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科学实验论文:小学生实验习惯的养成之我见科学是一门涵盖很广的学科,融合了化学、物理、生物等众多学科,可谓海纳百川,但 这些学科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它们都有实验课。科学的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而只有加强实验教学才能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实验课的开展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实验技能的提高和严谨科学态度的形成及创新意识的发展,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俗话说:播种习惯,收 获成功。良好的习惯可以改变一个人得一生。 在我们平常的社会活动、生产活动、学习活动中都会因为个人行为习惯好坏的差异, 而导
2、致相关活动不同的结果。教师有责任通过实验教学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使实验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什么是良好的实验习惯呢? 1. 充分了解实验室各项规则,并自觉按照规则认真的进行实验。2能主动做好课前的准备,对相关的实验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3在实验活动过程中能按照要求、注意事项及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能正确地使 用实验 器材;能认真准确观察实验现象,细心体会实验过程并及时地记录实验所得到的结果。 4实验结束时,能及 时整理相关的实验器材;实验的垃圾能按要求排放在指定的容器内而不随意排放;能自觉地整理卫生,清洗实验中使用过的试管、烧杯等玻璃器皿;能及时主动对损坏的实验器材进行登记并
3、写明原因。 5课后能及时认真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做好实验小结,分析实验的成败及相应的原因。 我在教学中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严格要求,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则要加以具体指导。因此,在填写实验报告时,我要求学生将实验所观察到的所有现象如实填出并对所产生的现象作出相应的解释,以此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每次实验结束,我都要留出 35 分钟,让学生整理实验仪器,保持桌面整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 明确实验的目的,适 时地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有明确的目的性,为了达到活动的预期目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个人的态度、技
4、能、行 为习惯等因素将影响着活动的整个过程。就中国的现况,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动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较差,生活习惯也不尽如人意。教师要针对这种现状,了解学情,充分利用实验教学的各种特点和优势,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良好行为习惯和实验习惯。为了达到教育和教学的目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以良好的状态参与实验活动;教育学生明确的实验的目的和任务,让学生真正认识到通过实验活动,可以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和认识,巩固化学知识,能有效地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学会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能得到科学方法的培养及创新能力的初步训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实验习惯,掌握了科学的学
5、习方法,才能实现实验的目的。 从行为学上看,学生的实验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它与学生的生活习惯,学 习习惯紧密相连。不难想象,一个在日常生活中将生活用品、学习用品随意丢放的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如果没有规范实验的要求,势必影响整个实验课堂的正常 进行。所以,教师应适 时地提出切实的实验规范内容。这样,对于学习习惯较好的学生,可以及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而对于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也能尽早规范其实验行为,有效培养良好的习惯。这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教师有责任在学生第一次进入实验室参与化学实验教学活动起,就密切关注所有学生的实验行为,根据良好实验习惯的要求,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活动
6、。教师有责任在所有的实验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养成,训练学生规范、正确、科学地参与实验活动。例如,能根据具体的实验内容,合理选用和使用实验仪器;通过实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的能力及 团队协作精神。 如果 师生共同把这些工作做好了。 那么随着实验教学的深入进行,学生的良好实验习惯将逐步形成。、 充分发挥实验教学活动对良好实验习惯养成的作用 大多数科学教学的内容, 其本质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学前人之知识,以为己用。同时,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教学活动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初步了解相应的探究方法。从教学的环境来看,实验室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和实践的场所。教师应充分利用实验教学的机会,引
7、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并藉此保证学生完成预期的实验目标和任务。为此,在实验活动中师生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1)教师 部分: 认真的研究教材,精心的准备实验器材。教师规范的实验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养成,比如保持实验室内的整洁干净,一尘不染;在黑板上书写相关的实验操作要求,强调注意事项。让学生一进入实验室就能感受到良好的实验氛围和引导学生严谨的科学探究的态度。(2)学生部分:我们做到“ 三戒”“一戒”课前不预习。每次实验前教师应提前布置学生预习,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做好准备。预习并不是简单的浏览。教师可通过设计一些思考题,让学生通过预习来解答。实验课内容多而时间少
8、,有的实验原理复杂,学生对实验仪器很陌生。如果在课前对实验不做好充分的预习,实验时必将会难题百出,障碍重重。学生们或束手无策,或忙乱一团,或只能呆板的按教师列好的程序机械的操作。其结果,只能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很难达到实验课的教学目的。基于此,在进行每个分组实验前,都让学生充分认真地做好预习,甚至到实验室对照仪器进行预习,尽量使学生对实验应该达到的结果,所用的实验方法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收到理想的实验效果。“二戒”课内不动手。 实验课突出的特点是个人活动。如果学生对实验无兴趣,或是因人多仪器少而无机会动手,或是教师对实验施加过多的干预,剥夺学生个人操作的机会,造成学生假参与等,都将影响到
9、实验课的效果,丧失实验的意义,因此,必须设 法避免和防止不动手和假参与现象的发生。教师在设计实验教学程序时, 应认 真构思好学生观察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和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现象、失败的原因要尽可能考虑细致,尽可能多设置几个“为什么”,以激 发学生思 维加强实验教学的课堂组织管理。“三戒”课后不总结,实验课并不单单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因此实验后可进行讨论与小结。多数学生把观察简单地理解为“看” ,对看到的现象缺乏分析和思考,实验完毕后往往答不上产生现象的原因和实验的结论,每个实验完毕后,要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问题存在的原因。探究活动,实验
10、后各小组汇报实验方案及实验现象,小组间进行讨论。有些学生对某方案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质疑,要求汇报的同学给予答辩。讨论后教师进行评析、小结 ,并展示方案。 这样的“ 汇报与答 辩” 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述能力和组织能力,分析问题和解释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审慎细密,条理清晰的思维习惯。在 质疑、修正中,学生的 创新思维 得以激发。2教师在实验的过程中做好指导工作 正确指导是实验教学成败的关键。事实证明,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比教师唱“ 独角戏 ”要好得多。首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一些具体的观察活动,从一点一滴做起,对学生进行培养,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各种有启发性的问题,加以具体的指导,这
11、样才能使学生逐渐学会观察的方法,养成观察的习惯。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大胆质疑。抓住现象的本质,找出与该现象相关联的问题, 进行认真分析。其次,教 师在实验 中要经常启发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实验操作的情况,重视良好的实验习惯的培养。教导学生如何安全的做实验,培养学生合理取用药品的习惯,同时使其得到勤俭节约的良好传统的教育;通过纠正学生随意排放实验废物的现象,使其得到环保教育,增强环保意识;要立足于学生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并且应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方法,避免形成不良的操作方法。 在实验中一些简单常见且经常使用的实验器
12、材,有相当的学生不会正确操作。例如,酒精灯灯芯位置的调整,使用后及时地熄灭等,这些看似简单,但倘若不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掌握相关的技能, 则可能出现意外事故或影响实验的正常进行。再如,在使用胶头滴管时,要么伸人试管内,要么取药品后胶头朝下执于手中,要么使用后不及时洗涤而再取用其它药品。这些问题看起来非常微小、简单,但在实际的实验活动中,必须经过 教师经常强调和学生的反复训练才能达到相应效果。 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错误操作的原因和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防止发生类似的错误。 当教师的指导示范和学生严格规范的训练达到了相应的程度时,学生的良好的实验习惯即可初步形成。好的实验习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的技能, 这时,在实验 教学活动中,相对简单的实验,学生能表现出认真细致的态度。而相对复杂的实验,学生也能展现出有条不紊的状态,达到了较好的实验教学效果。播种行动,形成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成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实验习惯, 才能够掌握较高的实验技能,培养创新探究能力,才能完成实验教学的任务, 实现实验教学的目的。因此实验教学活动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