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问题导学”教学模式 简析基 于 “以 学 定 教 ,动 态 生 成 ”策 略 下 的 “问 题 导 学 ”高 效 课 堂 教学 模 式 在 操 作 在 操 作 上 应 注 意 以 下 几 点 :一、深刻把握基本理念。践行“以学论教,学教合一” 的“生本课堂 ”理念,课 堂由“教的课堂”转 向“ 学的课堂”。二、严格遵循基本原则。深 刻 把 握 “以学定教、顺学而教、因学而教、顺学而导” 的原则。(一)以“学情 ”定教,重 视课堂的生成性。根据 课前“预学”及课内自学,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以此作为教学设计、施教和改进教学的
2、最基本依据,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为“想学 ”而教,重 视学习习惯的培养。一是 创设情景,引发学习兴趣和意向。二是问题驱动,激活学生的思维。三是评价激励,增强学习的驱动力。四是注重学生学习意识和品质培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三)为“会学 ”而教,重 视学法指导。大力推行和落 实“为学而教”,即教学生“ 会学”;积极推动教学由“教知识” 向 “教方法” 转变 。(四)以“互学 ”促教,重 视课堂互动。把 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多说,多做,多议,多思,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三、认真落实课堂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学效果好起来,师生负担减下来,打造本真的、富
3、有底蕴的课堂。(二)具体目标具体目标是“一个根本 ”“两个关注”“三个转变”“四个注重”“ 五个能 让”一个根本:课堂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两个关注:课堂教学评价既要关注教师行为的“备、讲、辅、改、测(考)”,更要关注教 师和学生行 为的“ 学、问、思、辨、行” 。三个转变:课堂教学要变注入式教学为问题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为主动参与,变单纯只是传授为知识、能力、情感、意志培养并重。四个注重:注重启发诱导,注重学法指导,注重情感渗透,注重培养创新思维。五个能让: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观察的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让学生表述,能让学
4、生自己动手的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自己总结的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四、灵活处理教学结构及环节(一)基本要求。在“构建” 的基础上“完善”、 “创新”、 “解构”的阶梯目标,打造“问题导学” 高效课堂新模式。1.在完善中创新。根据学科性质、年段特点、教师实际,大胆变革已有的教学模式,渗透“问题导 学” 新策略,实现课堂结构、流程的随机调整,实现课堂教学的“动态性” 。2.在创新中解构。构建教学模式的终极目标是解构教学模式,根据学情、生情、教情,进行教学模式的再创造,进而形成风格不同,特色鲜明的教学新模式,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成性” 。3.在解构中重组。解构教学模式,不是完全抛弃基本的教学结构。解
5、构教学模式,是一个对教学流程动态的“重组”过程,各年段、各学科课堂教学要以“问题导学” 为统领,重组教学流程,在重组中要体现以下基本要素:(1)一、二年级要体现“指 导预习-提问质疑-合作交流-汇报展示-相机引导- 当堂检测”等基本环节。 (2)三至六年级要体现“独立 预学-合作交流-汇报展示-点拨释疑-拓展应用- 检测提升”等基本环节。 以上要素不是固定的教学流程,教师要在教学预设、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科性质、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灵活处理。五、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一)问题的归纳与展示。目的是通过预学及课内自学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思考。一是通过课前预学或指导预习归纳问题。问题的提出应该是学生预学或
6、预习效果的集中反馈,应体现预设性和生成性。形成的问题应有代表性。二是通过课内自学归纳问题。课内积极引导学生自学,注重学法培养、习惯养成。(二)课堂互动。目的是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语言解答等各方面的能力。(三)点拨示范。目的是通过教师引导、点拨和讲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既帮助学困生解决了基本问题,又通过纠正错误,使优秀生理解更加透彻,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操作能力。(四)反馈总结。目的是通过基础性和拓展性习题,让学生训练运用,及时反馈信息,能按时完成课堂作业的就视为达到学习目标,做到了“堂堂清” 。 (五)拓展升华。目的是通过让不同学生针对所学知识,再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诱发学生深入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怀疑精神、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