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26KB ,
资源ID:1545250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54525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筏板设计概述.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筏板设计概述.doc

1、筏板设计概述摘要:建筑基础选型是整个结构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简单介绍筏板基础的承载力确定及变形计算,主要分析了板式筏板和梁式筏板基础设计的方法及在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筏板基础设计筏板有限元计算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筏板基础在许多结构类型中得到广泛应用,无论是多层还是高层建筑,也无论是住宅还是公建等商业建筑。筏板基础刚度大,整体性好,根据上部结构形式分为板式和梁式。在大型商业建筑中,因柱网较大,上部建筑荷载较大,常常采用梁式筏板;而小型公建或者低层住宅可以采用板式。不同形式有不同的设计计算方法,规范也有相应的规定与构造。笔者通过不同结构

2、类型的筏板设计,简单介绍一下筏板基础的设计。1 筏板基础承载力的确定 天然筏板基础属于补偿式基础,因此地基的确定有两种方法。一是地基承载力设计值的直接确定法,它是根据地基承载力标准值按照有关规范通过深度和宽度的修正得到承载力设计值,并采用原位试验(如标惯试验、压板试验等)与室内土工试验相结合的综合判断法来确定岩土的特性。二是按照补偿式基础分析地基承载力。一般的建筑都设有地下室,施工时地下部分土体将被挖除,地基承载力可考虑结构自重减掉被挖出土体的重量,即地基附加应力。 2 天然筏板基础的变形计算 地基的验算应包括地基承载力和变形两个方面,尤其对十高层或超高层建筑,变形往往起着决定性的控制作用。目

3、前的理论水平可以说对地基变形的精确计算还比较困难,计算结果误差较大,往往使工程设计人员难以把握,有时由于计算沉降量偏大,导致原来可以采用天然地基的高层建筑,不适当地采用了桩基础,使基础设计过于保守,造价提高,造成浪费。采用各向同性均质线性变形体计算模型,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出的自由沉降量往往同实测的地基变形量不同,这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计算高层建筑的地基变形时,由于基坑开挖较深,卸土较厚,往往引起地基的回弹变形而使地基微量隆起。在实际施工中回弹再压缩模量较难测定和计算,从经验上讲回弹量约为公式计算变形量 1030,因此高层建筑的实际沉降观测结果将是上述计算值的 1.113 倍左右。高层建筑

4、基础由于埋置太深,地基回弹再压缩变形往往在总沉降中占重要地位,有些高层建筑若设置 34 层(甚至更多层)地下室时,总荷载有可能等于或小于卸土荷载重量,这样的高层建筑地基沉降变形将仅由地基回弹再压缩变形决定。由此看来,对于高层建筑,在计算地基沉降变形中,地基回弹再压缩变形不但不应忽略,而应予以重视和考虑。 3 筏板基础的结构设计 筏板基础的主要结构形式有平板式筏基和梁板式筏基,包括等厚度或变厚度底板和纵横向肋梁。一般情况下宜将基础肋梁置于底板上面,如果地基不均匀或有使用要求时,可将肋梁置于板下。框架柱位于肋梁交点处,在具体筏基设计时应着重考虑如下问题: (1)应尽量使上部结构的荷载合力重心与筏基

5、形心相重合,从而确定底板的形状和尺寸。当需要将底板设计成悬挑板时,要综合考虑上述多方面因素以减小基础端部基底反力过大而对基础弯距的影响; (2)底板厚度由抗冲切和抗剪强度验算确定。柱网间距较大时可在柱间设置加强板带(暗梁加配箍筋)来提高抗冲切强度以减少板厚,决定板厚的关键因素是冲切,应对筏基进行详细的冲切验算; (3)无肋梁筏板基础的配筋可近似按无梁楼盖设柱上板带和跨中板带(倒楼盖法)的计算方法进行,精确计算可用有限元法。对梁式筏基,当肋梁高度比板厚大得较多时,可分别计算底板和肋梁的配筋,即底板以肋梁为固定支座按双向板计算跨中和支座弯矩,并适当调整板跨中和支座的配筋; (4)构造配筋要求:筏板

6、受力筋应满足规范中 0.15%的配筋率要求,悬挑板角处应设置放射状附加钢筋等。设计人员往往配置受力钢筋有余,构造钢筋却配置不足。 对于有限元计算筏板,现在有许多程序可以进行设计,以国内广泛应用的 PKPM 的 JCCAD 为例简单介绍。如果用户要采用地基梁元法计算,务必要在需要的轴线上及板边界的网格线上布置肋梁,墙下筏板要将墙作为等宽度折算梁输入,柱下平板要在柱网轴线适当的位置上布置板带,否则将不能形成弹性地基梁的数据,或有些边界梁将缺乏边界板挑出长度信息,从边界梁到挑出板的边界这一段的配筋将无法用程序设计。对于板元法则无此要求,但采用板元法计算,还要进行交互配筋设计和绘制板筋施工图时,则应设

7、置梁或板带。 地基梁 该菜单用于输入各种钢筋混凝土基础梁,包括普通交叉地基梁,有桩无桩筏板上的肋梁,墙下筏板上的墙折算梁,桩承台梁等。布置方法是先定义梁类型,然后用多种布置方式沿网格线布置。如梁有偏心,在布置前先用“参数设置”菜单设置偏心距。梁如要挑出,应现在 “网格输入”菜单重补充网格线,然后在此输入。对于不同的梁,计算方法不同,梁类型定义输入的参数略有不同,除按弹性地基梁元法计算的肋梁只需输入肋宽,梁高两个参数外(梁的其他参数都输入也不影响正常运行) ,其他两应输入全部的参数。特别是板元法计算时,梁应设置一定的翼缘宽度,翼缘的厚度取板厚,梁高按实际高度。否则梁的刚度过小回导致梁的内力配筋过

8、小,而板的相应位置的配筋过多。当采用弹性地基梁元法计算时,梁式基础的肋宽、梁高、翼缘根高、翼缘边高四个参数按实际情况填写,翼缘宽度可按上部荷载的比 例任意设定若干种截面类型(但应比梁肋宽些) 。在程序运行“退出”菜单时会自动将平均设计反力与计算出的地基承载力比较,并询问用户是否输入一个新的地基承载力/平均设计反力的比值,如是,程序将按目前梁翼缘宽度的相对比例,同步扩大或缩小各种梁截面类 型的翼缘宽度,从而调整底面积大小达到地基承载力/平均设计反力的比值的预定值要求。对带肋板式基础按按实际情况填写肋宽、梁高两个参数,其他参数可不填写。程序在进行梁元法计算时的梁翼缘根高和边高由板厚确定。梁的翼缘宽

9、度取值方法是将房间面积除以周长,得出的值作为周边梁的一侧翼缘宽,最后将两侧的翼缘宽相加就得到梁底总宽度。按这种方法计算出的总反力与总荷载是平衡的。对墙下筏板基础可以采用梁截面定义法、也可采用墙下布梁菜单自动布置。墙下布梁方法布置的梁高与板厚相同,一律沿轴线居中布置。梁截面定义方法布置与带肋板式基础相同,只是将墙作为板肋处理,此时肋宽取墙厚度,梁高可按非墙下梁高度取,或取用户认为适当的值。对于化成板带的平板基础,板带无须定义,程序可自动升板结构规范确定板带总宽度、柱下板带宽度和跨中板带宽度。一般而言,弹性地基梁基础,墙下都要布梁,如果没有布梁,也应该点一下“墙下布梁”菜单,这样程序将自动生成一个

10、与墙同宽、梁高等于板厚的砼梁。如果不布置梁,也应该布置板带。 柱下平板与板带 柱下平板基础按弹性地基梁元法计算所必须运行,若采用板元计算平板时,最好也布置板带,这样可以使用板钢筋交互设计和绘制板筋施工图。板带布置时无须定义,可采用多种方式沿柱网轴线布置。采用该方法计算应注意遵守规范有关的要求(一般柱网应正交,柱网间距相差不宜太大) 。板带布置的位置是一个较重要的问题,位置不同可导致配筋的差异。布置原则是将板带视为暗梁,沿柱网轴线布置,但在抽柱位置不应布置板带,以免将柱上板带布置到跨中。 结束语 高层建筑筏板基础在满足地基承载力的同时,可以满足对于地下大空间的要求,在设计时采取适当的方法来确定筏板基础承载力以及埋深、筏板基础变形量等指标,在地基分布均匀时可以使用倒楼盖法和倒梁法,从而合理的设计高层建筑的筏板基础。 参考文献 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 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 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