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生产新概念下的独家报道目前,几乎所有媒体都摒弃了“记者是一个旁观者”的新闻观点,都在大力打造“主观新闻” 。尤其是深度报道,体现记者和媒体的“观点”已基本达成业内共识。面对两年来智能手机突飞猛进的冲击,不但纸媒在用深度报道来“抵抗” ,新兴媒体也在用深度报道来博眼球。 但是,面对自媒体“全方位无死角”地报道和传播,不少媒体都会指派专人紧盯微信、微博上推送的最新消息,传统意义上的“独家新闻”已很难出现,现在,媒体把具有独家观点和独家细节的都称为“独家新闻” 。如果用这个概念定义,深度报道可以被看做是报纸中最容易挖出独家新闻的领域。 一、记者要成为一名社会学家 2012 年, 南方周末热炒的“
2、硕士生争去扫大街”引起社会的关注,之后不少媒体都跟风做了这个新闻的后续及相关新闻报道。这个“独家新闻”被大批读者口口相传、引起热议,是因为其关注的实际是就业难的社会话题。随后,在 2013 年 6 月, “最难就业季”马上出现。 “硕士生争去扫大街”这是哈尔滨发生的新闻,而本地媒体却只报道了环卫部门招人、有多少人报名、学历都如何这样的基本信息,这肯定谈不上独家新闻。但南方周末以独家视解去写这个新闻,便形成了独家新闻。 作为哈尔滨当地媒体,完全有条件抢到这个“独家新闻” ,也许媒体的立场不同,但透过一个具体事件可以表达出多种直击受众心理的观点。但是,这个前提是记者有透过社会现象分析大众心理的能力
3、。在几年前,以新周刊为代表的一批热门杂志运用新闻策划的方式,把新闻事件变成解剖刀,来剖析社会。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方面, 南方周末 、冰点等报纸和栏目都做了不少“解剖社会类”的独家新闻,而且,新闻学应该是包含在社会学中的。 向社会学的方向发展,是纸媒在大形势下的自我调整,也更能出现基于独家视角、独家观点的独家新闻。 很多人觉得,用突发新闻事件来剖析社会应该是有一定生活阅历的记者才能做到的。实际上,做到这点仅需要生活阅历,更要有意识地培养。目前, 中国青年报名栏目冰点的 7 名记者全部为 80 后,甚至于,2012 年的永不抵达的列车等几个“炮稿”都是 85 后采写的。根据中青报编委在第三届全
4、国深度报道研讨会上的发言,该报各个部门、各个版面都在做深度新闻,把其他地方媒体已报道的新闻,通过不同的视角和观点来呈现。比如,写“915 西安长沙砸车事件”的拐点、写电商热炒的网购优惠日的天上掉下个光棍节 ,还有永不抵达的列车等。 中青报特别报道部的定位是“对重大突发事件或读者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度调查或解析” 。都是在对突发事件提供社会思考,由此形成独家新闻。 二、善于挖掘独家细节 全国类媒体信息的来源有一部分是各地市的媒体,各地市报道后,他们再进行深加工予以“二次报道” ,这种“二次报道”基于全国媒体的发行范围优势,往往被受众当做独家新闻来看,也更易在全国范围内引发热议。上面提到的拐点
5、即属于此类。但无一例外的,里面都需要有“独家细节” 。在大事件发生时,消息首发后的细节往往会引起受众的持续关注。 2013 年, 哈尔滨日报也有过“反其道而行之”报道。2013 年 2月至 4 月, 新周刊 、 中国青年报 、 南方周末等几家全国性媒体都报道了一个哈尔滨人物修伟良。起因是此人上了江苏卫视非常了得节目,让选手猜他是否以教人喝酒为生。三家全国性报纸无一例外地把此人写成了哈尔滨名人,还报道他教过的一些学生因为会喝酒做成了大买卖。在网络上,很多人对哈尔滨出此“名人”颇有微词。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2013 年 5 月 10 日, 哈尔滨日报刊发的“人物”修伟良中提到了“记者在其学校附近打
6、听伟良人际沟通学校在哪儿,露天市场上摆摊的、开饭店的、在饭店里喝酒的、出来遛弯的居民,居然没一个人知道他。 ”也查证了南方周末的报道中写的“修伟良频繁获邀在哈尔滨的大学开讲座”为子虚乌有。记者正是因为连续多天的大量的细节采访,用客观的独家细节才塑造了完全不同的人物形象。 三、逆向思维造就独家报道 新兴媒体的多样化和即时性造就了“新闻爆炸”的假象,之所以称其为“假象” ,是因往往多家媒体的相同或相似新闻的来源一致、观点一致及报道角度一致。如果用逆向思维去思考热点事件,往往会做出独家新闻。 2011 年 8 月 15 日, 哈尔滨日报刊发的“暗战”地沟油即是逆向思维成就的独家报道。当时,全国关于地
7、沟油的报道很多,公众对地沟油更是深感无奈。媒体的报道均是“发现地沟油黑加工点” ,并且每发现一处都引起广泛传播。但此篇报道的作者回避了“发现黑加工点” 、“地沟油非法变成食用油”的媒体通用角度,而是记录了各路人马抢夺地沟油的故事,用受众不知道的明抢、暗抢的场面,勾勒出地沟油变成食用油的“黑色链条” 。成为当时的独家新闻,并获得了当年黑龙江省新闻一等奖。 四、改变独家报道的呈现方式 在 2012 年第三届全国深度报道研讨会上,腾讯的新闻中心总监讲述了其工作人员如何利用视频来制作独家的深度报道。比如 2012 年他们制作的“卖肾车间” ,用了 18 分钟的视频,呈现了采访 4 个月的“网络深度报道。通过画面改造了深度报道的表达方式,也让这个独家报道的传播更有效。 媒体热爱独家报道,是因为它能让媒体更吸引人,即让媒体在市场上有立足之地。在新闻学上,虽然对独家报道没有明确的定义,但在从业者看来,独家报道就是“人无我有”的新闻。但并非任何一条“人无我有”的新闻都能成为独家新闻,它必须是影响较大的、能引起读者广泛关注的。在这个媒体繁多的时期,要“引起广泛关注”不仅需要报道有“硬货” ,还要通过呈现方式博眼球, “酒香也怕巷子深” 。因此,各种吸引人的呈现方式都应得到鼓励,也必将促进独家报道的发展。 (编辑/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