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9 ,大小:75.84KB ,
资源ID:1513960      下载积分:12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51396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成语复习资料.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成语复习资料.doc

1、文化常识11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复习资料(一)关于名字型大小的称法:一古人有名有字。一般地,婴儿出生三月后由父亲命名;男子二十岁成人行冠礼时由来宾取字,女子在十五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 (此可复见于礼俗“冠礼” )二名和字有关联,它们互为表里,所以字又称为“表字” 。名和字有意义上相近相同的关系:屈原,名平,字原。这是因为尔雅说:“广平为原。 ”名和字有相反的关系:孔子弟子曾点,名皙。点是小黑色,皙是白色。名和字共同构成典故性质。如杨过,字改之。 论语:“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 二如何称呼别人:古人尊对卑称名;对平辈或尊辈则称字。称呼别人既称名也称字。 游褒禅山记中“庐陵萧君圭君玉” , “庐陵

2、”是家乡, “萧君圭”是姓名, “君玉”是字。称别人的号:陆游的号是放翁,所以别人就称他为“陆放翁” ;苏轼的号是东坡,所以别人称呼苏轼就叫“苏东坡”。称官爵、称地望(出生地或住地):杜甫做过工部员外郎,所以别人称他为“杜工部” ;李白做过翰林,所以人们称他为“李翰林” 。王安石是临川人,所以别人称他为“王临川” 。在姓之后加“公” (有时会在“公”之后再加字):如蒋公中正。三关于号的知识点:“号”是古人成人后在社会上有一定的成绩或名望时,又另起的一个称号,故又称“别号” 。别号一般由自己起,表达自我期待和志趣追求。有的号与志趣有关: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 ,表达了自己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有些

3、号与对自己有影响的地方有关:苏轼号东坡;白居易晚年定居洛阳香山,故称为香山居士。有的号跟人物的信仰有关:唐宋时人们信奉佛教,李白称自己为青莲居士。(二)关于宗法礼俗知识点的梳理:一、关于宗法。 (1)庙堂:“太庙”:天子的主庙,如“入于太庙,还矢先王” 。历代帝王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后以“七庙”作为王朝的代称,如“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在庙堂祭祀时要供奉祭祀品,祭祀品就叫“牺牲” 。盛放祭祀品的食器叫“牢” ,大的叫太牢。太牢盛放三牲,因此也把宴会或祭祀时并用牛羊猪三牲,叫“太牢” ;古代祭祀燕享单用羊猪则称“少牢” ,如伶官传序中说:“以一少牢告庙” 。古人还会建造相关联的设施来祭祀,比如社

4、稷坛。社是祭祀土神,稷是祭祀谷神,历代封建王朝必先立社稷坛墠;灭人之国必变置所亡之国的社稷。因以社稷为国家政权的标志。祭祀发展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殷祭,指盛大的祭祀,是每五年举行一次的祖庙大祭和合诸神主的大合祭。祧,是祭祀远祖、始祖的祖庙,成语“不祧之祖” ,就是家庙中祖先的神主,辈分远的要依次迁入祧庙合祭,只有创业的始祖或影响较大的祖宗不迁,叫做不祧。因此这个成语便具有了“比喻创立某种事业受到尊崇的人” 。 “祖”则是祭祀路神, 荆轲刺秦王:“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后来祭祀路神,往往要喝酒设宴,所以又称为“祖饯、祖筵” 。 (2)排行:古代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如孔子字仲尼,别

5、人便叫他“孔老二” 。古代称人会用排行(尤其在诗歌中)相称,如白居易被称为白二十二。 (3)伦常:“亲戚” ,古代表示内外亲属。中国人有所谓的“九族”之称, “九族”一般指以自己为本位,上推至四世高祖,下推至四世玄孙。古代有为亲人守制之事, 陈情表说“内无期功强近之亲,外无应门五尺之童” 。父母之丧,满一年就叫“小祥” ;满二年则称为“大祥”;三年服丧期满则称为“服阙” 。古人称善事父母为孝,友爱兄弟为悌(弟) 。 论语:“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申之以孝悌之义” 。 (4)守孝文化:“孤”指的是“少而无父” , “独”指的是“老而无子” 。父母死,称“忧” “遭艰” ;父

6、母死,须守孝,称为“丁忧” 。父死丁忧,则称丁父忧(丁外艰) ;母死丁忧,则称丁母忧(丁内艰) 。孝子因亲丧悲哀而受损异常,如仅有骨支柱身体,则称为“哀毁” 。丁忧则须穿孝服。古代丧礼规定,父母死后,服丧三年,期满除服,称“终制” 、 “(释)终服” 、 “服阙” (阙, “终了”的意思) 。服孝期间,儿子为官,须得辞官。如果朝廷急需此人,丧服未满,朝廷强令出仕,称为“夺情” 。另有一词“起复”:封建时代,官吏有丧,服未满而复起用,谓之“起复” 。二、关于礼俗。 (1)冠礼:古代男子二十岁加冠,由父亲在宗庙中主持,由来宾取字。故男子二十岁称为“弱冠” (“弱”指代身体还未长成) “甫冠(“甫”

7、意为“刚刚” ) ”。 (2)笄礼:古代女子已文化常识22许婚者,十五岁而笄,二十岁而嫁。古代女子一般十五岁许婚,结发上簪。 周礼有云:“笄冠有成人之礼,婚嫁有成人之事。 ”(3)婚礼:女子出嫁叫“适” “归” “于归” 。 (诗经:“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出嫁后回家省亲,则称为“归宁” 。归有光项脊轩志:“吾妻归甯。 ”结婚在中国有一套严格礼仪,首先是“约为婚姻” ;“婚姻”指的是妇之父母和婿之父母。选好结婚的日子,需要男女双方年月日的干支六个字相合,这称为“六合” 。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这就是“结发” ,比如“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 (4)尊卑问题:这

8、涉及“左右”的问题,古代常以东为左,席位以左为尊,故现在都会说“虚左以待” 。室内座次则以东向为尊,次之南向,次之北向,最末为西向。但是要注意的是在官位上一般以右为上,以左为下。比如成语“无出其右” ,意思是没有谁能超过他。 (5)出使礼:古人出使礼节繁复,且要有信物, 苏武传 “乃谴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 , “节”就是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王维陇头吟:“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 ”出使的时候要带礼物, 荆轲刺秦王 “持千金之资币物” , “币”指“财物” 。出使有礼节, 廉颇蔺相如列传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 , “斋戒”指的是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清

9、心,以示虔诚。(三)关于古代官职常识方面的梳理一古代百姓和官员分别有一些说法:古代设官分职,事各有专司,故称有司(意思是“有关部门” )。平民穿白衣,柳永有词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黔首:以黑色头巾作为出门的行头,表示普通百姓。布衣称为“褐” ,这是普通百姓的衣物。所以称“释褐”就是脱去布衣,换上朝服,意思就是“做官”的意思。二关于官员官职的授予和上任:古代授予官员官职可以用“拜、除、授”等字,皇帝授予官职,臣子接受,称为“拜命” ;臣子就任,称为“就职” 。但有的人不接受官职,就叫“不拜” (“拜”意思是“接受” ) ;有的是不去就任官职,就叫

10、“不就” 。 官员刚到任就叫“下车” 。成语“下车伊始” ,最初的意思就是官员刚上任。官员到任须工作:“视事” ,官员到职工作,如“视事三年,帝嘉赏有加” ;“典”具有“掌管”意,比如“身屡典军,搴旗数矣” ;“录”总领,比如“录尚书事” ,意思是“总领尚书事宜” ;“董”意思是“督查” ,比如“明帝亲董军事” ,意思就是“明帝亲自督查军事”;“总”意思是“统领、统管” ,比如“司徒王允录尚书事,总朝政” ;“辅赞”意思是“辅佐” ,如“费禕有辅赞之功” ;“襄事”意思是“成事” ,如“甫抵家襄事而卒” 。 官员获得职务后,有一定的职位和等级,这叫“秩” 。服官任满,便称为“秩满” 。官员每隔

11、一段时间又须考核,古代称为“课” (凡定有程序而试验稽核者,皆定为“课” ) 。三关于官职授予的方法:这涉及到三种方式方法。征聘制。这是由上而下的征聘制。涉及到这些词语:“聘” “命” “(连)辟” “召”等。 “公交车” ,汉武帝时,特别设置了该官署。责任就在于负责臣民上事或征聘贤才。明清时代,则专指举人进京应试。如近代著名的“公交车上书” ,就是参加会试的 100 多人写奏章向皇帝言事的历史事件。推举制。这是由下而上的举荐制度。经常使用的动词有“举” “察”等词。汉代专门设立了“孝廉”和“秀才”两个科目,要求地方官员举荐贤才。“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吏的一种科目,主要内容

12、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而“秀才”则主要选拔“才之秀者” 。科举制。 (科举制后有专门章节)四关于官员官职的变迁:表示官职升迁:“擢” ,提拔,一般是指在原官的位置上升官。古文还会使用“超擢” ,意思是越级升迁。“加” ,表示“加封” ,就是加封一个新名号新官爵,如“加太子太保” 。“陟” ,进用,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表示官职的贬职:“罢” ,它指的是放遣,免职,不为其定罪名但是免除其官。“免” ,意思是“罢职” ,前面往往会加上因为什么而被罢职,如“以病免” ,意思就是“因为病被罢职了” 。官吏谪降称为“谴” 。 除去名籍,取消其原有身份,这称为“除名” 。近似的还有“削籍” ,官

13、吏被革职后,在官籍中除名。“贬”指代官职的贬谪,如刘禹锡“贬为连州刺史” 。“左迁” ,表示贬谪,如李白左迁龙标尉遥有此寄 。专有名词“迁客骚人” ,也表示被贬谪的官员。“下除” ,表示降职处理。“放” ,既可以指京官改放外官,也可以表示流放。比如“屈原既放,行吟泽畔” 。“出” ,表示调出京城到外地为官,如“出为豫章郡守” 。 (此字和“入”相对, “入”表示从地方调入中央。 )表示官员调任职务:“转”表示迁文化常识33职,如“以军功稍迁太尉从事中郎,转谘议参军” 。“改” ,就是“改变官职” ,比如“改同州通判”。“调”表示迁转,如“以资为骑郎,事孝文帝,十年不得调,无所知名。 ”值得注意

14、的是“迁” ,这个字既可以表示提拔,又可以表示降职,还可以表示平调。降职很简单,一般使用“左迁” ,如李白左迁龙标尉遥有此寄 ;还有一个词语“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这个也往往指代贬官。 “迁” ,作为平调和升官,主要看迁前的官和迁后的官是同级,还是不同级别。同级则是平调,不同级则是升官。表示兼任和代理官职的:官高而兼低职者曰领,官卑而职高者曰视。 “摄”意思是“代理” ,比如“摄政”就是代理君主处理国政。 “署”指代理、暂任、试充官职,比如“请署功曹,委任政事”。 “权”也是“代理”的意思, “权知通州” ,意思就是“暂时管理通州” 。 “行”也是“代理”的意思,“行大司马府事” ,应该翻译

15、成“暂时代理大司马府事务” 。五关于官员的离退职:离退职有根据规定退的:古人退休,也就是放弃仕途,就叫“致仕” 。古人年七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故曰“悬车” 。退休也有自己要求退的:比如“投劾归” ,是“投递引罪自责的辞呈而回家” 。又如“请告”是指臣工请求休假或退休。又如“乞骸骨” ,古代官吏因年老自愿请求退休,意思是“要让自己的骸骨得归葬故乡” 。又如“移疾/移病/ 引疾” ,官员向朝廷写奏折称病,多指居官者求退的婉辞。说到疾病,需要注意两个字“革” “亟” ,如果前面加了“病革”或者“病亟” ,意思是“病得非常严重” 。如果用到了“瘳” “差”和“瘥”三个字,意思是“病除” 。六关于官员

16、死去:官员死去会有追赠,这种追赠一般在下葬前,有时会在死后若干年,古文中一般用“赠+官名 ”来表示,如 “(追)赠太子太保” 。朝廷赏识的官员,或作出巨大贡献的官员,朝廷会给予一定的财物来办丧事,这就是“赙” 。比如“赙绢一万匹” 。另外,就是朝廷还会赠予谥号,有些谥号是褒奖,有些谥号是贬低。(四)关于中国官职的梳理(之二)一中央官职:1.秦汉有所谓的“三公九卿”制度。 “三公”是指“丞相” (承旨辅国政) 、 “太尉” (掌全国军事) 、“御史大夫” (皇帝秘书长兼管监察) 。 “三公”又称为“三司” ,西汉末,丞相改为大司徒,太尉改为大司马,御史大夫改为大司空。 (九卿就不多谈了)2.三省

17、:隋唐后,逐步建立了“三省六部”制度。三省就是指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分职制度。中书省取旨,门下省审核,尚书省行政。三省首长同为丞相。中央一直在分丞相之权,唐代的三省制度就是明证,而后唐高宗认为中书令和侍中的权力太大,官位太高,便不轻易将这两个职位授予别人,常在他官的职位上加上“参议朝政” 、 “参议得失” 、 “参知政事”之类的名义掌宰相之职。高宗以后执行宰相职务的称为“同中书门下三品”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宋代简称为“同平章事” ,而“参知政事”则称为了副相。3.尚书令:带“尚”字的官职很多,基本上指皇帝的私人服务团队,比如“尚服” “尚衣” “尚仪”等等。 “尚书”最早是帮助皇帝掌管章

18、奏的内务官员,但魏晋后,尚书权力逐渐变大,隋唐时成为了执掌国家行政的最高机构。尚书省中最高长官就是尚书令。唐李世民曾经担任过尚书令,在其即位称帝后,此官不在授人,而以左右仆射为丞相。4.首相:古时宰相之职,或数人同任,居首位者称首相。 “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典宪,首相韩琦每谘访焉。 ”5. 宰相:“宰相”最早见于韩非子 ,而正式设置为官员则在辽代,辽代中枢机构设北宰相府和南宰相府,各设左、右宰相。本为泛称掌握政权的大官,后来用以指历代辅助皇帝、统领群僚、总览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6.首辅:明代废除宰相,皇帝亲理国政,以翰林院官员加殿阁大学士的职衔草拟诏谕。后来大学士逐渐参与朝政,成为了

19、实际的宰相,号称辅臣。首席辅臣叫元辅或首辅。 7.六部制度吏部:掌管四品以下官吏的任免、铨选、考绩、升降等事宜。班列次序,在其他各部之右。户部:掌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掌管礼乐、祭祀、封建、宴乐、学校及贡举等政令。文化常识44兵部:主管中央和地方武官的选用、舆图、兵杖、军马、战令等事宜。刑部:掌管刑法、狱讼等。工部:掌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为方便记录,高阳化用孟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将之改为“户部富,吏部贵;礼部贫,工部贱;刑部威,兵部武。 ”)各部长官称为尚书,副手称为侍郎。部下设司,司的首长为郎中,副职为员外郎。二地方官员朝代 县级行政单位 县以

20、上行政单位秦汉秦代万户以上的县,长官称为令;不及万户的县长官称为长。秦代称为“郡守” ,汉代称之为“太守” , (后因太守监管军事,所以又称为“郡将” 。 )隋唐称为令 称“州”时长官为“刺史” ,称郡时长官为“太守” 。古人把刺史或太守称为“使君” ,相当于两千石的官。宋宋代派遣中央官员执掌县政,称为“知某某县事” ,简称“知县” 。“州”由中央派员前往管理,称“知州军州事” ,简称“知州” 。明清明代省级长官称为“左右布政使” 。明代有战争时,派朝臣出巡地方,处理军务,称为“巡抚” 。遇有军事问题不能解决,则派总督处理。总督巡抚为临时差使,不算正式地方官。清代总督巡抚称为固定的封疆大吏三地

21、名的表示方法:1实名标记法:即在实际地名后+行政单位名。比如 “庐陵郡” “豫章郡” 。2. 借代标记法:古人常常用部分代整体,如“阙” “阙下” 。 “阙”本是皇帝之所居。古代便用“阙 ”“阙下”表示皇宫。如“诣阙上书,书久不报。 ”又如“阊门”本是苏州的一座普通的门,后来就专门指代苏州。如“重过阊门万事非,何事同来不同归?”3.阴阳标记法:“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 ”比如“洛阳”就在洛水的北面。 “衡阳”就在衡山的南面。 “淮阴”在淮水的南面。 “山阴”就在会稽山的北面。4.用“左、右” “东、西”标记法:就方位上来说, “左”= “东” , “右”=“西” 。比如“江东”=“江

22、左 ”,表示长江以南地区;“江右”= “江西 ”,指长江以北地区。四表达官吏工作和态度的一些重要词语:希指:也可以写成“希旨” “希意” ,意思就是“迎合在上者的意旨” ,如“张显威权震朝廷,公卿希指,奏显位次太傅下,三公上。 ”还可以将其拆开来, “希某人指” “希某人意” “希某人旨” ,这里就更加将在上者表现出来了。【知识拓展】交通:相互勾结。假借:宽容,如荆轲刺秦王:秦舞阳色变震恐,荆轲顾笑舞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震慑愿大王少假借之” 。 优容:宽容,如“上以宣名儒,优容之” 。按部:巡查部属;按行:巡行。 “廉得” “廉问”:查考,查访,如“且廉问,有不如吾诏者

23、,以重论之。 ”按问:审查讯问。录囚:讯视记录囚徒之罪状,如“录囚南畿” 。a.拜表、拜章、拜疏:上奏章。如陈情表:“谨拜表以闻。 ”意思是“我谨慎地上奏章来使(皇帝)听到(我的请求) 。 ”b.抗章:上章直言。 c.抗言:大声说。 (宣言:扬言)d. 抗节、抗志:坚守平素志向,不动摇不屈服。e.折节:改变平素志向。如“折节读书”:改变平素志向,认真读书。f.当下对上(尤其是臣子对君主)陈述自己的意见的时候,往往会用“伏” 。比如陈情表:“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知识拓展】表示委婉地陈述自己意见的词还有很文化常识55多。 “窃”:“私下里。 ”表示陈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比

24、如“臣窃以为不如开源节流” 。 “愿”:表示“希望” 。比如“愿陛下亲之信之” 。g.面折:当面批评。比如 “昌黎面折之” 。意思是“韩愈当面批评他” 。(五)关于古代的计时方法的梳理: 一、一天之内的计时方法:古代把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对应两个小时,分别为夜半、鸡鸣、昧爽、平明、早食、隅中、日中、日昃、哺时、日入、黄昏、人定。中国人又喜欢用十二生肖去表现这十二个时辰。对照图如下:23-1 1-3 3-5 5-7 7-9 9-11 11-13 13-15 15-17 17-19 19-21 21-23夜半 鸡鸣昧爽平明早食隅中日中 日昃 哺时 日入 黄昏 人定子 丑 寅 卯 辰 巳

25、 午 未 辛 酉 戌 亥二、 一年的计时方法:1.年号纪年法:汉武帝最早使用年号纪年法,一直使用到末代皇帝溥仪。第一个年号就叫“建元” ,最后一个年号叫“宣统” 。年号一般使用两个字,有时也会使用四个字,如宋太宗有个年号就叫“太平兴国” 。明清之时,一个皇帝一般只有一个年号,除了明英宗朱祁镇,他有两个年号,因为他两次登极做皇帝。【知识引申】改元:汉武帝即位以后,以“建元”为年号,以后新君即位,按例在次年改用新年号纪年,称“改元” 。其间一帝在位,往往多次改变年号,也称“改元” 。2.干支纪年法:干支:古人用以纪年记月记日的十干十二支的合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26、为十二地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顺次相配,六十年一个轮回,俗称为一甲子。【知识引申】纪:“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古人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为一纪。秩:十年为一秩。期:“满”的意思,比如“期年”就是满一年;“期颐”就是满一百年。与此相同的还有“弥”字。旬:一般指十天。比岁:每年,连年。如“此后四年,卫青比岁十余万众击胡。 ” (与此意相同的还有“属” ,比如“属年” 。这是因为“属”有连接的意思。 )浃日:十日;浃月:两月;浃岁:一年。信宿:连住两夜。 左传:“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 ”【知识引申】 “朔”每月月首, “晦”每月月末, “望”每月十五, “既望”每月十六。

27、这些都是根据月亮出现与否和月亮的形状特点来表现的。(六)关于皇帝的那些事儿一别名:陛下:天子必有近臣执兵器陈列于陛侧,以戒不虞。谓之陛下者,群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大家:宫中近臣或后妃对皇帝的称呼。天家:百官小吏称皇帝为天家。车驾和銮舆:以皇帝所乘车马作为指代。比如“车驾幸南都” 。寡人:寡德之人。古代王侯或士大夫自谦之词。二皇帝的亲属:太上皇:一般指皇帝的父亲,或简称上皇。一般为皇帝父亲生时的尊号。太子:皇帝的儿子,一般是封建时代嗣君的称呼。表示储君的还有“太弟” (指皇帝尊其弟之称,一般指皇帝诸弟中定位皇帝的继承者) 、太孙(皇帝的长孙,历代王朝多在太

28、子死后,册立太孙,以继帝位) 。【知识牵引】出阁:古时称公主出嫁,也指皇子出就藩国。后来“出阁”表示女孩子出嫁。三皇帝的住所:潜邸(龙邸):皇帝未正名分以前的宅邸。东宫:太子所居住的宫殿。禁中:皇帝宫中称禁中。言门户有禁,非侍卫以及通籍之臣,不得入内。行在(行在所):封建帝王所在的地方,后专指皇帝所至之地。文化常识66行宫:京城以外供帝王出行时居住的宫殿。四皇帝登位的说法:登极:帝王即位,也称登枢。北极为天枢,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人君之象。故人君登位称登极,或称登枢。践祚:指天子初即位,升宗庙东边的台阶去主持祭祀。后来直接称皇帝登极为践祚。禅让:五皇帝的出行和出逃:巡狩:天子离开国都而巡行境内。

29、有时也指代天子的出逃。御(幸):可以指代天子到达某地。播越:离散流亡(这里也可以指代普通人) 。六皇帝的命令和回复: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给臣子的文书命令。 “优诏”指皇帝下发的褒奖性诏书。 “温诏”指情辞恳挚的诏令。 【知识拓展】藤黄:旧时皇帝之诏书,由礼部用黄纸誊写,便称为藤黄。制:帝王的命令。秦以后专指皇帝的命令。敕:汉制:凡官长告谕僚属,尊长告谕子孙皆可谓之为敕。南北朝以后,始专称皇帝的诏令。报:回复。如“章屡上,不报。 ”留中:君主把臣子所上奏章留在宫中,不批复,不交议。七皇帝的日常生活:经筵:古代帝王为研读经史特设的御前讲席。废朝:停止朝会,古代皇帝因为天象异变、功臣死亡或其他重要现

30、象而停止上朝。八皇帝的病重和死亡:(常人生病可见“关于中国官职的处理之一”之五)大渐:病重。 “渐”者,剧也。另外还有“不豫” ,这是天子有病的讳称。 “帝不豫,口占遗命。 ”大行:一去不返。臣下讳言皇帝死亡,故用大行作比喻。汉以后称皇帝死为大行,帝死停棺未葬者为大行皇帝。殡天:皇帝死去。崩殂:帝王死曰崩。 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晏驾:古代讳言皇帝死亡,则曰晏驾。不讳:死亡的隐晦说法。如明史商辂传:“如有不讳,礼宜从厚。 ”梓宫:帝后所用梓木做的棺材。附录:中国关于死的说法: 按地位分: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一般官员死曰逝,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 按年龄分:不满二十

31、岁死叫“殇” ,但已经订婚者不称“殇” ;青壮年死谓之“夭亡” ;老年死谓之“寿终” ,如是家族中最高长辈,男加“正寝” ,女加“内寝”字样。按特殊原因可分为:为某事舍命曰“殉” ,死于外地称为“客死” ,死于非命曰“凶死” 。按宗教分:道士死曰“羽化” ,如苏轼前赤壁赋:“羽化而登仙。 ”九庙号、谥号、年号、尊号1、庙号: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某祖某宗的名号。这种制度起于殷商,汉代后成为历代定制。太祖:后世称开国皇帝为太祖。太宗:开国第二代皇帝的称号。2.庙讳:已死皇帝的名讳。这就是“避讳”了。避讳的方法有:改字、空字、缺笔。3.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死后,朝廷根据他们

32、的生平事迹给予的一种称号,用以褒贬善恶。谥号常用一些特定的词,往往赋予特定的意义,大致可以分为三类:a.褒扬的,如经天纬地曰文,布义行刚曰景,圣文周达曰昭。b.用于批评的,如乱而不损曰灵,好内远礼曰炀,杀戮无辜曰厉。C.表示同情的,如恭仁短折曰哀,在国遭忧曰愍,慈仁短折曰怀。上古谥号多用一个字,也有用两个字的,如周平王、郑庄公、赵孝成王等;后世除皇帝外,谥号大多用两个字,皇帝只用一个字。文化常识77取谥号一般在下葬的时候,所以直接说“谥文贞” ;也有死后一段时间才追赠的,这就叫“赠谥文贞”或“追谥文贞”了。后来除了朝廷给谥号外,一些有名望的人死后,其亲友也会根据其生前的情况赠一个谥号,这就是私

33、谥。比如陶渊明谥号是“靖节” 。唐代以前,对已死的国君称谥号;唐代以后,对已死的国君则称庙号。分辨的方法是看到某某帝就是谥号,看到某某祖某某宗就是庙号。比如隋炀帝就是谥号,宋仁宗就是庙号,明太祖也是庙号。4.年号:封建帝王为纪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汉武帝之前纪年用甲子,帝王均无年号。自汉武帝即位,始有年号,年号正好就叫“建元” 。年号一般用两个字,有的也会有四个字。明清以前,一个皇帝可能会有很多个年号;明清以后,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除了明英宗,因为他做过两次皇帝) 。【关于“改元” ,见“纪年法中干支纪年法”的知识拓展部分】5.尊号尊崇帝、后的称号。嗣位皇帝尊前皇帝为太上皇,前皇后为皇太后、太

34、皇太后,也称为尊号。唐以后,更在现任皇帝、皇后号上再加称号。如唐朝武后加尊号为圣武皇帝,玄宗为开元神武皇帝。(七)关于人年纪的说法:豆蔻年华:比喻少女。指少女十三四岁的妙龄年代。出于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志学之年:十五岁,得源于孔子“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学” 。束发:十五岁左右古代男孩成童,要将头发束扎成髻。既笄:表示女子刚举办笄礼,也就是说女子到了十五岁。破瓜之年:旧诗文称女子十六岁时为“破瓜之年” 。表示十六岁的还有“二八年华” 。甫冠(弱冠):表示男子二十岁。而立(之年):表示男子三十岁。不惑之年:表示四十岁。知天命:五十岁。耳顺:六十岁,或又可称为“甲子” 。

35、强仕:曲礼说:“四十曰强而仕。 ”说的是男子年纪四十,智虑气力皆强盛,可以出仕。后以“强仕”为四十岁之代称。如明史岳正传:“而年正强仕,吾北人,又吾所取仕,今用尔内阁,其尽力辅朕。 ”悬车:表示退休了,古人七十岁退休,所以“悬车”就是七十岁。(八)关于科举考试、教育和文化典籍:一关于科举考试:考试名称考试时间考试地点别名 主考 中式称呼第一名 考试内容创始人乡试 秋季 省城 秋闱 礼部 举人 解元会试 春季 京城 春闱 礼部 贡生 会元 元朝皇庆年间殿试 春季 皇宫 皇帝 进士 状元四书、五经、策问、八股文。 武则天时代1.殿试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明清时一般称此为“赐进士及第” 。2.连

36、中三元:在乡试、会试、殿试中均考中第一名,这就叫“连中三元” 。 明史商辂传:“举乡试第一。正统十年,会试、殿试皆第一。终明之世,三试第一者,辂一人而已。 ”3.乡试:科举时代,每三年,各省集士子于省城,朝廷选派正副考官,考试四书、五经、策问、八股文等,谓之乡试。中式者称为举人。4.会试:元朝皇庆二年诏行科举,举人各给解据,谘送礼部会试,会试之名始此。明清科举制度,文化常识88每三年,各省举行考试曰乡试,中式者为举人。次年,以举人试之京师为会试。5.殿试:科举时代,帝王于宫殿之内考试贡举之士称殿试。唐武则天策试贡人于洛城殿;宋开宝五年,礼部试进士诸科三十八人,太祖诏对讲武堂,始发榜,得进士二十

37、二人,皆赐及第,自此省试之后行殿试,称为常制。元朝无殿试,省试之后再试于翰林国史馆。明清两代,省试之后集中到京师会试,会试中式后再行殿试,以定甲第。一甲三名,进士及第(即状元、榜眼、探花) ;二甲若干名,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同进士出身。二关于教育:1. 庠序:指古代的地方性学校。 孟子:“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 2. 国子监:国子监是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其设立相对于“太学“而言,除了是国家传授经义的最高学府外,更多的承担了国家教育管理的职能。3.太学:古学校名,汉武帝元朔五年,始置太学,立五经博士。明以后,不设太学,只有国子监,在

38、监读书的学生称为太学生。三经典常谈1.儒家经典:“四书” 。 “四书”是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记它很简单:“孟子在大学中用功读论语 。 ”谈“五经” 。 “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具体地说就是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春秋 。“五经”之名起于汉武帝。【知识拓展】 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先秦时称为“诗” “诗三百” ,汉代被尊为经典,故称为诗经 。共收录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民歌和朝庙乐章三百一十一篇,其中小雅有笙诗六篇,有目无词,实际存世三百零五篇。全书分为“风雅颂”三体。汉代传诗者齐鲁韩毛四家,前三家已亡轶。故今称诗经者,皆指代毛诗 。【知识拓展】六艺:周代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

39、技能: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御”是“驾驭马车的能力” 。六艺,也可指春秋时期孔子开设私学所授的儒家六经。指, 诗书 礼 易 乐 春秋 。其中乐在秦始皇“焚书坑儒”中失传。【知识拓展】经传:儒家典籍经与传的统称。 “经”是作为典范的书,比如诗经 。 “传”则是因为儒家典籍的意思有后人不能读懂的地方,意义有难以明了的地方,所以就用“传”阐明之。说白了,“经”是儒家典籍原文;“传”是后人对儒家典籍的阐释。韩愈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十三经” 。 “十三经”的记诵方法是:“四书”中的论语 孟子 ;“五经”中的诗经 尚书 周易 ,然后从礼记中分出三部:周礼 仪礼 礼记 ,再从春秋中分出三

40、部:左氏春秋传 公羊传 谷梁传 。最后加上孝经 尔雅 。【知识拓展】谶纬之学:古代汉族的儒家神学,是谶学和纬学的合称。谶是秦汉间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纬是汉代附会儒家经义衍生出来的一类书。成语“一语成谶” ,指说了一句不好的话便成了真。“坟典” 。所谓“坟典” ,是三坟、五典的并称,后转为古代典籍的通称。2.历史典籍史记: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从黄帝时代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公 3000 多年的历史。体例包括本纪、世家、列传、表、书。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

41、史,本书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为止,共 1300 多年的历史。本书试图总结出许多的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九)古代节日知识梳理人日:又称人节,每年农历正月初七。本节日出自女娲造人的传说,后来每至人日,古人都有头戴“人胜” (一种头饰)的习俗。唐代之后,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登高宴会群臣。据说正月初七日天气晴朗,则主一家人口平安。文化常识99元日:正月初一。社日: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分为春社和秋社,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第五个戊日。寒食:在清明节前一日或二日,相传为春秋时晋文公因放火烧死功臣介子推。人民同情介子推的遭遇,便在他的忌日禁火冷食,以后相沿成俗,便称为寒食。端午:

42、端午节时间在农历每年的五月初五,相传和屈原自投汨罗有关。本节日的特色是吃粽子,划龙舟。乞巧节:又称中秋节,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个节日和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有关,这个节日往往会勾起人们的乡愁。之所以称之为“乞巧节” ,原因在于织女织出的布可以变成天上的彩虹。女孩子祭拜织女就是希望自己的女工能更上一层楼。这个节日经常出现在中国的诗歌中,或写思念故乡之情,或写思念情人之意,甚至还有把天上那对人的忠贞化成现实的渴望的。重阳:又称登高节、老人节。这个节日,可以登高,喝菊花酒等等,王维著名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便是身处异乡的人因重阳节而对家乡的思念。除夕:年底。这一天是中国人的团员佳日。中国人在这一天有守岁的习俗

43、。2017 高考成语分类积累【一】望文生义类1、火中取栗:猴子骗猫取火中栗子,栗子让猴子吃了,猫却把脚上的毛烧掉了。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2、不为已甚:已甚:过分。不做得太过分。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3、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4、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5、数典忘祖:数:数着说;典:指历来的制度、事迹。谈论历来的制度、事迹时,把自己祖先的职守都忘了。比喻忘本。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6、水落石出:水退落下去,石头就显露出来。本写自然现象。后比喻事情的真相得以完全显露出来。7、进退维谷:维:相当于“是” ;谷:比喻困境。无论

44、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形容进退两难。8、春风化雨:化:化生和养育。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9、间不容发:间:空隙。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10、炙手可热:形容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11、一衣带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12、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13、水清无鱼: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14、盲人瞎马:盲人骑着瞎马。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15、独步天下:独步:独一无二,特别突出。超群出众,无人可比。 16、龙飞凤舞:本来形容气势奔放雄壮

45、,也可形容书法气势舒展活泼,也可形容字迹潦草难辨。 17、左右逢源:本指做学问功夫到家后自然用之不尽,取之不竭。后用它泛指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碍。有时也用于贬义,讽刺为人圆滑,善于投机。18、海阔天空:象大海一样辽阔,象天空一样无边无际。形容大自然的广阔。比喻言谈议论等漫无边际,没有中心。19、粗枝大叶:绘画,画树木粗枝大叶,不用工笔。比喻工作粗糙,不认真细致。20、东涂西抹:本指妇女涂脂抹粉。后喻随意提笔作文写字或涂画。21、肝脑涂地:涂地:涂抹在地上。形容惨死。也形容竭尽忠诚,任何牺牲都在所不惜。22、一针见血:常比喻说话、写文章言辞直截、简要。能切中要害。文化常识101023、百花齐放:

46、百花盛开,丰富多彩。比喻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艺术界的繁荣景象。24、五风十雨:五日一风,十日一雨,五天刮次风,十天下场雨。形容风调雨顺。 25、噤若寒蝉:噤,闭口。寒蝉,寒天里不再鸣叫的蝉。比喻不敢说话。也指默不作声或没有声息。26、三人成虎:三人谣传说有老虎,听者就会以为真有老虎。比喻流言惑众,容易使人误假为真。 27、名山事业:可以藏之名山,世代流传的事业。多指著书立说。 28、表里山河:表。外表,里,里面。山河,指太行山与黄河。后亦泛指高山大河。一面依山,一面临河。形容地势险要。29、舞文弄墨:原指歪曲法律条文,营私作弊。后指玩弄文字技巧,耍笔杆子。30、人面桃花:原指女子

47、的面容与桃花辉映。后用以泛指所爱慕而不能再见的女子。也形容由此而产生的怅惘心情。 31、城下之盟:在敌人大军压境或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辱性和约。也泛指一般性的协议或协定。32、穿云裂石:穿透云霄,震裂山石。形容声音高亢嘹亮。 33、身无长物:长物:多余的东西。身上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人清贫或生活简朴。34、山高水低:比喻不幸的事情。多指人的死亡。含贬义三长两短安然无恙。35、振振有词:贬义,形容自以为理由很充分,说个没完,其实是强词夺理。常被误认为是褒义。36、尾大不掉:尾巴太大,掉转不灵。旧时比喻部下的势力很大,无法指挥调度。现比喻机构庞大,指挥不灵。含贬义。 37、师出无名:师:军队;名

48、:名义,引伸为理由。出兵没有正当理由。做某事没有正当理由。38、师心自用:形容固执已见,自以为是。易误用为“善于学习借鉴,为我所用” 。 39、坐地分赃:赃,赃物。不亲自作案而坐等分取赃物。 40、良莠不齐:好人和坏人掺杂在一起。 41、马革裹尸:意思是用马皮将尸体包裹起来,指英勇杀敌战死疆场。42、江河日下:比喻事物日趋衰落,情况一天不如一天。 43、计日程功:工作进度或成效可以按日计算,形容进展快,有把握按时完成。44、酒囊饭袋:盛装酒饭用的袋子。比喻只会吃喝,不会做事的无能之人。45、七月流火:火,星宿名。每年夏历五月间黄昏时“火”在中天,六月以后就渐渐偏西。此时暑热开始减退。46、匠遇作家:“作家”不是“搞文学创作之人” ,而是能手、行家。该成语比喻双方本领不相上下,能人碰上能人。47、兔走乌飞:“兔” 、 “乌”指月亮、太阳,比喻时间迅速流逝。48、功高不赏:不是“有大功劳不用奖赏” ,而是功劳大得无法加以赏赐。49、逢人说项:项指唐代诗人项斯,得名士杨敬之极力介荐,因而声名大振。指到处为某人或某事说好话。不是“到处说人坏话” 。50、尺布斗粟:用来讽喻兄弟间因利害冲突而不能相容。51、不刊之论(删改、修改,不是刊登)52、不易之论(改变,不是容易)53、不赞一词(添加,不是赞扬)5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