱稻。7水旱轮作中的磷肥分配:我国稻区的轮作制度:麦类、油菜水稻、绿肥水稻在水旱轮作中,土壤由干变湿的过程中,有效磷增加,所以在水旱轮作中,磷肥的分配应掌握“旱重水轻”的原则,将磷肥重点分配在旱作上。当绿肥与水稻轮作时,更应该将磷肥施在绿肥上,特别是豆科绿肥,更能充分发挥“以磷增氮”的效果。旱作轮作中的磷肥分配:有绿肥或豆类的轮作中,优先施在绿肥或豆科作物上,其
24、间接作用很明显;在麦棉轮作地区,重点施在棉花上;需磷特性相似的作物轮作时,磷肥用于秋播的越冬作物比用于春播的效果明显。因为秋播后,温度逐步降低,土壤微生物活动能力差,土壤供磷能力差,增施磷肥有利于壮苗,增强抗寒能力,促进早发。第十一章 植物的钾素营养与钾肥1. 钾素的营养作用促进酶的活化; 促进光能的利用,增强光合作用; 利于植物正常呼吸作用,改善能量代谢; 促进糖代谢; 促进氮素吸收和蛋白质的合成; 促进植物经济用水;增强作物的抗逆性(抗旱、抗寒、抗盐、抗病虫害)2. 钾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钾充足,不但能使作物产量增加,而且可以改善作物品质,如:油料作物的含油量增加;纤维作物的纤维长度和强
25、度改善; 淀粉作物的淀粉含量增加; 糖料作物的含糖量增加;果树的含糖量、维 C 和糖酸比提高,果实风味增加; 橡胶单株干胶产量增加,乳胶早凝率降低。因此,钾素通常被称为“品质元素” 。 3. 植物缺钾的症状缺钾时,通常茎叶柔软,叶片细长、下披;老叶叶尖和叶缘发黄,进而变褐,逐渐枯萎。在叶片上往往出现褐色斑点,甚至成为斑块,严重缺钾时幼叶也会出现同样的症状;根系生长停滞,活力差,易发生根腐病。4. 请比较氯化钾和草木灰施用后对酸性土壤的影响。氯化钾本身是化学中性盐,施用于酸性土壤后,很易溶解于土壤溶液。一部分 K 被作物选择吸收,产生生理酸性,另一部分 K 与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的阳离子(主要是 A
26、l 、H )交换,从而使土壤的潜性酸成为活性酸;K 也可以于 Ca2 、Mg 2 交换,使之淋失。可见,酸性土壤若长年单施氯化钾,土壤的 pH 值会明显降低、土壤板结,甚至会对植物产生铝毒。草木灰本身呈化学碱性,其中的钾 90为碳酸钾,另外还含有氧化钙、磷、硅及微量元素等。在酸性土壤上施用,不仅能供应钾素,还能降低酸度,并可补充钙、镁等元素。5. 为什么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华南地区耕地普遍缺钾?(1)气候条件:高温多雨,淋溶剧烈,粘土矿物类型多为 1:1 型高岭土,吸持钾的能力弱,故土壤缺钾;(2)耕作制度:复种指数高,以及高产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在获得高产的同时,植物带走更多的养分,
27、包括钾素;(3)施肥习惯:重施氮、磷,而少施或不施钾,更加剧了土壤钾的耗竭;(4)社会因素:农家肥、秸秆还田少,也减少了钾素的来源。6. 请谈谈我国钾肥的供需现状及缓解供需矛盾的措施。我国化学钾肥消费量远远大于生产量。因为我国钾盐矿资源贫乏,生产能力有限,所以钾肥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解决我国钾肥产量与消费量之间矛盾的措施有:(1)依靠进口钾肥。因为我国是钾盐矿资源贫乏的国家,国产的钾肥量有限,而通过进口钾肥,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钾肥的供需矛盾;8(2)充分利用农家肥如有机肥、灰肥。我国有机肥料的年总量达 1824 亿吨,其中含 K2O1 000 多万吨,相当于我国钾肥化肥产量的 50 倍。因此
28、,通过利用农家肥可促进生物循环;(3)合理分配和施用有限的钾肥。在生产上,应将钾肥优先分配在缺钾的砂质土壤上;薯类作物、纤维作物、糖料作物、油料作物、豆科作物及烟草、茶、桑等需钾较多的作物应优先分配钾肥; 氯化钾不宜用于忌氯作物如薯类、糖用作物、浆果类果树、茶树等,否则会影响产量品质;但对于纤维作物效果较好;硫酸钾适于各种作物,尤其是喜硫植物。氯化钾不宜用于盐(碱)土;硫酸钾不宜用于还原性强的土壤。草木灰适用于各种土壤,大多数作物;钾肥应与氮、磷肥配合施用,其效果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含有效钾素较多的有机肥料用量高时,可少施或不施化学钾肥; 钾肥的用量一般为 K2O 6090 公斤/公顷,宜早施(
29、重施基肥,看苗早施追肥) 、深施(612cm 以下)和相对集中施(宽行作物以条施、穴施或沟施效果较好,窄行作物可以撤施) 。第十二章 植物的钙、镁、硫、硅营养与钙、镁、硫、硅肥1. 植物钙、镁、硫、硅营养失调的主要症状钙:生长点坏死,幼叶卷曲变形,果实发育不良镁:中、下部叶片脉间失绿黄化硫:幼叶失绿黄化硅:禾本科叶片下垂第十三章 植物的微量元素营养与微量元素肥料1. 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及其失调症状(1)硼 生理功能:促进分生组织生长和核酸代谢;促进碳水化合物运输和代谢;参与酚代谢和木质素的形成;与生殖器官的建成和发育有关。 失调症:缺乏症:油菜“花而不实”;花椰菜“ 褐心病” ;萝卜“ 黑心病
30、” 。 中毒症状:油菜“金边叶”。(2)锌 生理功能:作为碳酸酐酶的成分参与光合作用;作为多种酶的成分参与代谢作用;参与生长素的合成;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失调症:缺乏症:水稻“矮缩病”,玉米“ 白苗病”,柑橘“ 小叶病”、 “簇叶病” 。 中毒症状:叶片黄化,出现褐色斑点。(3)钼 生理功能:作为硝酸还原酶和固氮酶的成分参与氮代谢;促进维生素 C 的合成;与磷代谢有密切关系;增强抗病力。失调症:缺乏症:花椰菜、烟草“鞭尾状叶”,豆科“ 杯状叶 ”、不结或少结根瘤,柑橘“ 黄斑叶”。中毒症状:茄科叶片失绿,花椰菜植株呈深紫色等。(4)锰 生理功能:参与光合作用;酶的组分及调节酶活性;调节植物体内
31、的氧化还原过程;其它功能。失调症:缺乏症:燕麦“灰斑病”,豆类“ 褐斑病”,甜菜“ 黄斑病”。 中毒症状:老叶失绿区中有棕色斑点,诱发其它元素的缺乏症。(5)铜 生理功能:酶的组分;参与光合作用;参与氮代谢;影响花器官发育。失调症:缺乏症:禾本科顶端发白枯萎、豆科新叶失绿卷曲,老叶枯萎、果树“郁汁病”或“枝枯病”。 中毒症状:新叶失绿,老叶坏死,叶柄和叶片背面变紫(似缺铁症) 。(6)铁 生理功能:叶绿素合成所必需;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子传递;参与核酸和蛋白质代谢;还与碳水化合物、有机酸和维生素的合成有关。失调症:缺乏症:果树“黄叶病”、花卉、蔬菜幼叶脉间失绿、黄化或白化、禾本科叶片脉间失
32、9绿呈条纹花叶。 中毒症状:水稻亚铁中毒“青铜病”。(7)氯 生理功能:参与光合作用;酶的活化剂及某些激素的组分;调节细胞渗透压和气孔运动;提高豆科植物根系结瘤固氮;减轻多种真菌性病害失调症:缺乏症:椰子树叶片出现失绿黄斑。中毒症状:叶尖、叶缘呈灼烧状,并向上卷曲,老叶死亡,提早脱落。如:烟草叶色浓绿,叶缘向上卷曲,叶片肥厚、脆性、易破碎。第十四章 有机肥料1. 有机肥料的定义、特点、分类和作用定义:含有有机质,既能为农作物提供各种有机、无机养分,又能培肥土壤的一类肥料。特点:来源广、含有机质、肥效缓长、完全肥料、养分含量少(用量大) 。分类:粪尿肥(人粪尿、畜粪尿、禽粪、厩肥等) 、堆沤肥(
33、秸秆还田、堆肥、沤肥和沼气池肥) 、绿肥(野生绿肥和栽培绿肥) 、杂肥(城市垃圾、泥炭、腐殖酸类肥料、油粕类肥料、污水污泥等) 。作用:有机肥料具有营养作用、改土作用、刺激作物生长的作用。2. 请比较化学肥料与有机肥料的异同点,并阐述两者配合施用的优越性。两者都是肥料,可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所需养分,改善土壤性状,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表 有机肥料与化学肥料性质和特点的比较有机肥料 化学肥料含有一定数量的有机质 不含有机质,只供给矿质养分有显著的改土作用 没有直接的改土作用养分种类多,但含量低 养分含量高,但种类较单一供肥时间长,但肥效缓慢 供肥强度大,肥效快,但肥效不持久既能促进作物
34、生长,又能保水保肥,有利于化学肥料发挥作用养分虽丰富,但某些养分易挥发、淋失或发生强烈的固定作用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配合施用的好处:1. 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所含养分的种类和含量个不相同,能互补长短,2. 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的肥效快慢、长短各异,能相互祢补,3. 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配合,能培肥改土,协调天然养分供应。第十五章 复混肥料1. 复混肥料的定义、分类及有效养分表示法定义:同时含有氮磷钾中两种或两种以上养分的肥料。类型:复合肥料、混合肥料(混成肥料、掺合肥料)种类:二元复合肥料;三元复混肥料;多元复混肥料;多功能复混肥料有效养分表示法,常用分析式表示法:以 NP 2O5 K2O 的含量百分
35、数表示。2. 复混肥料的主要品种(1)二元复合肥料:磷酸铵、硝酸磷肥、硝酸钾、磷酸二氢钾等。(2)三元混合肥料:尿磷钾肥、铵磷钾肥、硝磷钾肥。10(3)多元混合肥料:在二元或三元复混肥料的基础上添加植物需要的中量元素或微量元素,如1030035(S),2020 152(B) ,1515121.5(Zn)。(4)多功能混合肥料:在二元、三元或多元复混肥料的基础上添加杀虫剂、灭菌剂或生长素配制而成。3. 混合肥料的配制的原则(1)混合后物理性状不能变坏;(2)混合时肥料养分不能损失或退化;(3)有利于提高肥效和施肥功效。4. 复混肥料的施用方法(1)结合作物营养需求状况合理使用;(2)结合土壤状况合理施用。 (3)一般用作基肥。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