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日本的传统手工艺看日本的匠人文化-以陶瓷为例内容摘要中国的一些优秀的技术、传统的文化吸引了很多国家的关注和学习,其中中国的陶瓷更是让日本人所惊叹。在中国的影响下,日本的陶瓷工艺开始渐渐地发展起来,陶瓷业也发展成为日本一个较为显著的文化象征。其体现的永不衰落的人文价值,产生了广泛的世界影响。文章详细阐述了日本传统手工艺陶瓷工艺的历史发展及其时代特征,把日本陶瓷的发展变化放大到历史文化背景中进行分析,发掘其特殊性以及形成这种特殊性的原因。通过对日本陶瓷艺术风格的分析研究,加强对日本造物思想与审美观念的理解,揭示日本陶瓷工艺与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密切联系。然后,对比中日两国陶瓷工艺的发展状况,结合
2、自身的心得体会,分析归纳出两国陶瓷工艺的不同之处。对日本陶瓷工艺所体现出的日本匠人文化进行剖析,深入了解其对日本传统手工艺以至对日本现代工的影响。最后,归纳总结日本匠人文化在经济信息全球化的今天,对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发展起到的积极的借鉴作用。关键词:传统手工艺匠人文化陶瓷意见:. 摘要写法不对,缺少对观点的简要介绍。章节划分不科学。引言部分缺少对先行研究的梳理,问题的提出缺少合理性。缺少具体分析,各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因此不明,尤其于第三、四、五章之间。结论不明确。缺少注释。目录一、引言 .1二、日本陶瓷工艺 .1(一)日本陶瓷发展史 .1(二)日本陶瓷工艺的时代特征 .2(三)本章小结 .7三、
3、日本陶瓷的艺术风格 .9(一)陶瓷造型 .9(二)器物装饰 .10(三)色彩情趣 .10(四)本章小结 .10四、由日本陶瓷工艺看日本匠人文化 .12(一)日本的匠人文化 .12(二)日本匠人文化对日本现代工艺的影响 .13(三)中日陶瓷工艺对比 .13五、总结 .15参考文献 .171一、引言传统手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其历史源远流长,其是由劳动人民通过他们自己的双手所创造出来的产物,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是千金难买的手艺。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它不仅仅只是一种技术,从深层次的角度来说,它更是一种有关审美的意识以及一种对于文化的传承精神。手工艺可以表现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
4、日本在研究工艺技巧方面特别有天赋,因为他们对待一件事情较为认真、严谨,并且他们喜欢探知未知的领域,拥有创新精神。日本对于一些传统文化的保护做得也非常好,最重要的是他们能在保护那些传统文化的同时又加上一些新时代衍生的东西,极具创新力。日本的民族特色在他们所创造出来的工艺品上都能够很好的体现出来,采用现代一些较为先进的技术手段,让作品既有传统特色又有创新力。制作手工艺的人在制作时认真负责,通常那些好作品都能够通过他们的手创造出来。敬业和认真的态度是“匠人”的核心要点。最为主要的是这种态度在日本的整个国内都能得到传播并且得到发扬,现在日本人无论是行为还是精神方面都能体现这种态度。日本的“人间国宝”制
5、度就是一个典例,这个制度施行的主要内容就是将那些拥有较为特殊技能的人进行保护起来,让那些优秀的手艺能够得到传承以及发扬,不至于抹杀那些较为优秀的技术。我国与日本对此的做法却有所不同,我国已经很长时间里对一些传统的东西置之不理,很多优秀的技术在时间的洪流里被淹没,导致了它们的消失。此篇文章将会把日本的手工艺作为一个例子,来对“匠人文化”进行一种介绍,以此就中国对待传统手工艺的做法上提出一些建议。二、日本陶瓷工艺(一)日本陶瓷发展史从日本陶瓷发展简史来看,日本陶瓷从原始的陶器开始,按照历史的发展,大约经历了八个时期,分别为绳纹、弥生与古坟时代;奈良、平安时代;镰仓时代;室町2时代和战国时代;安土桃
6、山时代;江户时代;明治维新;大正与昭和时代。日本古陶主要出现在绳纹、弥生、古坟三个时期。绳纹是日本最早的土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土器之一,绳纹土器产生在日本的新石器时代,最早发现于九州中部的洞穴遗址中。绳纹土器中分素面土器和带有绳纹的土器。绳纹时代陶器,胎质都很粗糙,色泽多见于黄色和因烧制温度不均产生的灰黄色和暗红色,晚期出现了很多黑色土器。弥生土器,始烧于公元 3 世纪。弥生时代在日本历史发展过程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时期,在此期间,由于中国文化的冲击,使日本社会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以铜铁器和水稻栽培技术的输入与应用,连同弥生土器的产生,是弥生时代的文化三大标志,标志着日本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弥生土
7、器在造型上已开始间接的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弥生土器中以优美、自然、朴素的流线式造型最为突出,装饰简洁朴素。三世纪后半叶至七世纪中叶称古坟文化时代。土师器以及埴轮是在四世纪之后才出现的。土师器的颜色是淡褐色,上面的纹路和形状都比较简约,通常把它作为祭祀用的器材。埴轮又被人们称为土陶俑,被古代的日本人用作陪葬的物品,包括一些家具、武器等。在这些物品中又加入了一些动物的元素,使得整个物品更加灵动。在四世纪后半叶开始利用辘轳来使整个造型更加规范,再学习中国的一些烧制法,控制 1000 度以上的温度,很多工艺品得到了大量的生产。釉陶在平安以及奈良的时代开始出现,在世界上最出名的莫过于是名叫奈良三彩的陶瓷
8、。从它的制作过程来看,中国的属于在唐朝出现的三彩陶器多多少少影响了它的制作过程。它的表面被覆盖了黄、白、绿这三种颜色,器釉把铅当作熔煤,将氧化铜以及氧化铁作为呈现色彩的介质。在正仓院里多保存了这些陶瓷,不止这一个地点,福冈、滋贺等都有保存,通过这可以看出奈良三彩在日本是较为杰出的作品。从各种陶瓷的形状上可以看出中国宋代的陶瓷影响了处于镰仓时期的日本文化,这主要是因为日本陶匠去中国学得了制作陶瓷的方法。陶瓷在日本的地位并不是一直都这么高,在平安中期后,陶瓷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阻碍。通过了这次从中国带回日本的制作陶瓷的技术,陶瓷品的发展在日本又开始繁盛起来。在镰仓时代后,彩釉陶几乎在日本消亡,这个时
9、间段内发展较好的莫过于是灰釉陶瓷了。中国这个时候还是3宋朝,日本陶瓷市场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瓷器的输出。在室町时代,日本的茶开始盛行起来。喝茶需要容器来装,这自然就使得很多装茶较好看的青瓷茶碗流行起来。日本看到青瓷茶碗市场发展前景较好自然就开始防照着开始制作,但是因为制作技术不成熟,使得在日本的制作者只有尾张一地。中世纪时期, “六大古窟”在日本渐渐开始被发掘出来,其中主要有常滑窟、信乐窟等。李朝白地铁釉绘纹样启发了安土桃山时代的作品,将菖蒲手黄濑户作为一种标志性的瓷器,它的意义对日本瓷器发展具有很大的意义。日本最先制作的白色陶器是志野,其半透明釉药以及蜂窝形状的构造都独具日本特色。比起志野来说,
10、织布烧出现的时间要晚的多,但是古田织部对日本的影响不仅仅只是美浓,更多的是伊贺、丹波等。日本的江户时期,已经有超过 2000 家的窑场。京都渐渐地成为日本的全国范围内的陶瓷业的中心发展地段。仁清独特的作品风格,让京都在日本陶瓷业的地位更加稳固。在那之后,他的弟子尾形乾山和他的弟弟光琳进行合作,闻名于世的作品就不断的被创造出来。京都渐渐地被分成了两个派别,它们分别是粟田烧系以及清水烧系。在日本的明治维新时段,市场的发展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日本的陶瓷业开始往向国外输出以及大众发展。国外的一些制作陶瓷的较为优秀的技术以及人才被日本引进国内,这也使得日本和国际上的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增多了,日本的陶瓷业也
11、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制作陶瓷的方式也由原来的纯手工渐渐转变为机械化发展,窑厂的大小也越来越大,灼烧的材料也由木头渐渐变成了天然气等时代发展的产物。海外输出、观赏陶艺、传统陶艺变成三种最为主要的陶瓷发展方向。(二)日本陶瓷工艺的时代特征日本各时代的陶瓷工艺均有一定的时代特征,而每个时代的陶瓷工艺又都是多样的,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状态。每种陶瓷工艺都体现了当时的历史文化与制陶技术,但不同的陶艺家对当时的文化的理解与制陶技术各不一样,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与体系。各时代的陶瓷文化与技术都继承与发扬了前人的智慧,日本陶瓷发展的各个时期,4陶瓷工艺即是联系的又有区别的;每个时期的不同陶艺家的陶瓷工艺也是即互联
12、系又有区别的。为了分析日本陶瓷的工艺技术,对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陶瓷进行分析。1.绳纹到古坟时代陶瓷工艺绳纹土器产生在日本的新石器时代,最早发现于九州中部的洞穴遗址中。绳纹土器中分素面土器和带有绳纹的土器。其绳纹装饰方法主要有四种,一种是用绳子直接在成型的土坯上滚压,一种是在圆棒上缠绳滚压,再一种用泥条搓成绳状粘在坯体上,即后来称之的贴花。如果再仔细观察,还有一种是用棍端点压或刻划成绳纹的。绳纹土器中除了典型的绳纹装饰外,还有少量刻划的弧线纹、斜线纹、回曲纹。绳纹土器的造型大致有这么几类,一类是盛食器,一类是土偶,再一类是装饰品。盛食器,在绳纹早期是尖底的,少量有圆底和小面积的平底。前期之后则以
13、平底居多,圆底土器极少,尖底就已绝迹了。早期、前期的造型和纹饰都较简单,中期和后期是绳纹土器发展的高峰,晚期时,虽然也有许多比较繁满的装饰和造型,但从整体风格上来看,已趋于简单、质朴,开始逐渐向弥生式土器过度了。其造型的重心从早期的上部逐渐下移,若从高度上看,到了绳纹后期,尤其是晚期已经偏于平矮。盛食器的品种,主体为深钵,有少量的圆底碗类食器,中期之后产生了高足的盘,后期出现了一些称为注口土器的盛水器。而且在造型上增设了壶嘴,使实用功能的范围更趋于具体化。绳纹时期的土偶,是作祈祷或咒术仪式之用的,其形态基本都是女性,而且多数较为抽象,很难确认为人的形象。有些土偶呈“卜”字型、三角形或 T 字形
14、,完全没有头与手脚,只能以胸部的女性特征作为人的高度概括。直到中期之后,人的整体概念才开始基本具备。绳纹土器的装饰品出土很少,从收藏的土制耳饰来看,环形的都较大,其它的饰件在环上和环中都有不同的贴花。制作虽很粗糙,但却反映了日本绳纹晚期阶段古代人的审美思想,已经开始注重在耳垂上进行装饰。绳纹时代这些土器和土偶,其胎质都很粗糙,粘土中混入不少沙粒,纤维云母和5贝壳的细小碎片,均以捏制法成型,再采用上述技法作以装饰,之后进行露天烧制,烧制温度约在 600到 800。色泽多见于黄色和因烧制温度不均产生的灰黄色和暗红色,晚期出现了很多黑色土器。弥生土器,始烧于公元 3 世纪。弥生时代由于中国文化的冲击
15、,使日本社会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以铜铁器和水稻栽培技术的输入与应用,连同弥生土器的产生,是弥生时代日本进入了文明时代的文化三大标志。弥生土器在造型上已开始间接的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如一些罐类壶类器物,都反应着汉文化的影子。弥生土器中以优美、自然、朴素的流线式造型最为突出,连同其装饰上的风格,都不像绳纹中、后期那样繁满琐碎,而趋于简洁朴素,古坟时代的土师器是一种在露天素烧而成的土器,烧制时的温度约在 800左右,用酸化焰烧制,器物多呈赤褐色和黄褐色,造型上的整体风格是以圆的线条为主,器型偏小,多是锅、瓮等煮炊类器物。土师类的纹饰极为简单,主要有刻划的连续弧纹、漩涡和放射状的条纹等。须惠器的烧制技术
16、是在公元 462 年至 478 年之间从朝鲜半岛传入的。须惠器的制作是采用一种纵轴回转的咕噜进行大量生产的,这标志着日本陶瓷生产进入新的阶段,时生产力提高的重要因素。须惠器的造型较为复杂,一般分段拉坯,然后再粘接成型,阴干后放入断面呈半圆形的窑内烧制,烧制温度一般超过 1000 摄氏度。须惠器的胎质,多呈青灰色。这种陶质土器属于高温的无釉制品。2.古坟到安土桃山时代陶瓷工艺从古坟时期到安土桃山时代,最为代表的是日本六大古窑生产的陶器,六大古窑分别为濑户烧、常滑烧、信乐烧、丹波烧、备前烧、越前烧,每类窑瓷贯穿日本陶瓷不同时代,拥有不同的工艺特征。古濑户在整个镰仓时代到 15 世纪所烧制的器物,主
17、要以仿制中国的青瓷和青白瓷为主。古濑户的装饰在镰仓中期之前,主要用刻划的方法装饰些叶纹,唐草纹之类的简单图案。古濑户在六大古窑中是唯一能生产施釉的窑,13 世纪之前主要是灰釉和少6量的黄釉,后期出现了铁釉。常滑烧在造型上的,其尺寸一般都较大;在装饰上,很少在器物上写意,只是在器物上刻些很难懂的组合道痕,或按压上直线网形,篱形或重合菱形;常滑器物的胎土取自地下几米深的田土,其中含有大量碱性成分和水酸化铁。制出器物的表面有些透红并多有砂底。古信乐器物在造型上主要是罐类、花瓶和茶碗,胎质粗松,突出特点是陶土往往夹杂一些沙粒,给人一种古朴天成的感觉,胎质基本色调是发红的藤黄色,古信乐的装饰,除了两条弦
18、纹中夹以交叉线之外,几乎都是素面,古信乐取酸化焰烧制,基本采取手制,所以器形拙味十足,有返璞归真之感。古丹波烧主要以瓮罐为主,瓮类都是广口小足,罐类的口唇一般较薄,采用高温烧制无釉制陶,所用胎土为山土,古丹波虽是无釉制陶,但表面往往带有发暗的草绿色,这是入窑后从含有釉质的胎土中析出的矿物质。备前器物的胎土取自伊部地下 1.5米到 3 米之间的土层,含沙砾少,粘性强,仪观音土为好。备前器物的造型是很丰富的,镰仓时代以壶、瓶为主。室町时代以茶具和其他日用陶器为主,备前器物的装饰与其他古窑的区别是多了些刻划的文字符号,即窑印或款识。越前烧大型的瓮、壶、钵造型与同时期的常滑烧相似,器物品种除瓮壶之外还
19、有经筒、擂钵。越前器物的胎土色不均匀,多呈灰黄色,器物中以赤褐色最为个性,大型器物主要用还原焰烧制,小型器物主要有酸化焰烧成,器物的装饰出现有个性的押印,多集中于肩部。3.安土桃山到明治维新时代陶瓷工艺从安土桃山时代到明治维新时代,日本陶瓷较为代表的有有田系、萨摩系、唐津烧、荻烧、九古系等,有田系包括伊万里烧、锅岛烧和柿右卫门烧;萨摩系包括竖野烧、龙门司烧和苗代川烧;九古系包括古九古烧、再兴九古诸窑、新九古等。伊万里烧在造型上的主要特征,基本都集中在外销瓷的品种当中,以颇有异国风格的欧洲样式居多。伊万里的五彩瓷在同一时期比较有特色,有以下几种:描金五彩锦地五彩素地五彩、以红为主调的五彩、以磨为主调的五彩、以青花为主调的五彩。五彩中的红色呈暗红色、光泽差的为江户前期之作,到了江户中期便是浅红色,其蓝釉和绿釉一般都很有润感。锅岛烧的器物清晰、精美,一般认为一定出自优秀良匠之手,锅岛烧的生产方式据说是按严格的分工,以流水线的程序进行的,显示了锅岛烧瓷绘工的平均素质是很高的,不然难以烧制出如此令人珍惜的作品,这种生产方式与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