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际关系史 导言 刘颖博士,副教授Tel: 15992492268E-mail: 一、国际关系史的学科定位 新兴的、跨学科的一门学科 新兴:与传统学科如历史学、哲学等相比,兴起比较晚。 跨学科: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是法学、政治学和国际政治等学科的基础 与外交史 /世界史 /国际关系学的联系与区别 定义一 国际关系史,指的是近(现)代以来国际关系行为体之间关系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它以国家(即主权)行为体之间关系的演变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也把具有国际性质的非国家(即非主权)行为体的发展变化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定义二 国际关系史是研究国际社会中各地区、各国家、各国际组织之间在政治、经济、
2、文化、科技、军事、思想、教育、宗教和民族等领域中相互交往、相互依存、相互冲突、相互制约的关系发生、发展及其演变结果一门学科。 二 本课程宗旨与目的 开设本课程作为一门公共选修课,是希望学生在学习自己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能够关心时政,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在了解国际关系史的同时,增加外交知识,对世界格局和中国当代外交政策的制定、实施有自己理性的分析和判断,在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同时,增加当代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从而能够担当起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重担。以史为鉴可以更好地面向未来。 三、本课程的理论基础:国际体系、国际格局和国家间关系的相关理论 国际体系通常包括体系的层次( level)部门( se
3、ctor)。 层次:体系、次体系、单位、次单位和个人(而不象以往的国际关系史只聚焦于单位层面) 。 部门:政治 军事、经济、文化、社会及环境(而不象以往的国际关系史只注重政治 军事部门)。 三、本课程的理论基础:国际体系、国际格局和国家间关系的相关理论 体系和层次由于互动能力(主要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变化所引起的交通和通信技术、商业金融等社会技术的进步)的作用而形成某种结构和模式 即国际格局 。 确定国际关系格局离不开国际关系体系中的主要单位 民族国家,因此民族国家成为国际格局中最主要的但绝不是唯一的行为体,民族国家间的关系和大国的兴衰也就成为认识国际关系格局的关键。 (一)国际体系 体系: system,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 “国际体系 ”是 “一种独立政治实体 (国家 )之集合体的政治体系,这些实体非常频繁地并且依据一些规律性程序进行交往 ” 。国际体系的演变1威斯特伐利亚特体系与世界( 16481815年)2维也纳体系与世界( 18151883 年)3俾斯麦大陆联盟体系与世界( 18831894年)4从多极均势到两极对抗( 1894 1918年)5.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1919-1939)6.雅尔塔体系( 1945-1991年) 1威斯特伐利亚特体系与世界(1648 18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