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一) 、稳定层混合料基层1、混合料配合比不稳定现象:混合料的“水灰比”及含水量变化大,其偏差常超出允许范围。混合料的色泽不一,含水量多变。在现场碾压 23 遍后,出现表面粗糙,石料露骨或过分光滑。现场取样的试件强度离散大。原因分析:采石厂供应的碎石级配不准确,料源不稳定;料堆不同部位的碎石由于离析而粗细分布不均、影响了配比、外观及强度。拌和场混合料配合比控制不准,含水量变化对重量影响未正确估算;计量系统不准确或仅凭经验按体积比放料,甚至连续进料和出料,使混合料配合比波动。混合料放到堆场时,由于落差太高造成离析;出厂又末翻拌,加剧了配合比变
2、化。现场摊铺时,由于人工或机械原因造成粗细分离。预防措施:骨料级配必须满足设计要求,采购时应按规定采购,进料时进行抽检,符合要求后使用。混合料拌和场,必须配备计量斗,对各种原材料按规定的重量比计量;要求不高时也可按材料松容重折算成体积比,进行计量控制。每种原材料的数量应控制在其使用量的5误差范围内。当含水量变化时,要随时调整计量,或调整体积比保证进料比准确。混合料拌制时,拌和机应具备联锁装置,即进料门和出料门不能同时开启,以防连续出料,造成配合比失控。堆场混合料有离析时,在出厂前必须用装载机(铲车)进行翻堆,使堆料上下翻拌均匀。装车时铲斗不要过高,以免混合料离析。加强混合料配比抽检,凡超出质量
3、标准范围,必须重新拌制,达到质量要求后才能出场。治理方法:发现现场的混合料粗细料分离,应在现场重新翻拌均匀后再摊铺或者退料。局部范围出现露骨、或过分光滑,可局部翻松 10cm 厚度以上,撒入预拌好的混合料,拌匀后,再重新碾压。掺加量视具体情况而定。2、混合料含水量波动大现象:送至工地的混合料含水量不均匀,忽高忽低,无法正常摊铺、碾压,给施工时的放样,松铺系数的确定,摊铺、碾压带来困难,影响设计标高、平整度、压实度的有效控制。原因分析:混合料拌制时,加水过多。混合料堆置时间过长而造成混合料过干。混合料出厂时,未经翻堆而造成含水量不均匀。预防措施:混合料的出厂含水量应控制在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上浮
4、25的范围内,根据天气清况(气温、晴雨)取值。混合料堆放时间不应超过规定的时间(如 24h) ,若遇雨,料堆应有遮盖物,并停止生产。治理方法:出厂的混合料,应随气候和季节,以及摊铺方式(机铺或人工摊铺)控制含水量。气温高、摊铺速度慢、含水量可取偏高值。混合料料堆出厂前,必须进行翻堆,使混合料的含水量表里一致、色泽均匀。送至工地的混合料,摊铺前若发现含水量低于允许碾压含水量范围时,在现场路床外将混合料加水复拌,或者退至供料单位重新拌和后再用,但必须在两天内。送至工地的混合料若含水量偏大,应在天气晴好时方能摊铺,以利蒸发,但不应超过两天。3、混合料离析现象:混合料粗细料分布不匀,局部骨料或细料比较
5、集中,骨料表面无细料粘附或粘附不好。混合料离析会造成平整度不好和结构强度不均匀等病害。原因分析:混合料拌和时含水率控制不好,过干或过湿。混合料机拌时间不足,粗细料未充分拌匀。混合料直接用铲车翻拌。拌和质量得不到保证。皮带运输机高度高,送出来的混合料落入料堆时发生离析,大粒径骨料滚至底部和两侧,偏细料集于中间,而出厂时又未进行翻堆。混合料未按规定配比进行拌和或者石料级配不好。预防措施:混合料在拌和时应控制好含水量,含水量应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拌和时间应不小于 30s,以混合料拌和均匀为度。皮带运输机高度应小于 3m。以减少离析。控制好石料的级配,若级配稍有偏差,应通过试验进行调整。治理方法:出场
6、前发现混合料离析,应采用铲车翻堆将混合料拌匀后再出场。混合料由于集料级配不好或配合比控制不当,而造成的离析,则应通过增加细料或粒料进行复拌,以消除离析现象。进人施工现场的混合料发现有离析现象时应在现场路床外拌匀后再摊铺,或者退料。4、混合料摊铺时离析现象:用机械摊铺后,机械两侧骨料明显偏多,压实后,表面呈现带状露骨现象。人工摊铺后,混合料局部离析,粗细料局部集中。原因分析:出场混合料不均匀,或者运输与倾卸过程中产生离析。机械摊铺过程中,大粒径石料被搅到两侧而水泥集中在中间。摊铺宽度愈宽,混合料含水量越小,粗细料分离越明显。人工摊铺时,摊铺工具使用不当,如用钉耙等,使粗细料集中于表面,细料沉于下
7、部,形成离析。预防措施:进混合料前,应先对供料单位原材料质量情况进行实地考查,并对混合料的配合比、拌和工艺进行试拌、复验,保证出厂混合料均匀,含水量合适。机械摊铺时,分料器内始终充满混合料,以保证分料器转动时混合料均匀搅动。根据机械的机型以及配合比中细料的多少,通过试铺确定摊铺的最大宽度,一般应控制在机器最大摊铺宽度的 23。摊铺速度不大于 4mmin。非机铺时进入现场的混合料应按摊铺厚度来估算卸料堆放距离。卸车时宜采用拖卸,即车边走边卸,以减少翻卸造成离析。严禁使用钉耙摊铺混合料和铁锹高抛混合料。治理方法:机摊完毕后,先初压一遍,基层表面局部出现离析,露骨松散时,应及时扫嵌事前拌和混合料。扫
8、嵌后,应适当洒水并及时碾压。基层表面出现小范围细料集中,应及时进行翻挖,挖深 10cm 以上。洒上适量的碎石,洒水、拌匀、摊子、碾压,并于周边接顺。离析严重,涉及范围大,应挖除、重铺。5、基层压实度不足现象:压实度不合格或合格率低。开挖样洞可看到骨料松散、不密实。原因分析:碾压时,压路机吨位与碾压遍数不够。碾压厚度过厚,超过施工规范规定的碾压厚度。下卧层软弱,或混合料含水量过高或过低无法充份压实。混合料配合比不准,石料偏少、偏细。混合料的实际配合比及使用的原材料同确定最大干密度时的配比及材料有较大差异。(二) 、沥青砼路面面层1、松散现象:面层集料之间的粘结力丧失或基本丧失,路表面可观察到成片
9、悬浮的集料或小块混合料,面层的部分区域明显不成整体。干燥季节,在行车作用下可见轮后粉尘飞扬。原因分析:沥青混凝土中的沥青针人度偏小,粘结性能不良;混合料的沥青用量偏少;矿料潮湿或不洁净,与沥青粘结不牢;拌和时温度偏高,沥青焦枯;沥青老化或与酸性石料间的粘附性能不良,造成路面松散。预防措施:路面出现脱皮等轻微病害时,应及时修补。治理方法:将松散的面层清除,重铺沥青混凝土面层。如涉及基层,则应先对基层进行处理。2、与收水井、检查并衔接不顺现象:收水井、检查井盖框标高比路面高或低,汽车通过时有跳车或抖动现象,行车不舒适,路面容易损坏。原因分析:施工放样不仔细,收水井、检查井盖框标高偏高或偏低,与路面
10、衔接木齐平。收水井、检查并基础下沉。收水井、检查井周边回填土及路面压实不足,交通开放后,逐渐沉陷。井壁及管道接口渗水,使路基软化或淘空,加速下沉。预防措施:施工前,必须按设计图纸做好放样工作,标高要准确,收水井、检查并中所在位置的标高与道路纵向标高、横坡相协调,避免出现高差。治理方法:当收水井、检查并高出路面时,可吊移盖框,降低井壁至合适标高后,再放上盖框,并处理好周边缝隙。3、施工接缝明显现象:接缝歪斜不顺直;前后摊铺幅色差大、外观差;接缝不平整有高差,行车不舒适。原因分析:在后铺筑沥青层时,未将前施工压实好的路幅边缘切除,或切线不顺直。前后施工的路幅材料有差别,如石料色泽深浅不一或级配不一
11、致。后施工路幅的松铺系数本掌握好,偏大或偏小。接缝处碾压不密实。防治措施:纵横向接缝须采用合理的碾压工艺。在碾压纵向接缝时,压路机应先在已压实路面上行走,碾压新铺层的 1015cm,然后压实新铺部分,再伸过已压实路面 1015cm。接缝须得到充分压实,达到紧密、平顺要求。4、压实度不足现象:压实未达到规范要求。在压实度不足的面层上,用手指甲或细木条对路表面的粒料进行拨挑时,粒料有松动或被挑起的现象发生。原因分析:碾压速度本掌握好,碾压方法有误。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过高,有焦枯现象,沥青丧失粘结力,虽经反复碾压,但面层整体性不好,仍呈半松散状态。预防措施:在碾压时应按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进行,行进速度须慢而均匀。碾压速度应符合表 322 的规定。碾压时驱动轮面向摊铺机方向前进,驱动轮在前,从动轮在后。沥青混合料拌制时,集料烘干温度要控制在 160C 一 180C 之间,温度过高会使沥青出现焦相,丧失粘结力,影响沥青混合料压实性和整体性。沥青混合料运到工地后应及时摊铺,及时碾压,碾压温度过低会使沥青的粘度提高,不易压实。应尽量避免气温低于 ID C 或雨季施 工。治理方法:压实度不足的面层在使用过程中极易出现各种病害,一般应予铣削后重新铺筑热拌沥青混合料。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