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飞机上为何不能用手机如果从代价的角度来看,虽然手机对飞机干扰的概率很小,可是赌注却太大了。而关闭手机,无论对谁来说,都是一种成本较低的措施 近日有网友发微博称,东航一航班在降落时因旅客打手机,导致导航设备受到严重干扰,飞机只得拉升复飞后再次降落。接着有媒体从东航得到确认,4 月 23 日长沙至温州的 MU2641 航班在降落期间,有一位旅客打开了手机,造成飞机信号不稳定而复飞。 在航班上用手机是否真会导致重大事故?这是民航领域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至今也没有得出让大家都满意的结论。为什么会有这条禁令呢?这得从 20 年前说起。 飞机上不让用手机的由来 1991 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出
2、台规定,禁止乘客在飞机上使用手机,理由是:1、在飞机上使用手机,会影响手机的地面基站系统。我们知道,当你使用手机时,在不同的区域,会有不同的基站为你服务。当你从一个区域移动到另一个,就需要重新选择基站,并切换到新的基站,这个过程是需要计算的。当你在飞机上使用手机时,由于飞行速度很快,过区切换会非常频繁,会加重基站的工作负担;2、手机发射的无线电波,有可能干扰机载电子系统。 在这项规定出台之后,美国联邦航空局(FAA)也认为手机确实有可能对飞行系统产生实质干扰,并针对所有商业航空公司,推行这项禁令。事实上,在出台这项规定之前,这个问题就早已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在1960 年代初就有人报告说,有一架
3、飞机因受到收音机干扰,偏离了正常航线。尽管这个说法的猜测色彩很重,但问题事关人命,不能掉以轻心。美国政府立即着手展开调查,由 FAA 和美国航空无线电技术委员会(RTCA)牵头,召集了来自政府、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各路专家,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研究。 旷日持久的研究 波音公司的专家布鲁斯?唐纳姆,从事飞行器电磁兼容性研究已经长达 10 年。他表示,波音确实收到过几例这样的事故报告,比如说在巡航过程中,自动驾驶系统会偶尔莫名其妙地关闭或偏航。还有一些航空公司报告说,乘客使用手机,对舱压、磁向、导航和地空通信等系统都造成了影响。 更吓人的是记录在美国国家航空宇航局(NASA)的“飞行安全报告系统”中的
4、一次事故,一架波音 737 在一次夜航着陆时,定位器突然发生了大幅度偏转,且没有任何提示。当机长察觉到这个严重事件时,飞机已偏离航线 1 英里。当时的飞行高度很低,发生这样的事故是非常危险的事。在报告中,这位机长抱怨塔台没有及时提醒他偏离航线,并且非常肯定地说,客舱有手机或类似设备干扰了定位器。 唐纳姆对此进行了大量的模拟实验,他号召一些航空公司,协作进行测试。然而令波音工程师不解的是,无论在真实航班上还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的大量测试,都没有重现前述报道所提及的可怕情形。为了取得更多的数据,这项研究旷日持久已经几十年,而且仍在继续研究中。在此过程中,人们对这个问题,也有了一些更深的认识。 干扰因素
5、过于复杂 在积累了一定的实验数据之后,RTCA 认为,实际情况中的电磁干扰因素过于复杂,实验很难得出明确的结论。飞机需要通过天线接受来自地面塔台和轨道卫星的信号,进行通信和导航。理论上说,乘客一旦使用电子设备,这些设备发射的电波就有可能通过各种途径对这个过程产生干扰。比如这些电波会从玻璃窗和舱门的缝隙逸出,被机载天线接收,从而影响它接收正常的信号,也就是所谓的“前门干扰” 。 前门干扰发生的条件是,干扰波与正常载波恰好具有相同的频率。以美国流行的手机为例,手机在使用时,会发射 1850Mhz 到 1910Mhz 的工作波,以及一些背景杂波。当飞机离塔台很远时,塔台的信号很弱,一架麦道 MD-8
6、8 客机的机长里查德?因斯就碰到过这样的情况。他曾报告说,在一次航班中,他耳机里突然出现了很强的噪声。他通过广播要求乘客马上关闭所有电子设备,噪声立即消失了。不过,电子设备干扰机上通讯的因素也只是推测而已。 对于电磁现象,想要确凿地证明因果关系非常困难,因为有太多的因素要考虑,而且还有很多因素是我们不知道的,比如多大强度的干扰才能造成影响,以及是否有外部因素会产生影响,比如闪电或者军事雷达。总之,以上我们说的这些手机对飞机的影响,要么是理论上的,要么是基于推测,实验中没法证明。 “飞行模式”并未单独讨论 2001 年,NASA 对一架波音 747 和一架波音 737 进行了几周的测试。他们在乘
7、客座位上,放置一台超宽频带的无线电发射机。实验结果非常明显,飞机的自动防撞系统当即出错,无视附近的另一架飞机。而且仪表着陆系统在行驶过程中,也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分别发生了明显的漂移。虽然如此暴力的实验与日常情况相去甚远,但这至少证明了前面的理论结果是正确的:一旦存在与飞机组件工作频率相同的杂波,确实会对飞行系统造成干扰。 这各种各样的道理和事实,使 FAA 和 FCC 左右为难:一方面,这种干扰确实是有可能发生的,只是个概率问题;但另一方面,这种概率比出门被雷劈还要小,这么多年来一直要求乘客关闭手机,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 2005 年,FCC 打算放宽这项禁令,在某些特定的限制下,允许乘客在飞机
8、上使用手机。比如与通信设备厂商合作,为手机的发射功率设定一些限制。他们还考虑为飞机开发一种专用的机载通信设备,以满足乘客的通信需求。 但这又招来了新的争议,有人认为,此举是强迫用户只许使用机载通信设备,而这显然会给航空公司带来丰厚利润,有违商业公平性。2006 年,FAA 再次宣布,维持原先的意见,即禁止在飞机上使用手机,由各航空公司自行执行。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 FAA 所有的文档中,均是建议“所有手持移动电话”在飞机离地后应禁止使用,而没有排除“开启飞行模式(或者离线模式)的手持移动电话” ,因此,后者也不幸地被列入了禁止范围。各航空公司在执行时,往往会遵照这一规定而禁止所有手机,并且还会强调“包括开启飞行模式的手机” ,以避免乘客搞不清楚。这一情况可能由多种原因导致,其中显而易见的一点是“飞行模式”是各手机厂商自行开发的,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执行标准。 这场争论持续了半个世纪,目前还是没有一致的结论。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无论说绝对有干扰,还是说绝对没干扰,都是不负责任的。但如果从代价的角度来看,虽然这种干扰的概率很小,可是赌注却太大了。而关闭手机,无论对谁来说,都是一种成本较低的措施。所以,在尚无结论的情况下,选择这种保守的做法,是一个明智之举。何况在航空公司有明确规定的同时,大家还是要严格遵守,不要因此惹出别的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