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6 ,大小:153.45KB ,
资源ID:15073      下载积分:35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507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我国大部制改革面临的阻力与突破对策研究[毕业论文+任务书+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Doc)为本站会员(文初)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我国大部制改革面临的阻力与突破对策研究[毕业论文+任务书+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Doc

1、1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届论文题目我国大部制改革面临的阻力与突破对策研究所在学院法学院专业班级公共事业管理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完成日期年月日2摘要改革开发以来,随着我国政府职能分工的专业化发展,加强政府内部的综合协调,扩大部门间的横向联系越发迫切,在当前形势下,逐步推进大部制改革已是中国政府改革的必然要求。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的大部制改革还存在着对“超大部门”权力扩大的监督难,官位减少后的人员分流难,“大部制”改革的策略和方法的选择难等相关困难。从探索我国大部制改革的突破和发展来说,大部制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在加强部门整合工作的同时,强化对大部委权力的监督,还要健全法律保障制度,实行

2、“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方针,以期更好地推动政府行政机构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关键词大部制改革;阻力;突破发展3ABSTRACTREFORMANDOPENINGUP,ALONGWITHOURCOUNTRYGOVERNMENTFUNCTIONDIVISIONOFPROFESSIONALDEVELOPMENT,STRENGTHENGOVERNMENTINTERNALCOORDINATIONANDEXPANDTHELATERALTIESBETWEENGOVERNMENTDEPARTMENTSISINCREASINGLYPROMINENT,INTHECURRENTSITUATION,TOPROMOTE

3、THEGRADUALREFORMHASTHESUPERMINISTRIESREFORMOFTHECHINESEGOVERNMENTISTHEINEVITABLEREQUIREMENTINTHISPAPER,THEDIFFICULTYFORMOSTOFTHEREFORMINCHINAANDFACINGTHERESISTANCEOFTHEINQUIRY,FOUNDTHATINCHINATHEREAREDIFFICULTFORTHESUPERVISIONOFEXTENSIONOFTHEPOWERSOFTHE“SUPERSECTOR“DIFFICULTDIVERSIONOFOFFICIALPOSITI

4、ONTOREDUCESTAFF,MOSTOFTHESYSTEMREFORMSTRATEGIESANDMETHODSTHECHOICEISDIFFICULTANDOTHERRELATEDDIFFICULTIESFROMTHEEXPLORATIONOFTHEBREAKTHROUGHINTHEREFORMANDDEVELOPMENTOFOURCOUNTRYMOSTOFTHESYSTEM,MOSTOFTHECOREOFTHEREFORMISTOTRANSFORMGOVERNMENTFUNCTIONSANDTHESTRENGTHENINGOFSECTORALINTEGRATIONATTHESAMETIM

5、E,STRENGTHENTHESUPERVISIONOFTHEPOWEROFTHEMAJORMINISTRIES,BUTALSOIMPROVETHELEGALPROTECTIONSYSTEM,THEIMPLEMENTATIONOFACTIVELYANDSTEADILY,“THEPRINCIPLEOF“GRADUALANDORDERLYPROGRESS“INORDERTOBETTERPROMOTETHEFURTHERDEVELOPMENTOFTHEGOVERNMENTSADMINISTRATIVEREFORMKEYWORDSTHESUPERMINISTRIESREFORMRESISTANCEBR

6、EAKTHROUGH4目录引言1一、我国实行大部制改革的背景1(一)大部制基本理念1(二)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行政机构改革的基本历程1二、我国大部制改革的难点和面临的阻力4(一)对“超大部门”权力扩大的监督难4(二)官位减少后的人员分流难5(三)整改后相关部门机制衔接难5(四)大部制改革最大的阻力来自部门利益6三、对我国大部制改革的突破和发展的探索6(一)掌握好改革进程,积极稳妥地推进大部制改革6(二)大部制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7(四)应当健全法律保障制度,强化对大部委权力的监督8(五)解决部门和机制衔接的问题10(六)同步推进大部制改革配套制度与措施11参考文献11我国大部制改革面临的阻

7、力与突破对策研究引言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1这是历次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大部门体制”概念。2008年2月,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启动了改革开放以来第六次政府机构改革。大部制作为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制度产物,是政府行政机构改革和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客观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政府机构改革,取得一定改组成果的同时也还存在冗杂的困境,需要我国政府在改革过程中抓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核心,学习和借鉴国外大部制改革中适合我国国情的经验,不断完善我国行政机构组成与管理。本

8、文的目的即在于研究中国大部制改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中央机构改革和地方试点改革的实践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提出相关的建议和对策。一、我国实行大部制改革的背景(一)大部制基本理念大部制,即大部门体制,一般是指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发展需要,在政府部门的设置中,将职能相同或相近的部门整合、归并为一个较大的部门,或者使相同相近的职能由一个部门管理为主,以减少机构重叠、职责交叉、多头管理,增强政府履行职能的能力,从而达到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和改善公共服务质量的目标所实施的一种具有广泛管理职能的综合管理体制和组织形态。2大部制是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政府管理模式,它是西方发达

9、国家政府机构改革的产物。大部门作为政府机构设置的一种形式,是相对于小部门而言的,通常管理职能较宽,业务管理范围较广,对一项政府事务或几项相近事务实行统一管理。(二)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行政机构改革的基本历程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直至2008年推行大部制改革之前,我国机构改革走过了近30年的艰难历程,总过进行了5次机构改革。年份具体内容改革主要意义1982国务院各部门从100个减为61个,编制从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1石国亮服务型政府中国政府治理新思维,北京研究出版社,2008,第125页。2曾维和“国外大部制改革的动因、过程与内容兼论与我国大部制改革的比较及启示”,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第1

10、期,第37、38页。215万人减为3万人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实行干部年轻化1988国务院部委由45个减为41个,改革后人员编制减少了9700多人矛头直指政企不分,确立公务员制度1993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从86个减少到59个,人员减少20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8不再保留15个部委,新组建4个部委,3个部委更名。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由40个减少到29个消除政企不分的组织基础2003设立国资会、银监会,组建商务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安监总局,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组成部门变为28个逐步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

11、管理体制1982年开始进行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机构改革,目标可以用“精兵简政”来概括,主要是针对部门林立、机构臃肿、层次重叠、工作扯皮、效率极低的状况,以便有效地领导经济建设和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原则是在中央撤委并部,即撤销重叠的机构,合并业务相近的机构,减少直属机构。改革从中央开始,逐渐向地方推进,历时3年,取得了两个方面的成果。第一,在行政部门的领导班子方面,明确规定各级各部的职数、年龄和文化结构,减少副职,提高文化素质。第二,在精简机构方面,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办事机构以及地方政府工作部门和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有了较大幅度的减少。这次改革的主要意义还在于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提高政府工作

12、效率,实行干部年轻化。由此可以看出,此次的改革已经与现代行政管理理念接轨。1988年的机构改革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次机构改革。当年4月9日,七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首次按照现代行政管理的要求,提出我国行政管理体系的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近期目标是转变职能,精干机构,精简人员,提高行政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逐步理顺政府同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的关系、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及中央政府同地方政府的关系;长远目标是要建立一个符合现代化管理要求,具有中国特色,功能齐全、结构合理、运转协调、灵活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本次改革的原则是坚持党政分开、政企分开,讲究精简、统一、效能;基本要求是减少政府机构直

13、接干预企业经营活动的职能,增强3宏观调控职能,初步改变机构设置不合理和行政效率低下的状况。这次改革还首次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是这次机构改革的关键”的重要内容,这就意味着我国的行政改革已经与以前的改革有了很大的不同,意味着现代行政管理理念已经融入机构改革当中。3随着1989年发生的政治风波,机构改革没有继续推进,尤其是地方机构的改革停顿下来。第三次改革始于1993年,是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背景下展开的。中共十四大决定要“下决心进行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提出从1993年开始,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机构改革。4从这次机构改革方案就可以看出和以往机构改革有所不同的目标,就是要求政府机构适

14、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改革的重点是转变政府职能,二转变政府职能的根本途径就是政企分开。与此同时,省市地方政府也开展了机构改革工作。第四次改革始于1998年,这次改革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推进的,也是前几次改革的继续和深入,改革的力度颇大,涉及被精简和调整的机关人员众多,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大的影响。1998年2月,十五届二中全会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主要加强综合部门,裁并减少专业部门。5继中央机构改革以后,1999年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也对全国各级政府进行的大规模改革提出了相关原则,为地方机构的改革指明了方向。通过这次机构改革,精兵简政似乎

15、再也不是以后机构改革的重点。第五次机构改革始于2003年。在此之前的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以及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贸易,中国政府职能必须和国际接轨。正如当年中国入世谈判首席代表、前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所说“在中央作出加入WTO的重大决断时,意味着我们由原先的被动接受冲击向主动引进外力转变”;“入世后最大任务是转换政府职能”。6在中央的背景下,200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的重点就和以前有所不同,改革的装点不再是精兵简政,而是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体系,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机构体系,强化政府的市场监管机构体系,建立内外贸统一的大商务管理机构体系。新世纪改革的触角开始伸向事

16、业单位分类改革及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首先在地方展开,为以后的大部制改革、地方机构改革及事业单位改革的全面推进做准备。整个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中国经济体制都处于重大的转型当中,即通过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逐步走向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与此同时,中国的政3吴爱明刘文杰政府改革中国行政改革模式与经验,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第22页。4参见十四大报告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5吴爱明刘文杰政府改革中国行政改革模式与经验,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第25页。6龙永图“入世后最大任务是转换政府职能”,扬子晚报,2001年11月7日。

17、4府职能也不断地处于重大的变化之中,基本上是在被动地适应着经济体制的转型,这种改革是带有中国特色的“渐进式”地向前推进。我们的政府机构已经越来越不像过去的模型,新型的政府形象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二、我国大部制改革的难点和面临的阻力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中国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一样,明显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政府机构设置和运行仍然带有“直接经济干预型”痕迹。现有的中央机构专业化程度高,部门分工明细,行政职能交叉重复,过多地涉足于微观经济领域,淡化了政府的公共服务和宏观管理职能。进入新世纪,机构改革的重点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减少机构数量和人员编制,而在更

18、大程度上是对政府机构的重新整合,以期对解决政府职能交叉起到积极作用,杜绝各职能部门相互踢皮球的现象,降低行政成本。大部制改革促使政府的公共权力整体收缩,随之降低官员腐败的机会。7因此,从理论上看,大部制改革造成的职权集中,客观上会促使腐败减少,从而抑制职能权力的滥用,并且大部制对于中央行政机构的良性运行,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大部制改革,与中国经济、社会体制发展以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上要求政府不能过多干预微观经济,反映在政府体制上就必须走大部制管理的道路。然而我们要冷静地看待大部门体制改革,尽管这一管理模式在国外有比较成功的经验,但在现行的体制下,究竟能

19、不能十分有效,建立的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阻力,都是值的我们关注的。如果按照大部制的方案调整政府机构,必然会对政府的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产生重要影响。改革越向前推进,遇到的阻力和困难就越多。面对这样一项大刀阔斧、伤筋动骨的改革,势必会牵涉很多人的利益,特别是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改革面临的的阻力可以说是前所未有。因此,厘清和把握大部制改革的难点,将有利于大部制改革的顺利推进。(一)对“超大部门”权力扩大的监督难尽管大部制机构可以通过改变组织形态来抑制部门职能交叉、相互扯皮等问题,但也可以把分散的部门利益通过“大部”积聚成为集中的部门利益。实行大部制管理后,由原来的几个部委组成新部门,权力和财力势必更加集

20、中,权力的高度集中,如果缺乏有效的民主制约,必然会造成公共权力肆无忌惮的背叛公意,最终走向公众的对立面。因此,对这种“超大部门”能不能建立一种有效的权力监督约束机制,遏制部门的不正当利益,又怎样防止因权力过度集中而产生的腐败问题,将成为影响大部制改革能否成功的一大关键因素。7吴爱明刘文杰政府改革中国行政改革模式与经验,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第37页。5(二)官位减少后的人员分流难公务员是国家整体运行宝贵的人力资源,是维护正常国家秩序的保障和基础,公务员队伍的稳定,关乎社会稳定。大部制改革带来的必然是机构的减少,官位的减少,人员成功分流是机构改革的一个重要保证。人员如果不能安全有序地分流,不

21、仅不利于政府机关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而且,已有的政府机构改革成果也可能丧失殆尽。大部制下的机构精简和重组所带来的人员分流问题,是大部制改革的难点,也可以说,如何妥善安置分流人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部制改革的成败,因为合并后的人事配置如何做到恰到好处,往往很困难。“这里的一个困境在于,如果搞平衡,那么就会影响组织的有效运行;如果根据实际情况有差别地对待,就有可能引发不满,从而导致大部在建立之初就出现不团结现象”。8现在的大部制改革,人员分流的困难在于是否能够在各级各地政府的统筹安排下,分流人员在预定的时间内相对顺利的离开原有部门,较为顺利地走上新的工作岗位;人员分流的政策导向、政策标准和政策

22、操作是否公开和透明;分流人员的利益是否能够得到有效保障等。这方面,我国当前做的确实不够,很多方面落实不到位,分流后工作岗位不能保证,分流人员的自身利益得不到保障,政策也不够健全,不能保证分流的顺利进行。有些机构改革实行富余人员带职分流,超编干部离开机关,保留职级。很多单位通过设置一些事业编制的机构或者行业协会等来消化这部分人员,搞体外循环,这样做,不仅增加了改革成本,而且增添了新的“准”管理机构。可以说当前我国在此方面的努力成效有限,分流人员的利益保障不够,相应的政策体系也不完善。(三)整改后相关部门机制衔接难1、中央与地方大部制改革衔接不够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实行的是从上到下的策略,国务院在对中

23、央机构改革部门改革进行一定改革之后,于2008年3月下发了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了对于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实行大部制的目标,要求“根据各层级政府的职责重点,合理调整地方政府机构设置。在中央确定的限额内,需要统一设置的机构应当上下对口,其他机构因地制宜设置”。9一些地方政府结合自身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创新性地提出了一些大部制改革方案,并取得了一定实效,对于解决机构冗余、职能不清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中央与地方机构改革往往不同步,同时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和制度保障,地方大部制改革走走停停,出于地方部门利益牵制、改革动力不足等因素考虑,不敢放开胆子往前走,往往使一些已经被证8司林

24、波“大部门体制改革的难点、挑战与关键”,长白学刊2009年第2期,第7174页。9国务院“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5期,第7、8页。6明确实有效的地方大部制改革最终流于形式。2、机构整合后的各项机制对接磨合难内部需要磨合,外部需要磨合,上下级之间需要磨合,政府机构和党的机构设置需要磨合,等等,如何做到不重复、不重叠,在很大程度上在考验着大部制的生存系数。“大部制改革会牵动政治体制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真正的大部制是很难确立的。从更深层次来看,大部制改革最终会涉及和涵盖到党政、人大等系统,因此是跨党政的,甚至要考虑党的权力和政府权力的对接。这个问题非常重

25、要,需要政治体制改革配套。”10某种程度上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必须要被纳入到政治体制改革方案中,只有从国家权力结构上进行调整,大部制改革也许才会有更强的生命力,更大的持久力。所以,如何进一步整合大部制改革后各部门内外的关系,将是大部制改革下一步应重点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四)大部制改革最大的阻力来自部门利益实际上,目前政府管理中出现的职能交叉、行政成本高、协调困难等问题,除了机构设置自身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根源则是现实的部门利益,形成了“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集团化”11。国内学者将我国大部制改革面临的最大困境归结为大部制改革中的部门利益问题,旧有的部门设置已对政府公共权力和社会资源分配

26、权有较明确的划分,在此基础上,公共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部门利益私有化现象在我国各级政府机构中普遍存在,形成“稳定”的部门利益格局。部门利益体现在改革政策的提出和制定上,并且,跟一些利益群体构成特殊利益集团,这些利益盘根错节,根深蒂固。深化机构改革就会触及他们的既得利益,破坏他们既得利益的链条,一旦破坏,就会给他们造成心理恐慌,势必会引发他们的不满和抵制,就会想方设法阻止改革的进行。大部制改革势必会对各部门的权力以及利益分配作出调整,部门处于对自身利益的保护以及大部制改革未来不确定性的规避,通常会采取不协作甚至阻碍的方式面对改革,部门利益这一改革关键步骤无法得到破解,使得大部制改革的进一

27、步深化就变得异常困难。三、对我国大部制改革的突破和发展的探索(一)掌握好改革进程,积极稳妥地推进大部制改革大部制改革的实践和经验来源于西方,在我国推行的时间还不是很长。西方的理论和实践虽然值得我们借鉴,但是基于历史、文化和国情等因素的不同,我们绝不能照搬照抄。因此,掌握好推进大部制改革的策略和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10林霜“大部制”改革面临挑战”,社会科学报,20080103。11石国亮服务型政府中国政府治理新思维,北京研究出版社,2008,第131页。7大部制改革与以往的机构改革具有本质的区别,它涉及到体制内的深层次问题,波及到多部门利益,乃至公务员队伍的稳定和公共服务的质量等问题。因此大部制

28、改革决不能冒进,必须统一部署,逐步推进,注意改革原则和推进策略的综合运用,对改革过程中的责、权、利进行有机整合,以整体利益化解部门利益。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中国的改革本来就是“渐进式”的革命,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呈波浪状向前迈进,以避免操之过急或行动过慢的缺点。“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方针,既通过改革去解决一些长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又保持了中央部委机构相对稳定以及改革的连续性,更能够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取得积极成果,远比疾风暴雨式的革命更为有效,更能减少社会风险和改革成本。(二)大部制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要紧紧抓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核心”是大部制改革最重要的内容,也是大部制的重要方向

29、。2008年3月11日,前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对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作具体说明,指出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的主要任务,即“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和理顺部门职责关系,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加强能源环境管理机构,整合完善工业和信息化、交通运输行业管理体制,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与整合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12这就明确了大部制改革的任务和以往几次改革不同,不是以精简机构和压缩编制为主。这次大部制改革中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突出了三个重点一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科学发展;二是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三是按照探索职能有

30、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要求,对一些职能相近的部门进行整合,实行综合设置,理顺部门职责关系。换言之,推行大部制同时就意味着政府职能必须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己任,从而使得政府权力得以规范、回归公共服务。如果大部制改革达不到转变政府职能的效果,那么,它就会像之前的历次政府机构改革一样,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因为大部制一个直接的目的就是要打破现有的部门利益,但正如人们所担心的,如果几个部合并成为一个超级部,权力很大,对它进行监督恐怕更加困难。要解决这一难题,惟有真正转变政府职能。总之,大部制是社会大转型中政府保障服务性功能突出、行政色彩淡化的必然选择。而一个整合了不

31、同部门利益的强势大部委,其职能也应该适应和体现市场经济发展和公共行政12吴爱明刘文杰政府改革中国行政改革模式与经验,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第41页。8的管理需求。衷心希望这次大部制改革能够收到扎扎实实的成效,政府部门都能成为一个个办事干练、勤政为民的政府。(三)完善人员分流制度大部制改革过程中必然产生一部分由于机构合并撤销、部门职能整合而导致的冗余公务员群体,正确处理好这一群体的分流安置工作,对于大部制改革避免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有重要意义。人员分流是维护国家正常秩序的保障和基础,关乎整个公务员队伍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首先,政府应向社会大众和公务员队伍明确政府机构改革的决心和信心;

32、然后要在各级各地政府的统筹安排下,让分流人员在预定的时间内相对顺利的离开政府,离开原来的工作岗位,较为顺利地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对于新岗位的酌定,可以考虑相关事业单位和公共部门。因为我国权势部门人数众多,而有的事业单位和特别是公共部门存在人员不足的情况。若能将政府部门中需要分流的人员有导向性地安排到相关公共部门,对于类似完善社会保障部门制度的工作将会节省行政成本。关于人员分流的政策导向、政策标准和政策操作具有公开性和透明度。要把工作需要,群众参与,综合考评,组织决定结合起来,为实现群众参与和竞争上岗而制定必要的规则、程序和形式。同时,完善人员分流制度,保障分流人员的利益,重点关注分流人员的再就业

33、问题,通过再就业培训、介绍岗位、优惠政策等帮助使其尽快获得职业发展,解决其后顾之忧,使人员分流实现平稳过渡,减少动荡,这样,才能减少改革的阻力。(四)健全法律保障制度,强化对大部委权力的监督1、健全法律保障制度由于受计划经济和部门立法的影响,我国相当程度上存在一个部门一套法律体系的现象,这是计划经济和部门立法的结果,在进行大部制改革后,相关的执法主体,诉讼管辖和法律适用范围等会出现变动和调整。大部制改革必然会涉及到现行法律法规的修改问题,我国政府应当以此为契机,实行综合立法,使我国的法律体系进一步协调和统一。国外大部制改革成功经验表明,大部制改革的推进和取得实效离不开强有力的法律法规支持,科学

34、合理制定改革法案,用法律手段制约和督促各级政府大部制改革的开展,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当下大部制改革难以有效推进的问题,法律法规的制定需要兼顾统筹性安排与关注部门、地区差异性,使其起到良性的促进作用;同时,建立完善的大部制改革行政一体化监督制度,对各级政府的大部制改革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监督;构建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考核大部制改革的进程与成效,同时将考核结果作为各级政府官员任用罢免和部门资源分配的依据之一,使大部制改革开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得到大力推进。9根据我国国情,可以采取以下几点具体措施一方面,全国人大常委会规范部门立法,废除与现行法律制度相抵触的部门立法,对于那些符合我国

35、立法原则和与现行法律法规相适应的部门立法,要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并颁布实施。另一方面,切实加强行政组织的法制体系建设,推进行政组织的有效设置、合理定位职能和运行机制的法制化,以法律的形式将政府部门的设置固定下来,不得随意增减,如有增减的必要,需要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并修改相关法律。政府各部门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职权,不得违反法律。此外,强化预算的法制化。立法机关要制定严格的预算法案,对各行政部门进行严格的财政控制,监督每一笔财政支出的具体去向,坚决打击滥用职权、贪污腐败和公款吃喝等腐败现象。132、强化对大部委的监督长期以来,在中国政坛,人们习惯将党委、政府视为“一线”,人大、政协视为“

36、二线”。其原因在于人大、政协的领导成员多数是由从党委、政府退休下来的官员担任,年龄结构普遍偏大,被称作退居二线;其次,一旦进入人大、政协,则被视作坐上了“冷板櫈”,鲜有再进入党委、政府部门任职的情况,大多数人进去后,基本上就是静待退休了。导致人大不仅不需要“仰望星空”,甚至都不需要脚踏实地,漂浮着“混”就足够了。也正是因为这种“退”、“冷”、“混”的观念长期存在,导致人大在很多决定上只是象征性的走走法律程序,并未实质性的发挥其最高权力机构的作用,更多的是充当了保姆的角色,14没有正常发挥人大的监督职能。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对大部门的监督主要是靠完善政治问责制与行政组织法律制度来实现的。如英国

37、议会于1979年改革专门委员会制度,设立部专门委员会,专门监督政府各部;2001年至2005年间,英国下议院共设18个部专门委员会。大部门体制下的部长应明确实行部长责任制,部长应对部门各机构、各公务员的政策、行为及其后果向人大和政府负责。中国大部制改革后的大部委将拥有更强大的权力,对于本来就由于信息不公开而难以监督的权力,在强大的阵势下,更是难上加难。因此,要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对于大部制权力的监督,一开始就要想尽办法对其强化监督。加强权力监督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权力置于阳光下运作,因为在阳光下生长的权力才不会发霉变质。为此,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健全

38、政府信息发布制度,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13石国亮服务型政府中国政府治理新思维,北京研究出版社,2008,第131、132页。14HTTP/ECONOMYCAIXUNCOM/CONTENT/20110708/CX01TDI8ALLHTML。10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创造条件让人民更有效地监督政府。”15同时,要切实加强人大的监督职能,通过不同的方式争取本应有的话语权。我们也可以看到,在人大自身和部分代表的努力下,人大自身的形象正在逐步转变在车船税、过路费、房价、医改、财政等很多方面,人大开始更加积极的发挥自己的作用,而部分代表、常委更是一改往日形象,走在前列,努力维护自己的监督权和立法权等。16

39、(五)解决部门和机制衔接的问题1、梳理部门关系从国际社会的经验看,“大部制”能解决政出多门、政府之间职能交叉、权责不清的状况。“大部制”方案提出了“决策、执行、监督”分立的改革方向,因此,实行“大部制”不是简单地把职能相近、业务雷同部门合并或拆减,而要对“三权”进行厘清、分立归属,并使其相互制约,形成良好的权力制衡与监督的运行机制。17大部门体制可以有两种模式一是在部与部之间,让有些部门专门行使决策权;二是在一个大部门体制内部,机构的功能要进行分化,有些机构专门行使决策权,有些机构专门行使执行权,有些机构专门行使监督权。比如政府采购法颁布实施后,财政部是政府采购政策制定机构,但不是执行机构,执

40、行权交给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代管的国务院政府采购中心。18其他部门也可以参照这些做法,确定或成立执行机构,使其与决策部门之间形成清晰的责任关系,这样,既有利于政府核心部门专心致力于决策,保证决策的高效和科学,又有利于使政策得到更好的执行,还有助于减少因权力集中而导致的腐败现象。2、大部门体制改革既要中央统一部署又强调地方的因地制宜(1)正确对待中央与地方大部制改革的关系当前,地方大部制改革的开展缺少中央政府明确而具体的回应,没有持续性的制度性规范和法律保障,导致地方政府缺乏改革动力和勇气,陷入改革困境。中央政府对于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应当采取一放一抓的策略,给予地方政府一定的权力,使地方政府能够

41、自主地结合中央政策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体状况进行符合其自身的大部制改革;同时利用法律规范和行政监督体制加强对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具体行动过程中的法律监督和行政监督。一些地方政府所开展的创新性政府机构改革已被证明是可行有效的,进一步的深化改革需要中央加大支持力度,同时规范其中的缺漏,确保其正常运行。15温家宝总理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16HTTP/ECONOMYCAIXUNCOM/CONTENT/20110708/CX01TDI8ALLHTML。17刘海波“大部制改革的阻力及破解之道”,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11卷第2期,第148页。18汪玉凯中国行政体制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北京人民出

42、版社,2008,第395、396页。11(2)创新性地推进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有的学者指出,地方政府可以在与国务院机构设置相衔接的基础山采取如下几种创新措施地方政府应根据各层级政府的职责重点,合理调整机构设置;进一步家大地方政府部门职能整合的力度;地方政府可配套进行政府决策机制、执行机制、服务机制的改革,从而优化政府运行机制;地方政府要适当减少人员规模,调整和优化公务员人员结构,将人员主要用于公共服务方面。19(六)同步推进大部制改革配套制度与措施大部制改革不仅是一项政治体制改革工程,更是一项组织变革工程。所以,大部制改革中,必须要有系统理论的思维,改革的有效推进需有与行政管理体制相适应的配套措

43、施和制度设计,单一的、不成系统的制度设计对改革作用不大,甚至会起到负面作用。按照系统理论学派的主张,任何组织都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的各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的网络结构。大部制改革同样要涉干部人事、行政审批、事业单位等各个部门和环节。因此,“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也应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改革同步推进。只有跳出行政层面,从更高的层面来分析问题,才能够确保包括大部制在内的新一轮政府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获得成功。”20从配套制度层面寻求大部制改革难点的解决路径,是我们进行政府机构改革的新思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新型治理模式,需要包括政府职能转变、行政体制改革、行政伦理构建等在内的全方位互动。从这个层面上说,建

44、设大部门体制不仅是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的需要,更是推进服务型政府新型治理模式的内在要求。由于转型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种种问题,服务型政府治理模式的构建需要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大部门体制改革也不例外。只有在不断总结和吸取中外大部制改革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政府和社会的不断互动中,循序渐进,大部制改革才能不断地取得成功。19李军鹏“大部制改革下一步”,南风窗2008年第12期,第25、26页。20石亚军施正文“探索推行大部制改革的几点思考”,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2期,第911页。12参考文献专著1吴爱明刘文杰著政府改革中国行政改革模式与经验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年2魏礼群主编科学发展与行政改革M北

45、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0年3张康之、石国亮主编中国政府管理M北京研究出版社,2009年版4汪玉凯等著中国行政体制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5刘华著经济转型中的政府职能转变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6石国亮著服务型政府中国政府治理新思维M北京研究出版社,2008年版期刊报纸7刘海波大部制改革的阻力及破解之道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党报,2010(02)8郑曙村等我国大部制改革的路径依赖及其破解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5)9邓聿文大部制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J党政干部文摘,20080210李玉忠中国政府大部制改革的难点与必然性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46、20100111汪玉凯大部制改革最大阻力来自部门利益J农村工作通讯,20080312董娟我国大部制改革的热点问题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90213郑曙村等我国大部制改革的面临的挑战与应对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09(05)14金潇等大部制改革的困境及破解之道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104学位论文15朱兵大部制改革的难点透析D吉林大学,200916王孝海我国大部制改革面临的路径依赖及其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17张伶俐我国大部制改革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外文文献18FQU,NHEERINKLANDADMINISTRATIONREFORMINCHINAIT

47、SIMPACTONLANDALLOCATION13ANDECONOMICDEVELOPMENTJLANDUSEPOLICY19JPBURNSADMINISTRATIVEREFORMINCHINAISSUESANDPROSPECTSMINTERNATIONALJOURNALOFPUBLICADMINISTRATION14毕业论文任务书公共事业管理当前我国大部制改革面临的阻力与突破对策研究一、主要任务与目标大部制是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进各级政府职能的有效机制。西方发达国家已有成功范例。本课题的主要任务是在明晰大部制基本理念和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现状的情况下,梳理和分析我国各级政府,特别是中央大部制改革

48、的迫切性、面临的阻力和突破的对策,完成一篇符合本科毕业论文要求的学术论文。二、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本课题的主要内容我国实行大部制改革的基本背景和条件、采取的具体举措、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困难、解决的对策,特别是改革需要具体攻坚的部门和层级的对策。本课题基本要求是按照毕业论文写作的时间进度和格式规范,认真查阅相关资料,认真写作和修改,用语规范、表述要富有逻辑性。三、计划进度在20112012学年的第一学期的第1213周进行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的写作;在20112012学年的第一学期的第1419周进行论文写作,并在第19周提交论文定稿;在20112012学年的第二学期的第14周确定论文答辩资格;在201

49、12012学年的第二学期的第59周进行论文答辩。四、主要参考文献1、刘海波“大部制改革的阻力及破解之道”,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党报2010年第2期。2、郑曙村等“我国大部制改革的路径依赖及其破解”,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3、邓聿文“大部制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党政干部文摘,2008年第2期。4、李玉忠“中国政府大部制改革的难点与必然性分析”,湖北经济学院学15报2010年第1期。5、朱兵“大部制改革的难点透析”,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6、吴爱明,刘文杰著政府改革中国行政改革模式与经验,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年版。7、魏礼群主编科学发展与行政改革,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0年版。8、张康之、石国亮主编,中国政府管理,北京研究出版社2009年版。9、汪玉凯等著中国行政体制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10、刘华著经济转型中的政府职能转变,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11、汪玉凯“大部制改革最大阻力来自部门利益”,农村工作通讯2008年第3期。16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公共事业管理我国大部制改革面临的阻力与突破研究一、课题研究意义及现状(一)研究意义大部制,即大部门体制,“一般是指将职能相同或相近的部门整合、归并为一个较大的部门,或者使相同相近的职能由一个部门管理为主,以减少机构重叠、职责交叉、多头管理,增强政府履行职能的能力。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