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研究的过程性材料赵枣林联小2016 年 12 月浅谈数学教学中应用能力的培养赵枣林联小 常亚秋新的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以及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明确的说明。所以教师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努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该能力呢?以下是我就本次课题研究之后的几点简单认识:一、利用教材,培养应用意识现行小学数学教学中,与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各册均有。早年,低年级学了“元、角、分”后,就穿插了根据手帕、牙刷等图形,到商店调查价格,再进行填数练习;学习重量单位“克”是安排了一只梨,一包味精的估算。到了高年级,则要求学生填写发票、计算银行利率
2、等结合实际应用的内容了。教学时,教师应利用这些内容,充分对学生进行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同时,教师还应设计好有关“看一看” 、 “掂一掂” 、 “算一算”等演示操作、调查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去领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数学在社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从而提高应用意识。在逐渐丢掉实践的今天,更应提倡。二、提高观察,懂得应用价值在实际生活中,数学随处可见,无处不有。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让学生所学知识和周围的生活环境相联系,帮助他们在形成认识、技能的同时,感受数学应用范围的广泛。如当学生对“长方形”这个要领形成表象后,让学生观察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后,让学生联想在哪
3、里见过运用这种特性制成的设施学生观察到教室里许多物体的面都是长方形的,教学楼的铁拉门是应用了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设置的等,从而对学习产生了更浓的兴趣,不仅加深了要领的理解,更懂得了数学实际运用的价值。三、动手操作,训练运用技能操作启动思维,思维又服务于操作。在数学教学中,有一些教学内容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实验等方法理解、掌握。在学生手脑并用中,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如学生通过演示实验,掌握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再让学生讲怎样让三角形的稳定性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呢?在讨论中,学生的求知欲再次被激发,他们不仅列举出相关的例子来说明,有的还在课后找来木条和工具,应用所学的三角
4、形有关知识修理班里几张会摇动的课桌在实践中,学生进一步尝到了数学应用于实际的甜头。四、联系生活,提高应用能力大纲指出,要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学生会经常获取类似商品折价、银行利率变更信息。怎样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诸如“这件商品现价多少元?” 、 “我存 200 元到红领巾小银行,一年后有多少利息?”等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这时,教师可先布置学生调查该件商品的原价和降价的百分率、银行当时的一年期利率,并记录在册,再回到课堂与同学交流讨论,使之得出要解决前面的问题,其实就是解决“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问题
5、,最后让同学列式解答。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有意设计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从而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就能得到不断的训练和提高。总之,只要教师重视在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有意识、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学生就会得到数学知识、技能的双重收获。联系生活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探究赵枣林联小 常亚秋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下面就我申请的县级个人课题联系生活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探究前一阶段的研究情况以及这一学期的研究打算向大家作个汇报。一:上学年已做的的一些研究工作在充分论证并申请个人课题后,在研究前期我主要摘要采用了文献法,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及
6、相关的一些教育理论,并上网查阅了一些有关本课题的研究情况,一段时间下来,学到了很多。后期我又将所学的理论在现实教学中加以实践,并将所得、所想记录了下来。1.取得的成果A.鼓励创新,引导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创新意识的培养要从提出问题开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形成学习数学的心理自由、心理安全。激励学生能大胆质疑,乐于讨论,对数学活动充满热情,敢于提出问题并积极主动地从事探究活动。具体操作是:以教材为依托,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经验,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有用的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创设现实情境,引导
7、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过去,我们经常这样开始上课:“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什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什么什么。 ”倒是简单明了,开门见山。可是却把知识的前后联系、数学自身的魅力、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心理需求顾及甚少,这种情境冷冰冰、硬邦邦的教学模式显然太陈旧了。近来大家都非常重视创设教学情境,我们知道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环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因为只有在各种有益的环境中,或者说土壤中,才能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调动起学生内部逐步形成的知识、经验、策略、模式、感受和兴趣,甚至是冲动。我在教学中也作了尝试,例如,在连
8、乘应用题的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片段:(1)提供问题情境师:同学们你们课前都做了调查是吗?谁来说说,你们家一天大约丢弃多少个塑料袋?(学生汇报,教师依次板书:0 个、1 个、2 个 与学生达成共识后选用 2个,并板演:每个家庭每天丢弃 2 个塑料袋。 )师:(出示图片:一座居民楼,有 4 个单元。 )这是老师所住的居民楼,从这幅图中,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生:这座居民楼共有 4 个单元,每个单元有 12 户。(2)提出中心问题。依据课前调查和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这座居民楼一天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从而得到一道完整的连乘应用题:一座楼房有个单元,每个单元有户,每个家庭每天
9、丢弃个塑料袋。这座楼所有家庭一天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创设这样的生活情景和中心问题,本来是枯燥乏味的连乘应用题,变成一道乐于探索,兴趣浓厚的实际问题,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发了认知冲突,同时给了学生探索、合作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的力量,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同时这种教学模式强调了小学生学习数学行为的生活背景。这个行为与背景的关系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小学数学具有现实的性质,数学来自于小学生的现实生活,再运用到他们的现实生活中去,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小学数学内容的基础。第二,小学生应该用现实的方法学习数学,即学生通过熟悉的现实生活自己逐步发现和得出数学结论。简言之,就是让学生在身边的事情中
10、发现数学,通过身边的事情学习数学,把数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又如求平均数应用题的教学设计中,教学片段:(1)提供问题情境据气象局统计,南京市今年三月中旬的平均气温是 11。据南京日报报道,2005 年中国居民的平均寿命已达 71 岁。据统计,江苏省省 2005 年的人均居住面积已达 26 平方米。师:像“平均气温 11” 、 “平均寿命 71 岁” 、 “人均居住面积 26 平方米”都是平均数(板书:平均数)师:谁能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能用到平均数?(平均身高、平均体重、平均收入、平均年龄。 )(2)提出中心问题。师;看来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今天这节课我们接来研究平均数。看了
11、这个课题,你想知道平均数的哪些知识?(什么叫平均数?怎样求平均数?平均数什么用?)数学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数学家和教材编者头脑里特有的,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此,学习数学的起点是培养学生以数学眼光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就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为儿童创设有趣的、可探索的、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现实情境,引导他们饶有兴趣地走进情境中,去发现数学问题,并提出数学问题。具体做法还可以从: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小调查、做游戏、直观演示、自制教具、学具等,从而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12、。C、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善于解决问题。提出问题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去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中解决问题,并初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具体操作是,以课改的方向为立足点,以“穿旧鞋走新路”为突破口,灵活处理整合教材,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又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在体验中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的道理,明确数学学科的价值性,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联系实际、应用拓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意识。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如何让学生运
13、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促进学生问题解决意识的提高与发展。所以在后期的研究中我应可能多的采取以作业为渠道,作业设计突出趣味性、生活性、操作性、体验性,如:生活中的测量、购物、今天我当家等,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从而让学生当名生活中的有心人提高学生问题解决意识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发掘有价值的专题活动、实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也可以不到校外,而通过模拟现实,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意识。如在教学 “认识人民币”知识之后,在
14、教学中,教师腾出一定的时间,创设“模拟购物”情境,让学生在课堂演练中学习“买卖东西” 。学生在模拟购物活动中识别商品,会看标价,会拿钱找钱,并初步学会识别假币,懂得要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加深了对人民币的认识,掌握了一定的生活技能。在此基础上布置学生回家帮妈妈购买物品,达到了“虽课已尽,但学习仍在延伸”的效果。真正实现了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之中,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存在的问题我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书面测验、访谈等多种方法对我校三四年级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特点进行一次调查研究。调查内容: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1 厘米,请你用 24 个这样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那么,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请尽可能写出较详细的思考过程,并写出尽可能多的情况。 )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