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深入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大批国外优秀企业将涌入我国。这将使时代的脉博的跳动加快,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在此,我们根据自己走过的路,对产品开展和换代在市场竞争中的意义和作用提出几点看法。 第一,现代市场经济,是开拓创新的经济。需要企业有意识地去寻找创新的原动力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而要做到这一点,企业的领导者首先要具有突出的创新思维能力,具有勇于探索,不怕失败,刻苦钻研的精神。 第二,市场需求既是创新的终点,又是创新的起点。因此,企业领导要面对市场,主动了出 击,以变应变,迎接挑战。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以此增强竞争力,使之立于不败之地。 当
2、今时代,对一个企业家能力和水平的衡量,不只是看他积累了多少知识和经验,产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成效。 第三,创新,既是创造,又是毁灭,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客观规律。一些企业在创新中获得了生存和发展。而另一些企业则在创新浪潮中被淘 汰破产。因此 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追求效益(即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企业要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停顿地去创新,以不断地求得效益的最大化,不断增强其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论知识经济与人力 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在迎接新世纪知识经济和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挑战时代,正当是我国经济处在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这使我们的企业资本结构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是由过去传统的以机器
3、资本、货币资本为主,转向以智力资本为企业增值活动的主要基础和从传统的工业经济形态向以高科技为内核的知识经济转变时,世界各国都在抓紧制定面向新世纪的发展战略,争先抢占科技、产业和经济的制高点,使这一崭新的产业经济时代即将诞生。 在我国为迎接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从中央到地方都引起了高度重视;曾在 1998年 2 月生日,江泽民总书记就中科院迎 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报告作了重要批示: “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 ”。 1998 年 6 月 1日江泽民主席在接见中科院、中国了程院部分院士时;又强调指出: “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
4、新的巨大变化 ”。小平同志曾从世界大局来看中国的发展问题时突出地讲、机会难得、人才难得 ”;同时提出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的战略口号,可预见,知识经济必将成为即将来临的二十一世纪的主导性经济形态,这对于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发展至关重大。而目前知识经济在我国的理论界、企业界及各大专院 校都引起了高度重视和探讨,尽管这样但它还是在我国处于启蒙、发展、舆论、宣传阶段,有很多问题有待探讨。 一、知识经济与人力(人才)资源的内涵及二者的关系 何谓知识经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认为 “知识经济 ”一词源自当代对知识和科技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再认识。在传统经济增长模型中,人们总是认为生产规模取决于所用生产要素的
5、数量,特别是劳动、资本、设备和自然资源的投入额,其核心是资本积累,但自从本世纪70年代以来,科技进步日渐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这促使了我们经济学家认识到未来经济增长将更直接地取决于知识的投资。这 样,原有经济增长模型的内涵就必须进行重新界定。而知识经济是以对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和以科技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为重要因素的经济;是农业经济、工业经和相对应的概念,农业经济以耕地和劳动人口为基础,而工业经济是以大量消耗能源和原材料为特征,传统意义上的工业经济发展速度,已经远远落后于高知识含量和高技术附加值产业发展的速度它与以往的经济形态不同的是它不是主要以物力资源和人的体力为依托的经济;而是在资
6、源配置上以智力资源、无形资产为第一要素,以高科在支为核心,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创造新的财富,以人的知识和智能为依托 经济,是以知识为资本;为分配依据来发展经济的。 知识经济理论形成于二十世纪 80 年代初期,但是知识经济作为一种经济产业形态来确立则是 90年代后期,是按照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一九九六年发表的年度特别报告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文本中的定义而确定。而人才资源开发理论是西方人力资本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核心范畴早在 1935 年美国经济学哈佛大学教授沃尔什就在一篇名为人力资本观的论文中,首次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紧接着 196O 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奥多, w舒
7、尔茨,于美国经济学年会上以会长 身份发表了题为人力资源投资的著名演讲,一举震动西方经济学界,这标志着人力资本理论的正式诞生。西方经济认为,所谓 “人力资本 ”,是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并以劳动者数量和质量来表示的非物质资本,它体现在人的身上,其表现为人的知识、技能、资历、经验和熟练程度,即表现为人的能力和素质。人的能力和素质是通过人力投资而获得的,因此,人力资本又可以理解成是对人力投资而形成的资本。既然人力是一种资本,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对其投资必须会有收益。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力资本是劳动者收入提高的最主要源泉。因此,人力资本的大小、高低在一 定程度上也可以表现为人力所有者 劳动者的收入。 在知识
8、经济时代,人是创造知识,传播知识,应用知识的主体,他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关键要素,因此,高素质的人力就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长期统计资料表明,人力资本投资的扩大,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越来越重要的源泉。 二、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人才)资源管理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知识不断被劳动者所掌握和应用;为企业家去拓展事业而不断创新。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高素质的人才是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人的素质和能力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根本 ;从高科技研究开发,知识的生产与传播,技术知识在生产中的运用以及 Ub 识的沟通和服务,都离不开人。因此,我们认为知识经济就是人才经济知识经济的主体
9、是人人是企业最大的资产,它是应用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把生产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因此,现代企业的管理理论认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主体是人,人是帐单上看不到的资产,在整个生产力诸要素中,人是第一生产要素(生产力要素包括劳动者、管理手段、劳动对象以及科学技术、组织、管理等);一切物质因素只有通过人的因素才能加以开发利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价值观念都发生了 变化,包括我们生产、经营、生活方式的变化,给人们的需求从解决温饱到高层次的需求,在现念上发生了时代性的变化,这些变化正是人力(才)资源开发所要解决的问题。人力(才)资源开发强调人才资源是有价值的资源,对于个人价值不只是物,而更重要的
10、是对社会直接贡献和敬业精神;以业为荣,是实现个人价值的一个方面,在我们现代企业管理中笔者认为,管好人,用好人,就是现代企业管理。用人之长,容人之短知人之所长和用人之所长;是合符人性的,对人不在于因人设事,而在于因事用人,在知道用人之所长的同时,必须容忍人之所短。这是用人之道,也是 我们企业文化的精髓,企业文化是具有企业特色的理论文化,如科学、教育、文艺、价值观念等,所谓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它决定着职工的行为取向和思想取向,而人的行为文化和思想文化素质以及精神形态,直接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因此在我们企业整个管理过程中,人的可变性活力最大。古今中外文化可证明这一点。远在我国古代孙武在孙子兵
11、法谋功里指出 “上下同欲者胜 ”,孟子强调: “天时地利不如人和 ”,孙胶兵法、月战则概括为 “间于天地之间莫贵于人 ”,唐太宗概括为 “凡事皆需务本,国以人为本 ”;毛泽东同志提出 “兵民是 胜利之本 ”, “人的因素第一 ”,可见人是发展生产力诸要中的第一要素,是企业的主体。再从国外,美国、日本谈起,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从德国、西欧引进了很多的科技人才,使他们的经济飞跃起来。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他们的企业管理仍是落后的,可在一九 EO 年后,日本引进美国的管理理论原则技术,同我国的 “汉学 ”与 a 本传统的 “和学 ”努力进行融合创新,创造了日本新的管理模式致使当今日本
12、经济飞跃发展,因此;在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应充分重视人的价值,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根本。 管理不现代化;就不能利用管理这一极 为重要资源去振兴国家的经济,在我国的管理,不根据中国的国情去认真的引进西方的管理理论、技术;对于我国的经济和民族工业难以发展,在二十一世纪要赶上世界先进发达国家,就会成为泡影。因此,我们应对西方先进的现代管理理论、原则、技术;要认真的去引进、消化、坚持改革、创新,从我们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实行古今中外的融合创新。 把传统的企业管理引向新兴企业管理,把传统的生产经营引向现代生产经营型,把传统经验管理与现代科学管理复合化。使我们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在经营观念、经营方针
13、、经营范围、经营管理方法、经营战略等方 面,都要有个根本性的变化。 要实现上述要求,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充分重视人的价值,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个方面挖掘企业人才的潜力,所谓精神文明方面就是树立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物质方面,即企业应在收益分配上遵循等量贡献,获得等量报酬的原则,切实引入 “人力资本 ”范畴,建立创新机制,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激情,把广大职员的意愿、力量、智慧有机地结合成为统一的一个整体来努力奋斗;大胆探索创新,收集信息,开发新技术,去应用和开拓、创业,最后实现我们的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关键还在于人才的开发和使用 ,因此笔者认为人力资源,在企业中,没有开发利用
14、,就没有进步,没有储备和使用就没有发展,这关系着我们事业的成败。要认识到当前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是我们新世纪知识经济中的主体,是一种新的理论和新的概念。 三、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开发 开发人力资源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教育,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基础教育;二是继续教育,也就是说怎样把在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培养今天发展经济的高素质人才。在校教育方面,首先应加大教育投资模式的转变力度,增加整个社会的投资额,鉴于目前国家财政的局限性,我们可以通过社会(企业和个人)对 教育事业的投资,主要用于高效的科研合作上。 其次,加快教学计划的结构性调整工作;重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为此,要改变传统的学院式教育模式
15、、传统教育模式,过分强调理论和记忆,损害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笔者认为:在本世纪学校教育应把理论、技能和实际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把学校与社会企业办学联系起来,培养现代企业办学生产所需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知识经济时代所需的有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此外,还需制定人才的再培训计划和终身培养制;使之做到科技的不断革新和在生产和社会的广泛运用。目前每个学生在校学习 的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一生的需要。因此,应构建一个面向市场、面向产业结构调整,能够主动响应创新潮流的教育和培训网络体系,是提供合格劳力者的必然条件,重点应把高校和科研基地与企业单位和政府联手发展;这样既提高了人的技能水平,又能
16、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同时推行了我国知识经济的高效运行。 在社会教育中,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是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对此,应注意以下若干方面: 第一、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应着眼于智能型人才的开发。在知识经济社会里,企业经济生产活动中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信息、知识、科技和创造力,而这些资源的生产者只能 是智能型人才,企业成败的关键依赖于既掌握高深专业知识;又能利用资讯科技进步,获取宝贵的前沿信息当作决策依据。为顺应这种未来趋势,企业必须首先着眼于智能型人才的开发,着重于人的思维方式的再造和创造性才能的培养,更重视职工整体、系统、权变思维方式的训练,培养职工的 5 同察力、创造力、判断力,形成职工 “整合式创新才
17、能 ”,使职工能运用资讯科技、信息、知识和自己的判断力来对企业面临的复杂问题作出正确决策,以创造性地解决面临的 “动态性复杂 问题 ”。 第二、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应着眼于 人的健康人格的培养,包括持久工作热情;坚韧不拔的意志力; 人际关系的协调和团队合作精神等。 第三、从企业发展战略、产品生命周期和产业发展规律制定人力资源开发的动态策略和政策及企业自身发展战略事前规划与之适应的人力资源需求的总体计划,使人才供给紧随企业发展步骤。同时依据产品生命周期和产业发展不同阶段人才需求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人力资源开发培训 第四、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与人才的招聘。人才的招聘、选拔、培养
18、,必须采用科学方法和途径;人才竞争取胜的关 键是人才是否为 “真才 ”,应采用科学的测量工具和手段;如智能测量、人格测量、情境模拟测验、评价中心等科学方法,当成我国企业人才资源开发的选录手段。在培养人才方面强调企业与高校在教育科学上的对口合作,产学协调,有利于对企业管理的系统,整体思维和缩短人才的培养周期。 第五、主管教育部门应把专业学校与企业自办的培训结合起来,使两者形成相互促进相互激励的良性循环运行机制,把过去偏重理论的观念改为 “ 求实 ” 、 “ 求新 ” 、 “ 求特 ” 的理论与运用;并发挥其专业学校的多功能作用,为社会市场和成人学习提供培训教育服务。 管理创新 现代企业竞争力的根
19、本 现代企业在市场上竞争,不仅表现在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导向的竞争战略和营销策略上,而且更体现在开拓进取、快速反应、创造顾客、超越竞争对手的创新能力上,创新已成为企业取得持久战略优势的基本条件。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必须进行管理创新。 一、 管理创新是企业创新的基础 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本世纪初最先把创新定义为: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他将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部归功于这种创新,其直接追随者遵循他的创新理论中技术、制度两个方面,发展出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两个分支 技术创新和 制度创新学派。创新可以产生新的资源来创造财富,或者 “ 组合 ” 现有资源使之具有更大的创造财富的能力,在现代社会已成为清晰可见的事实。
20、创新能力的强 弱,是国家实力的主要构成要素。 管理创新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探讨企业创新的奥秘,必然涉及管理问题,管理创新始终实践中不断向前发展的管理科学的主题。一方面,管理科学本身是一部管理学说的“创新说”。另一方面,创新型管理是 现代企业的灵魂,主宰着现代企业的生命周期。 诞生于美国机械工业发展过程中的现代管理科学 泰罗制,通过建立在行动分析基础上的一系列创新,将职工积极性与管理 者责任心结合起来,达到最大的产出量和培养工人的能力。著名的霍桑试验提出了 “ 人群关系学说 ” ,进而推动了行为科学理论的诞生。把人际行为和集体行为两个方面引导到一个协作系统中的研究,创立了协作社会系统学说。着重于在作
21、出决策、个人或集体决策及决策过程的研究创立了决策理论学说。把管理看成是一种纯粹的逻辑过程,产生了数理学派。强调随机制宜、适应环境、快速反应的研究产生了权变管理。当代美国不仅盛产新潮的管理理论,而且拥有世界上品位最高、人数最多的管理专家、管理学院和管理人才,其创新型管理,造就了企业的独特优势。 1、 中国企业迫切需要管理创新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总体上创新动力不足,能力薄弱。由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企业不是经济行为主体,在内部没有建立有效的创新机制,在外部又被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体制切断创新要素之间的联系,加上环境、政策不配套等,因此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社会主
22、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尤其是以企业产权制度为中心的企业改革,为企业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但是改革不能代替管理,产权制度不能完全解决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必须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 管理创新结合起来。管理创新既是企业家对于自我价值、收入报酬、社会责任、企业责任的能动追求,又是企业家对于技术、市场、产品、人的偏好、时间等要素的权变“组合”。这种组合既是对整个企业创新过程各要素进行整体组合,又深入到创新过程的细节中去并保证各个环节的有效连接。我国某些高技术企业,只重视产品项目创新等硬件的东西,忽视管理创新等软件要素,必然造成企业发展与管理方式落后等矛盾,反过来制约了企业的技术创新。 二、管理创
23、新的着眼点与机遇 1、 着眼于机会来源的创新 管理专家德鲁克系统地 考察那些典型地提供创新机会的领域,认为加强对创新机会来源的管理十分重要,关键是要准确找出机会在哪里并加以利用,这样创新行动就变得稳健、有目的性和有条不紊。“专注于机会”的创新管理,使创新变为实践中可以学到的东西,是德鲁克对管理创新的重要贡献。 着眼于机会来源的创新,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市场机遇。日本企业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范例。战后日本学习美国,及时抓住新技术革命的良好机遇,注重引进最新科技成果进行综合创新。戴明发明的全面质量管理在美国远不如在日本受到重视。日本引进这种管理技术后进行创新,将质 量意识和责任由职能部门扩大到
24、全体职工,使日本企业在技术、质量上的实力赶上美国并在 70 年代后继续保持这种优势。 2、 我国目前管理创新的机遇 中国企业同样存在着管理创新的机遇:一是经济全球化,二是买方市场的形成。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发达国家在技术上存在着垄断的优势,但是管理理论等不能垄断,我们借鉴发达国家的管理理论、管理技术、方法等进行创新,是完全可能的。另外信息技术是管理创新的有效工具,我国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提出了国民经济信息化三大重点(企业信息化是基础,金融电子化是保证,电 子商务是核心),信息产业已由国民经济的瓶颈一跃为增长最快的领域。正如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所指出的,新经济为中国开辟了新市场,只 有 适
25、应 变 化 才 能 创 造 财 富 。 荷兰鹿特丹市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范 杜因在经济长波与创新一书中指出,市场的饱和对于产品的改进具有强烈的刺激,最 大的力量来自于市场,经过改革开放 20 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已经由“短缺经济”开始转向“剩余经济”,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占 66.6%,供过于求 31.8%。资金、劳动资源剩余,工业品生产能力过剩,许多耐用消费品被国外产品夺走市场,生产能力被大量闲置。中国企业如 何对待这种现实?只有适应市场,不断进行产品结构、产业结构调整。这同时就对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需求,知识更新浪潮迫在眉睫。这是一个有利于创新的契机。 三、管理创新机制的建立 管理创新机制是促进
26、企业持续不断创新的机制。如何通过创新机制的建立,而不是仅仅依靠一两项创新成果,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使其具有持久的 竞争优势,在这方面有许多工作要做,主要有以下三点: 1、 组织的自我变革机制 基于企业创新对于组织的关注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热门话题,国际著名趋势专家阿尔夫钱德尔在 经营未来一书中全面透析了未来成功组织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他认为组织需要培养灵活多样的能力,消减规程,消除惯性;必须掌握不断革新的艺术手段,并把这种艺术手段扩展到组织的方方面面。美国人哈默和钱皮于 1994 年出版的企业重组引起广泛轰动,变革组织赖以运作体系和程序已成为众多公司的共识与实践,平行的实行网络组织结构取代
27、了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按自然跨部门的作业流程代替了原先生产、营销、人力资源、财务、管理信息部门的分工,这是由于信息技术已经与业务过程紧密相连。关于组织变革的另一项引人注目的创新是把组织办成学习 型组织。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练 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著作中提出了建立共享知识和不断学习的文化,组织进行五项修练(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快速地改变和更新是善于学习的组织的一大特点。善于学习的组织不但能激励组织人员学习,而且能把其所学转化为良好的市场效果。微软公司成功之一是这样,英特尔公司也是这样,能够保持学习的热忱,经常将最新的管理理念率先导入自己的管理体系之内,由内
28、部衍发自我变革,使公司保持旺盛的创新能力。 2、 人才的激励与评价机制 人才是创新的源泉,企业创新型管理机制,不单是计划何人何时进行何项创新活动,最关键的是要提供条件,创造环境,激发热情,使创新像泉水一样喷涌出来。国外管理专家特别强调在全公司内产生创新欲望和有创新习惯的各项政策。像 3M 公司,谁成功地开发了一个新产品、新市场或新服务项目,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家企业,谁就会成为该企业的负责人,并享有与 其职位相当的级别、薪金、奖金和认股权。惠普公司每年营业额的 60%来自最近两年推出的新产品,没有创新的产品,其市场就会萎缩。 衡量创新成果对于持续不断的创新是必不可少的。英特 尔公司采用目标式管
29、理衡量创新成果的做法对我们大有裨益,它以制度来要求每一事业群、每一部门,甚至每一员工,每一季度都设定工作目标与主要成果。每项工作也都有明确的评估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成果管理”观念,也就是强调确实、可量化的方法,说明个人希望在何时以前、配合何人达成如何的目标,不沉迷于过程中琐碎的事务,而疏忽最佳结果,奖罚以员工的表现为标准而不以资历或过去的历史来评判。这正是英特尔公司为何总能够创新技术被许多人称为“半导体界创新之王”的原因之一。对于组织成员的创新努力得到公正的评价与正当的创新回报,必然强化 其创新动机。 3、 创新文化的培育 对企业创新产生深刻影响的是企业文化。成绩卓著的公司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30、建立了以创新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企业创始人具有非凡的想象力和干劲,成为创造性思想和富于创新精神的化身,这还不够。如果只是自身具有创新精神而没有建立组织成员广泛共享的价值观体系,那么很可能他们死后其公司就变得墨守成规、胆小畏缩和被动防守。因此,具有远见和使命感的企业家总是把创新精 神渗透到具体政策和做法中去,以形成强大的企业群体创新文化,从而使企业创新历久不衰。 现代企业创新文化 的培育,必须把握创新精神的内涵:( 1)敢冒风险。创新是对未来领域的探索,在这之前和之后都有大量的不确定因素存在,极易导致创新风险,而一种疲乏的、近视的和不愿冒风险的组织文化必然导致竞争力的丧失,成功的企业,其前进的动力
31、、自信和敢冒风险是必需的素质。( 2)不怕失败。创新的过程难免有失败,组织文化要允许失败,以现实的眼光看待成功与失败,重要的是从中学到东西并得以成长,而这种成长使他们更有能力应付新的环境,创新者还要有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毅力,正确对待失败。( 3)永不满足。安于现状、知足常乐是传统保守的思想观念, 不适应竞争日益加剧的现代社会,因为过去的成功并不能保证将来的成功,目标平庸会导致落后,追求卓越才会作出创新努力。( 4)注重实效。创新是一种艰苦的、需要投入全身心的、笃志不移的工作。这种工作越是从用户出发,从实用性、实在的价值标准出发,取得成功的可能性越大,把创新落实到实践中去,检验一项创新活动永远要看它为用户做了些什么。 我国长期以来缺少创新文化的沃土,培育创新文化的任务尤为繁重。改革开放以来,已有一大批企业移植这种创新,结出了自己企业的创新之果。联想集团视创新为企业生命的源泉,以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和市场 创新参与市场高科技领域的竞争。海尔人以追求卓越作为企业共同价值观,并贯彻于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通过自我否定、自我超越、发展创新,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这些企业的成功说明管理创新大有可为。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