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烧钱玩电商近几年中国电子商务疯狂扩张的景象,其实和线下零售业 20 世纪90 年代到 21 世纪初走的路子十分相似。扩张是为了抢地盘、抢市场,但是企业自身如果没有可持续的经营能力,很可能就成为一把堆积起来的泡沫。 另一方面,近几年传统企业试水电子商务的不少,却鲜有建树。究其原因,最根本的问题在于不能真正做到从零开始,背负太多成型模式下的僵化思维,花大价钱买新鞋,走的却是老路。 十年烧钱时代结束 2003 年到 2013 年,中国电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但整个行业的发展都是靠资本孵化推动的,除了个别企业例外,整体上都处于亏损状态,甚至亏损了十年且还在亏。这提醒我们,没有核
2、心竞争力,无法持续地留住顾客,仅仅靠市场兴奋剂的企业是无法长久生存的,哪怕背靠一位有钱的“老爹” 。 电子商务行业为什么会出现行业整体亏损的状况,亏损的原因在哪里?我认为,电商行业的亏损源于其存在的几个严重的悖论。 一是今天不赚钱是为了明天赚更多的钱。几乎所有的电商公司都这么说,而且说得振振有词。但这个理论只有在成本能够优化的条件下才能够成立,即今天亏损的部分靠你的规模化产出是能够弥补的。比如,今天 2%的亏损是因为市场规模还不够大,采购成本不够低,运营成本偏高所导致的。随着规模不断扩大,这 2%的差距是可以靠规模化运营降低成本得以弥补的。但如果今天的亏损是 10%,靠规模化效益所带来的运营成
3、本降低远不能弥补今天的亏损时,这个假设前提就不存在。 二是规模等于效率。规模跟效率是两码事,我们见过太多有规模没效率的状况。中国铁路规模很大,但效率很高吗?沃尔玛规模大,效率也高,但它的效率不是在成为世界零售巨头以后的变化,它的单位销售成本从第一天起就比别人控制得好,单位效率就比别人强。一个公司有没有效率是企业 DNA 的问题,如果在公司很小的时候没有效率,则不可能靠有一天做成规模以后再去培植效率杠杆。 三是流量就是一切。电商会存在一个很大的流量购买费用,以用于网站推广、用户营销,但并不是有了流量就万事大吉了。中国三大互联网公司,除了阿里巴巴以外,最有流量就是百度和腾讯,但为什么它们做电商一直
4、做不出个所以然来。这说明问题的关键不在流量,而在你有了流量以后,有没有好商品、好服务、好购物体验将流量沉淀下来,转化为购买率。 很多做电商的人把 2013 年叫做电商的“寒冬” ,认为资本市场投资变冷,融资困难,应当做好过冬准备。事实上,像过去十年大把烧钱扩张的时代已经趋于结束,资本市场趋冷是一种风险投资趋于理性的表现。电商企业必须找到可持续的发展规划和盈利路径,从过去片面追求规模、不计成本扩张的思维中跳出来,注重经营、重视企业自身造血能力的打造,懂得在企业销售、市场份额和企业盈利能力等诸多方面实现协调平衡发展。只有这些因素平衡好了,一个企业才具有价值。 穿新鞋走新路 统观中国电商行业,基本上
5、是互联网企业占主导地位,那该怎么样去看待传统企业下一步触“电”?为什么在过去十年里,传统企业在电商方面一直跌跌撞撞,没有大作为? 中国传统企业过去几年,一直都在不断做网上销售方面的尝试,包括线下零售公司和一些品牌生产企业,但大多不太成功。国美从 2007 年开始做电商,有几百人的团队,也有自己的网上平台,甚至收购库巴来做,却始终不见起色。还有李宁、欧莱雅等公司,都试图做电商方面的拓展,但基本上都没有大作为。 放眼全球,美国排名前十的电商公司,其中九家是传统企业;中国则相反,最大的十家电商公司中有九家是互联网出身。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有二:一是压力不一样,中国线下零售业靠着市场存量每年维持在20%
6、左右的增长,美国线下零售年度增长红利已趋于零,加上网络销售挤压,如果不往线上拓展机会,很可能就变成年度负增长了;二是中国互联网发展比美国大概慢 68 年,这意味着在人才储备、积累,以及相关环境建设方面都要比美国晚。 美国的线下零售也是在线上零售走了七八年以后,传统企业才开始重视并积极介入的。从发展趋势来看,我们也会有类似的路径。即电商这个行业先由互联网企业领头,做早期开荒者,随着市场环境成熟和完善,后续会有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进入这个领域。 中国电商已有十年发展历程,整个电商生态群已趋于成熟,消费者已经从一个个别消费者变为一个群体消费行为,相关物流配送、支付、人才、第三方外包服务,以及许多行之有
7、效的推广和运营体系、流程等都已经相对比较成熟了。从大环境看,现在正是传统企业触电的好时机。我的建议是,首先是归零心态,组织新的团队、新的组织构架,不要去想聚合效应,而把它当成一个全新的孵化行为, “穿新鞋,走新路” 。其次是流量就像空气,没有不行,但是可以共享获得,传统企业进入电商,借力比自己发力好。可通过与成熟的电商平台、社会化营销网络,以及其他企业合作,共享流量。再次是仔细研究电商的费用结构,尤其是市场营销费用和物流配送费用,最好能将其管理在一个可控制,或随业务发展能够逐渐递减的水平。这两项费用处置得当,就解决了电商扩展 90%的成本结构问题。最后是了解并借助 O2O,线上线下实现客流、信
8、息共享,销售互动。 过去十年,中国的电商行业没有找出一条有效的盈利之路,但把一块生地做成了熟地,这块熟地已基本具备播种耕耘的条件了。传统企业这个时候进入电商,已经不需要再去做更多市场教育、培育工作了。传统企业如果能在这时,找准切入点,其本身对商品、对产品的把控能力远远高于互联网企业的优势,将会为其带来巨大的收益。 从用户需求中找机会 我曾经跟一家传统企业聊,我问对方为什么要做电商,准备怎么做。对方回答说,他在全国有 3000 家直营店,有很多员工,这些直营店是他们做电商很好的基础。听了这话,我认为他们还不具备做电商的潜质。因为电商不是从市场、用户开始切入,而是从他拥有什么开始。 一个企业一无所
9、有,没有第一桶金,没有第一笔生意的时候,一定会从市场角度去寻找机会,从用户需求去切入市场。但当一个企业成功之后,试图去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时,几乎都不自觉地从拥有什么,如何去整合资源、利用资源的角度出发,却不能把握另一个行业、另一个领域真正的机会,这基本上限定了其在这个新的领域不会做得太出色。 用眼睛盯着顾客,用后脑勺对着供应链,这是我从事零售行业多年的深刻体会。成天想着我有什么品牌资源、商品优势,那是一种面对供应链、后脑勺对着顾客的错误站位。 新业态往往产生全新的巨人企业,而不是从现有的大企业中升级出来。带着传统的零售思维触电,一定会四处碰壁,事倍功半。通常情况下,你会过分强调现在拥有的商品资源
10、、供应链、销售能力,但其实这些资源的表现形式在“地面”跟在“空中”是不大相同的。 比如商品展示。在地面上,销售展现形式具有独一性,必须找一个地方放。在网上,销售展现形式却是多维的,因为它是个虚拟的产品,无论怎么组合都不影响整个族群的展现,这对地面零售经营者来讲是个全新的概念。地面和网上顾客逛和买之间的相对购买成本大不相同,这决定线上和线下的销售动力也完全不一样。表现形式上的不同,意味着销售的着眼点不一样,对销售的组织也不一样。 传统企业要想在电子商务上有所建树,不要想现在拥有的业务,想整合、想优化,而要先从对市场的了解做起。从用户行为、市场特征去寻找发展的答案。 移动变革关注 95 后 电商对
11、传统行业一个最大的威胁就是把年轻族群切断了,你现在可能做三十几岁人的生意,过了十年就做四十几岁人的生意,因为那些年轻人已经被引导到新的线上购物渠道了。PC 端电子商务对线下零售的冲击,如同现在移动端对 PC 端的冲击。 我怎么看移动购物这个事物呢?极其看好。不仅更快捷地对碎片化时间的利用,而且还深入到最年轻的新兴族群。做零售这么多年,我最关心的核心点是用户。用户的新起点在哪里,用户的兴奋点在哪里?找到它就一定能从中寻找到商机。 十年前 PC 端电商刚刚兴起,最初在网上购物的 80 后年轻人收入不高,以购买低价单品为主。十年过去了,这些人在网上的购物习惯保留了下来,成为了社会消费的主流群体,消费
12、金额逐年上升。移动端也将会出现类似的发展前景。移动端最核心的人群是 95 后,习惯、日常行为都是随着移动端在走,这与 80 后族群有很大不同,做互联网的人要能分析出其中的机会和挑战。 我两个儿子都是 95 后,有一次我带他们乘坐游轮度假,我们这一代人上去以后都要先熟悉一下房间、相应配套设施等。但我小儿子上船以后,首先用移动网络建了一个群。两小时后,这个群已经有十几个人,并且开始通过手机移动群组织活动了。 这就是伴随着全新信息工具成长的一代,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最熟悉的生活场景都与我们的不太一样。作为一个互联网企业,你怎么去适应这种习惯,能不能运用经营判断和能力从其中找到商机。 美国的移动电商比中国的脚步快 23 年,其发展给我们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借鉴。美国 PC 端电商巨头多是传统零售和数码品牌公司,移动端则更能吸引用户产生酒店、机票一类的移动式购买,具有更明显的“在路上”特征,其对 O2O 的引导作用将比 PC 端网购更为显著。这为在 PC电商进程中处于下风的传统企业,以及刚要迈入互联网销售的新公司提供了一个弯道超车的好机会。 面对移动电商这个全新领域,我们都需要更仔细地了解年轻顾客关注什么,以及他们的行为特征,从中寻找移动端商机的发展未来。 编辑 韩 洋 E-mail: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