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 缺 氧一、选择题A型题 1影响动脉血氧分压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 )A血红蛋白的含量 B组织供血 C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 D肺呼吸功能 E线粒体氧化磷酸化酶活性 2影响动脉血氧含量的主要因素是 ( )A细胞摄氧的能力 B血红蛋白含量 C动脉血 CO2分压 D动脉血氧分压 E红细胞内 2,3-DPG含量 3P50 升高见于下列哪种情况 ( )A氧离曲线左移 B血温降低 C血液 H浓度升高 D血 K+升高 E红细胞内 2,3-DPG 含量减少 4检查动-静脉血氧含量差主要反映的是 ( )A吸入气氧分压 B肺的通气功能 C肺的换气功能 D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 E组织摄取和利用氧的能力 5室间隔
2、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动脉血氧变化的最主要特征是 ( )A血氧容量降低 BP50 降低 C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D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 E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减小 6某患者血氧检查结果是:PaO27.0kPa(53mmHg), 血氧容量 20ml/dl,动脉血氧含量 14ml/dl,动-静脉血氧含量差 4ml/dl,其缺氧类型为 ( )A低张性缺氧 B血液性缺氧 C缺血性缺氧 D组织性缺氧 E淤血性缺氧 7易引起血液性缺氧的原因是 ( )A氰化物中毒 B亚硝酸盐中毒 C硫化物中毒 D砒霜中毒 E甲醇中毒 8红细胞内 2,3-DPG 增多可引起 ( )A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 B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增加 C
3、血液携带氧的能力增加 D红细胞向组织释放氧增多 E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增加 9某患者血氧检查为:PaO213.0kPa(98 mmHg),血氧容量 12 ml/dl,动脉血氧含量 11.5 ml/dl,动-静脉血氧含量差 4 ml/dl,患下列哪种疾病的可能性最大 ( )A哮喘 B肺气肿 C慢性贫血 D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E严重维生素缺乏 10引起循环性缺氧的疾病有 ( )A肺气肿 B贫血 C动脉痉挛 D一氧化碳中毒 E维生素 B1缺乏 11砒霜中毒导致缺氧的机制是 ( )A丙酮酸脱氢酶合成减少 B线粒体损伤 C形成高铁血红蛋白 D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 E血红蛋白与氧亲和力增高 12氰化物中毒时血氧
4、变化的特征是 ( )A血氧容量降低 B动脉血氧含量降低 C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D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 E动-静脉血氧含量差降低 13血氧容量、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含量正常,而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大见于 ( )A.心力衰竭 B.呼吸衰竭 C.室间隔缺损 D.氰化物中毒 E.慢性贫血 14PaO2 低于下列哪项数值时可反射性的引起呼吸加深加快 ( )A10.0kPa(75mmHg) B8.0kPa (60mmHg)C6.7kPa (50mmHg)D5.32kPa (40mmHg)E4.0kPa (30mmHg)15高原肺水肿的发病机制主要是 ( )A吸入气氧分压减少 B肺血管扩张 C肺小动脉不均一性收缩
5、 D外周化学感受器受抑制 E肺循环血量增加 16下列哪项不是缺氧引起的循环系统的代偿反应 ( )A心率加快 B心肌收缩力加强 C心、脑、肺血管扩张 D静脉回流量增加 E毛细血管增生 17决定肺动脉平滑肌细胞静息膜电位的主要钾通道是 ( )A.电压依赖性钾通道 B.Ca2+激活型钾通道 C.ATP敏感性钾通道 D.受体敏感性钾通道 E.Mg2+激活型钾通道 18下列哪项不是肺源性心脏病的原因 ( )A肺血管收缩引起的肺动脉高压 B心肌缺氧所致的心肌舒缩功能降低 C心律失常 D肺血管重塑 E回心血量减少 19慢性缺氧时红细胞增多的机制是 ( )A腹腔内脏血管收缩 B肝脾储血释放 C红细胞破坏减少
6、D肝脏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 E骨髓造血加强 20缺氧时氧解离曲线右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血液 H浓度升高 B血浆 CO2分压升高 C血液温度升高 D红细胞内 2,3-DPG增加 E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增加 21下列哪项不是缺氧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机制 ( )AATP 生成不足 B颅内压升高 C脑微血管通透性增高 D神经细胞膜电位降低 E脑血管收缩 22脑组织对缺氧最敏感的部位是 ( )A大脑灰质 B大脑白质 C中脑 D小脑 E延脑 23下列哪项不是组织细胞对缺氧的代偿性变化 ( )A线粒体数量增加 B葡萄糖无氧酵解增强 C肌红蛋白含量增加 D合成代谢减少 E离子泵转运功能加强 24吸氧
7、疗法对下列哪种疾病引起的缺氧效果最好 ( )A.肺水肿 B.失血性休克 C.严重贫血 D.氰化物中毒 E.亚硝酸盐中毒 25高压氧治疗缺氧的主要机制是 ( )A提高吸入气氧分压 B增加肺泡内氧弥散入血 C增加血红蛋白结合氧 D增加血液中溶解氧量 E增加细胞利用氧 二、问答题 1. 什么是呼吸性缺氧?其血氧变化的特点和发生机制是什么? 2. 什么是肠源性紫绀,其血氧变化的特点和发生机制是什么? 3急性左心衰竭可引起哪种类型的缺氧?其血氧变化的特点和发生机制是什么?4什么是发绀?缺氧患者都会出现发绀吗? 5缺氧患者是否都有肺通气量增加的代偿反应?其机制和代偿意义是什么? 6试述缺氧时循环系统的代偿
8、性变化。 7试述肺动脉平滑肌的钾通道类型及其在缺氧时的作用。 8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生机制是什么? 9急性和慢性缺氧时红细胞增多的机制是什么? 10试述缺氧时红细胞中 2,3-DPG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 11高压氧是如何治疗缺氧的?第五章 缺 氧【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D 2. B 3.C 4.E 5.C 6.A 7.B 8.B 9.C 10.C11.D 12.E 13.A 14.B 15.C 16.C 17.A 18.E 19.E 20.D21.E 22.A 23.E 24.A 25.D二、问答题1.因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引起的缺氧称为呼吸性缺氧。其血气变化特点及发生机制是肺通气障碍使肺泡气
9、 PO2降低,肺换气功能障碍使经肺泡弥散到血液中的氧减少,血液中溶解氧减少,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血红蛋白结合的氧量减少,引起动脉血氧含量和动脉氧饱和度降低。急性缺氧患者血氧容量正常,而慢性缺氧患者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代偿性增加,血氧容量可升高。患者因动脉血氧分压及血氧含量减少,使单位容积血液弥散向组织的氧量减少,故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可以减少。但慢性缺氧可使组织利用氧的能力代偿性增强,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变化可不明显。2大量食用含硝酸盐的食物后,硝酸盐在肠道被细菌还原为亚硝酸盐,后者入血后可将大量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氧化为三价铁,形成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中的三价铁因与羟基牢固结合而丧失携氧的能力,
10、导致患者缺氧。因高铁血红蛋白为棕褐色,患者皮肤粘膜呈青紫色,故称为肠源性紫绀。因患者外呼吸功能正常,故 PaO2及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 。因高铁血红蛋白增多,血氧容量和血氧含量降低。 高铁血红蛋白分子内剩余的二价铁与氧的亲合力增强,使氧解离曲线左移。动脉血氧含量减少和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增加,造成向组织释放氧减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低于正常。3急性左心衰竭常引起循环性缺氧和低张性缺氧的混合类型。由于心输出量减少,血流速度减慢,组织供血供氧量减少,引起循环性缺氧。同时急性左心衰竭引起广泛的肺淤血和肺水肿,肺泡内氧弥散入血减少而合并呼吸性缺氧。患者 PaO2、动脉血氧含量和血氧饱和度可降低,血氧容量
11、正常,从毛细血管内向细胞弥散的氧量减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可以减少,但如外周血流缓慢,细胞从单位容积血中摄氧量增加,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可以增大。4氧合血红蛋白颜色鲜红,而脱氧血红蛋白颜色暗红。 当毛细血管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的平均 浓度超过 5 g/dl时,皮肤和粘膜呈青紫色的体征称为发绀。发绀是缺氧的表现,但不是所有缺氧患者都有发绀。低张性缺氧时,因患者动脉血氧含量减少,脱氧 血红蛋白增加,较易出现发绀。循环性缺氧时,因血流缓慢和淤滞,毛细血管和静脉血氧含量降低,亦可出现发绀。患者如合并肺循环障碍,发绀可更明显。高铁血红蛋白呈棕褐色,患者皮肤和粘膜呈咖啡色或类似发绀。而 严重贫血的患者因血红蛋
12、白总量明显减少,脱氧血红蛋白不易达到 5g/dl,所以不易出现发绀。 碳氧血红蛋白颜色鲜红,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 皮肤粘膜呈现樱桃红色。组织性缺氧时, 因毛细血管中氧合血红蛋白增加,患者皮肤可呈玫瑰红色。5不是所有的缺氧患者都有肺通气量增加的代偿反应。这是因为缺氧引起呼吸中枢兴奋的主要刺激是 PaO2降低。当 PaO2低于 8.0 kPa (60 mmHg)可剌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外周化学感受器,经窦神经和迷走神经兴奋呼吸中枢,引起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一方面可提高肺泡气 PO2,促进肺泡内O2向血中弥散,增加 PaO2;另一方面,胸廓运动增强使胸腔负压增大,通过增加回心血量而增加心输出量
13、和肺血流量,有利于血液摄取和运输更多的氧。而没有 PaO2降低的血液性、循环性和组织性缺氧患者,呼吸系统的代偿不明显。6缺氧时循环系统的代偿性反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心输出量增加。因心率加快、心收缩力增强和静脉回流量增加引起;肺血管收缩。由抑制电压依赖性钾通道开放和缩血管物质释放增加引起;血流分布改变。皮肤、腹腔内脏血管收缩,心、脑血管扩张;毛细血管增生。长期缺氧使脑和心肌毛细血管增生,有利于血液中氧的弥散。7. 肺动脉平滑肌的钾通道是介导缺氧性肺血管收缩的主要机制。肺动脉平滑肌含有 3种类型的钾通道:电压依赖性钾通道(Kv) 、Ca 2+激活型钾通道(K Ca)和 ATP敏感性钾通道(K
14、 ATP) 。细胞内钾离子可经 3种钾通道外流,引起细胞膜超极化,其中 Kv是决定肺动脉平滑肌细胞静息膜电位的主要钾通道。急性缺氧可抑制 Kv的功能,而慢性缺氧可选择性抑制肺动脉 Kv通道亚单位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使钾离子外流减少,膜电位降低,引发细胞膜去极化,从而激活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开放,Ca 2 内流增加引起肺血管收缩。8肺源性心脏病是指因长期肺部疾病导致右心舒缩功能降低,主要与持续肺动脉高压和缺氧性心肌损伤有关。缺氧可引起肺血管收缩,其机制有交感神经兴奋,刺激肺血管 -受体;刺激白三烯、血栓素 A2等缩血管物质生成与释放;抑制肺动脉平滑肌 Kv通道,引起肺血管收缩。长期缺氧引起的钙
15、内流和血管活性物质增加还可导致肺血管重塑,表现为血管平滑肌和成纤维细胞增殖肥大,胶原和弹性纤维沉积,使血管壁增厚变硬,造成持续的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使右心后负荷加重,引起右心肥大,加之缺氧对心肌的损伤,可引起肺源性心脏病。9急性缺氧时红细胞数量可不变或轻度增多,主要是因为交感神经兴奋,腹腔内脏血管收缩,肝脾等脏器储血释放所致。慢性缺氧时红细胞数量可增多,主要原因是肾小管间质细胞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骨髓造血增强。10.缺氧时,因生成增加和分解减少,红细胞内 2,3-DPG含量增加。生成增加: 脱氧血红蛋白增多 时,红细胞内游离的 2,3-DPG减少,对磷酸果糖激酶抑制作用减弱,使糖酵解加强
16、;对二磷酸甘油酸变位酶的抑制作用减弱,增加 2,3-DPG的生成;如合并 呼吸性碱中毒,pH 增高可激活磷酸果糖激酶,促进糖酵解。pH 增高 抑制 2,3-DPG磷酸酶的活性,使 2,3-DPG分解减少。2,3-DPG 增加的意义是使氧解离曲线右移, 血红蛋白与氧的的亲和力降低,有利于红细胞向细胞释放更多的氧。但当 PaO2降至 8.0 kPa (60mmHg)以下时,则氧离曲线右移使肺泡血结合的氧量减少,失去代偿作用。11.高压氧治疗缺氧的主要原理是增加血液中的溶解氧量。在 PaO2为 13.3 kPa (100 mmHg)时,97的血红蛋白已与氧结合,故吸入常压氧时血氧饱和度难以再增加,而
17、血浆内物理溶解的氧量可以增加。在海平面吸入空气时,血液内溶解氧为 0.3 ml/dl。吸入 1个大气压的纯氧时,溶解氧增加到 1.7 ml/dl,在吸入 3个大气压纯氧时可达 6 ml/dl。正常情况下,组织从每 100 ml血液中平均摄取 5 ml氧,所以吸入高压氧可通过增加溶解氧量改善对组织的供氧。另外,对 CO中毒病人,PaO2 增高后,氧可与 CO竞争与血红蛋白结合,加速 CO从血红蛋白解离。第六章 发 热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发热概念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 )A体温超过正常值 0.6B产热过程超过散热过程C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D由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的体温升高E由体温调节中枢调节
18、功能障碍引起的体温升高2人体最重要的散热途径是 ( )A肺B皮肤C尿D粪E肌肉3下述哪一种体温升高属于过热 ( )A妇女月经前期B妇女妊娠期C剧烈运动后 br / D先天性无汗腺E流行性脑膜炎4体温调节中枢的高级部分是( )A视前区-前下丘脑B延脑C桥脑D中脑E脊髓5炎热环境中皮肤散热的主要形式是 ( )A发汗B对流C血流D传导E辐射6引起发热的最常见的病因是 ( )A淋巴因子 B恶性肿瘤C变态反应D细菌感染E病毒感染7输液反应出现的发热其产生原因多数是由于( )A变态反应B药物的毒性反应C外毒素污染D内毒素污染E霉菌污染8下述哪种物质属内生致热原 ( )A革兰阳性细菌产生的外毒素B革兰阴性菌
19、产生的内毒素C体内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D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代谢产物本胆烷醇酮E单核细胞等被激活后释放的致热原9近年来证明白细胞致热原(LP)与下述哪种物质相一致 ( )A肿瘤坏死因子B组织胺C淋巴因子DIL-1EIL-210发热的发生机制中共同的中介环节主要是通过 ( )A外致热原B内生致热原C前列腺素D5-羟色胺E环磷酸腺苷11下述哪一种细胞产生和释放白细胞致热原的量最多 ( )A中性粒细胞B单核细胞C嗜酸粒细胞D肝脏星形细胞E淋巴细胞 12茶碱增强发热反应的机制是 ( )A增加前列腺素B增强磷酸二酯酶活性C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D抑制前列腺素合成E使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去肾上腺素13内毒素是
20、( )A革兰阳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脂多糖B革兰阴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脂多糖C革兰阳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核心多糖D革兰阴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核心多糖E革兰阴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小分子蛋白质14多数发热发病学的第一环节是 ( )A产热增多,散热减少B发热激活物的作用C内生致热原的作用D中枢发热介质参与作用 E体温调定点上移15体温上升期的热代谢特点是 ( )A产热和散热平衡B散热大于产热C产热大于散热D产热障碍E散热障碍16发热病人最常出现 ( )A代谢性酸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混合性酸中毒D代谢性碱中毒E混合性碱中毒17退热期可导致 ( )ANa+潴留BCl
21、-潴留C水潴留D脱水E出汗减少18下述对发热时机体物质代谢变化的叙述中那项是错误的 ( )A物质代谢率增高B糖原分解加强C脂肪分解加强D蛋白质代谢出现负氮平衡 E维生素消耗减少19体温每升高 1C,心率平均每分钟约增加 ( )A5 次B10 次C15 次D18 次E20 次20尼克酸使发热反应减弱的机制是 ( )A增强磷酸二脂酶活性B扩张血管C抑制前列腺素 E合成D使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介质E降低脑内 5-羟色胺含量21外致热原引起发热主要是 ( )A激活局部的血管内皮细胞,释放致炎物质B刺激局部的神经末梢,释放神经介质C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D激活产 EP细胞导致内生致热原的产生和释放E加速分解代谢,产热增加22发热激活物又称 EP诱导物,包括 ( )AIL-1 和 TNF BCRH 和 NOSC内生致热原和某些体外代谢产物D前列腺素和其体内代谢产物E外致热原和某些体内产物23革兰阳性菌的致热物质主要是 ( )A全菌体和其代谢产物B脂多糖C肽聚糖D内毒素E全菌体和内毒素24革兰阴性细菌的致热物质主要是 ( )A外毒素B螺旋毒素C溶血素D全菌体、肽聚糖和内毒素E细胞毒因子25病毒的致热物质主要是 ( )A全菌体及植物凝集素B全病毒体及血细胞凝集素C全病毒体及裂解素D胞壁肽及血细胞凝集素E全病毒体及内毒素26疟原虫引起发热的物质主要是 ( )A潜隐子B潜隐子和代谢产物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