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根据网络整理 佛子行【1-2】1、什么叫做“佛子行”?你打算如何学习这部论典?答:佛子行是无著菩萨所著的关于指导佛子应该如何做的论点,佛子从狭义上来说是指登地的菩萨,从一地到十地。但是从广义上来说,只要是发了菩提心的人都能够叫做佛子。学习佛子行的时候,要注意闻思修结合,听闻了教义以后,要好好思考如何在行为中实施教义,思维充分了以后要认真在生活中执行,行住坐卧不能片刻忘怀,否则就不能将自己称为佛子。2、请解释顶礼句和立誓句的意义。答:总顶礼句是“那莫罗给夏 RA 雅!”,这是对观世音菩萨的顶礼。观世音菩萨是无著菩萨的本尊,无著菩萨的论典中都有对观世音菩萨的顶礼。分别顶礼句是“虽见诸法无来去,然
2、唯精勤利众者,胜师怙主观音前,三门恒时敬顶礼。”佛教经典中特别注意对上师、对佛陀、对菩萨的顶礼,这样的顶礼可以在闻思修中获得加持、在著论的时候获得加持。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他的上师已经证悟了诸法的本体,但是并没有入于寂灭,而是依然留在人间利益众生。作者以自己的身口意毕恭毕敬的对自己和观世音菩萨无二无别的上师做顶礼。立誓句是“利乐之源诸佛陀,修持正法而成就,亦依了知其行故,于此宣说佛子行。”意思是,一切大乐的源泉是诸位佛陀,获得大乐的方法就是修持正法。因为了知佛陀证悟的方法,在这里一一细说佛子要做哪些行为。3、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暇满人身具有实义?正确的闻思修行是什么样的?你对此有哪些体会?答:好不
3、容易获得了暇满人身,应当在此生精进修行,这样的人身是为自他度过轮回苦海的航船。我们应该利用一切时间闻思修,闻思修并不是早上闻,中午思,晚上修,而是在学到任何一个善法以后都认真思维,然后付诸实施。例如了知诸事无常以后,就思维生活充满了无常,或许在下一秒就会离开人世,又或许下一秒正常的生活就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秒还是百万富翁,下一秒就是街头乞丐,这一秒还是事业有成,下一秒就是待业青年。因为这样的思索,接受诸事无常的教义,在生活中会抓紧一切时间闻思修行。也因为这样的教义,当无常真正发生的时候,不会那么焦虑,因为早已知道变化无处不在。4、为什么修行人要抛弃故乡、前往寂静处?如果没有这种条件,那该怎
4、么办?你是怎么样做的?2答:故乡是一个充满贪嗔痴的地方,对亲人财产的贪执,对怨敌的嗔恨,对善恶不知取舍的愚痴。如果没有这样的条件,要尽量创造让自己清心的条件。例如在家里开辟一块安静的地方作为佛堂,每天至少保持一个小时的时间在“寂静处”。行住坐卧中,尽量让心平淡一些,不要贪执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钱财,不要贪执总有一天各奔前程的亲友,不要怨恨或许上世是你最亲近人的怨敌,对善恶的取舍一定要小心,相信因果相信轮回。5、修行人为什么要依止寂静的地方?请以教证、理证进行说明。答:依止寂静的地方,可以断除贪嗔痴等八万四千烦恼,没有了散乱的情况,自相续中的善根会增长,悲心、对上师的信心、清净心都会增长,增长了以
5、后会对佛法产生定解,保持正知正见,退失邪知邪见。宝积经云,初学者为使自心寂静调顺,应居寂静处。6、本论中作者依靠什么窍诀让我们看破今世?你对此有何体会?答:首先观想我们的亲朋好友,在最后总会一一离开,其次我们一直贪执的钱财在我们离开的时候也一分带不走,我们的神识会离开身体,开始另一段轮回。那么,今生的这些亲友钱财身体又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呢?亲朋好友本来就是因为因缘聚集在一起,别说亲属朋友,就算是父母也有登报脱离关系的情况存在,世间的关系都是脆弱的。我们守护的钱财,也可能会因为我们的突然离世,变成别人的钱财。我们出生的时候,也没有带来过一分属于自己的钱财。那么对于在这短暂的一生中临时属于我们的东西
6、,也不需要太在意。身体更加是犹如器皿一般,健康的目的只是为了更有利的修持佛法,长寿的目的只是为了可以尽可能多的听受佛法。健康的最后总会变得奄奄一息,漂亮的总会变得鸡皮鹤发,何必贪执这短短的十几年里庄严的色相呢?7、请具体分析远离恶友的必要性,你平时是怎么做的?答:恶友首先会增加你的贪嗔痴心,破坏你的闻思修行,最终退失你的慈悲菩提心。凡夫人非礼作意的心还美欧断除,一旦遇到作恶的顺缘和恶友,恶心在一瞬间就会升起,恶法在一瞬间就会作下。离开恶友最重要的就是远离一些贪嗔痴心比较重的、烦恼比较粗大的人,一些喜欢五光十色世界的人,一些浮躁轻狂的人,尽量不与他们往来,如果是无法避免的,就尽量快的结束需要接触
7、的事情。回到家里好好的念经诵佛,洗除身上被染污的部分。38、为什么要依止上师?应该如何依止?请剖析你的依止方式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答:善知识是一切功德的来源,上师就是善知识的化现。依止上师可以灭尽罪恶,功德慢慢增长。依止上师,要一直留在上师的身边。我们城市里的凡夫人,没有条件时时跟随的,至少要时时通过各种方便方法来听闻上师传法、开示,要把上师的教言时刻记在心间。依止以后不要随随便便的离开,要把上师看做是佛陀一般。我依止上师的方法就是,平时听上师的网上传法课程,平时常常思索上师的课程内容,认真把学到的教义贯彻到生活中。学习上师利益众生的行为,尽量保持内心的寂静调柔。因为内心的无明,有时候还会对
8、上师起怀疑,觉得上师有些地方不如法,但是立刻就纠正自己,上师只是如此显现,只是和自己的理解不同,不应该生起这样的疑虑。9、为何说世间天神不是究竟的皈依处?你对三宝是唯一的皈依处能生起定解吗?为什么?答:世间天神自己也没有脱离轮回,是不能用来皈依的。三宝是唯一的皈依处,因为只有皈依了三宝,才能够脱离轮回。学习佛陀的教法、相信佛陀、相信一起修行的道友,才是这一生唯一的事业。有些朋友听说我现在皈依了,觉得很意外,问我受了什么刺激,也有些人觉得我提早步入了老年生活。我只是看着周围的朋友觉得可惜,每个人的我执都那么严重,我执就好像一口深井,大家都在追求各种东西来满足我执的欲望。物质,一开始觉得吃个麦当劳
9、就开心,现在觉得鲍鱼也不过如此;一开始觉得买件二三线的品牌穿穿很开心了,现在几千的包包拿在手里也只是开心几天;一开始开个手动挡的小破车都觉得心情很好,现在几百万的豪车坐在里面也没有太大感觉;于是有人开始追求感情,一开始喜欢的人给自己一个微笑就好,接着如果可以在一起就好,然后如果可以结婚就好,结婚以后又觉得另外一个人好。我执无论如何也没法满足,可是越是年轻的人追求的脚步就越匆忙,他们看不见充满光辉的自性,根本无欲无求的自性,他们只能看到充满欲望的我执。只有当岁月流淌,一切沉淀,追逐的脚步迈不动了、欲求的念头升不起了,我执的空虚无法用任何东西填满了,他们才会想到,为什么要去满足我执?我执到底是什么
10、?于是才开始生起研究佛法的念头,研究了以后才知道这并不是迷信,相信了以后就知道皈依的重要性。心相续的改变是困难的,但并不是不可以,皈依就是开始的第一步,也是护持修行整个过程的关键一步。佛子行【3-4】10、小士道、中士道、大士道之间有何区别?你属于哪一种?请说明理由。答:小士道为求人天福报,今生种善因,只为不入三恶趣;中士道生厌离心,希望脱离三有,脱离轮回;大士道为众生脱离苦海发菩提心,宁愿自己不解脱也要众生解脱。我个人觉得自己属于大士道,得到人天福报也只是即生当中享受欲妙,最终还是要堕入轮回,因为一霎那的恶念感受恶果;自己一个人脱离4三有,不及众生一起脱离。即便无法观众生为母亲,目前自己的亲
11、人朋友就不忍心看他们继续轮回苦海。就算对怨敌暂时生不起菩提心,至少与自己毫无关系的路人,也希望她们可以听闻佛法,觉察人生的真相,追求真正的大乐。11、为什么不应该贪著三有的安乐?家庭幸福、财富圆满难道不是很快乐吗?请谈谈你的体会。答:三有的快乐都是短暂的,诸漏皆苦。家庭幸福,不一定长久,世间夫妻、母子、父女为了财产打官司、反目的事情不胜枚举。就算因为前世善因,即生可以白头到老、父慈子孝,终究还是逃不过无常把这一切拆散。财富更是如同奔腾的河水,今天还在你口袋里的钱下一秒或许就被人偷走,今天还涨停的股票或许明天就跌停,今天你还是董事长,明天或许就变成失业人士。在这个烦杂的世间,大家好像没有轮回一般
12、的活着,造各种恶业,随时成为牺牲品或者把别人作为牺牲品都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因而,拥有家庭、财富圆满都不是真正恒久的快乐。12、为什么要为一切众生发菩提心?怎样才能真正生起菩提心?答:为众生发菩提心才是大士道的修行方式,才能最终证得佛果。发菩提心要以慈悲心为基础,慈悲心以舍心为前行。观众生平等、观众生为老母有情,为了救赎老母脱离轮回苦海,一定要修成佛果度化众生,而度化众生就要证得佛果,就要发菩提心。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的强化、培养,总有一天会发出真正无伪的菩提心。13、一切痛苦的来源是什么?一切快乐的来源是什么?明白这个道理后,你打算怎么做?答:痛苦的来源都是希求自乐,快乐的来源就是利他。以后要时
13、刻在心里记得断除对自己享乐的追求,一心为他人的快乐和解脱做事。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首先考虑别人,不要总是考虑自己。只有帮助了他人,才会在心里生起有漏的快乐。在不断的利他中,最终生起真正的菩提心,得到无漏的快乐。14、作为大乘佛教徒,假如有人损害你、抢夺你的财产,你会如何对待?原因何在?答:作为大乘佛教徒,如果有人损害我、抢夺我的财产,应该默默忍受,并将自己所做的功德回向给他。“何人以大贪欲心,夺或令夺我诸财,自身受用三5世善,回向于他佛子行。”既然大乘佛法的根本是要利益一切众生,那么众生拿我的财产、要我的利益,为什么不肯给呢?人与人对抗都是起于因缘,不管是因为我之前对他有过恶行此生来偿还、还是他
14、此生做了恶业以后可能要偿还,都是可怜的众生,都应该用慈悲心来对待。刚开始的时候,或许有些做作,甚至不甘心,但是经过反复的串习,一定会慢慢习惯。15、如果你没有犯任何错,却有人用刀砍伤你,你会怎么样对待?为什么?答:应该用大乘菩提心来对待,原谅他,为他回向,代他承受罪业。“我虽无有些微错,何人若断吾头颅,然以悲心将彼罪,自身代受佛子行。”修习大乘佛法的佛子,应该在心里时刻存着悲心,对任何众生都要同情他们,自己的身体、财产都是可以布施的,对方的罪也由自己来承受,这样的事情反而是自己修行的助缘,可以通过这样的事情让自己的悲心增上。16、若有人经常暗中诋毁你、当众辱骂你,怎么做才是大乘佛子的行为?答:
15、忽略所有的诋毁和辱骂,反而赞美他的功德,为他回向,把他当做上师一般的尊敬顶礼。况且名声本来就是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任何语言对自身都无法造成实质伤害,又何必为那些东西生嗔恨心,毁坏善根。“有者百般中伤吾,恶名纵遍三千界,然我深怀慈爱心,赞其功德佛子行。何人大庭广众中,揭露吾过出恶语,于彼亦作上师想,恭敬顶礼佛子行。”17、假如你救一个人于危难之中,而他事后却恩将仇报,百般加害于你,你会如何面对?答:“吾如自子爱护者,彼纵视我如怨敌,犹如慈母于病儿,尤为怜爱佛子行。”如同母亲特别会对身体不好或品性不好的孩子特别优待一般,对于那些恩将仇报的人,反而要对他们施予更多的关爱。会对我恩将仇报的人,就如
16、同患了疯狂症的人,无论他做什么都是无法控制的。甚至要为自己无法控制的行为,尝受到苦果。已经布施给他们的,要为自己感到高兴,并为他们回向,积累善根,希望他们能早日明白自己的行为只会伤害到自己。18、倘若你的下属以傲慢心经常侮辱你,你应该怎么对待?答:答:对待他人的傲慢,要以安忍来对待。这种事情经常在世间发生,常常看到有些人因为觉得自己的尊严被冒犯了,尤其是觉得被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冒6犯了,就火冒万丈。常用的台词是“你这种*也敢和我如何如何?”“我一顿饭吃你一年的!”等等。这样的人被愚痴蒙蔽,将空相的地位看的如此重,也很可怜。须知地位也是朝不保夕,说不定哪天对方可以用同样的话来辱骂你。修行大乘佛法的
17、佛子,千万不能如这样的世人一般,把对方看的和上师一样,那么无论怎样的辱骂凌辱都不会放在心上,反正当做教言认真思索。“与我等同或下士,虽以傲慢而凌辱,然吾敬其如上师,恒时顶戴佛子行。”佛子行5-619、假如你穷困潦倒、身患重病,成为众人欺辱的对境,此时你该怎么办?为什么说痛苦具有很大的利益?答:“贫穷恒常受人欺,且为重疾恶魔逼,众生罪苦自代受,无有怯懦佛子行。”因为贫穷遭受到欺凌、侮辱,因为重病受到歧视、冷淡的时候,要把这些当做自己修行的助缘,观想众生的痛苦都由自己来代收,可以为自己去除曾经有的傲慢心,继续精进修行,求佛果利益众生。痛苦可以帮助我们增上出离心和悲心,这两者都是成佛的重要根基。痛苦
18、的时候,也是你偿还异熟果报的时候,也是你清偿罪业的时候,因此痛苦是有很大利益的。20、如果你相貌端严、智慧超群、财富圆满,一切世间福报具足,那会不会生起傲慢心?为什么?请以你自己的体会说明。答:“美名远扬众人敬,亦获财如多闻子,然见世福无实义,毫无傲慢佛子行。”就算一切福报具足,也不嫩生起傲慢心。一来福报来源于前一世种的善因,此生享受这些也不是因为自己有多了不起。二来福报随时有用尽的时候,现在傲慢就是种下恶缘,反而会导致将来堕入三恶趣。看到路上的那些“看起来”不如自己的人,要想到没有他们,你根本不可能一个人存活在这个世界上,又有什么好骄傲的。21、怎样才能彻底消灭所有的敌人?请以教证、理证、比
19、喻分析其合理性。答:“自嗔心敌若未降,降伏外敌反增强,故以慈悲之军队,调伏自心佛子行。”消灭所有敌人的终极方法就是消灭自己的嗔恨心。这方面的教证有,寂天论师说:“顽者如虚空,岂能尽制彼?若息此嗔心,则同灭众敌。”阿底峡尊者说,“内心若调伏,外敌不能害。”佛陀在佛经中说,好比用石头打狗,狗只会追着石头,但是却不会追石头的来源,这是愚者的行为。如果用石头打狮子,狮子就会找到扔石头的人,这就是智者的行为。外敌是无法消灭光的,消灭了7一个,有他的家人朋友,家人朋友都消灭了,还有朋友的家人朋友,无穷无尽。但是若调柔了内心,和所有人都可以成为朋友,那么就等于消灭了一切敌人。任何人对你的不管是口头还是身体的
20、攻击,对你来说都是无效的,那又何来敌人呢?22、为什么不能贪著五欲妙乐?怎样将之转为道用?你以后有何打算?答:。“一切妙欲如盐水,愈享受之愈增贪,令生贪恋诸事物,即刻放弃佛子行。”五欲妙乐就好像盐水,越喝越咸。世间的五欲妙乐是追求无尽的,有了一些就想更多。追求不到又心生嗔恨,不甘,对自己的修行很有害。如果可以视妙乐为修行中的考验,每一次都努力的控制自己不要去贪著它,时间久了,就会慢慢对一切妙欲都失去兴趣。证悟的大乐才是需要用心去追求的东西,并且永远也不会心生厌烦,更不会心生贪念。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记得知足寡欲,不要去什么年终大降,不要贪图什么全部抛光,不要在意什么清仓处理,不要去往一些声色场
21、所,不要对美好的事物过于贪恋23、修胜义菩提心时,入定有哪些境界?用什么窍诀进行修持?依靠哪两个条件才能证悟?答:(这个超级难!)“一切境现唯心造,心性本来离戏边,了达此理于二取,皆不作意佛子行。”入定我理解应该是有三个境界,第一是了达一切外相都是心识制造的,一切都来源于心,是心的显现;第二是心也不是实体,它也远离了一切戏论,常断、有无、是非;第三就是泯灭外所取和内能取的执着,证悟圆满。窍诀我还真是不知道,看了讲义听了课居然一点头绪都没有就我所掌握的知识,应该是通过六度波罗密多吧,慢慢放弃自己所执着的一切东西,最终了然所有法都无实相。这些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和上师的加持才能实现。个人觉得,胜义菩提
22、心简直就是最难修的一道坎24、作为一个修行人,应该怎样断除对贪、嗔之境的实执?你平时是怎么做的?今后有何打算?答:当悦意的对境现前的时候,大乘佛子要观想这样的对境不是实有的,如同彩虹一般漂亮却无法触摸。对它的本体做观察、分析、剖析,知道其实一切都不存在。对于引起嗔恨的对境,将它视为在梦中一般,一切都没有发生过,又怎么会痛苦嗔恨呢?在生活中,首先要远离带来贪嗔的对境,如果实在无法避免,要尽量减少在这种对境中的时间,回家以后好好上座修行,把染污即刻去除。与其浪费时间在无聊的聚会和消遣上,不如回家好好闻思修行,哪怕用这些时间来多做善事也好。另外要记住,显现不会摄缚你,贪执显现才会摄缚。8所以,对心的
23、修炼和调整尤为重要。25、有人声称三宝没有加持力,因为自己学佛多年还是会生病。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答:生病是一种复杂的缘,可能是因为你上世的果报,也可能是外界的一些侵扰。学佛一定可以减轻罪孽,但是是不是可以减轻到完全没有,也要当时的恶行导致了什么样的果报。佛陀也说过,人是一定会经历生老病死的,学佛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身体健康不再生病,而是为了了悟生命的真相,求得佛果度化众生。所以这样的想法十分可笑!为了身体健康学佛,只是下士道的修佛目的,虽然也算是一种善行,但是对成佛果帮助并不是太大。26、从什么角度说佛陀的布施是最伟大的?你与之相比有何差距?答:佛陀在他不断轮回的多世里,对任何人都存着悲心,
24、从来不吝惜布施自己的财物,甚至是身体,根本不管对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对于我们来说,这实在太不容易了。一般我总是愿意布施给一些看起来比较顺眼的人,甚至要判断一下对方是不是要欺骗我,这样的不布施、那样的不布施,或者只布施东西不布施钱。这种套上各种要求的布施,和佛陀的无条件布施实在是不能比。27、布施分为哪几种?请一一解释。你平时是怎么样作布施的?答:布施分为法布施、财布施、无畏布施。法布施就是给他人传法,财布施就是给他人钱财,无畏布施就是帮助他人消除恐惧。法布施我做的比较少,毕竟还没有学多少,只是和朋友聚会的时候,会给他们讲讲佛法,消除他们心中对于佛法、佛教、佛陀的偏见,用佛法来缓解他们生活中的
25、痛苦。财布施我一般会给路边的乞丐施舍钱财,参加一些慈善组织给贫穷的地区捐衣服、文具什么的。无畏布施我会参加一些放生会,按照放生仪轨,给要物命念经。28、对大、小乘行人而言,不守戒律会导致什么后果?守戒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如何才是最清净的持戒?并以教证说明护戒的重要性。答:不守戒律无法自利,更无法利他,小乘人不自利无法从轮回中解脱,大乘人不利他无法成最终佛果。守戒要注意尽量留在清净的地方,不要去一些染污的地方。以戒律为自己的师尊,所言所行都要严格观察自身,按照戒律来行持。清净的持戒就是对三有没有一点执着。佛陀在经中说,吾趣涅槃后,经为汝导师。别解脱经云,戒为趋善趣,渡河之桥梁。龙猛菩萨也说,戒如动
26、静之9大地,一切功德之根本。29、遇到损恼怨害时,大乘行人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你是怎么做的?答:遇到各种损害时,应把一切伤害、邪魔当做如意宝来对待。修行里最难的就是修安忍,对恶语诽谤不要心生嗔恨,人的本质就是具有如来藏的,只要精进修持安忍,心相续是会改变的,要持续调伏内心。我遇到伤害损害的时候,一边观想这个伤害我的众生也是因为无明才会对我有这样的行为,着实非常可怜。一面在心里念诵观音心咒,直到心灵渐渐平静。除第 23 题以外,佛子行还是比较好理解的。不过第 23 题大概会是所有论著中最难学、也是必须学的一部分吧!胜义谛佛子行【7-8】30、大乘行人为什么要精进?精进分为哪几种?你具足什么
27、样的精进?答:无始以来,我们的心相续被各种染污,如果不精进的话,无法把这些染污去除。一切善根和功德都是跟着精进来的,福慧二种资粮也是通过精进获得的,随着精进也可以让自己心的力量强大起来。小乘修行人的目标是自己脱离轮回,也需要精进的修行。大乘修行人是要度一切众生获得佛果,道路更长,则更加需要精进。精进分为盔甲精进、摄持善法精进和饶益有情精进。盔甲精进是指发愿从今以后要精进的修行,摄持善法精进是指所有对众生有益的事情我都要去做这样的发心,饶益有情精进是指所做的所有善法都是为了众生的佛果。我看起来好像盔甲精进也没有,摄持善法精进也似乎做的不太好,有时候还会有得失和比较心,饶益有情精进也常常因为无始以
28、来养成的习气对有情有偏见。目前每天听 2 小时课程,念 108 遍金刚萨埵百字明,1000 多遍阿弥陀佛名号,28 遍大自在祈祷文,这样林林总总加起来也才 3 个小时,早上也懒在被窝里起不来真是太悲桑了31、修禅定时,寂止与胜观为何缺一不可?修止观需要什么样的环境?任何人都要如此吗?为什么?答:寂止,是指心对善法一缘安住;胜观,是指对诸法本体证悟空性。如果不用胜观来摄持寂止,很容易堕落到寂灭之变,也就是入无色界或阿罗汉的境界。如果只有胜观,没法禅定的话,又无法脱离三有。止观双运才可以摧毁一切无明烦恼,超离四无色界获得解脱。这一条跟教言二十二的胜义菩提心 入定修法真有一拼,每个字我都懂,但是连起
29、来完全不懂。止观需要一个寂静的环10境,佛陀的教义真正是通过入定而获得的。凡夫人必须压制分别念才能修禅定,在世间各种纷乱的念头和打扰实在太多了,有时候分别念实在没法压制住。因为,任何人都需要入于寂静的地方才可以修禅定。32、智慧分为几种?请具体解释,并说明什么样的人才具足。答:智慧分为世间智慧、胜义智慧以及饶益有情智慧。世间智慧是指对世间学问的掌握了解,胜义智慧是体悟万法空相,饶益有情智慧是只要自己懂一点点就要对众生有益。世间智慧一般只要是在世间认真学习的人就可以具足,胜义智慧又叫三轮体空,对“能修、所修、修法”或“能断、所断、断法”都不执着,这是佛菩萨才能具足的。饶益有情智慧就比较广了,只要
30、是众生就可以有,把自己懂得的知识都用来帮助别人。33、凡夫人怎样做才是智慧波罗蜜多?对此你有何打算?答:凡夫人无法达到三轮体空,就不断的闻思修行,就是智慧波罗密多。我的打算的就是每天白天闻思佛法,晚上修行,一日不断坚持不懈,总有可以了悟的那天。虽然现在有时候思考一下三轮体空的概念,觉得很烧脑其实任何高智商的人,都应该来挑战一下佛教的教义才对!34、作为大乘修行人,应当如何护持众生的心?请以教证进行说明。答:要时刻观察自己的心和行为,看是不是如理如法,以此来护持众生不要因为自己的不如法行为对佛教、佛陀、僧人起邪见。佛陀在慧海请问经中说,涵盖大乘之一法,即是观察自过而护持众生。上师如意宝也说,要观察自己的相续,自己要稳重,不要损害众生。35、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如法,为什么也不能说他的过失?我们应当怎样看待周围的人?答:首先不能说大乘菩萨的过失,如果是出于嫉妒心,这样很容易毁坏自己的善根,相续中的功德也不能增上。其次不能说普通人的过失,普通人到底是什么人,是不是大乘菩萨,凡夫人是看不出来的,所以最好也不要说。看到他人过失也是自己心不清净。我们应该把周围的人都看做是菩萨、上师,常常观察自己的相续,其实自己也有很多过失,自己也很可怜。也不要听人家说过失这个着实很困难啊,当别人开始说老板坏话的时候,我如果突然唱起了歌是不是很怪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