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 药 学 Chinese materia medica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刘小 平绪 言 n 中药的来源,主要是天然的植物、动物和矿物。古代文献记载的药物已达 3,000多种,经目前调查,则在 12,800种以上,其中药用植物 11,146种,药用动物 1,581种,药用矿物 80种。但古今临床常用和研究比较深入的品种,约有 500种。这些功用明确,疗效可靠的药物,是医药人员必须熟知的也是本书介绍的重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我们掌握( 120种)、熟悉、了解近 300种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等
2、。n 中国药典 2005版 一部收载 534种;n 中药大辞典收载 5,767种;n 中华本草收载 8,980种;n 本草纲目收载 1,892种;n 本教材收载 408种(不含附药 46种)。 绪 言n 中药,是指在 中医药理论 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药物,是用以防治疾病的重要武器。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及其他有关知识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中药知识的日趋丰富,各相关学科的发展和渗透,中药学不断分化,专门研究中药品种、采制、制剂、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分支学科不断增多,如生药学(药用植物学、中药资源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药剂学、中药炮
3、制学、中药成分化学、中药药理学等。n 我国传统的药学叫做 “ 本草 ” ,一般认为,中药的来源以植物占多数,有以草为本的意思。这种称谓至迟出现在西汉时期,已沿习使用了两千多年。现代也亦有将中药学专著称为本草的。第一章 中药知识的初步积累和中药学的发展 第一节 中药知识的初步积累n 一、原始社会药物知识的起源n 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不断地进行采集和渔猎活动,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逐步了解到若干植物和动物对人体的影响。自古相传的伏羲 “ 尝味百药 ” 和 “ 神农尝百草之滋味 一日而遇七十毒 ” 的传说,生动而形象地概括了药物知识的起源,是与人类寻求食物的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的。这一过程,充
4、满着艰辛与危险,并为此付出过巨大的代价。 第一节 中药知识的初步积累n 二、奴隶社会药物知识的累积n 早期的药物知识出现以后,经历了由零星、分散而逐渐集中和系统的积累过程。进入奴隶社会后,随着文字的出现和使用,药物知识也由口耳相传到书面记载,其传播速度得以大大加快。n 殷商时期,酿酒业已十分兴盛。除了作为饮料之外,酒还具有祛寒邪,通血脉,行药势,消毒和助溶等多方面的医疗作用,故古人将酒誉为 “ 百药之长 ” 。从繁体医(醫)字的汉字结构中,亦体现了酒对早期中医药的影响。在当时青铜器上的钟鼎文中,又开始出现了 “ 药 ” 字。第二节 中药学的发展n 药学专著的出现,是中药学形成的重要标志。各个历
5、史时期的主要药学著作,又是中药学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现将其分述如下: 第二节 中药学的发展 一、秦汉时期n 药学专著在古代称为本草,本草的出现不晚于西汉。根据现有史料记载,西汉时已有药学专著流行于世,而且达到了相当水平和规模。这一时期的本草已独立成为医生必修的学科,并与医经、方术成为鼎足之势。从典籍的零星资料中,可知汉代的药学书目至少有 20种以上。第二节 中药学的发展n 成书于东汉(不晚于公元 2世纪)的 神农本草经 (简称 本经 ),本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其 “ 序例 ” 部分,总结了中药三品分类原则,采造时月、真伪陈新、四气、五味、有毒无毒、配伍法度、服药要求及药物对剂型的选择等多方面的内容,初步奠定了药学理论的基础。各论载药365种,以有毒无毒之药性,以及养身延年与法邪治病的作用力标准,分为上、中、下三品。各药之下,着重介绍性、味、主治功效等内容。所记各药主治功效,如麻黄平喘、黄连治痢、茵陈退黄疽、苦楝驱蛔虫、半夏止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