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28KB ,
资源ID:1540423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54042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浅谈中国古代官吏思想品德修养教育.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浅谈中国古代官吏思想品德修养教育.doc

1、浅谈中国古代官吏思想品德修养教育摘 要: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对官吏进行思想品德修养的养成教育,形成了一套完整有效的教育机制。借鉴其有益做法,对于当前中国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古代;官吏;思想品德修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9-0189-02 中国古代中国人的内心深处,都似乎存在着这样一种意识,即“入朝为官” 。也就是说做官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方式和人生最大的梦想。认为除了做官,其他一切职业都是低贱的职业,即“官本位”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皇帝是至高无上的具有最高权威,但是在老百姓面前

2、,官吏具有最高权威,具有令世人崇拜尊敬的地位。而与“官本位”联系最为紧密的就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中的科举制度了。这项制度在隋朝萌芽,唐代确立,随后一直绵延数千年到清末。科举制度是“官本位”思想在中国人的传统意识中生根发芽、根深蒂固的最直接、最主要促进因素。从先秦开始,古人的读书便跟做官联系在一起了。孔子曰:“学而优则仕” ,明确阐明了读书就是为了做官、学习好就能做官的道理。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 。古人读书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考取功名,当官从政,当官是唯一一件能够光宗耀祖的事。 所以说,在中国古代读书、考试和做官就是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国古代的统治阶

3、级主要是通过对教学内容、考试内容的规定以及“当官从政”后各种方式的教育来保证官吏具有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品质。 一、规定教学的内容 中国封建社会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一直是封建社会的思想支柱,儒家典籍成为封建学校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太学者教化之本原也”的思想指导下,自汉代至清代, 诗 、 书、 礼 、 易 、 春秋即“五经”一直被钦定为学校学生学习的正规教材,宋代以后又增加了大学 、 中庸 、 论语 、 孟子即“四书” 。以儒家经典为教材,主要是强调人的伦理道德修养的养成蕴含在知识的学习之中。 1.为政以德。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德与法虽

4、然同为治国之二柄,不可偏废,然相对而言,德更具有基础性作用。正如左转襄公二十四年所说:“德,国家之基也。 ”因此,中国古代特别强调道德这种“内心立法”的建设。 2.克己自省。如何培养、修炼自己的道德?克己自省就是儒家向人们指点的一条修养之路。孔子主张“克己” 、 “修己” 、 “自戒” 、 “自讼” 、“自省” 、 “自责” ;孟子主张“养身、 “养性” ;宋代理学家则强调的是“尊德性” 。 3.慎独。 礼记中庸说:“莫见乎隐,莫见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郑玄注云:“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 ”告诉我们,不要以为做了坏事,没有人看到,没有人知道,神不知鬼不觉的。头顶三尺有神灵,做了坏事,无论如

5、何隐瞒难逃上天的法眼,上天的明察秋毫。 4.修身。儒家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品德修养和仕途晋升的规律,强调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5.崇义。在义和利的关系上,儒家主张“义以为上” 、 “先义后利” ;强调“见利思义” 、 “义然后取” ;坚决反对“见利忘义” 。孔子则主张:“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6.贵廉。孟子说:“人贵有廉” ,他强调,人不可以没有廉耻。一个人从没有廉耻通过修行到有廉耻,则终身不再有羞耻之累了。唐代曾有人写过一个县令箴 ,要求县令们在执政时要做到“如

6、水之清” 、 “如镜之明” 。 7.重民。孔子主张:“节用爱民” ;孟子则认为“民为贵” ,强调:“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8.成仁。儒学并不是完全地要求做人要独善其身。当道义遭到邪恶亵渎、侵犯时,则要求人们必须坚持道义,勇敢地向邪恶势力、邪恶行为作斗争。孔子主张:“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强调:“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孟子则主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儒家经典中饱含了道德修养的思想,以儒家经典作为学校教育学生的必修课程,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接受“为政以

7、德” 、 “自省” 、 “慎独” 、 “修身” 、 “崇义” 、 “贵廉” 、 “重民”和“成仁”等思想的熏陶,于潜移默化之中培养出学生们的高尚的思想品德和人格。 二、规定考试的内容 中国古代把儒家经典以及有关思想品德修养的内容列入考试的范围。在中国隋代首创科举制度,秀才、明经、进士诸科并立。隋唐时代明经科的考试内容必须是礼记 、 诗经 、 论语 、 孝经 、 左氏春秋 、 尚书 、 周易 、 周礼 、 礼仪等儒家经典中“五经” 、 “三经” 、“三礼” 、 “三传”等的内容。元代时期考试内容必须在大学 、 中庸 、论语 、 孟子四书中选题,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答案。在明代、清代时期的乡试、

8、会试,考试的命题要求只允许使用“四书” 、“五经”中的文句。 将儒家经典列入“当官从政”的必考内容,保障了教学内容的学习、理解和掌握,成为日后“当官从政”的道德支柱。 三、 “当官从政”后的教育 1.对新任官吏,皇帝亲自接见,谆谆告诫。如公元 1368 年即洪武元年,朱元璋新选定了一批守令前往中原上任。临行前,朱元璋一方面发给守令们一定数额的养廉银,一方面叮嘱他们不要“渔民以自利” ,要“简役省费” , “劝孝励忠” ,力争做“循良”官吏。同年,朱元璋还对来朝的地方官开导:“贪官污吏愚蠢之极。若移其作奸之心以为善,何事不成?国家俸禄如井泉,汲而不竭。彼不思守法以保之,虽积钱充屋,一旦事觉,皆非

9、己有” , “汝等之官,宜鉴彼前非,勉于为善,则永安禄位矣。 ” 2.通过送箴言、刻石铭、著书立典、谈心等方式劝谕官吏。吴兢贞观政要贪鄙记载了唐太宗李世民与大臣们的一次谈话,是这样的:“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天非不高,地非不厚,朕常兢兢业业,以畏天地。卿等若能小心奉法,常如朕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守,自身常得欢乐。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 此言可为深诫。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 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卿等宜深思此言。 ”唐代女皇武则天亲自组织编写臣轨一书,她在该书序言中称,

10、编写此书就是为了“发挥德行,熔范身心,为事上之轨模,作臣下之绳准” 。宋太祖赵匡胤号令各州、府、县的衙署大堂前,立石一块。石的南向刻“公生明”三个字;北向刻“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 “诫石”安置在各级官府的大堂前,使进出官府的官员都能看到“诫石铭” 。 3.要求各级官吏特别是朝廷重臣都要管好子女。唐太宗李世民认为,功臣子女大多是凭籍祖、父之萌而得大官,很少有才行,因此,他多次劝告大臣们管好子女。明太祖朱元璋鉴于诸子生于后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百姓之劳苦的现实,带着皇子们深入村头农家,体验农民们栉风沐雨、吃粗粮、住茅棚的艰辛生活。 4.从严立法,制定完善

11、治吏的法律。明初,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整饬吏治,以严法督励百官奉公执法,忠于职守,并把这些内容写进大明律中。 大明律要求官吏“务要熟读讲明律意,剖决事务”并以此作为考课官吏的标准, “若有不能讲解,不晓律意者初犯罚俸钱一月,再犯笞四十附过。三犯于本衙门递降叙用” 。 5.奖励良吏,弘扬正气。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奖励良吏。如隋代开皇元年即公元 581 年,岐州刺史梁彦光治州有方, “廉慎之誉,闻于天下” 。隋文帝颁令全国,予以表彰,又奖励小米 500 石,赐御伞一把,以资鼓励。明朝奖掖清官廉吏的方式更多:一是皇帝赐宴嘉奖。如明初济宁知府方克勤,清廉爱民,被省宪考为“六府之最” 。朱元璋夸他“善治民” ,

12、“赐宴仪曹” ,倍极荣幸。二是优待廉吏。明代吏部考课地方州县官吏,课分为上中下三等。考课完毕,朝廷赐宴,上等者赴宴并赐坐;中等者可以赴宴,但只能站着吃喝;下等者则列队门口,等候别人吃喝完毕始能告退。这些带有戏剧性的安排,经过朝廷的严肃举行,形成了强大的压力。三是破格拔擢。御史凌汉为一冤案平反昭雪。一日,被平反者路上偶遇凌汉,感激之下邀其饮酒,并以重金相谢,凌汉说:“为你减轻处分,因为你罪并不重,并非对你有什么私恩。酒可以喝,但是钱决不能收” 。朱元璋得知此事后,赞赏不已,立即将凌汉提升为右都御史。 6.对贪官污吏施以重刑,警钟长鸣。中国古代统治者很善于运用典型案例对官吏进行教育。宋代宋太宗时期

13、,侍御史赵永嗣在郑州隐没官钱,被处以弃市极刑。宋太宗及时抓住这一贪污案对官吏进行廉政教育,下诏各道转运使将赵永嗣案“布告州官以儆郡吏,揭于所居官舍之壁” 。洪武十八年即公元 1385 年,户部侍郎郭恒吞盗官粮案,牵连致罪者极广,中央六部侍郎以下官员被处死者达数百人,各级官吏及地主豪绅被捕下狱获罪的达数万人之多。明代朱元璋还规定:“各府、州、县衙门右首的土地祠作为皮场庙” 。如果官员贪污白银六十两,就有可能被处以剥皮揎草这种酷刑。贪官脑袋被砍下,挂至旗杆上示众,再剥下其人皮,塞上稻草,摆到衙门公堂旁边,用以警告继任的官员。 7.率先垂范,以身作则。 “上之所好,下必甚焉” 。在历史上以节俭著称的隋代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很懂得这个道理。他努力克制自己的物质欲望,穿的衣服,用的物品,坏了即补,补好再用。他禁止地方向朝廷敬献珍玩犬马,还将乐工全部遣散。流风所及,连后宫嫔妃们也不涂脂抹粉,举国上下男子不分官民,都以穿布帛为荣。 中国古代官吏的思想品德修养养成教育的确培养出了一批两袖清风、一身正气、执法如山、为民请命的清官廉吏,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许晓伟,刘新义.古代衙署文化与现代廉政建设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11.责任编辑 吴 迪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