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黔东南在职研究生班 期 末 论 文 课 程: 网络领导 导 题 目: 正确引导网络舆情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学 号: 201551037 7 姓 名: 杨佐 曲 曲 专 业: 领导 科学 学 日 期: 2017年 6月 月 2 正确引导网络舆情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摘 要: 网络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成为又一个强大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媒体,网络舆论监督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重要的舆论监督形式,其对社会民众生活的 影响日益增大,渗透到各个领域和方面。目前,个别网络舆论监督人员道德意识淡薄,甚至屡屡突破道德限度,影响了广大民众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干扰了一些单位、部门的运转,在社会
2、上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加强网络舆论监督已迫在眉睫。 关键字:网络 舆情 监督 引导 3 正确引导网络舆情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型社交平台微博、微信的兴起,网络舆情也以其传播速度快、传播内容广、传播主体匿名自由、传播渠道开放多样等特点迅速成为舆情传播的主战场。一些负面舆论 对社会的消极影响也日益突出。因此,坚持正确引导网络舆论,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也同样是一个难题。 一、网络舆论的形成原因 舆论的产生来源于客观信息反映,通常和社会价值观,和人们关注的社会焦点问题紧密相连。在传统媒介中,受众往往只能被动接受信息,无法及时参与讨论,其舆论产生
3、的社会影响力相对较小。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互联网载体的丰富,人们不仅可以借助论坛、贴吧、博客、微博等网络渠道,对社会热点事件,公开发表意见,表明态度倾向,同时还可以提出诉求和要求。当一些有影响力的问题及事件,通过网 络媒介迅速传播及发表,会引起网络受众的高度关注,形成舆论焦点。信息受众的个体相对于事件发展的主观意识,经过交流,形成了主体网络舆论的意见,并形成主体相对一致的主导意见,这就标志着网络舆论的发展形成。 二、 网络舆论的特征 (一) 网络舆论传播快、时效强。 传统媒介的信息生产周期是以天或者以周以至以月来进行计算,广播电视的信息生产周期是以天或者以小时,而网络是一种数字信息传播,4 信
4、息产生周期是以秒来计算,其传播速度之快可想而知,时效性很强。网络的动态信息,能使受众及时了解事件的发展变化,许多新闻特别是突发性新闻,都是 由网络传播给受众的。这就极大增强了信息对受众用户的影响,也使得信息受众对事件转化成为舆论提供了必要保障。 (二) 网络舆论内容的复杂化。 网络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也会产生很多的垃圾信息。在网络中,受众有彰显自己意见和建议的机会,从而使得传统媒介中缺少话语权的受众在网络上畅所欲言。但是往往由于受众的动机及目的不明确,又缺乏相对必要的监督管控,致使其情绪化言论相对偏激,内容上则往往感性认知多于理性认知,使得网络舆论内容呈现复杂化。 ( 三 ) 网络舆论的互动性和
5、全球性。 由于网络是全球相连的媒介,传播的空间可以扩展到全世 界,打破了传统媒介的有限空间概念,从而实现了无障碍化传播。信息一经产生,所有受众都可以上网看到。任何网络信息受众只需要很短时间,就能将信息全部接受。这种速度是传统媒介无法实现的,也带来了网络上的不同信息之间的交互传播。网络传播使得信息受众的范围在第一时间迅速扩大,同时也扩大了舆论范围。 三、 舆情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网络技术不够“新”。 互联网业务是建立在技术创新基础之上的产物,网络技术的创新发展不断带动新业务、新领域的出现,无线接入、手机上网等新兴网络技术和5 微博客、 QQ群等服务平台的应用普及给舆情监测带来更 大的挑战。
6、目前,普遍 采用的巡查手段是借助百度等民用搜索引擎,不仅对个人空间、 QQ群等对象无法进行搜索,而且没有搜索结果统计分析预警等功能,许多环节亟需完善 ,已远远不能满足专业应用需求。 (二) 工作队伍不够“专” 。 据有关部门统计,现在网络舆情管理 专业 队伍现有 人员少 , 并且 专业人才比率相对较低,专业技术水平有限,阻碍了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三) 法律监管不够“灵”。 网络社会的虚拟性、无标识性使得现实世界伦理道德观并不能完全指导、规范网络技术形成的生活形态。有些网民为了使自己的 IP 地址不被查到,有意到互联网服务营 业场所发布信息,更有甚者采取跨县(市、区)、省或国家的方式发布信
7、息,以免被监管、承担责任,法律主体难以确定使法律手段对网络违法行为失去有效的制约。 四 (一)加强主流网络媒体建设,掌握舆论宣传主动权 。 主流网络媒体拥有权威性和品牌优势,其影响力、点击率都是其他网站无法比拟的。所以,正面引导社会舆论,必须首先加强主流网络媒体建设。 一是要 提高主流网站质量。网络作为新兴媒体,是公众言论表达的平台,也是政府智慧和能力的试金石,只有真正提高主流网站建设水平,才能更好地做到去伪存真,获取真 实的民意。 二是要 抓好议题设置。网络上的信息纷繁芜杂、源源不断,要想通过舆论引导统一思6 想,必须主动培育舆论焦点,把握舆论主导权。要善于通过有意识地设计主题,突出传播正面
8、信息,宣传正面内容,形成积极稳定的舆论气候,让公众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启示,接受引导。 三是要 完善网上交流沟通互动平台。既要以正面的新闻报道帮助群众理解政策,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为网民答疑释惑;又要利用网络的互动功能,组织有关领导或专家与网民在线交流,有效解答网民提出的问题,引导社会舆论沿着理性、建设性的轨道发展。 四是要 建立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要适时 组织网上信息发布,特别是对突发性事件,更要注重抢占先机,做到及时、准确地发布权威信息,把党和政府的政策主张、处理问题的态度、解决问题的措施、以及事件的最新进展情况以最快的速度告诉广大网民,以防止信息误读,避免小道消息和谣言的传播。 五是要 搞好
9、网络评论。网络媒体要主动培育一批素质高、有影响力的网络评论员队伍,不仅要积极参与网上跟帖和讨论,还要及时发布那些真正能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理性的网络评论,以有效提升网络媒体的影响力。 六是要 加强与传统媒体的功能互补。不同媒体特点不同,优势各异,加强联合,才能形成 多重声音协调、互为补充,齐心引导舆论的局面。网络媒体要学会利用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主动联合,遥相(二)借助商业网站传播能力,扩大主流媒体宣传阵地 。 网络媒体出现后,一些发展较早的主要商业网站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拥有大量的网民和点击率,成为新闻信息和网络7 舆论的重要传播渠道。面对这一无法回避的现实,在有关管理部门
10、加强对商业新闻网站的管控与引导的基础上,传统主流媒体也应加强与新媒体的联动融合,善于借助社会知名网站等新媒体传播平台发布信息,引导舆论,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这 是一条借助外力、加强主流媒体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的有效途径。要广泛与有影响的重点商业新闻网站开展合作,更加充分地利用它们的受众群和吸引力,增强权威信息、正面声音在商业新闻网站的转发率,拓展传播渠道,扩大宣传阵地,传播信息、发布言论,特别是加强对热点问题和民生问题的正面引导,通过影响网络舆论达到引导社会舆论的(三)建立舆情工作专门机构,完善应对舆情工作制度 。 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管理机构和专门工作部门是提高网络舆情的分析能力和应对能力的重要保
11、障。 2010年,中央作出了加强和改进互联网管理工作的决定,指出应 设立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各地市也要明确相应机构,负责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工作。舆情工作部门不仅要有高素质的新闻发言人及时发布信息和解答疑问,有条件的地方也要有高素质的媒体评论员和一支顾问队伍,主要是在舆情发生后能够做好发帖和跟帖工作,为危机处理提供指导和咨询。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工作制度是应对舆情的关键环节 , 一是建立信息发布制度,在重要门户网站和主流媒体,及时发布重点、热点工作信息;二是建立舆情监控制度,密切监控重要舆情动态,掌握舆论动向;三是建立舆情引导制度,对舆情迅速分析研判,8 查找发生问题的根源,及时回应公 众疑问;四
12、是建立舆情处理预案制度,就工作中的热点问题和容易发生舆情的网络等(四)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健全信息披露机制 。 网络舆情管理机构和工作部门要重视与新闻媒体的沟通,要主动与网络媒体建立联系,特别是及时在权威网站上公开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确保正面的、权威的信息始终占有主导权。要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联系,发挥他们的资源优势,加强对重点网站的跟踪、监控,为应对舆情创造条件。要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机制,特别是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适时组织网上信息发布,满足人们对公共信息的需求, 尤其要注意在突发事件面前抢占舆论引导先机和主动,最大限度地压缩小(五)尊重公民民主政治权利,建设透明开放政务系统 。知情权、参与
13、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各级党政部门要在科学发展、少出差错的基础上,尽力保障公民的民主政治权利,注意引导群众通过网络有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根据网上宣传形势的需要,利用网络的互动功能组织在线交流、网上访谈、网上讨论等活动,引导网民发言讨论,把网民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方向。科学设置网上宣传议程,围绕时政新闻热点和网上热点难点 问题,适时发表政策解读文章与正面评论,主动引导网上舆论热点。要大力建设透明开放的政务系统,以开放的意识,把群众满意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面向社会、面向群众,在群9 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上,做到政务公开,真正保障群众的知情(六)坚持“第一时间”原则,提升应
14、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水平 。 “第一时间”是政府应对危机的重要原则,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第一时间出面应对,已逐渐成为惯例。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曾经提出“黄金 4 小时”原则,主要是指政府应当在突发事件发生后 4 小时内及时发布信息。 4小时 ,这是第一时间,但这也只是一个概念问题,有的地方要求 2小时,总之是越快越好。因为在数小时内,新兴媒体就可能将突发事件传播、发酵为有着重大舆论影响的事件。这就要求网络舆情处置部门要善于利于微博客、 QQ 群、人气高的BBS 论坛、手机短信等能产生快速舆论传播的网络媒体快速准确地发布信息,可借助多瑞科舆情数据分析站系统掌握最新舆情动态。不仅是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
15、信息,突发事件应对机构还要在所有工作环节上坚持“第一时间”原则,要在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第一时间开展监测,第一时间查明原因,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 控制事态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水平。 在信息多元话的今天,正确认识网络舆情的重要性,做好舆情管理工作,有效控制负面舆情,积极引导正面舆论,预防突发性群体事件带来的不良影响,还广大网民一个公开、公正、客观的网络环境,有利于提高信息化条件下党的执政能力、创建人民满意的服务性政府,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0 参考文献: 【 1】 舆情 EB/OL . 【 2】 加强网络舆情管理的对策建议 OL .公文写作网 , 2014-07-08 . 【 3】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现代交际 . J 2014 (7) :52-52.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