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西新余承接光伏产业转移的效应分析新余市作为江西省的一个人口不多、面积不大的地级城市,却是江西的产业大市。近年来,新余市经济飞速发展,已经成为江西省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 69.3%,工业化率达到55.9%。在促进经济飞速发展的诸多因素中,一个不可回避的就是成功地承接光伏产业转移。从 2005 年到目前,已有 40 余家光伏企业转移到新余市,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产业转移效应已经逐步显现。光伏产业已经成为支撑新余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导产业。如今的新余因为对光伏产业的有效承接,而拥有了新的名片“多晶硅片之都” 、 “太阳能之城” 。本文在对新余承接光伏产业转移这一案例
2、的系统剖析基础上,着重探讨其效应,希冀能为地方承接产业转移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新余承接光伏产业转移概况 新余地处江西省中部略偏西位置,是连接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重要纽带,从 2005 年首家光伏企业赛维公司落户新余以来,在光伏产业的强劲拉动下,新余经济增长总体上进入了快速发展通道(如图 1 所示) 。图 1 中新余市光伏产业总产值和 GDP 的变化曲线,在 2005 年处及2008 年处明显地存在两个拐点,同时结合新余承接光伏产业的实际情况,大致可以把新余近年的经济发展分成这三个阶段。 图 1 新余市光伏产业总产值与新余市 GDP 关系 第一个阶段,以 2005 年为拐点,在此之前,新余市的
3、支柱产业为单一钢铁产业,产业结构比较单一,资源禀赋和市场环境已经成为制约新余市经济发展的瓶颈,造成的结果就是每年 GDP 增幅都非常有限。 第二个阶段,是从 2005 年到 2008 年这一段时期。在这一段时期新余的光伏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飞速发展,而在此期间尤以塞维公司最为突出,该公司处于整个光伏产业链的中游,对整个产业链上游和下游的关联带动作用明显。在这一阶段,大量的光伏企业开始向新余转移,如天能电力、新余奥曼特、台湾升阳、新余金品德、江西瑞晶等,这些企业的转移,使得新余光伏产业链初见雏形。从图 1 可以看出,2005 年之后新余市的 GDP 增长速度呈明显上升趋势。从总体来看,
4、新余市 GDP 的年度增长趋势与光伏产业总产值的增长趋势保持高度一致。从量的角度来看,光伏产业对新余 GDP 增量的贡献在 2006 年塞维公司开始规模投产的第一年就达到了 28.17%,2007 年为 54.11%,2008 年为61.5%。 第三个阶段,从 2009 年开始,一直延续到当前。从图 1 可以看出,从 2009 年开始,光伏产业的总产值和新余市 GDP 在绝对值快速增长的同时,其增长的相对值有放缓的迹象。这主要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2009 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光伏产业市场不景气,出口也受到严重阻碍。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其对当年的 GDP 增量的贡献率也达到了
5、 26.51%,且在当年第一季度新余市光伏产业增值 17.9 亿元,首次超过了同期钢铁产业的增值。另一方面,也表明新余市的整体经济在前几年的高速增长下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光伏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由直接效应转变为间接效应。 二、新余承接光伏产业转移的效应 (一)技术效应 光伏产业链主要包括多晶硅料、多晶硅片、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发电工程四个相关的环节,每个环节都对技术要求很高,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近年来,新余在光伏产业各环节及辅料开发、废料再生、资源能源回收利用等方面形成较强研发能力,为江西省光伏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如赛维公司在刚成立之初就积极对外合作,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设备,通过不
6、断学习外国先进工艺技术,在控制硅片性能、增大硅锭尺寸及多种辅材耗件国产化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技术进步;江西中能自主开发的多晶硅锭石英坩锅,打破了国外对多晶硅锭石英坩锅产品和技术的行业垄断,对我国光伏产业总体技术水平的提升意义重大。 (二) 就业效应 到 2011 年,在赛维公司的带动下,新余市已吸引了近 40 余家光伏企业落户,直接从事光伏产业的人员超过 4 万人。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导致该产业对人才需求量的剧增。经测算,在现有的技术水平条件下,到 2015 年如果光伏产业的产值突破千亿的规模,那时需要各类、各层次人才就将达 10 余万人。另一方面,由于光伏产业的强劲增长,增大了对各层次劳动力的
7、需求,使得原有的劳动力市场均衡局面被打破,从而提升当地的平均工资率,而平均工资率的提升又会吸引更多劳动力的流入。在 2005 年到 2007 年新余光伏产业发展最为迅速的 3 年中,新余市非国有单位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分别达到了 9.88%、25.24%、23.53%,明显高于江西省的同期平均工资增长率,体现了光伏产业的强劲拉动作用。2009 年在全球失业率高企的情况下,新余在维持原有就业水平的前提下,平均工资水平基本保持与 2008 年持平,这些无疑得益于以光伏产业为核心的合理产业体系的基础性作用。 (三)资本效应 在承接光伏产业之前,新余市资金每年都呈净流出状态。2005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
8、各项存款余额为 159.05 亿元,而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100.65 亿元。自 2005 年塞维公司落户新余以来,在一期总投资就达7250 万美元,2007 年赛维公司在美国纽约证交所上市,融资达 4.86 亿美元。在科技融资渠道方面,新余市逐步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民间投资跟进的多元化投入体系。光伏产业不但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也是一个资本密集型产业,对承接地来讲,其资本效应是十分明显的。 (四) 制度效应 对于正处在制度转型期的新余来说,在政府的引导下主动承接光伏产业跨区域转移本身就是一种制度创新,承接光伏产业转移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引进了一种新的投资主体、新的资源分配
9、方式和新的企业制度。在新余光伏产业发展的近十年的历程里,这一局部的制度安排以“推”(强制性制度变迁)和“拉” (诱致性制度变迁)两种力量促进了新余的各类制度转型速度,其中主要包括产权制度、市场化程度、政府效率、对外开放程度等四个方面。在产权制度方面,截止到 2011 年,新余的国有化比例在经济总体中的比例与 2003 年相比,降低了 50%以上;在市场化程度方面,由于转移的许多光伏企业更了解市场经济规则,也更习惯按市场规则进行企业营运,这样就充分地降低了当地的市场分割程度,随着光伏产业转移规模的不断扩大,新余的整体市场结构、公司的竞争行为以及新余政府的相关市场政策等都出现了进一步的优化;在政府
10、效率方面,由于新余承接光伏产业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政府主导的结果,在此过程中,政府出台了诸多的优惠政策,也为此设置的许多专门的服务机构,从而为当地企业提供了更便捷的服务,降低了交易成本;在对外开放程度方面,由于光伏产业是出口导向型产业,到 2007 年,新余光伏产业的出口额就占全市总出口额的比例就达到了 60%以上,其后虽受全球经济危机和以美国和欧盟的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其增速有所放缓,但总体的出口比例还是很高。 三、结语 产业转移作为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形成合理产业分工体系的有效途径,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研究产业转移的效应对中西部地区各级地方政府制定承接产业转移规划,设计产业转移引导政策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对江西新余承接光伏产业转移这一典型案例的系统研究,认为新余对光伏产业的承接,主要存在资本效应、技术效应、就业效应和制度效应。在这四类效应的综合作用下,新余市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