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4课 烛之武退秦师永远的烛之武秦晋联军兵临城下,郑国危如累卵。国难面前,烛之武临危受命、孤身出城;强秦帐内,烛之武不卑不亢、字字珠玑。终于,谈笑间,干戈化为玉帛。烛之武深明大义不计个人得失的爱国情操,烛之武义无反顾独闯秦营的英雄气概,虽经两千多年时光流水的冲刷,依然放射出熠熠夺目的光华!命运对烛之武并不公允,几十载的饱受冷落,大半生的怀才不遇,满腹经纶的烛之武,只是郑国一个小小的负责养马的 “ 圉正 ” 。在他伏下苍老的身躯拾起艰辛的时候,没有人记起他;当他仰起斑白的头颅呼出抑郁的时候,没有人记起他。当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时候,有人想起了他;当大军压境 “ 国危矣 ” 的时候,有人推出了他。就
2、这样, “ 今老矣 ” 的烛之武,踉跄着,被推到了两军对峙的刀锋前,被推到了生死难测的境地前。没有多少抱怨,说的只是谦逊的 “ 无能为也已 ” ;没有怎么推辞,做的只是慨然 “ 许之,夜缒而出 ” 。于是,一个一直模糊的身影,在历史的这一刻,变大,变高,变清晰。当一个须发尽白、手无缚鸡之力的老人,在月隐风高的夜晚,被人用绳子拴着放到围有层层虎狼之师的孤城外;当一个步履蹒跚、牙落齿摇的老人,在冰冷刺骨的寒风里,揉着酸痛的腰肢走进剑拔弩张的秦军大营,这该需要怎样的坚定和无畏!无论他是成功还是失败,千载之后的我们都该为他的忠诚和勇敢高声喝彩!面对雄心勃勃的秦穆公,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更要有智慧。慷慨
3、陈词间,有烛之武对郑国的一片赤诚,还有对局势的准确掌控;寥寥数语里,有烛之武对人情的自如练达,还有对世事的深刻洞明。所以,一场思想的碰撞之后, “ 秦伯说,与郑人盟 ” ,一场灭国的灾难,就这样化为无形。 “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 ,感谢 左传 为我们记下了那位忠勇睿智的老人,纵然隔着千年看去,他依然傲然屹立在历史长河中,那就是烛之武。一、学习目标1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古汉语常识,注意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培养古文句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2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3了解烛之武说服秦伯的方法 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方法,认识
4、烛之武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二、作者连线鲁之君子 左丘明左丘明 (约前 502约前 422),春秋时期鲁国人。世代为史官,并与孔子一起 “ 乘如周,观书于周史 ” ,据有关鲁国以及其他封侯各国大量的史料,依 春秋 著成了编年史 左传 ,晚年双目失明,仍发愤编修国史和国别史 国语 ,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 左 传 是中国古代第一部 记 事 详细 、 议论 精辟的 编 年史, 国 语 是 现存最早的国 别 史。三、背景探寻秦晋合围郑国危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 630年 (僖公三十年 )。导致事情发生的原因有两点。其一,郑国曾两次得罪过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跑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公元前 6
5、32年时晋、楚之战中,郑国出兵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告终。后郑国虽然即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郑伯甚至与晋侯 “ 盈于衡雍 ” ,但最终没有感化晋国。其二,晋秦两国联合围攻郑国,是因为晋秦都要争夺霸权,均需要向外扩张,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自然要寻找这样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所以秦晋联合也就必然了。四、文体知识编年体编年体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它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 代表作: 资治通鉴 (由宋代司马光编纂,是我国现存编年体通史中影响最大的一部 )。此外,编年体史书还有孔子 春秋 、 “ 春秋三传 ” ( 春秋左氏传 春秋公羊传 春秋谷梁传 )等。同 “矣 ”通 “供 ”,供给通 “悦 ”,高兴通 “智 ”,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