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 放射性药物 1 基本概念 一、定义 :凡是用于诊断和治疗的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统称为放射性药物 (radio pharmaceuticals) 。放射性药物实际上也是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合物一个重要部分,只不过对它的要求更为严格。它与临床核医学的关密更为密切。二、放射性药物的分类 :放射性药物有多种分类方法,这里介绍常用的两种。1、按照放射性药物的用途分类:体外放射性药物主要指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免疫诊断试剂盒。2、按照放射性药物的理化性质分类:( 1)离子型放射性药物:该药物以离子形式与体内某组织器官发生特殊分布而被使用。如 113mIn离子能与血浆的输铁蛋白结合,在血中的半消失期为 8
2、-10小时,可以作血池扫描;相反99mTcO4-和血浆蛋白结合不紧密,很快从血中消失,故不能作血池扫描,但它能穿过内皮细胞而适合作脑扫描。( 2)胶体型放射性药物:放射性胶体是许多颗粒的混悬液,静脉注入的胶体作为机体的异物能被网状内皮系统的巨噬细胞所吞噬,故放射性胶体是网状内皮系统最好的显像剂。如 99mTcO4-植酸钠与血浆中的 Ca2+鳌合形成不溶性的胶体作肝显像。( 3)放射性标记化合物:其生理、代谢和生物学特性取决于被标记物本身固有的特性。如放射性碘与玫瑰红结合后,则不被甲状腺所吸收,而为肝脏的多角细胞所摄取。( 4) 放射性标记生物活性物质:如标记核酸、蛋白质、多肽等,广泛用于生命科
3、学研究。(三)放射性药物的特点:1、 具有放射性:在制备、储存、应用和运输等过程中要重视有效的防护措施。2、 具有特定的半衰期及有效使用期:放射性药物中的放射性核素不稳定,会自发衰变,其含量和有效使用期与普通药物不同。3、 放射性药物的脱标和辐射自分解:4、 放射性药物的计量单位与普通药物不同,放射性药物以放射性活度作为计量单位。5、 放射性药物治疗作用的基础与普通药物不同,放射性药物是利用其射线的放射生物效应达到治疗目的。(四)放射性药物的要求1、合适射线类型和能量: 用于显像诊断的放射性药物中的放射性核素应是发射 射线或正电子 ( +), 以减少机体不必要的辐射损伤。 射线能量最好在 10
4、0 300 kev, 此范围 射线适合扫描机、 相机和 SPET的测量。 如用于治疗,应选 - 或 射线,以提高治疗效果。射线的能量 -应在 1 Mev以下, 应在 6Mev以下。2、合适的物理半衰期: 诊断用放射性核素的 T1/2要在满足诊断检查所需时间的前提下尽可能的短,以减少病人的受照剂量。治疗用的放射性药物 T1/2不宜太短,一般在1到 8天,以保证疗效。 3、生物学指标 : 要求放射性药物与标记前具有相同的生物学活性,能迅速为靶器官摄取、浓聚,而非靶器官中含量少;体内稳定,不参与代谢分解过程,不脱标;无毒性、无菌、无致热源。另外,放射性药物的核纯度、比活度及放化纯度高,这样不仅能提高
5、药物效果,还能减少毒副作用。(五)放射性药物的摄取机制1、功能性吸收与排泄: 脏器的某些细胞,能选择性地吸收某种放射性药物,并通过某些组织器官排泄或分泌。放射性药物在某些组织器官中吸收的数量、速度以及分布情况,可以反映疾病时功能和形态的改变。如肾小管上皮细胞对131I-邻碘马尿酸的吸收,这就是肾功能测定的机制。所吸收的放射性药物,还可能对某组织器官造成过量照射而实现对疾病的治疗。2、 运转及参与代谢: 通过某些药物的主动转运参与细胞内的有关代谢过程研究特异器官的功能,进行功能测定或显像。例如,用 131I检查甲状腺功能,当碘化物进入体循环时,被甲状腺细胞摄取。 59Fe参与血红蛋白合成而浓集于骨髓。这些机制都是运转及参与代谢。3、离子交换作用: 99mTC-焦磷酸盐用于骨显像,是因为焦磷酸盐能与骨中 PO3-4交换,实现浓聚而进行显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