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语言石化现象成因及应对策略Causes of Fossilization and Rules to Avoid Fossilization院系: 外 国 语 学 院 专业:学 科 教 学(英语)姓名: 吴 忠 通 学号: 310045108027 浅析语言石化现象成因及应对策略Causes of Fossilization and Rules to Avoid Fossilization摘要:语言石化现象是中介语最主要的特征,而在第二语的习得过程中,中介语言是一个普遍且不可避免的现象,所以对中介语石化现象的研究很有必要。本文首先介绍了语言石化的概念,然后分析了语言石化现象形成的原因,最后根
2、据语言石化现象出现的这些原因提出了一些避免石化现象的应对策略。希望通过该研究,可以使广大的语言学习者能更好地学好第二语言。关键词:石化;中介语;成因;应对策略Abstract: Fossiliz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features among interlanguage, and interlanguage is an inevitable phenomenon in the process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herefore, its very necessary to make a resear
3、ch into the phenomenon of fossilization. This thesis will first introduce the notion of fossilization, then analyze the causes of fossilization,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to avoid fossilization according to those causes. The author expect the research in this thesis can help lots of la
4、nguage learners better learn the second language.Key words: fossilization; interlanguage; causes; strategies很多外语学习者在外语学习中经常会有这样的困惑:学了十几年的外语了,怎么现在想要提高但却总感觉到自己的外语水平仍然还是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仍然停滞不前?怎么自己的外语越学水平越低呢?以上所描述的现象就是人们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经历的一个过程。这些现象就是第二语言学习中的石化现象(fossilization ) 。语言石化现象反映出了语言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种的不足之处,并很大程度地
5、牵制其目的语熟练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杜绝语言石化现象,提高学习者目的语水平,是值得研究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一 中介语和语言石化现象概念在 1969 年的剑桥国际会议上,著名语言学 Larry Selinker 最早提出了中介语的概念,并在 1972 年的他所发表的论文中第一次正式使用“interlanguage”来指称中介语这个术语。从此,中介语作为语言学及语言教学中的术语而诞生了。中介语又称过渡语、语际语,它是第二语言和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语言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语言,不同于母语(native language)和目标语(target language) ,但同时又具备母语和目
6、标语的特征,是介于两者之间、尚存在一定缺陷或还不是很地道的语言,是处于本族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连续体或临界体(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 ,2005) 。通过上述定义可以得出中介语以母语为出发点,逐渐向目标语靠近 具有系统性、过渡性、可变性、创造性、渗透性、反复性及石化性等特点。每个外语学习者都要不可避免地经历中介语阶段,才可能达到如本族语者般熟练使用目的语的水平依据。Selinker 经研究发现,高达百分之九十五的外语学习者学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再像学习的最初阶段稳步地提高,而是处在一种原地不前的徘徊状态,且可能伴有逐渐退步的趋势。Selinker 在 1972 年将该现象命名为石化现象,又称之为语
7、言僵化(fossilization) ,并在 1996 年将其定义为:“语言石化现象是指外语学习者的过渡语中一些语言项目、 语法规则和系统性知识趋向于固定下来的状态, 年龄增长和学习量的变化对改变这种固定状态不起作用。石化结构一般以潜在的方式存在, 甚至在表面上似乎已经清除了以后, 还是会在过渡语的使用中出现。 ”虽然石化现象经 Selinker 提出后在二语习得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但不同的学者对石化现象有着不同的认识,因此对石化概念的界定也就有所不同。例如 Lowther 认为“石化现象指一个人的目的语不能达到本族语者的水平” 。Rod Ellis 则认为“作为中介语过程中的一部分, 语言
8、石化在中介语发展过程中的某一时刻产生,因而导致石化了的错误出现” 。Sharwood Smith 认为:“石化现象指对语言的大量接触与重复练习不再有任何进展这一过程” 。Han 对各种定义作出批判性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把石化视为一种在语言系统某些部分发生的过程,一种学习者在有持续的目的语输入、充足的学习动力和充分的练习机会情况下依然发生的过程。虽然石化现象在不同人的眼中有着不同的理解,但在学术界都普遍认同中介语石化现象是二语学习者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常见问题。40 多年来, 不少研究者认真探讨了其形成原因。探讨得出的各种理论都能对语言学习的某个方面做出解释, 但也都有解释不
9、了的问题。作者认为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 所出现的中介语的石化现象是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二 中介语石化现象成因分析由于二语习得中的中介语的石化现象是 Selinker 提出的,这位语言学家也提出了他自己认为的原因,分别是以下五点:(1)母语迁移(languge transfer) ;(2)培训转移( transfer of training) ;( 3) 学习策略(strategies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4)交际策略(strategies of second language communication) ;(5)目的语过渡概括现象(overg
10、eneralization of TL linguistic material) 。其他语言学家也分别提出了各自的观点,Lenneberge(1967)和Lamendella( 1977)从生物成长的角度提出了语言石化现象的内因说;Schumann(1976 )以社会文化差异及其造成的心理差距为基础提出了语言石化现象的外因说;Vigil 和 Oller(1976)提出了石化现象的交互作用说。Krashen(1985) 、Ellis (1994)等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过石化现象的成因。除了国外的学者对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成因有过探究之外,许多国内语言学者也对石化现象非常感兴趣,也就该问题展开了深入
11、细致研究,但由于语言石化现象起因颇为复杂,目前语言学界对石化现象的真正原因还没有一个非常权威的结论,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在结合自己多年来学习外语的经验,认为引起中国外语学习者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1. 生理因素著名语言学家 Lamendella 在 1977 提出了著名的“关键期假说”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该理论认为人脑中有一个专门管理语言习得的机制,它可以讲外部输入的语言知识通过语法规则内化而成为学者这的语言能力,但这种习得机制到了青春期或“关键期”就会自然消失,因此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就会进入停滞阶段,石化现象也就由此产生了。当前
12、国内外语教学的实际情况确实学生进入中学后才开始接触外语,语言学习的最佳年龄是青春期(puberty)之前,一旦过了青春,由于大脑功能的单侧化导致大脑可塑性的损失 ,语言自然习得的能力也就丧失了。目的语学习者开始学习外语时,大多数人已经错过了语言习得的关键期,换句话说,他们的母语语言系统已经深深根植于大脑之中,这就是造成目的语学习者外语中介语石化生理上的原因。2. 心理因素。关键期假说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不同年龄段的学习者在语言习得成效上的差异,却未能解释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Schuman 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外语学习者的心理变化,认为在青少年时期,生理、情感、认知方面的变化会让他们产生一种防范心
13、理来抵制业已建立起来的自我价值和观念,这种防范心理会一直持续到成年。根据 Schumann 的理论,如果学习者的社会文化与所学语言的文化差异很大,学习者就会在社会和心理方面与目的语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在语言处理过程中,记忆和输入的操作过程就会受到限制。这种限制就如同在缺乏语言环境和语言条件下学习的外语学习者,语言的输入以及对输入的处理过程都极其有限。处于这种情况下的学习者只能依靠内部输入,也就是母语和自己的中介语来处理语言。由于长期以不完善的中介语为基础来处理语言,也就出现了中介语的石化现象。3. 语言因素外语习得是在已会本族语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本族语对目的语的学习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在研究中
14、,语言学家将此称之为语际迁移(interlingual transfer) 。单纯从语言的角度,引起中介语石化的主要救赎就是语际迁移。 “语言迁移” 的概念是 Lado(1957) 在他的著作跨文化语言学 中提出来的,他认为, 在第二语言习得的环境中,学习者广泛地依赖已经掌握的母语,并经常把母语中的语言形式、意义和与母语相联系的文化迁移到第二语言习得中去。迁移又分正迁移和负迁移,前者有利于第二语言习得,而后者阻碍第二语言习得,形成石化。例如: 研究发现,中国人和日本人在学习英语时,总是避免使用定语从句,原因是他们母语中没有对等结构。又如中国人用英语道歉时,倾向于过分使用表达后悔的话语,因为他们
15、把母语中的标准迁移到了外语中。4. 策略因素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主要涉及到学习策略(strategies of learning)和交际策略(strategies of communication)。以上两种策略都与中介语的石化现象有一定关系。一般认为,学习侧率是指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运用的某些特殊的方法和手段,是学习者获取、存储、提取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和步骤。著名语言学家 Ellis(1944)研究发现大部分学习策略是间接地影响语言学习的,而有些学习策略却可以直接地影响语言学习,例如词汇和语法项目的背记策略等等。外语学习者在发展他们中介语的过程中,总是运用各种各样的学习策略。例如省略错
16、误反映了学习者在某种程度上简化了学习任务,忽视了他们还为掌握的语法特征。所以如果学习者运用学习策略不当,就容易造成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出现。外语学习者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使用该门外语进行交际时,常常会由于知识缺乏而使用各种各样的交际策略。比如学习者可能会避免使用拿不准的词,像动词“make” 。他们可能会用 “ask”代替“make ”,因为“make” 特殊,后面跟动词原形做补语,而“ask”是规则动词, 后面跟不定式, 所以较容易掌握。又如: 目标语中有一个学习者不知道的词,他们很可能会从母语中或其他目标语中 “借”一个意义相近的词,象用 “worm”代替“silkworm” ,或者他们会尽量解释
17、单词的意思,甚至构建一个全新的单词,像用“picture place” 代替 “art gallery”。正如 Selinker(1982)所指出,交际策略应该对学习者的错误负责。所以如果过分依靠交际策略,就会造成中介语石化。5环境因素在中国这个特殊的环境中,外语学习是在课堂上完成的,而不是在日常生活中学到的。学生除了每天 (有些是隔几天 )在课堂上接触到有限的 45 分钟的英语外,其他时间都处于汉语环境的包围之中,所看、所听、所说、所想无不打下汉语深深的烙印。由于所学语言的输人量有限 ,且无法与目的语群体进行有效的接触,说出来的英语充满汉语腔调和只有中国人才听得懂的 Chinglish,开口
18、便是 How are you, Teacher Zhang . Where are you going?之类的中介语,也就在情理之中了。6. 文化因素语言是一种文化,文化又是语言的载体,文化借助于语言来实现,每种文化都有它独特的内涵,文化的不同影响着外语学习者的第二语言习得。根据 John Schumann(1978)的文化合流模式 (Acculturation Model) ,各种社会和心理因素影响着学习者适应目的语文化的程度,从而影响第二语言习得。如果学习者所习得的目标语文化与本族语文化差异大,那么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就大,学习者易对目的语产生低触心理,文化适应程度就低,输入的语言不能内化,
19、第二语言习得程度就会相应的降低。中华民族与西方民族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受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宗教信仰、生产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在哲学思想上、价值观念上、甚至风俗习惯上形成了巨大的相异性,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无不打上该民族文化的烙印。从思维方式上说,中国人习惯于整体思维、具象思维和迁回型思维,而西方人习惯于分析性思维、抽象思维和直线型思维。表现在语言上,特别是在会话或写作的语篇组织上,中国学生往往喜欢由远到近、由外及里、由个别到一般,在主要信息前面堆砌大量的辅助性语言,欣赏那种层层剥笋、画龙点睛式的语篇风格。西方人则相反,说话、写作喜欢直来直去,开门见山,重要信息放在句首,然后才辅以解释说明。由此而
20、产生了数量众多的中式英语句子,从而使得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石化现象及其普遍。三 避免石化现象的应对策略通过前文对石化现象及其成因的分析可以知道石化现象是外语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障碍。因此,必须深入思考制定出一系列应对石化现象的策略和方法,使外语学习者能够更加顺利快捷地学好一门外语。下面笔者尝试探讨了一些应对石化现象的一些策略。1. 树立积极的语言学习态度促进二语习得的很重要因素的一个因素就是积极的学习态度。我们都知道,在外语学习的初期,外语学习者们的外语成绩通常都很好,其主要原因就是对外语的好奇感和新鲜感,外语学习充满信心,自然就积极主动并能取得较大的进步。但越往后面学,很少的学习者能够保持一开始
21、的成绩,这是因为很多外语学习者一旦交际的目的达到以后,学习者可能会感觉外语能达到交际的目的就行了,于是对外语就失去了热情,这时候最容易产生石化现象。正是在这种时候,学习者一定要树立积极的态度,决不能消极冷淡地对待外语学习。而是应该继续保持以往的热情,才能更好地促进二语习得,尽可能避免或减小石化程度。2. 充分利用所学语言目前国内的外语学习都是一种简单的输入式学习,而对目的语的输入简直是少之又少,所学的外语并没有发挥它的作用。但语言的输出对语言习得同样有积极意义。单纯的语言输入对语言习得是不够的,学习者应该利用一切机会使用语言。在语言输出中,学习者同时在检验有关目的语的结构和意义的假设。另外,学
22、习者还能够获得修正假设的至关重要的反馈。借助反馈,学习者会修正假设,进行再次尝试。通过语言输出,学习者还可以提高语言的流利度、自然度和准确度。积极的语言输出能提高学习者的语言流利度和准确度,使学习者越来越接近目的语的标准。3. 强化学习的动机动机是人们学习新事物成功与否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在语言学习中也不例外,而且学习动机在语言学习的诸多因素中起到了最主要的作用,是最具能动性的因素,也是语言学习获得成功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学习动机通常可以分为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和融合型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为谋职或提高自己的修养,通过考试等
23、而产生的学习动机是工具型动机。为参加目的语社团的生活而熟练掌握语言的愿望是融合型动机。如果单纯怀有工具型动机,学习效果将大打折扣。因此,在学习语言时要适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动机,即要有工具型动机也应该培养强烈的融合型动机。学习者只有本着了解目的语文化的态度,才能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事半功倍。四 结语通过上述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石化现象是外语习得中比不可少的一个阶段,并且对我们的语言学习有很大的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石化现象无计可施,只要我们深入分析其原因,在根据具体情况仔细思考,石化现象还是可以消除和降低其严重程度的。这就要求广大的外语教学工作者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多多观察外语学习的情况,即使发现问
24、题并即使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和外语学习者一起提高外语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是外语学习者的外语水平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参考文献:1 白慧洁,中介语石化现象探究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9)2 徐朝莲,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成因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 卢书娟,中介语石化现象成因探析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11)4 陈军向,语言石化现象:原因与对策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8(12)5 代锦霞,语言石化现象研究J. 辽宁行政学院报 2010(8)6 刘丽,冯光华,英语石化现象成因及应对策略J. 科技文汇 2008(10)7 吕丽芳,浅议中介语的石化现象J. 文化教育 2009(3)8 吕芳,吕喜平,浅议中介语石化现象及其应对策略J. 山西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研究生论文专刊 2008(11)9 张志祥,夏小维,浅析中介语石化内外因及应对策略J. 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9)10 王淑君,浅谈中介语石化现象及应对措施 J.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2)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