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情系“三农”惠及民生在奇山秀水的“中国十佳文化旅游明星城市”五大连池市,有一个一直为改变家乡面貌,而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教育团队,用他们特有的真诚与付出,追逐“富庶、文明、和谐、美好五大连池”的伟大梦想,谱写着情系“三农” 、惠及民生的绚丽乐章,这就是五大连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建校 17 年来,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区域现代农业的办学方向,确立“一切为了农业、一切为了农村、一切为了农民”的办学理念和“立足五市、服务黑河、辐射全省”的发展定位。在专业设置上对接“三农” ,开设现代农艺技术、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农业机械等课程,致力为当地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和技能型产业人才。在实训基地建设上辐射“三农”
2、,建有农业实验站、菌需服务部、农艺大师工作室、植物医院、动物医院、职教超市、创业服务部、刺绣厂、工艺美术厂、旅行社、美容美发中心、机械加工等实训基地。除满足教学实训外,免费向农民开放。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服从“三农” ,聘请农牧专家、学者到校任教,指导教学,聘用社会能工巧匠担任实训指导教师。通过国外进修、国内培训、企业锻炼等途径,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建立了一支专兼结合、能教会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办学机制上面向“三农” ,实行“开放式、多功能、集团化”办学,牵头成立黑河市农村职业教育集团,与省内 28 所农业高校实行联合办学,与市内 30 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创建了省农民创业培训
3、基地和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办学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形成了“政府统筹、构建网络、产学一体、服务三农”的办学特色,促进了教学成果转化和教育质量提高。 近三年来,职高、技工、农民成人中专系列毕业生 3203 人,他们中80%的学生来自农村,初次就业率 100%。一部分学生当地就业,另一部分学生在北京、上海、天津、大连、秦皇岛、山海关、哈尔滨等大中城市就业,年薪最高 8 万元,最低 3 万元,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了农民收入。市委书记王锋给予了充分肯定,亲自到大连等地慰问学生。职教高考名列黑河市前茅,为东北农大、八一农大、哈尔滨华德学院等高校输送新生 151 人,升学率 100%。开发了涉农校本教材 16
4、 本,其中公开发行6 本。学生在国家、省级农民工技能大赛中获奖 12 人次,学校承担了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和省部共建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示范县等重大科研课题,推广农业实用技术项目 20 个,培训农民 6.8 万人次,年均为五大连池市增加劳务收入 2000 万元以上,成为拉动地方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教育产业,学校发展步入了“满园春色、桃李芬芳”的机遇期。 尽管如此,这所学校并没有放慢情系“三农”的脚步,从学校校长,到普通教师,献爱心,送温暖,与农民兄弟心连心。为满足广大农民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把学校办到农民家门口,在乡镇建立了 10 所职教分校和 20 个村(屯)远程教学点,
5、构建了市乡村“三级”职业教育网络体系。无论是烈日炎炎的夏日,还是寒风凛冽的冬天,路途遥远,教师们常年到校讲课,无怨无悔。每年举办阳光工程、农民创业等技能培训班80 多期,培训学员 5000 人次以上。并辐射到了北安、孙吴、逊克、嫩江、爱辉等县市区,赢得了尊重、鲜花和掌声。为帮助困难的弱势群体,全校党员教师带头,在微薄的工资中拿出钱来,资助那些“经济拮据、发展无助”的农民,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学校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为农民发展生产买单。几年累计投资 80 多万元,为全市 53 个农户购买了鸡鸭鹅雏、大雁等 2 万多只以及大豆新品种等,扶持从事特色种养殖和庭院经济,叩开了致富大门,户均增收
6、 2 万元。 这就是职教人“急农民之所急、雪中送炭,灯亮一盏、光散一片”的真实写照。不仅如此,为了给那些“致富找不到门、创业找不到路”的农民,搭建创业平台,学校建起了鸵鸟珍禽养殖场,鹿场、食用菌厂、矿泉岩茶厂等校办企业,本着“把风险留在学校、把利益让给农民”的服务理念,无偿为农民提供项目研发、信息技术等服务,实现“资源共享、互惠双赢” 。每年免收农民培训、实训等各种费用 50 万元以上,为学员提供就业岗位 200 多个,就业率同比增长了 15%。 对“发展有潜能、致富有后劲”的农民,采取“技术服务、项目扶持”的办法,引领致富。建立了 20 个农民创业示范园区,引入大豆玉米新品种、棚栽葡萄、黄瓜
7、嫁接、珍禽养殖等特色项目,学校实验成功后,向农民推荐。派专业教师指导,跟踪服务。助推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 兴安乡常青河村王海军,经营土地 1.2 万亩,建立了千万元农机合作社,年效益 200 多万元,成为全省百名农民创业之星;四平养猪专业合作社带头人许晓光养母猪 100 头、育肥猪 700 多头,年盈利 47 万元,被评为省劳动模范;新发镇农民丁明开办农机修造厂,年收入 40 多万元。这些富起来的农民逢人就说, “是职业学校让我们开阔了视野,给予了创业的能量,实现了致富的梦想。 ” 如今的新农村,不仅仅是炊烟袅袅的美丽,正朝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的方向迈进。 “职教超市”这块大蛋糕给农民带来了更多的实惠,得到了社会认可。 中国教育报 、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黑龙江日报 、 黑河日报等媒体进行了报道,省市有关部门的领导到校视察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编辑/李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