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目标】1了解环境承载量、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2了解和理解全球人口容量估算与前景3了解和理解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估算和前景4理解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相应措施【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2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难点:1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及估计2理解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相应措施【教学准备】 示意图、文字资料【板书设计】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13 人口的合理容量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一)环境承载力1、概念:2、衡量指标(二)环境人口容量概念2环境人口容量受到多种因
2、素的制约3 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一)人口的合理容量1、概念:2、特点3、概念提出的意义(二)正确处理人类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与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的关系【讲授过程】【新课导入】近几千年来,世界人口一直在增长,而且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公元初年时,全世界的人口也就是 2 亿到 3 亿,而目前已超过了 60 亿,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世界人口增长了 20 多倍。据预测,下世纪末全球人口可能达到处 100 亿以上。地球只有一个,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那么,我们生活的地球究学生学、思过程设计竟能容纳多少人口呢?一个国家或地区,又能容纳多少人口?多少人才是最合适的数量呢?【板书】13
3、 人口的合理容量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一)环境承载力(用来表示环境对人口的容量的限度)1、概念: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2、衡量指标:人口数量。(二)环境人口容量【新课教学】:1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2环境人口容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注意环境人口容量定义中所包含的几层意思:谈环境人口容量应指出具体时间,因为环境人口容量是时间的函数,具有不确定性。人类的生存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因而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人类的生活
4、除了满足吃、喝等物质方面的需求以外,还有精神生活的需求。人们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变化,因此,确定具有什么样的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果研究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要以该国或地区所能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为依据,而所能的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不见得完全就是本地的,也可以是定义中所说的“其他” (如国外或地区以外的)资源和技术,这一点对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结果有较大的影响。(过渡)如何进行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呢?3 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本部分建议采取由学生自学学生讨论学生阐述学生补充教师总结归纳出一个倾向性的意见的程序进行(过渡)据科学家计算,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约为 16
5、亿,而我国目前的人口已有近 13 亿的情况下,已经表现出了人口负担过重的现象,资源表现出紧缺状态,到底中国有多少人才最合适呢?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引言)在保证现代人生活幸福,同时又不降低未来人生存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到底适合养活多少人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科学家在环境人口容量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一)人口的合理容量1、概念: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2、特点: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3、概念提出的意义: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
6、策有着重要的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二)正确处理人类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与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的关系本部分建议采取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阅读教材学生进一步探讨学生代表发言学生补充教师总结的程序进行(1)请同学们结合日常生活实例和教材分析说明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任务的艰巨性?(2)采取何种措施才能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的出现?教师总结(1)现实中的人口问题(如人口过快增长、人口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等)引发了严重的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发达国家的人均消耗资源量很大,索取资源和转嫁有害生产的地域超出了本国的范围。发展中国家不仅人口数量多,人均消费水平低,而且一些国家的人口仍在快速增长。若在现有的经济基础上,把发展中国家人均生活质量提高到与发达国家相当的水平,所引发的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将会相当严重,解决的难度也很大。(2)I 就整个世界来说: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尤其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II 就各国、各地区来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应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作业设计】完成 P14 活动题【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