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6 ,大小:122.90KB ,
资源ID:153428      下载积分:5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5342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气象学与气候学综合复习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h****)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气象学与气候学综合复习资料.docx

1、 1 气象学与气候学综合复习资料 气象学与气候学(提纲版) 一部分 1、天气 : 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时间内大气中的大气状态(气温、气压、温度)和大气现象(风、云、雾、降水等)的综合。是瞬时的、多变的、不稳定的。 2、饱和水汽压( E) : 空气中的水汽压不能无限制地增加,在一定的温度下,如果水汽压增大到某一个极限值,空气中水汽就达到 饱和, 空气达到此限度时为饱和湿空气,饱和湿空气中的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叫饱和水汽压,即最大水汽压。 3、地面辐射 : 地球 表面在吸收 太阳辐射 的同时,又将其中的大部分能 量 以辐射的方式传送给大气。地表面这种以其本身的热量日夜不停地向外放射辐 射

2、 的方式,称为 地面辐射。 4、露 :傍晚或夜间,地面或地物由于辐射冷却,使贴近地表面的空气层也随之降温,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过饱和时,在地面或地物的表面就有水汽的凝结物,如果此时的露点温度在 0度以上,在地面或地物上就出现微小的水滴,称为露。 5.、地方性风 :因地表受热不均和地形 动力(局部环境差异)作用产生的地方性气流运动称为局地环流或地方性风。 6、 台风 :当地面中心附近最大风速大于或等于 32.6m/s 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热带气旋是形成于热带海洋上,具有暖中心结构、强烈的气旋性涡旋。 7、气候 :一个地区在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长时间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

3、的综合,是时间尺度较长的大气过程。 8、气候系统 : 气候系统是一个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的,能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 。 9、 绝热过程 :大气中所进行的各种过程,通常伴有不同形式的能量转换。在能量转换过程中,空气的状态要发生改变。在气象学上,任一气块与外界之间无热量交换时的状态变化过程,叫做绝热过程。 10、气团 : 气团是指 一定范围内,水平方向上气象要素相对比较均匀均匀的大块空气 。在同一气团中,各地气象要素的重点分布几乎相同,天气现象也大致一样。气团的水平范围可达几千公里,垂直高度可达几公里到十几公里,常常从地面伸展到对流层顶。 1

4、1 季风 : 以一年为周期,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风向不仅有季节改变,且方向的变化在 120 度以 上。 12.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气温经常比其四周郊区为高,在气温的空间分布上,城市气温高,好像一个“热岛”矗立在农村较凉的“海洋”之上,这种现象称为城市热岛效应或城市热岛。 二部分 1、大气结构 :是指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和水平方向上气象要素分布的不均匀性。 包括: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 2、 地面有效辐射 :地面辐射与大气逆辐射是经常存在的,地面放出辐射和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地面有效辐射。 地面有效辐射的变化规律: 日变化:中午前后达到最大值以后

5、逐渐变小,到早晨达到最小 年变化:夏季大,冬季小,但由于水汽和云的影响,最大值出现在春季。 影响地面有效辐射的因子有: 2 ( 1)云雾、水汽和风:它们能强烈吸收和反射地面发出的长波辐射,使大气逆辐射增大,因而使地面有效辐射减少; ( 2)海拔高度:空气密度、水汽、尘埃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减少,大气逆辐射相应减少,有效辐射增大; ( 3)地表特征:起伏、粗糙的地表比平滑表面辐射面大,有效辐射也大; ( 4)地面覆盖:导热性差的物体如秸杆、草皮、残枝落叶等覆盖地面时,可减少地面的有效辐射。 3、气温非绝热变化 (一 )气温的非绝热变化 ( 1) .传导 :就 是依靠分子的热运动将热能从一个分子传递给

6、另一分子,而分子本身并没有因此发生位置的变化 。空气与地面之间,空气团与空气团之间,当有温度差异时,就会因为传导作用而交换热量。 ( 2) .辐射 :物体之间不停地以辐射方式交换着热量。大气主要依靠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热,同时,地面也吸收大气放出的长波辐射,这样它们之间就通过长波辐射的方式不停地交换着热量。空气团之间,也可以通过长波辐射而交换热量。 ( 3) .对流 :当暖而轻的空气上升时,周围冷而重的空气便下降来补充,这种升降运动,称为对流。通过对流、上下层空气互相混合,热量 也就随之得到交换。 ( 4) .湍流 :空气的不规则运动称为湍流,又称乱流。湍流是空气层相互之间发生摩擦或空气流过

7、粗糙不平的地面时产生的。有湍流时,相邻空气团之间发生混合,热量也就得到了交换。湍流是摩擦层中热量交换的重要方式。 4、气温的绝热变化 绝热过程 :大气中所进行的各种过程,通常伴有不同形式的能量转换。在能量转换过程中,空气的状态要发生改变。在气象学上,任一气块与外界之间无热量交换时的状态变化过程,叫做绝热过程。 当某一气团在与外界没有任何热量交换的情况下,做上升运动,如果该气团体积不变上升到某一处,则其 内部的压强会比周围大气的要高,气团为了与外界大气相平衡,气块体积要膨胀,在膨胀的过程中克服外界压力而做功,气团做功所消耗的能量取自气团内部,因此使气块温度降低,以上过程称为气温的绝热冷却。 反之

8、,气团作下沉运动时,若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的情况下,由于外界气压比起团内部气压高,会压缩气块使气团体积缩小,同时气团内气体被压缩做功,内能增加,温度上升,这种现象称为绝热增温。 5.云滴的增长和凝结过程。 6.大气中常见的降温过程 : 辐射冷却 接触冷却 混合冷却 绝热冷却 7.作用于空气的力 ( 1)气压梯度与气压梯度力 ( 2)地转偏向力( Fc ) ( 3)惯性离心力( C) ( 4)摩擦力( R) 8.地理分类 (气团源地的地理位置和下垫面性质) :北半球 气团 北极气团(冰洋气团): 65 N 以北的极地地区 极地气团 极地大陆气团:西伯利亚和蒙古、加拿大和阿拉斯加 3 极地海洋气团:

9、北太平洋、北大西洋的中纬度海洋上 热带气团 热带大陆气团:北非、西南亚的副热带沙漠地区 热带海洋气团:副热带高压控制的海洋上 赤道气团(赤道海洋气团):赤道地区 9.气团的概念 大范围的空气团,在其内部气象要素的水平分布比较均匀,垂直分布基本一致,在其控制的区域内,天气气候特征也大致相同。 10对流: 11. 干热风概念 :未饱和湿空气,受山地阻挡被迫作动力抬升后,沿背风坡下滑形成的干热风。 12.影响溶液面饱和水汽压得因素: 13.气候系统的五大子系统 :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 14.按照锋的伸展高度氛围: 地面锋 高空锋 对流锋 15.除太阳本身的变化外,天文辐射能量主要

10、决定于 日地距离、太阳高度和白昼长度 。 16气候带与气候型的划分 柯本气候分类法 实验分类法 斯查勒气候分类法 成因分类法 周淑贞气候分类法 17.城市热岛效应形成原因 1.城市下垫面(大气底部与地表的接触面)特性的影响。 2.主要原因是城市大气污染 3.主要原因是人工热源的影响。 4.城市里的自然下垫面减少了。 18.对流层特点 气温随着高度而降低 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乱流运动 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19.太阳常数 : 在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一平方厘米的面积,一分钟内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 20. 21.影响水面蒸发速率的因子 温度 湿度 气压 风 蒸发面性质 蒸发面形状 含盐度 2

11、2.梯度风 当空气质点作曲线运动时,除了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外,还受惯性离心力的作用,当这三个力达到平衡时的风,就称为梯度风。 23.我国境内冬季的气团 西伯利亚气团(绝大部分地区) 热带太平洋气团(东南沿海) 南海气团(云南) 24.根据移动速度和天气特征划分 第一型冷锋(缓行冷锋) 第二型冷锋(急行冷锋) 4 25.台风形成条件 初始扰动 暖性洋面 地转偏向力作用 对流层风垂直切变小 26.柯本气候分类法 优点: 1、首次提出了气候型的概念 2、方法简便,划分界限明确,与自然景观比较符合。 缺点: 1、 B 带与 A、 C、 D、 E 带并列欠妥 2、忽视了对气候成因的分析,容易

12、将低纬度高地气候与高纬度气候归为一类。 三部分 1、天气与气候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二者存在着统计上的联系。 气候不仅包括多年来经常发生的天气状况,而且也包括某些年份偶尔出现的极端天气状况。 区别: 概念不同; 时间尺度不同:天气周期短,气候周期长; 稳定性不同:天气不稳定,气候较稳定; 天气系统单纯(气旋、反气旋),气候系统庞大(一个能源、五个子系统)。 2、 北半球 7 月份等温线的变化特点 ( 1) 7 月份等温线图从低纬度向两极递减 ( 2) 7 月份等温线比较稀疏,说明北半球的夏季南北温差小。 ( 3) 7 月北半球等温线在大陆凸向高纬,海洋凸向赤道 ( 4)热赤道的位置夏季在 20N

13、,撒哈拉为世界上最热的地方,形成高温中心。 3、形成云雨的主要条件是什么,为什么会形成不同类型云雨? 形成云雨的主要条件是凝结核的存在,空气垂直上升所进行的绝热冷却使空气达到过饱和。在雨的形成过程中大水滴起着很重 要的作用。由于空气垂直上升运动的形式和规模不同,形成云的状态、高度、厚度也不同。大气上升运动方式主要有:热力对流,动力抬升,大气波动,地形抬升。不同的云,由于其水平范围,云高,云厚,云中含水量,云中温度和升降气流等情况不同,因而降水的形态,强度,性质也随之而有差异。 4、气压随时间 变化的原因 气压的变化是该地上空空气柱重量增加或减少的反映,而空气柱的重量是其质量和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14、重力加速度可视为定值。空气柱质量的变化主要是由热力和动力因子引起。热力因子是指温度的升高或降低引起的体积膨胀或收缩、密度的增大 或减小以及伴随的气流辐合或辐散所造成的质量增多或减少。动力因子是指大气运动所引起的气柱质量的变化,如水平气流的辐合和辐散、不同密度气团的移动、空气垂直运动。 5、天文辐射的时空分布特点 ( 1)天文辐射能量的分布是完全因纬度而异的 ( 2)夏半年获得天文辐射量的最大值在 20 25的纬度带上,由此向两极逐渐减少,最小值在极地。 ( 3)冬半年北半球获得天文辐射最多的是赤道。 ( 4)天文辐射的南北差异不仅随冬、夏半年而有不同,而且在同一时间内随纬度亦有不同。 ( 5)

15、夏半年与冬半年天文辐射的差值是随着纬度的增高而加大的。 ( 6)在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在极夜期间,天文辐射为零。 6、柯本气候分类法优缺点 : 优点 : 首次提出了气候型的概念 5 方法简便,划分界限明确,与自然景观比较符合。 缺点 : B 带与 A、 C、 D、 E 带并列欠妥 忽视了对气候成因的分析,容易将低纬度高地气候与高纬度气候归为一类。 7、海陆增温和冷却的差异及其原因 差异: 大陆受热快,冷却也快,温度升降变化大。而海洋上则温度变化缓慢。如大洋中,年最高及最低气温的出现要比大陆延迟一两个月。 原因 : 二者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不同 在同样的太阳辐射强度之下,海洋所吸收的太

16、阳能多于陆地所吸收的太阳能,这是因为陆面对太阳光的反射率大于水面。平均而论,陆面和水面的反射率之差约为 10 20。换句话说,同样条件下的水面吸收的太阳能比陆面吸收的太阳能多 10 20。 能量分布的厚度不同 陆地所吸收的太阳能分布在很薄的表面上,而海水所吸收的太阳能分布在较厚的层次。这是因为陆地表面的岩石和土壤对于各种波长的太阳辐射都是不透明的,而水除了对红色光线和红外线可以说是不透明的外,对于紫外线和波长较短的可见光线来说,却是相当透明的。 二者的导热方式不同。 陆地所得太阳能主要依靠传导向地下传播,而水还有其他更有效的方式,包括波浪、洋流和对流作用。这些作用使得水的热能发生垂直的和水平的

17、交换。因此,陆面所得太阳辐射集中于表面,一薄层,以致表面急剧增温,也就加强了陆面和大气之间的显热交换;反之,水面所得太阳 辐射分布在较厚的一个层次,以致水温不易增高,也就相对地减弱了水面和大气之间的显热交换。砂所得的太阳辐射,传给空气的约占半数,而水所得的太阳辐射,传给空气的不过 0.5。 水汽含量不同 海面有充分水源供应,以致蒸发量较大,失热较多,也使得水温不容易升高。而且,空气因水分蒸发而有较多的水汽,以致空气本身有较大的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也就使得气温不易降低。陆地上的情况则正好相反。 岩石和土壤的比热小于水的比热。 8、大气中水汽分布及其作用 水汽的分布: ( 1)垂直分布 水汽含量随

18、高度的增高而减少,在十千米高 度以下的水汽约占全部水汽量的 99%。 ( 2)水平分布 纬度越高,含量越少;地势越 高,含量越少;海洋上多,陆地上少。 大气中水汽的作用: ( 1)是天气变化的主要因子 云、雨、雪、霜、露等天气现象,都是水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相变所形成。 ( 2)影响大气和地面的温度 水汽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也能吸收小部分太阳辐射,从而使大气获得热量;同时它又向地面放射长波辐射,使地面获得热量。 9、影响地面有效辐射的因子有: ( 1)云雾、水汽和风:它们能强烈吸收和反射地面发出的长波辐射,使大气逆辐射增大,因而使地面有效辐射减少; ( 2)海拔高度:空气密度、水汽、尘埃随海拔高

19、度增加而减少,大气逆辐射相应减少,有效辐射增大; ( 3)地表特征:起伏、粗糙的地表比平滑表面辐射面大,有效辐射也大; ( 4)地面覆盖:导热性差的物体如秸杆、草皮、残枝落叶等覆盖地面时,可减少地面的有6 效辐射。 10、为什么在晴朗无风的夜间往往比阴雨的夜间多霜雾? ( 1) 地面强烈辐射冷却,降温迅速; ( 2) 当近地面的薄层空气与冷地面接触后,空气将逐渐冷却并达到露点 温度,空气中的水汽就凝结在所接触的地表面上或地表面的物体上; ( 3) 如果露点温度在 0以下,则水汽直接在接触面上凝华为白色的冰晶称为霜; ( 4) 当空气中水汽较多时,由于强烈辐射降温后使空气中会形成许多悬浮在空气中

20、的微小水滴或冰晶,这种现象便称为雾。 11、焚风的概念及其特点 概念: 未饱和湿空气,受山地阻挡被迫作动力抬升后,沿背风坡下滑形成的干热风。 特点: ( 1)迎风坡的凝结高度以下气 块(团) 按 rd 降温(未饱和),以上气块按 rm 降温(饱和 过饱和),并出现大量降水。 ( 2)背风坡气块(团)按 rd 升温,蒸发旺盛,并出现雨影区。背风坡山麓出现干热风。 12、影响我国的气团是原生的还是变性气团 活动在我国的气团大多是境外移来的变性气团,其中最主要的是 变性极地大陆气团 和 变性热带海洋气团 。 为什么?我国地形复杂,山地占 2/3,缺乏大面积性质均一的下垫面; 我国大部分地区地处中纬度

21、,而中纬度地区又是冷暖空气交汇极为频繁的地区,缺乏利于空气停滞或缓行的环流条件。 13、一天中,中午太阳辐射最强,为什么最高气温却出现在午后 2 点左右? 大气的热 量主要来源于地面的长波辐射; 而地温的高低并不是直接决定于地面对当时吸收太阳辐射的多少,而是决定于地面储存热量的多少; 正午,太阳辐射最强,地温不断升高,午后,尽管太阳的辐射开始减弱,但是地面得到的热量比失去的热量还是多些,地面长波辐射继续加强,气温也随着不断升高; 到午后一定时间,地面得到的热量因为太阳辐射的进一步减弱,获得的热量少于失去的,这时地温开始下降,地温的最高值就出现在地面由储存转为损失,地温由上升转为下降的时刻,这个

22、时刻通常在午后 1 点钟左右; 由于地面的热量传递给空气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 2 点左右。 14、地形对降水形成的影响: ( 1)经过山地的阻碍,引起气流的抬升运动,凝云致雨 ( 2)低压系统、锋面遇到山地的阻碍作用,使系统移动滞缓,雨时延长 ( 3)当气流进入谷地,由于喇叭口效应,引起气流辐合上升,如果空气潮湿,就会产生降水 ( 4)夏季,大陆气候区,山南北坡增温不同或谷底山坡增温快,山顶增温慢,会产生局部热力对流,会形成对流雨或雷暴雨 ( 5)气流经过崎岖不平的地形区域,因摩擦力的影响产生湍流上升运动,在水汽充足的条件下,往往形成低层云或层积云,产生小量降水,如毛毛雨、小

23、雨等。 15、 影响气候形成和变化 的因素 ( 1)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的不均; ( 2)地球自转的存在,形成三圈环流; ( 3)海陆热力差异的存在使得,带状的气压带分隔成一个个孤立的高低气压中心; ( 4)暖、寒洋流的作用使得气候更加复杂。 7 气象学与气候学要点及试题 绪 论 重点: 1.气象学、气候学、天气学的概念及所研究对象 2.本学科与其他部门地理、区域地理学的关系 一 .选择题: 1.( )是气象学的研究范围 a.风 b.雨 c.冷却 d.台风 e.雪 f.龙卷 g.蒸发 2.( )是天气学的研究范围 a.霜 b.台风 c.凝结 d.龙卷 e.温度 3.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关系是(

24、) a.气候学包含气象学 b.气象学是气候学的基础 c.气象学和气候学是独立的 二、填空题: .气象学是研究发生于( )中的一切( )和( )的科学,以( )为研究对象。用( )表示。 2.天气学是研究( )不 同的区域内所发生的( )的( )及( )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 )的科学,以( )为研究对象。 3.天气是指在某一地区,( )或( )内大气中的( )和天气现象的综合。 4.气候学是研究地球上的( )、( )、( )规律的科学,以( )为研究对象。 5.气候是指在( )、( )、( )和( )长时间相互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 )的综合。 6.气象学是气候学的( )基础,天气学是气候

25、学的( )基础,气候学是( )和( )的综合。 三 .问答题: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和联系? 2.本学科在实际中有哪些方面的应用? 3.根据以前学过的专业课和日常生活讲述一、二个有关气象或气候应用的小例子 8 第一章 大气概述 重点 : 1.干洁空气的概念、成分及作用 2.对流层、平流层的特点及成因 1 - 1 大气的组成 要求 : 1.熟练掌握干洁空气的概念、 成分及作用 2. 掌握大气中的水汽、固体杂质的来源及分布 3. 理解固体杂质、液体微粒的作用 一 .填空题: 1.大气中物质的存在有三种形态,即( )、( )、( ) 2.地面 90km 的范围中大气的组成是( )、( )、( )。

26、3.大气是( )的混合物,主要成分是( ),此外还有含量不定的( )、( )微粒。 4.干空气是指不包含( )、( )、( )的大气。其含量占整个大气的( ) %, 主要成分是 ( 、 、 ),占干空 气的( ) %;次要 成分是( 、 、 、 、 ),占干空气的( ) %。 5.90km 以下大气的分子量是( ), 90km 以上大气主要成分是( 、 )。 6.氧来源于水的离解,其方程式是( );光合作用的方程式是( )臭氧分解的方程式是( )。 7.大气中的氧参与有机物的( )、( )、( )过程。 8.CO2 在大气中的 含量比为( ) %,主要集中于( ) km 以下,具有( )分布特

27、点。参与植物的( )作用,能吸收( )和( )的长波辐射。 9.O3的作用是( ),使大气增暖,另一个作用就是( )。 10.大气中的水汽量随高度而( ),随纬度而( )。 11.水汽是大气中唯一具有( )变化的气体,可以吸收来自于地表的( )辐射,可以放出( )辐射。 12.大气中的固体杂质主要集中于( )。并具有( )分布特点,其作用是( )和( )。 13.液体微粒是指悬浮于大气中的( )、( )和( )等水汽凝结物。 9 二 .选择题: 1.0 - 90km 范围内,大气是由( )组成的 a.干洁空气 b.O2 c.CO2 d.水汽 e.杂质与微粒 f.杂质 2.干空气是指不包含( )

28、的大气。 a.水汽 b.杂质 c.惰性气体 d.液体微粒 3.干空气占整个空气质量的( ) %。 a.99.97 b.99.96 c.99.98 d.99.99 4.90km 以上,大气的主要成分是( ) a.臭氧 b.氮 c.氧 d.氩 5.( ) 可以产生大气中的氧。 a.离子交换 b.光合作用 c.闪电 d.水的电解 6.氮的作用是( ) a.参与有机物的分解 b.缓解氧化 c.吸收长波辐射 d.肥料 7.臭氧在( ) km 处量最多 a.20 - 30 b.20 - 25 c.15 - 25 8.大气中的固体杂质作用是( ) a.破坏能见度 b.减弱地面长波辐射 c.水汽的凝结核心 9

29、.( )可以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 a.臭氧 b.水汽 c.二氧化碳 d.固体杂质 e.氮和氧 三 .判断并改错: 1.大气底层臭氧量少,是因为氧原子少。 ( ) 2.大气中的气体由于临界温压高,因此都以气体形态存在。( ) 3.大气中的水汽其容积变化范围是 0 - 4% ( ) 四 .简答题: 1.二氧化碳的来源及作用 2.臭氧在高空中的分布特点及原因、作用 3.水汽在大气中的作用 10 1 - 2 大气的垂直结构 要求: 1.熟练掌握大气垂直方向的五个分层,温度分布特点及原因 2.理解大气高度的划分 一 .填空题: 1.在( )、( ) mmhg 条件下,( ) %的大气集中距地面( ) km

30、 以下的层次中,离地( ) km 的大气中质量仅占( ) %,大气中的( )和( )随高度而逐渐变小。 2.气象学规定在大气中有( )出现的最大高度,称为( ),其高度为( )km。密度法规定的大气上界高度为( ) km。 3.在垂直方向上根据大气( )、( )、( )和( )将大气分为( )个层次。 4.对流层的上界因纬度而不同,低纬( ),高纬( );又因季节而不同,夏季( ),冬季( )。在本层中集中了( )大气,( )水汽。 5.对流层中的平均温度递减率为( ) /100m。 6.在对流层中按( )和( )分为三层。最下层称为( ),范围是( )km。 7.( )层又称电离层,具有( )的能力。 二 .选择题: 1.物理上界的高度是( ) km。 a.2000 b.1000 c.1200 d.3000 - 4000 2.密度法规定的大气上界的电子浓度是( )个 /cm3 ,质点浓度是( )个 /cm3,高度是( ) km。 a.10 - 102 b.102 - 10 3 c.103 - 104 a.1 b.2 c.3 a.2000 b.3000 c.2000 - 3000 3.大气的垂直分层根据( ) a.大气温度 b.水汽 c.大气成分 d.垂直运动状况 4.对流层在低纬的上界高度是( ) km a.13 - 14 b.15 - 16 c.17 - 18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