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供给侧改革1.继续推进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报告显示,五年来,我国依靠改革破解经济发展和结构失衡难题,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产业深刻重塑, “互联网+”广泛融入各行各业。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量子通信、大飞机等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铁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引领世界潮流,已成为中国的品牌名片。同时,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也取得明显成效,仅在以钢铁、煤炭等行业为重点“去产能”中,已退出钢铁产能 1.7 亿吨以上、煤炭产能 8 亿吨,安置分流职工 110 多万人。这些成果离不开国家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努力。李克强提出,2018 年的发展主要预期目标要实现 GDP 增长
2、 6.5%左右、 CPI 涨幅 3%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 5.5%以内等。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继续抓好“三去一降一补” 。报告明确提出,2018 年,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发展智能产业,拓展智能生活。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关乎群众和企业切实利益的网络提速降费上, 报告带来一个好消息:2018 年将取消流量“漫游 ”费,移动网络流量资费年内至少降低 30%。发展壮大新动能的同时,要继续破除无效供给。政府工作决心之强从报告
3、提出的目标可见一斑:2018 年再压减钢铁产能 3000 万吨左右,退出煤炭产能 1.5 亿吨左右,淘汰关停不达标的 30 万千瓦以下煤电机组。二、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1. 在中国新的金融监管架构之中,央行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两会)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现在还在进行之中,在本次人代会最后几天,可能代表们还要就国家机构改革研究讨论,其中也包括金融监管体制进一步改革。一些主要的内容,在去年 7月份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所披露的消息里,已经说明了金融改革的一些主要思路,包括其后成立了国务院金融稳定与发展委员会,其办公室放在人民银行,这些都表明人民银行将在新的金融监管框架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现在这个作用,我个人体
4、会,一个是有一些金融监管的空白,过去的监管体制出现了一些空白,这些空白可能需要尽快的弥补。第二个是金融监管有一些规则,也出现了一些缺陷,需要增强金融规则的制定。此外,还有一些已经发生的金融机构或者准金融机构的风险需要抓紧进行处置,维持金融系统的健康。这里的工作其中有一条也是人民银行要牵头,增强各个金融机构特别是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提高协调的效率。这是机构改革的若干个方面。可能大家还需要进一步再看金融机构改革还有哪些内容。当然,我们机构改革还是主要依据中国国情,也参考了国际上各种不同的金融监管机构的设置,参考的过程中也研究了所谓“双峰”监管的体制,但是,我们目前觉得还是要观察一段时间,不是说我们
5、就要采用“双峰”监管的尺度。2.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中对于货币政策的表述是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中性,要松紧适度, “松紧适度” 这个表述比较新,我们如何来理解?(两会)稳健的货币政策、松紧适度这样的表述,主要是针对金融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而言的。我们知道,我们国家的经济目前是稳中向好,我们看一个货币政策松还是紧,可以从几个维度,一是看信贷支持实体经济,支持小微企业,支持“三农”,支持一些薄弱环节。另外一方面是我们支持创新领域,中国经济目前有很多创新的亮点,看这些创新的领域能不能够及时得到货币、信贷、股市,还有其他各种融资方式的支持。同时,我们也要注意防范金融风险,还要注意刚才那位记者提出的金融
6、改革。所以,松紧适度主要是看对实体经济而言,我们的实体经济能不能够得到各个方面有效的支持。能不能够创造一个防风险并且能够平稳推进金融改革的外部环境,这样就为我们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提供一个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从流动性角度来讲,也要松紧适度,也要基本上稳定。我们看流动性方面,主要是看市场利率是不是平稳,整个的超额准备金水平是不是合适,各方面的指标是不是在合理的范围内,这就是我们对“松紧适度”的考量。另外,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讲的是广义货币 M2 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要合理增长,没有讲数量和指标,这也是一个新的变化。我们知道,长期以来我们用 M2 来作为一个主
7、要指标,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也应该说是很重要的作用。我们也要看到一些新的变化,这些新的变化就是,市场的深化和金融的创新,使得像 M2这样的指标跟经济的走势的相关性变得比较模糊,有的时候预测性也变得比较不确定。全世界都有这种现象,这几年我们商业银行贷款以外的科目对 M2 的影响也比较大,各国都面临这种情况,所以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淡化了把 M2 作为一个指标,或者把 M2作为一个预测目标这样的做法。这种相关性下降,它是一个规律性的事,你重新定义M2,改变 M2 的口径也不能够完全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觉得针对这种新的问题和新的情况,针对我们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我们要更注意盘活存量,更注
8、意优化货币信贷存量的结构,这样就能够从一个更广泛的角度来看你说的这个合理增长也好、松紧适度也好。3. 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到了 M2,但没有给具体的数字。未来应该怎么样理解M2 增速?什么是合理增长,怎么去理解 2018 年的货币供给?(两会)由于 M2 指标口径总是在不断变化,主要是金融市场结构、金融产品在不断地变化,M2 不是一个非常精确的衡量货币政策松了紧了的一个工具。但是这个问题既然问了的话,假定说 M2 的口径短期内变化不大,我们怎么看呢?如果 M2 和名义 GDP 增长速度基本一致的话,从广义货币供应量的角度来讲就是不松不紧,名义 GDP 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实际GDP 加上 GDP 平
9、减指数,也就是经过物价调整的 GDP。如果 M2 大于名义 GDP 的增长速度,货币政策就偏松一点,如果低于就偏紧一点。观察是这样观察。但是,假定条件是金融市场的结构、金融产品的结构没有太大的变化。更重要的指标,应该说还是要观察像是通货膨胀率和就业这样的指标,我们光观察GDP 有时候是不够的,还是要看物价水平和就业水平,从这儿来衡量货币政策的松还是紧。再有就是今后大家的关注点可能逐渐从广义货币的数量变化,慢慢转到对于价格的关注,到底市场上这个价格在什么水平,通过统筹考虑价格水平和通货膨胀率来看待货币政策是松是紧。对中国来讲,现在的 M2 增长速度是百分之八点几。从刚才衡量的角度来看,第一是跟名
10、义 GDP 相比是比较接近的,另外,你又可以看到 M2 增长比名义 GDP 稍微低一些,也还有存量的关系。过去,M2 增长速度一直比名义 GDP 高,也就是大家所说的池子里的水已经很多了,新进的水不一定要这么多,所以还跟存量的积累有关系。总之来讲,很难有一个非常简易的指标能让人一下子就看明白,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事情,必须考虑多种因素,加以判断。4.货币政策如何实施(稳健中性)2018 年,在稳健中性货币政策下,公开市场利率上行+流动性合理稳定有可能是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表现形式。从国际来看,全球货币政策进入关键时点。美国近期公布的就业数据好于市场预期,3 月份加息的概率进一步增加。有机构测算,2
11、018 年美联储将会回收 4200 亿美元流动性。2017 年我国央行虽保持存贷款基准利率不变,但先后上调了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等利率水平。因此,随着 2018 年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收紧,我国央行将可能提升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增强货币政策的灵活性。从国内来看,虽然我国国民经济日益稳中向好,好于预期,但是内在增长动力还需培育和巩固,货币政策要注意稳增长与去杠杆、防风险的平衡。一方面,要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中性;另一方面可采取定向降准、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等货币工具来“削峰填谷” ,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合理增长,维持流动性的合理稳定。5.如何构建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双支柱”监
12、管框架文章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深化金融改革时强调,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其中,“双支柱调控框架”是较十八大报告全新增加的内容,也是未来我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政策框架,在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16 年四季度)中首次提出。今年7 月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特别强调“双支柱”调控框架。这次,在十九大报告中正式提出,表明其作为金融调控政策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定位。货币政策属于传统宏观政策,过去主流央行的政策框架以货币政策为核心。而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各国监管当局
13、普遍认识到只有货币政策对于维持金融系统稳定还不够,很多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是由于宏观审慎监管的缺失导致。于是,全球金融稳定理事会以及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提出了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中国人民银行早在 2009 年就开始研究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并于 2016 年将原有的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与合意贷款管理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包括资本和杠杆情况、资产负债情况、流动性、定价行为、资产质量、跨境融资风险、信贷政策执行等七个方面。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的建立,弥补了以往货币政策框架和微观审慎监管的空白,引入了逆周期调控因子,目的是更好地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实践证明,“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
14、框架,是我国在金融宏观调控政策框架实践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在维护金融稳定方面初步发挥了功效。首先,更加全面地对社会融资活动进行逆周期调节,促进银行体系稳健运行,并及时将互联网金融创新纳入宏观审慎监管;其次,有助于抑制资产价格的过度波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资产价格泡沫化趋势;最后,增强了金融宏观调控的前瞻性、有效性,维护了金融稳定。稳健的货币政策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宏观审慎政策为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和传导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目前,我国的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已逐渐清晰,下一步还需要对相关机制进行加强和完善。首先,要持续加强货币政策在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作用。一
15、方面,加强人民银行对流动性便利和公开市场操作等不同工具的搭配使用,保证市场流动性维持在合理水平,推进货币政策向更加个性调控转型,增强价格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政策利率的信号作用和对市场利率的有效引导。目前货币政策利率向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传导较好,但是对信贷市场的传导仍然较弱。其次,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强化宏观审慎管理。宏观审慎监管从宏观角度对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进行监控,在分业监管格局下需要有专门部门进行协调。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决定成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并将办公室设在人民银行。未来,应充分发挥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的作用,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落实监管职责,强化宏观审慎管理和逆
16、周期调节,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最后,随着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复杂化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需要不断丰富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框架的内涵和外延,如继续将跨境资本流动纳入 MPA,加强房地产市场的宏观审慎管理,充分发挥好金融宏观调控的积极作用,既防范金融风险,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文章二:作为金融宏观调控改革的重要政策指南和行动纲领,双支柱调控框架至少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改革和完善传统货币政策,构建新型货币政策框架(即货币政策支柱) ;二是改革和完善传统金融监管政策,建立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即宏观审慎政策支柱) ;三是在同一个整体政策框架下,强调两个支柱之间的充分协调和配合。
17、首先,我们来看作为支柱之一的货币政策。在“双支柱”调控框架下,货币政策已不再简单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货币政策,而是孕育着若干重要的转变、改革和创新,以更好地适应现代金融体系下的宏观调控需要,进一步提升货币政策效果。从实践情况来看,央行目前已经在做的工作除推动货币政策调控方式从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之外,还创设了常备借贷便利(SLF) 、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 SLO) 、抵押补充贷款(PSL ) 、中期借贷便利(MLF)和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等多种新型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增强了货币政策的调控能力,并为后续货币政策框架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奠定了重要基础。如果从稍长远的视角来看,在全球范围内,货币政策的未来发
18、展可能还孕育着更加深刻的变革,其中最为核心的一点是,由于货币政策事实上对整个金融和实体经济的稳定都负有基础性的责任,因此,货币政策不仅应该关注通胀和产出的稳定,还应该同时关注金融体系的稳定。这就要求货币政策框架从目前流行的“灵活通胀目标制” (以通胀和产出稳定为主)转向兼顾金融和实体经济稳定的“双稳定目标制” 。尽管前景十分诱人,但在“双稳定目标制”框架下,金融稳定的盯住对象如何选择,货币政策如何在金融稳定和实体经济稳定两个基本目标之间进行有效的权衡,这些都是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其次,我们再来看另一个支柱宏观审慎政策。前文已经指出,基于对 2008 年金融危机的反思,建立和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19、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性选择。从具体实践来看,自 2009 年 9 月 G20 匹兹堡峰会正式引用宏观审慎政策这一概念以来,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国际清算银行(BIS) 、G-20 金融稳定理事会(FSB )等国际组织的大力推动下,美国、欧盟和中国等主要国家和经济体都开始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就中国的实践而言,目前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已经涵盖了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在 2011 年正式引入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对信贷投放实施宏观审慎管理,其主要内容是要求金融机构“量体裁衣” ,业务扩张的速度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其自身的稳健性相适应;2015 年底,人民银行将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和合意
20、贷款管理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 (MPA) ,将更多的金融业务和行为纳入管理范畴,从资本和杠杆、资产负债、流动性、定价行为、资产质量、跨境业务风险、信贷政策执行等七个方面对金融机构的行为进行多维度引导。二是为维护人民币汇率和金融市场的稳定,将跨境资本流动的管理纳入 MPA 框架之中,通过引入远期售汇风险准备金、提高个别银行人民币购售业务平盘交易手续费率等方式对外汇流动性进行逆周期动态调节,平抑市场的顺周期行为。三是为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制定和实施了以“因城施策”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为主要工具的住房金融宏观审慎政策体系。今年 8 月,央行发布的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17)提
21、出“ 探索将规模较大、具有系统重要性特征的互联网金融业务纳入宏观审慎管理框架(MPA)” ,这意味着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将进一步涵盖互联网金融领域。最后,加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配合,是“双支柱”调控框架得以发挥整体功效的重要制度安排。在现有金融体系下,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密切关联。一方面,成功的宏观审慎政策可以降低金融体系的整体风险,保障货币政策传导渠道通畅;反过来,货币政策也会影响资产价格和资产负债表,进而影响到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在实践中,宏观审慎政策的优势在于“结构性调控” ,即针对局部领域(如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的失衡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控,而货币政策的优势则在于“总量调控” ,即
22、维持一个总体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在特定的经济阶段,面对日益严重的金融失衡,必须考虑使用货币政策进行总量调节。如果当经济过热迹象已经出现时,货币政策仍然放任信贷闸门开得太大,那么,任何后续的宏观审慎工具都难以奏效。换言之,宏观审慎政策的结构性调节优势必须以适当的货币总量调节为基础。事实上,只有在运用货币政策来防止整体金融过剩的基础上,宏观审慎工具才能更加从容地发挥结构性调控功能。因此,成功而有效的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能够互相增强和彼此促进。在实践方面,此前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已宣布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 ,可以视为统一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加强顶层政策协调的重要制度安排。可以预期,在不
23、久的将来,特别是在监管部门的资源和职能进一步整合之后,在实施重要的宏观金融调控时,中国将形成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和其他金融政策统一决策、密切配合的宏观调控新格局,而这必将极大地提高决策效率和政策实施的效果。三、金融风险1. 2018 年防风险仍然是金融领域的重头,防风险会导致金融改革与发展进入停滞,或者步伐放缓? (两会)大家也知道金融行业,特别是像银行这一类机构本身就是管理风险的行业。因此,防风险如果防得好,这是这个行业发展以及它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一个重要的基础。这个做得好的话,就能够发展得好、能够服务得好。因此,防风险、防危机也历来都是金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个人认为,防风险和改革不
24、是对立的东西,而应该是一致的东西。大家也看到国际上正是由于有了风险、有了危机,才促进了很多新的措施的出台。我们中国有很多重大的金融改革,正好是因为亚洲金融风暴,让我们认识到风险和不足,然后进行了改进。这一轮全球金融危机也是这样。因此我们说防风险是改革的一个部分,2017 年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我们召开了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总书记作了重要的讲话和部署,此后成立了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这些防范风险的动作都改进了监管,改进监管也是金融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改进监管、减少风险的情况下,金融方面其他的步伐反而可以走得更快、更大。比如说我们刚才大家所提到的人民币国际化和市场准入的放开,这些都把监管和改革联
25、系一起。2.金融风险如何防控十九大报告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放在了三大攻坚战之首,强调防控金融风险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重点。防控金融风险,要围绕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做文章。首先,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是防控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实体经济是金融业发展的根本,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业第一要务,2018 年金融业还要采取更多措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和服务力度,提升服务的能力和效率。其次,实现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是防控金融风险的重要内容。金融资源过于集中在房地产将产生较大风险。在做好房地产调控的同时,要注意防控房价下跌可能带来的影响。同时,继续实施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
26、策,进一步推进产品和服务创新,更好满足居民合理的购房和租房需求。第三,实现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是防控金融风险的必由之路。2018 年金融业要继续采取措施,减少资金空转、层层嵌套和监管套利,减少由此产生的跨市场、跨行业、跨领域的金融风险,促进“脱实向虚”的资金进一步归位,更多投向实体经济。四、金融监管1.央行正在牵头制定资产管理行业的监管规则,是出于哪些考虑?规则的进展如何?什么时候能够正式推出,推出后是否会对金融市场带来冲击?(两会)资管方面的发展其实也是一种正常的发展,但中间也有一些不规范的地方,一些类似的产品规则不太一致,另外也有一些冒牌的,打着一个名义来做的,实质上是其他的事情。因此
27、确实有一些漏洞,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资产管理行业进行规范化管理。关于规范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我们在去年 11 月份已经向社会公开征求了意见,大家应该从网上对它的基本框架都可以非常了解。我们也收集了很多的意见,会同相关部门对这些意见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并且也合理的进行吸收。在考虑这个规则的时候,我们会考虑到怎么化解在资产管理业务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所隐藏的风险,以及对这个政策出台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我们会在这之间寻找一个很好的平衡。这个政策人民银行正在会同相关部门进行修改,履行相关的程序以后会尽快向社会公开。2.当前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办法 的制定进展情况如何?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办法主要会聚焦在哪些方面?
28、(两会)一是社会上现在出现了金融控股的行为,有的叫金融控股公司,有的没有叫金融控股公司,但实质上有一些集团里形成了金融控股的做法,可能控股了多家金融机构,可能还在不同的行业,比如说有证券、有保险、有银行的、有信托的等等,这样的一些行为,同时也酝酿了一定的风险,这些东西应该纳入金融控股公司的管理。对金融控股公司,我们试图制定一些基本的规则,但目前也还在初步探索之中。首先一条,我们知道金融业是要依靠有足够的资本,资本是能够吸收风险的基础和能力,因为金融是高风险行业,你必须有一定的本钱来支撑它的稳健经营。目前出现的一些金融控股的行为,使得有一些他们所控制的金融机构的资本并不真实完整,社会上存在着有一
29、些虚假注资、循环注资的问题。因此,强调资本的真实性、资本的质量、资本的充足,这是加强金融控股公司管理的一个内容。二是你既然搞金融控股的话,你的股权结构,集团的股权结构和受益所有人的结构,实际控制人的状态应该保持足够的透明度。如果不透明的话,就容易在中间出现一些风险,出现一些违规的操作。因此,大家对金融控股的股权结构和受益所有人结构都很关注,也能从中能分析到很多问题。再有,也就只有在所有权结构比较清晰的情况下,金融控股集团内部的金融机构要加强对它们的所谓关联交易的管理。一个是,控股集团内部的金融机构之间可能有关联交易,也可能和他们所控股的其他非金融类的企业,也就是实体经济的企业以及海外的企业之间
30、,都可能存在关联交易。所以,对关联交易的管理会有所加强。总之,要保持一种稳健经营、透明度。我认为,这可能是当前对金融控股公司进行管理和起草一些基本规范文件的起步点。当然,以后可能还会参照国际经验,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有更深的考虑。金融控股公司实质上这些年来是发展比较快的,也出现了很多的风险,周行长刚才在讲话当中所谈到的,比如说交叉性的金融风险,比如说在金融控股公司的框架下,风险的隐蔽性比较强,比如说控股公司干预下面的金融机构的经营等等。在中国这个分业监管的模式下,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在规则上存在空白,监管的主体也不明确,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中央国务院要求,人民银行要牵头抓紧制定关于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
31、规则。关于金融控股公司监管规则的重点,刚才周行长在讲话当中都讲到,比如说要落实行为监管,要实质重于形式。比如强化整体的资本监管,建立并表的监管机制,防止虚假出资、循环出资等等短期行为。要严格股权管理,这个股权的架构和组织的架构要清晰,股东和受益人应该是比较透明的,要强化关联交易的管理,要在金融机构和控股公司之间,和其他的产业之间建立防火墙制度等等,现在,人民银行正在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关于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规则。谢谢。3.类似于 P2P 和比特币这样的金融创新往往是起于微,但蔓延十分迅速。我们构建什么样的创新监管的体系或机制,对可能的风险进行早预防?(两会)应该说这也是最近出现的新课题,过去金融
32、系统其实一直是跟科技创新配合得相当好,而且金融系统历来是科技创新的一个非常忠实的拥护者和应用者。大家可以想像,从早期计算机开始出现,从早期所谓通信系统开始改建,从远程通信的出现,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你在社会上看到金融行业不管是银行、证券市场来讲,都是计算机最大的买户,也是互联网非常大的使用者。金融系统很早也是所谓云存储的使用者,最早来讲大规模存储客户数据都是在银行系统发生的。我们金融交易所包括股票交易所在内的都是联网通讯、高速计算、数据挖掘,都是最忠实的云算者。最近出现了一个情况,有一些技术发展比较快,跟常规不太一样,另外科技应用直接导致他们创造新的金融产品,创造新的金融市场板块,这种做法过去不
33、多。新技术出来以后,他们去用,用的过程当中基本上还是把握住了应用的方向和范围。现在是有一些新的,这个新的东西我们第一是表示要密切跟踪,共同合作,再有是如果新的技术马上就投入运用,成为新的金融产品或者新的金融交易市场的板块,我们认为要慎重。按照现在的规则,你该申请的还要申请,该评估的还要评估,稳健以后再进行。同时我们特别强调一条,就是所谓消费者保护和投资者保护,你要注意这些东西它是会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效应。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加强投资者教育或者消费者教育。要知道对于一些特别新的产品,大家都没怎么摸过,过去都不怎么知道的,一定要学懂了再考虑去用,你要用的话,就自担风险,要自己搞清楚,否则的话,也不是
34、完全靠监管能够管得住的。一方面监管要想办法学习跟上新的形势,另一方面有一些规则还是要坚持。最后还要加强对消费者、投资者的宣传教育,树立自我负责的态度。 4.金融监管如何改革近年来,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市场乱象屡禁不止,影响了金融稳定和社会稳定。究其原因,突出的问题在于分业监管的体系与金融业综合经营趋势不相适应。在金融业综合经营趋势日渐清晰、金融创新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金融监管体制如何改革、如何协调配合成为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方向是综合监管,实现监管全覆盖,既不留有真空地带,也不存在重复地带。如针对互联网金融、金融控股平台等存在监管空白的问题,应及时填补监管漏洞、纳入常态化监管。针
35、对监管部门之间监管规则不一致而产生监管套利问题,要加强不同监管机构间的协调配合,制定统一监管规则。从监管体制上看,目前,发达国家主要有统一监管、分业监管和“双峰监管”等三种模式。其中, “双峰监管”模式是把监管职能划分为市场行为监管和审慎监管。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健全金融监管体系” 。在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领导下,结合我国实际采取“双峰监管”模式,构建综合监管体系,加强监管统筹协调,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方向。5.2017 年是监管大年,谈谈你对当前中国监管体制改革的看法。 因 2017 年为中国金融监管大年,因此,有关监管措施类的题目有很大可能会在论述题目出现。 金融监管体制框
36、架已初具雏形:中央层面已成立国务院金融发展稳定委员会,地方金融办则加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的牌子, 与一行三会形成错位监管和补充。穿透式、全覆盖的金融监管框架初步构建,未来国务院金融发展稳定委员会将重点关注影子银行、资产管理行业、互联网金融、金融控股公司四方面问题。 未来着力做好流动性风险、银行不良资产风险、影子银行业务风险。资本市场异常波动风险、跨境资金流动风险防控将成为监管方面的关键。 首先,在货币政策目标方面,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坚持把维持物价稳定和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作为金融宏观调控的核心目标,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强化逆周期调节,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控总量、防风
37、险的关系,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其次,在监管层方面,充分利用人民银行的机构和力量,统筹系统性风险防控与重要金融机构监管,对综合经营的金融控股公司、跨市场跨业态跨区域金融产品,明确监管主体,落实监管责任,统筹监管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统筹金融业综合统计,建立行为监管框架,强化监管的专业性、穿透性。五、金融去杠杆1.2017 年在金融去杠杆的背景下,中国非金融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上升0.47 个百分点,企业融资成本的上升是否会影响经济发展?(两会)全球经济在金融危机中经过这么多年艰难曲折的复苏,终于在全球多个地区都出现了复苏的迹象,因此,很多重要国家的货币政策从数量宽松慢慢退出。首先这是一个好事,这个好
38、事也意味着过去全球范围内的数量扩张和低利率可能逐渐将告一阶段。中国也是整个世界经济的一部分,这个方面的影响大家应该可以预估到。另外,从中国的角度来讲,增长方式也是在转变。我们现在强调经济是一种新常态,是从过去追求数量型增长转向追求高质量增长。所谓过去数量型增长的旧常态,就是有很多事情也是靠资金堆积,资金投放比较大,所以就能够刺激经济增长。这种方式的转变也表明未来经济的增长依靠数量堆积会减少。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中国广义货币的总量在经济体中已经相当大,在追求质量型增长的时候,就有可能减少过去大量依靠资金支持的这种增长方式。所以,实际上整个中国经济体里的广义货币这个池子里的钱可以用得更有效率,一旦
39、用得更有效率以后,也并不见得就是说资金就紧张。应该说,在这个过程当中既有看到整个资金上数量和价格有上升趋势的一面,同时也要看到它也有提高效益和价格下降的一面。在这种情况下,在货币政策上和外汇政策上,都有相应的政策响应。2.去杠杆对金融风险控制的影响去杠杆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一) “负债荒”或将延续,传统存款竞争加剧。去杠杆首先打击的是同业负债,导致高杠杆机构的短期负债来源收缩较快,而资产端由于久期较长未能同步收缩。因此,在资产增速调整到位前, “负债荒”将持续一段时间,促使银行回归传统负债领域加大存款争夺。而央行有意维持 M2 与经济发展速度大体相适应,M2 增速将比前几年有明显回落,这反映出
40、传统存款增长空间有限。在短期内资产需求刚性、存款来源有限且互联网金融加速分流存款的情况下,银行间存款争夺战更加白热化。(二)表内外资产增速总体趋缓。随着去杠杆的推进,部分中小银行高杠杆盈利模式无法持续,资产增速逐步回落至常态。据统计,银行业总资产同比增速从 2016 年末的 16%降到 2017 年 5 月末的 12.6%,其中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分别从 10.7%、17.4%、25%降到 9.8%、11.5% 、20%。可见,杠杆水平较高的中小银行资产增速放缓较快,大型银行资产增长相对稳健。与此同时,受表外理财纳入 MPA 考核、同业理财监管强化的影响,表外理财规模呈现收缩态势。20
41、17 年 5 月银行理财规模单月下降 1.6 万亿元,为十年来最大的单月降幅,其中主要是同业理财压降较多。(三)流动性管理压力加大。金融去杠杆必然引发市场流动性趋紧,但不同机构面临的流动性环境略有不同。大型银行吸存能力较强且杠杆水平较低,在偏紧的货币环境下所受影响较小。中小型银行特别是城商行和农商行,对同业负债依赖度大。而同业负债久期短、逐利性强、变通快,其资金性质更为脆弱。其以同业负债作为长久期资产的支撑无疑加大了流动性风险。若同业存单纳入同业负债考核,则部分中小银行将面临监管不达标,其流动性管理压力将更大。(四)资本充足水平变动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一方面,去杠杆导致资产增速趋缓,一定程度上有
42、助于缓解资本压力。另一方面,表内信贷资本占用较高而表外理财几乎未计提资本,去杠杆促使表外理财“非标”转向表内信贷时,将一定程度上拉低资本充足率。综合两方面的因素,去杠杆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不确定。(五)高杠杆机构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合规风险都将加剧。高杠杆金融机构资金链条紧,期限错配严重,风险敞口大。一旦市场价格发生较大波动,其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较大,资金链条存在断裂的可能,利率风险和违约风险同时放大,并可能引起市场连锁反应。监管部门严厉打击各类不正当套利,高杠杆机构层层嵌套加杠杆套利的行为将受到查处或勒令整改,合规压力加大。金融去杠杆对社会资金面的影响:(一)银行同业业务和债券投资萎缩拉低
43、 M2 增速。随着金融去杠杆的推进,2017 年以来广义货币供应量 M2 余额同比增速整体走低,9月末为 9.2%,比 2016 年末降低 2.1 个百分点,比 2016 年同期低 2.3 个百分点,低于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 12%的增长目标 2.8 个百分点。M2 的派生渠道主要有贷款投放、外汇占款投放、债券投资和同业业务四大类。2017 年以来,人民币贷款增长总体较为强劲,前9 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 11.16 万亿元,同比多增 9980 亿元。伴随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企稳回升,2017 年以来我国跨境资金流出压力也明显缓解,外汇储备恢复小幅增长,外汇占款虽然仍在减少,但比 2016 年同期减少规
44、模大幅缩小。前 9 个月外汇占款累计减少 4318 亿元,同比少减少 1.51 万亿元。在人民币贷款和外汇占款增势良好的情况下,M2 增速回落主要与银行债券投资和同业业务放缓有关,是银行业存款金融机构逐步去杠杆的结果。前 9 个月金融机构“债券投资”累计增加 3.38 万亿元,同比少增 1.37 万亿元;与同业业务有关的“股权及其他投资”和“买入返售资产”增加 4219 亿元,同比少增 5.32 万亿元。(二)表内信贷与表外融资增长有效弥补债券融资缩量,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平稳。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供应量是硬币的两个面,但两者具有不同的经济含义。社会融资规模从金融机构资产方进行统计,而货币供应量则从
45、金融机构负债方进行统计。虽然 M2增速持续放缓,但金融机构资产方的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仍保持平稳增长,2017 年 9 月末同比增长 13.0%,比 2016 年末高 0.2 个百分点,比 2016 年同期高 0.5 个百分点。前 9 个月社会融资规模累计增加 15.67 万亿元,比 2016 年同期多 2.21 万亿元。从结构来看,金融去杠杆导致债券融资减少,但同期本外币贷款和表外融资增长较多,有效弥补了债券融资的缩量。受银行减少债券投资和债市调整的影响,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遇冷,2017 年上半年发行量同比减少 46.5%。受此影响,前 9 个月,社会融资规模中,企业债券净融资累计增加1582 亿元,同比减少 2.44 万亿元。除企业债券净融资大幅减少外,其他社会融资渠道增长平稳,其中,人民币贷款和表外融资表现突出。前 9 个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 11.46 万亿元,同比多增 1.46 亿元;表外融资(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 增加 2.94 万亿元,同比多增 2.99 万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 305 亿元,同比少减少 4300 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增加 6410 亿元,同比少 3191亿元。(三)市场利率走升并逐步向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传导在金融去杠杆政策影响下,2016 年四季度以来,货币市场利率中枢有所抬升。2017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