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8 ,大小:658.17KB ,
资源ID:152131      下载积分:5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5213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生理学习题与答案整理版.doc)为本站会员(h****)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生理学习题与答案整理版.doc

1、生理学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 绪 论 选择题 1. 人体生理学的任务在于阐明人体各器官和细胞的 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 形态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 物质与能量代谢的活动规律 功 能 表 现 及其内在机制 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整个过程 为揭示生命现象最本质的基本规律,应选择的生理学研究水平是 细 胞 和 分子水 平 组织和细胞水平 器官和组织水平 器官和系统水平 整体水平 下列各生理功能活动的研究中,属于细胞和分子水平的是 条件反射 肌丝滑行 心脏射血 防御反射 基础 代谢 下列哪一项属于整体水平的研究 在体蛙心搏曲线描记 大脑皮层诱发电位描记 人 体 高 原低氧 试验 假饲法分析胃液分泌 活体家兔血压描记

2、 分析生理学实验结果的正确观点是 分子水平的研究结果最准确 离体细胞的研究结果可直接解释其在整体中的功能 动物实验的结果可直接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 器 官 水 平的研 究结果有助于解释整体活动规律 整体水平的研究结果最不可靠 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体液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血浆 组织液 内环境中最活跃的分子是 组织液 血浆 细胞外液 脑脊液 房水 内环境的稳态 是指细胞内部各种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 是指细胞内外各种成分基本保持相同 不受机体外部环境因素影响 是 保 持 细胞正 常理功能的必要条件 依靠体内少数器官的活动即能维持 大量发汗后快速大量饮用白开水,其最主要的危害是 迅速扩充循环血量 导致尿

3、量明显增加 稀释胃肠道消化液 稀释血浆蛋白浓度 破 坏 内 环境 的稳态 10.酸中毒时肺通气量增加,其意义在于 A 保 持 内 环境稳定 B 克服呼吸困难 C 缓解机体缺 氧 D 适应心功能改变 E 适应外环境改变 11.酸中毒时,肾小管吸收和分泌功能的改变是 A 水重吸收增多 B Na+-H+交换增多 C Na+-K+交换增多 2 D NH3 分泌增多 E HCO3-重吸收减少 12 轻触眼球角膜引起眨眼动作的调节属于 A 神经调节 B 神经 体液调节 C 局部体液调节 D 旁分泌调节 E 自身调节 13 阻断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受损的调节属于 A 神经调节 B 激素远距调节 C 局部体

4、液调节 C 旁分泌调节 E 自分泌调节 14 神经调节的一般特点是 A 快 速 而 精确 B 固定而持久 C 缓慢而弥散 D 灵敏而短暂 E 广泛而高效 15 大量饮水后约半小时尿量开始增多,这一调节属于 A 神经调节 B 激 素 远距调节 C 旁分泌调节 D 自分泌调节 E 自身调节 16 体液调节的一般特点是 A 迅速,短暂而准确 B 快速,高效而固定 C 缓 慢 持久而 弥散 D 缓慢低效而广泛 E 灵敏短暂而局限 17 肾小球滤过率在肾动脉血压与一定范围内变化时保持不变,这一调节属于 A 神经调节 B 激素远距调节 C 神经分泌调节 D 旁分泌调节 E 自身调节 18 非自动控 制见于

5、 A 排尿反射 B 应激反应 C 体温调节 D 分娩过程 E 血液凝固 19 使机体功能状态保持相对稳定,可靠体内的 A 非自动控制调控 B 负 反 馈控制调 控 C 正反馈控制系统 D 前馈控制系统 E 自主神经调节 20 手术切除动物肾上腺皮质后出现血中 ACTH 浓度升高,说明糖皮质激素对腺垂体促激素分泌具有下列哪一种调节或控制作用 ? A 神经调节 B 神经 体液调节 C 正反馈控制 D 负 反 馈控制 E 前馈控制 21 使某一生理过程很快达到高潮并发挥其最大效应,依靠体内的 A 非自动控制 B 负反馈控制系统 C 正 反 馈控制 系统 D 前馈控制系统 E 神经和内分泌系统 22

6、动物见到食物就引起唾液分泌,这属于 A 非条件反射 B 非自动控制 C 正反馈控制 D 负反馈控制 E 前馈控制 23 与反馈相比,前馈控制的特点是 A 快速生效 B 产生震荡 C 无预见性 D 适应性差 E 不会失误 。 3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选择题 1 下列哪种物质参与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并几乎全部分布在膜的胞质侧? A 磷 脂 酰肌醇 B 磷脂酰胆碱 C 磷脂酰乙醇胺 D 磷脂酰丝氨酸 E 鞘脂 2 细胞膜的“流动性”主要决定于 A 膜蛋白的多少 B 膜蛋白的种类 C 膜上的水通道 D 脂 质 分子层 E 糖类 3 与产生第二信使 DG 和 IP3 有关的膜脂质是 A 磷脂酰胆碱 B

7、 磷 脂 酰肌醇 C 磷脂酰丝氨酸 D 磷脂酰乙醇胺 E 鞘脂 4 葡萄糖通过一般细胞膜的方式是 A 单纯扩散 B 载 体 介 导的易 化扩散 C 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D 原发性主动运输 E 继发性主动运输 5 细胞膜内外保持 Na+和 K+的不均匀分布是由于 A 膜在安静时对 K+的通透性较大 B 膜 在兴奋时对 Na+的通透性较大 C Na+易化扩散的结果 D K+易化扩散的结果 E 膜上 Na+-K+泵的作用 6 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中, Na+跨膜转运的方式是 A 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 B 单纯扩散和主动转运 C 易 化 扩 散和主动 转运 D 易化扩散和受体介导式入胞 E 单纯扩散,易化

8、扩散和主动运输 7 细胞膜上实现原发性主动转运功能的蛋白是 A 载体蛋白 B 通道蛋白 C 泵蛋白 D 酶蛋白 E 受体蛋白 8 Ca2+通过细胞膜的转运方式主要是 A 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 B 单纯扩散和主动转运 C 单 纯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运输 D 易 化 扩散和 主动转运 E 易化扩散和受体介导式入胞 9 在细胞膜蛋白质的帮助下,能将其他蛋白质分子有效并选择性地转运到细胞内的物质转运方式是 A 原发性主动运输 B 继发性主动运输 C 载体介导的易化运输 D 受 体 介 导式入胞 E 液相入胞 10 允许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在细胞间通行的结构是 A 化学性突触 B 紧密连接 C 缝隙连接 D

9、桥粒 E 曲张体 11 将上皮细胞膜分为顶端膜和基侧膜两个含不同转运体系区域的结构是 A 缝隙连接 B 紧 密 连接 C 中间连接 D 桥粒 E 相嵌 连接 12 在心肌,平滑肌的同步收缩中起重要作用的结构是 A 化学性突触 B 紧密连接 C 缝 隙 连接 D 桥粒 E 曲张体 13 下列跨膜转运方式中,不出现饱和现象的是 4 A 单纯扩散 B 经载体进行的易化扩散 C 原发性主动运输 D 继发性主动运输 E Na+-Ca2+交换 14 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共同特点是 A 要消耗能量 B 顺浓度梯度 C 需要膜蛋白帮助 D 转 运 物质主要是 小分子 E 有饱和性 15 膜受体的化学

10、本质是 A 糖类 B 脂类 C 蛋白质 D 胺类 E 核糖核酸 16 在骨骼肌终板膜上, Ach 通过 下列何种结构实现其跨膜信号转导 A 化 学 门控通道 B 电压门控通道 C 机械门控通道 D M 型 Ach 受体 E G-蛋白偶联受体 17 终板膜上 Ach 受体的两个结合位点是 A 两 个 亚单位上 B 两个亚单位上 C 一个亚单位和一个亚单位上 D 一个亚单位和一个亚单位上 E 一个亚单位和一个亚单位上 18 由一条肽链组成且具有 7 个跨膜 -螺旋的膜蛋白是 A G-蛋白 B 腺苷酸环化酶 C 配体门控通道 D 酪氨酸激酶受体 E G-蛋 白偶联 受体 19 以下物质中,属于第一信

11、使是 A cAMP B IP3 C Ca2+ D Ach E DG 20.光子的吸收引起视杆细胞外段出现超极化感受器电位,其产生的机制是 A Cl-内流增加 B K+外流增加 C Na+内流减少 D Ca2+内流减少 E 胞内 cAMP 减少 21.鸟苷酸环化酶受体的配体是 A 心 房 钠尿肽 B 乙酰胆碱 C 肾上腺素 D 去甲肾上腺素 E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22 酪氨酸激酶受体的配体是 A 心房钠尿肽 B 乙酰胆碱 C 肾上腺素 D 去甲肾上腺素 E 胰 岛 素样生长 因子 23 即早基因的表达产物可 A 激活蛋白激酶 B 作为 通道蛋白发挥作用 C 作为膜受体发挥作用 D 作为膜受体的配

12、体发挥作用 E 诱 导 其 他基 因的表达 24 静息电位条件下,电化学驱动力较小的离子是 A K+和 Na+ B K+和 Cl- C Na+和 Cl- D Na+和 Ca2+ E K+ 和 Ca2+ 25 细胞处于静息电位时,电化学驱动力最小的离子是 A Na+ B K+ C Cl- D Ca2+ E Mg2+ 26 在神经轴突的膜两侧实际测得的静息电位 A 等于 K+的平衡电位 B 等于 Na+的平衡电位 C 略小于 K+的平衡电位 D 略大 于 K+的平衡电位 E 接近于 Na+的平衡电位 27 细胞膜外液 K+的浓度明显降低时,将引起 A 膜电位负值减小 B K+电导加大 C Na+内

13、流的驱动力增 加 D 平衡电位的负值减小 E Na+-K+泵向胞外转运 Na+增多 28 增加细胞外液的 K+浓度后,静息电位将 5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先增大后变小 E 先减小后增大 29 增加离体神经纤维浴液中的 Na+浓度后,则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超射值将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先增大后变小 E 先减小后增大 30 细胞膜对 Na+通透性增加时,静息电位将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先增大后变小 E 先减小后增大 31 神经纤维电压门控 Na+通道与通道的共同特点中,错误的是 A 都有开放状态 B 都有关闭状态 C 都有激活状态 D 都 有 失 活状态

14、 E 都有静息状态 32 人体内的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包括 A 神经和内分泌腺 B 神经,肌肉和上皮组织 C 神经元和胶质细胞 D 神经,血液和部分肌肉 E 神 经 ,肌肉 和部分腺体 33 骨骼肌细胞和腺细胞受刺激而兴奋时的共同特点是 A 膜 电 位变化 B 囊泡释放 C 收缩 D 分泌 E 产生第二信 使 34 把一对刺激电极置于神经轴突外表面,当同一直流刺激时,兴奋将在 A 刺激电极正极处 B 刺 激 电 极负极 处 C 两个刺激电极处同时发生 D 两处均不发生 E 正极处向发生,负极处后发生 35 细胞膜内负电位由静息电位水平进一步加大的过程称为 A 去极化 B 超极化 C 复极化 D 超

15、射 E 极化 36 细胞膜内负电位从静息电位水平减小的过程称为 A 去极化 B 超极化 C 复极化 D 超射 E 极化 37 神经纤维的膜内电位值由 +30mV 变为 -70mV 的过程称为 A 去极化 B 超极化 C 负极化 D 超射 E 极化 38 可兴奋动作电位去极化相中膜内电位超过 0mV 的部分称为 A 去极化 B 超极化 C 负极化 D 超射 E 极化 39 细胞静息时膜两侧电位所保持的内负外正状态称为 A 去极化 B 超极化 C 负极化 D 超射 E 极化 40 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去极相形成有关的离子主要是 A Na+ B Cl- C K+ D Ca2+ E Mg2+ 41 与神

16、经纤维动作电位复极相形成有关的离子主要是 A Na+ B Cl- C K+ D Ca2+ E Mg2+ 42 将神经纤维膜电位由静息水平突然上升并固定到 0mV 水平时 A 先 出 现 内流电流 ,而后逐渐变为外向电流 B 先出现外向电流,而后逐渐变为内向电流 C 仅出现内向电流 D 仅出现外向电流 E 因膜两侧没有电位差而不出现跨膜电位 43 实验中用相同数目的葡萄糖分子代替浸浴液中的 Na+,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幅度将 A 逐渐增大 B 逐 渐 减小 C 基本不变 D 先增大后减小 E 先减小后增大 44 用河豚毒处理神经轴突后,可引起 A 静息电位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加大 B 静息电位值加

17、大,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6 C 静 息 电位值不变 ,动作电位 幅度减小 D 静息电位值加大,动作电位幅度加大 E 静息电位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不变 45 在电压钳实验中,直接纪录的是 A 离子电流 B 离 子 电 流的镜 像电流 C 离子电导 D 膜电位 E 动作电位 46 记录单通道离子电流,须采用的是 A 膜电位细胞内纪录 B 电压钳技术 C 电压钳结合通道阻断剂 D 膜 片 钳技术 E 膜片钳全细胞纪录 47 正后电位是指 A 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缓慢去极化电位 B 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缓慢超极化电位 C 峰电位后缓慢的去极化电位 D 峰电位后缓慢的复极化电位 E 峰 电 位 后缓慢的

18、超 极化电位 48 具有“全或无”特征的电反应是 A 动作电位 B 静息电位 C 终板电位 D 感受器电位 E 突触后电位 49 能以不衰减形式细胞膜传播的电活动是 A 动作电位 B 静息电位 C 终板电位 D 感受器电位 E 突触后电位 50 神经 -肌肉头后膜上产生的能引起骨骼肌细胞兴奋的电反应是 A 动作电位 B 静息电位 C 终 板 电位 D 感受器电位 E 突触后电位 51 细胞兴奋过程中, Na+ 内流和 K+外流的量决定于 A 各 自 的平衡电位 B 细胞的阈电位 CNa+-K+泵的活动程度 D 绝对不应期的长短 E 刺激 的强度 52 需要直接消耗能量的过程是 A 静息电位形成

19、过程中 K+外流 B 动作电位升支的 Na+内流 C 复极化 K+外流 D 复 极 化完毕后的 Na+外流和 K+内流 E 静息电位形成过程中极少量的 Na+内流 53 低温,缺氧或代谢抑制剂影响细胞的 Na+-K+泵活动时,将导致 A 静息电位值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B 静息电位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C 静息电位值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D 静 息 电位值减小 ,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E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均不受影响 54 采用两个细胞外电极记录完整神经干的电活动时,可记录到 A 动作电位幅度 B 组织反应强度 C 动作电位频率 D 阈值 E 刺 激 持 续时间 55 通常用于衡量组织兴奋

20、性高低的指标是 A 动作电位幅度 B 组织反应强度 C 动作电位频率 D 阈值 E 刺激持续时间 56 神经纤维的阈电位是引起 A Na+通道大量 开放的膜电位临界值 B Na+通道大量关闭的膜电位临界值 7 C K+通道大量关闭的膜电位临界值 D K+通道大量开放的膜电位临界值 E Na+通道少量开放的膜电位值 57 在一般细胞膜中,阈电位较其静息电位(均指绝对值) A 小 10-15mV B 大 10-15mV C 小 10-15mV D 大 30-50mV E 小,但两者几乎相等 58 在同一神经纤维上相邻的两个峰电位,其中后一个峰电位最早见于前一个峰电位引起的 A 绝对不应期 B 相

21、对 不 应期 C 超常期 D 低常期 E 兴奋性恢复正常后 59 如果某种细胞的动作电位持续时间是 2ms,则理论上每秒内所能产生和传导的动作电位数最多不超过 A 5 次 B 50 次 C 400 次 D 100 次 E 500 次 60 细胞在一次兴奋后,阈值最低的时期是 A 绝 对不应期 B 相对不应期 C 超常期 D 低常期 E 兴奋性恢复后 61 实验中,如果同时刺激神经纤维两端,产生的两个动作电位 A 将各自通过中点后传到另一端 B 将在中点相遇,然后传回到起始点 C 将 在 中 间相遇后 停止传导 D 只有较强的动作电位通过中点到达另一端 E 到达中点后将复合成一个更大的动作电位

22、62 局部电位的时间性总和是指 A 同 一 部 位连续的 两个阈下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 加 B 同一部位连续的两个阈上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 C 同一时间不同部位连续的两个阈上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 叠加 D 同一时间不同部位的两个阈上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 E 同一部位一个足够大的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 63 局部电位的空间性总和是指 A 同一部位连续的两个阈下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 B 同一部位连续的两个阈上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 C 同 一 时 间不同部 位连续的两个阈上刺激引起的去极化 反应的叠加 D 同一时间不同部位的两个阈上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 E 同一部位

23、一个足够大的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 64 神经末梢兴奋引起囊泡释放递质时,起主要媒介作用并直接导致递质释放的是 A 神经末梢 Na+的 内流 B 神经末梢 K+的内流 C 神经末梢 Cl-的内流 D 神经末梢的 Na+-K+交换 E 神经末梢 Ca2+的内流 65 在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起主要媒介作用的离子是 A Na+ B Cl- C K+ D Ca2+ E Mg2+ 66 骨骼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胞质中的 Ca2+来自于 A 横管膜上电压门控 Ca2+通道开放引起的外 Ca2+内流 B 细胞膜上 NMDA 受体通道开放引起的外 Ca2+内流 C 肌质网上 Ca2+通道开放引起的释放 D

24、肌质网上 Ca2+泵的主动转运 E 线 粒体内 Ca2+的释放 8 67 有机磷中毒时,可使 A 乙酰胆碱与其受体亲和力增高 B 胆 碱 酯 酶活 性降低 C 乙酰胆碱释放量增加 D 乙酰胆碱水解加速 E 乙酰胆碱受体功能障碍 68 重症肌无力患者的骨骼肌对运动神经动作电位的反应降低是由于 A 递质含量减少 B 递质释放量减少 C 胆碱酯酶活性增高 D 乙 酰 胆碱水解加 速 E 乙酰胆碱受体功能障碍 69 下列物质中,能阻断终板膜上胆碱能受体的物质是 A 河豚毒 B 阿托品 C 美洲箭毒 D 心得安 E 四乙胺 70 骨骼肌细胞膜中横管的主要作用是 A Ca2+进出肌细胞的通道 B 将 动

25、作 电位引向肌细胞处 C 乙酰胆碱进出细胞的通道 D Ca2+的储存库 E 产生终板电位 71 微终板电位是 A 神经末梢连续兴奋引起 B 神经末梢一次兴奋引起 C 数百个突触小泡释放的 Ach引起 D 个别突触小泡释放引起的 ACH引起的 E 个别 Ach 分子引起的 72 在神经 -肌接头处,消除乙酰胆碱的酶是 A ATP 酶 B 胆 碱 酯酶 C 腺苷酸环化酶 D Na+-K+依赖式 ATP 酶 E 单胺氧化酶 73 肌丝滑行学说的直接根据是,肌肉收缩时 A 暗带长度不 变,明带和 H 带缩短 B 暗带长度不变,明带缩短,而 H 带不变 C 暗带长度缩短,明带和 H 带不变 D 明带和暗

26、带长度均缩短 E 明带和暗带长度均不变 74 骨骼肌发生等张收缩时,下列那一项的长度不变? A 明带 B 暗带 C H 带 D 肌小节 E 肌原纤维 75 牵拉一条舒张状态的骨骼肌纤维,使之伸长,此时其 A H 带长度不变 B 暗带长度不变 C 明 带 长 度 增加 D 不完全强直收缩 E 完全强直收缩 76 生理状态下,整体内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几乎属于 A 单收缩 B 单纯的等长收缩 C 单纯的等张收缩 D 不完全强直收缩 E 完 全 强 直收 缩 77 使骨骼肌产生完全收缩的刺激条件是 A 足够强度的单刺激 B 足够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单刺激 C 足够强度和时间变化率的单刺激 D 间 隔 小 于

27、单收缩收缩期的连续阈刺激 E 间隔大于单收缩收缩期的连续阈刺激 78 回收骨骼肌胞质中 Ca2+的 Ca2+泵主要分布在 A 肌膜 B 肌 质 网膜 C 横管膜 D 溶酶体膜 E 线粒体膜 79 肌肉收缩中的后负荷主要影响肌肉的 A 兴奋性和传导性 B 初长度和缩短长度 C 被动张力和主动张力 D 主 动 张 力和缩短 长度 E 输出功率和收缩能力 80 骨骼肌收缩时,在肌肉收缩所能产生的最大张力范围内增大后负荷,则 A 肌肉收缩的速度加快 B 肌肉收缩的长度增加 C 肌肉收缩产 生的张力加大 9 D 开始出现收缩的时间缩短 E 肌肉的初长度增加 81 各种平滑肌都有 A 自律性 B 交感和副

28、交感神经的支配 C 细胞间的电耦联 D 内在神经丛 E 时 间 性收缩和 紧张性收缩 82 与骨骼肌收缩相比,平滑肌收缩 A 不需要胞质内 Ca2+浓度升高 B 没有 粗肌丝的滑行 C 横 桥激活的机制不同 D 有赖于 Ca2+与骨钙蛋白的结合 E 都具有自律性 第三章 血液 选择题 1 血细胞比容是指血细胞 A 与血浆容积之比 B 与血管容积之比 C 与血细胞容积之比 D 在血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E 在 血 中所占的 容积百分比 2 人体体液中的蛋白质浓度是 A 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B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C 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 D 细 胞 内液血 浆组织液 E 组织液血浆细胞内液 3 血浆

29、的粘度与切率的关系是 A 无关 B 正变 C 反变 D 血流慢 时无关,血流快时呈正变 E 血 流 快 时无关, 血流慢时呈反变 4 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形成主要决定于血浆中的 A 1 球蛋白 B 2 球蛋白 C 球 蛋白 D 白蛋白 E 纤维蛋白原 5 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形成主要决定于血浆中的 A 各种正离子 B 各种负离子 C Na+和 Cl- D 氨基酸和尿素 E 葡萄糖和氨基酸 6 60kg 体重的正常成年人的血量为 A 2.8-4.0L B 4.2-4.8L C 5.0-7.0L D 7.0-8.0L E 10-20L 7 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 A 200mmol/L B 250mmol

30、/L C 300mmol/L D 350mmol/L E 400mmol/L 8 正常人的血浆 pH 为 A 6.8-7.0 B 7.00.05 C 7.20.05 D 7.0-7.4 E 7.40.05 9 决定血浆 pH 的缓冲对是 A K2HPO4/KH2PO4 B KHCO3/H2CO3 C Na2HPO4/NaH2PO4 D NaHCO3/H2CO3 E 蛋白质钠盐 /蛋白质 10 10 各种血细胞均起源于骨髓中的 A 成纤维细胞 B 髓系干细胞 C 淋巴系干细胞 D 基 质细胞 E 多 能 造 血干细 胞 11 调节红细胞生成的特异性体液因子是 A 集落刺激因子 B 生长激素 C

31、雄激素 D 雌激素 E 促 红 细 胞 生成素 12 低温储存较久的血液,血浆中哪种离子浓度升高? A Na+ B Ca2+ C K+ D Cl- E HCO3- 13 红细胞膜上钠泵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葡萄糖通过哪条途径产生? A 糖原分解和有氧氧化 B 糖原分解和糖原异生 C 糖原分解和无氧氧化 D 糖原异生和磷酸戊糖旁路 E 糖 酵 解和磷酸戊 糖旁路 14 使血沉加快的主要因素是 A 血浆中 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及胆固醇含量增多 B 红细胞成双凹碟形 C 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浓度降低 D 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增高 E 血浆中卵磷脂含量增高 15 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主要部位是 A 骨髓 B 肝

32、C 脾 D 肾 E 垂体 16 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 A 多能造血干细胞进入细胞周期 B 早期红系祖细胞增殖 C 晚 期 红 系祖细胞 增殖,分化 D 幼红细胞增殖与合成血红蛋白 E 成熟红细胞释放入血 17 可是血浆中促红细胞生成素浓度增高的有效刺激物是 A 组织中 O2 的分 压降低 B 血糖浓度升高 C 组织中 O2 的分压升高 D 血糖浓度降低 E 组织中 CO2 的分压升高 18 合成血红蛋白的基本原料是 A 铁和叶酸 B 钴和维生素 B12 C 蛋白质和内因子 D 铁 和 蛋 白质 E 钴和蛋白质 19 红细胞血管外破坏的主要部位是 A 肝和骨髓 B 脾 和 骨髓 C 肝和肾 D 脾和肾 E 肾和骨髓 20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A 缓冲 pH B 缓冲温度 C 运输激素 D 运输铁 E 运输 O2和 CO2 21 球形红细胞的特征是 A 表面积小,变形能力增强,渗透脆性正常 B 表 面 积 和体积之 比变小,变形能 力减弱,渗透脆性增强 C 表面积未变,变形能力正常,渗透脆性降低 D 表面积增大,变形能力正常,渗透脆性增加 E 表面积增大,变形能力增强,渗透脆性增加 22 血浆和组织液各成分浓度的主要区别是 A Cl- B HPO42-/H2PO4- C Na+ D Ca2+ E 蛋白质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