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议风水文化对建筑环境设计的影响摘要:建设健康建筑、改善人居环境是建筑学科及相关领域的热门话题。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应充分挖掘中国传统建筑规划设计理论精华的同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改善人居环境的理论和规划设计方法,本文试图探讨风水文化对现代建筑环境设计的影响及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风水文化;建筑环境设计 中图分类号:TU-0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所谓风水,最早史书记载见于晋代, “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郭璞葬书 ) 。清人范宜宾为葬书作注云:“无水则风到而气散,有水则气止而风无,故风水二字为地学之最,而其中以
2、得水之地为上等,以藏风之地为次等。 ”就是说风水是一门有关生气的术数,只有在避风聚水的情况下才能得到生气,生气是万物生长发育之气,是能够焕发生命活力的元素。风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有关建筑环境的基地选择与规划设计的理论,又称“堪舆学” 。千百年来,中国的建筑活动无不受其影响。 一、风水文化的内容 1、气 “气”的学说是古风水理论的核心内容, “气”也是中国传统哲学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气”说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气”的涵义,二是“气”的性态,三是“气”的功用。风水中有关气的构成分为生气、死气、阴气、阳气、土气、地气、乘气、聚气、纳气、气脉、气母等,认为不论是生者还是死者,只要得到生气,才能有
3、吉兆,因此,风水的宗旨是理气,即寻找生气。 明代蒋平阶在水龙经论“气相妙运”时说:“太始,唯一气,莫先于水。水中积浊,遂成山川。经云:气者,水之体于父母,本骸得气,遗体受荫。盖生者,气之聚凝,结者成骨,死而独留。故葬者,反气内骨,以荫所生之道也。经云:气感而应鬼神及人,是以铜山而崩,灵钟东兴,木华于春,粟牙于空。气行乎地中,其行也,固地之势;其聚也,固势之止。丘陇之骨,冈埠之支,气之所随。经云:气之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 。 古风水理论所论之气带有一些朴素的唯物论色彩,认为气是构成世界本原的元素,它变化无穷,变成山,变成水,在天空周流,在地下运行,滋生万物。天地万物间
4、的交互感应,也都被认为是“气”的作用,在居住中,自然、建筑、人生都会交互影响,对人的生命存在与精神活动等都有不同的作用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违背其中道理,破坏人生之气与自然之气的和谐对应就难于安身立命。所以,孜孜以求宅居环境应处于合宜的“气”中,取得与自然及人伦社会的协同和协调,形成人、建筑、自然的和谐共处。 2、龙脉、阳宅、明堂 龙脉实指山川,山川的走势绵延盘亘,如龙伏、如龙舞,故名为龙脉。风水学认为龙脉源于昆仑。生气总顺着龙脉运行,因此,观龙脉即指观山脉走势、顺逆、聚散、气止、支干、高低、飞潜等等,并籍此意喻人的祸灾福吉。 生者所居为阳宅,根据气说,阳宅需有生气家庭才能旺象,因此需纳气,一方
5、面吸收地下生气,另一方面从大门召气。因此,选好地址和房门朝向至关重要。风水学认为上等之地为东面有河流,西面有大道,南面有平地,北面有丘陵,以此达到被称为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四神相应之妙。在建筑物的布置方面有些重要原则,如座北朝南,面迎阳光;靠近河流、水塘但忌讳背水等。 风水学把明堂作为穴前之地。明堂有内外之别,凡山势缓和、平平结穴、龙虎山环抱、案山当前就称为内明堂,内明堂之外的为外明堂。明堂之中是平地,四周有山,这些山左称青龙右称白虎,又有捍门、华表、辅弼等。 在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及大规模建设组群布局等方面中国古代建筑在空间环境的整体处理有着极高的艺术造诣和较强的科学性、合理性。因
6、此,正确认识风水文化,不能简单地视风水为迷信,其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理论,应本着批判继承的态度,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发扬中国传统勘舆学的哲学思想,指导今日人居环境建设,现实意义重大。 二、风水文化对建筑环境设计的影响 1、生态学思想 人地协和。在西方近代,人对自然的控制、征服、对峙、斗争是社会文化的主题之一,历史地反映了工业革命和现代文明不象农业社会那样依从自然,而是用科技工业变革自然、征服自然、破损自然、毁坏生态,表现出“人地对抗”和“冲突”的关系。时至今日,在发达国家或后工业社会及发展中国家,这种现象依然存在。顺应自然、利用自然、装点自然是几千年来中国堪舆学家对人和自然关系的一贯主张。风水文化难
7、能可贵之处在于不急功近利、不以地形复杂为坏事,而是抓住山水做文章,在住宅建设中,因山水而建筑,用建筑美化山水,借助自然景观保护山水的美,同时也衬托建筑物的美,高度统一人与自然的协和,逐渐形成人与自然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良性循环关系。 环境保护。风水是门有关人和环境关系的学问体系和信仰体系。作为学问体系,风水除教导人们如何进行建筑,还教导人们如何植树以培生气;作为信仰体系,风水除教导人们不该如何进行建筑,还教导人们不该如何开挖采掘以护形势。 “培生气”和“护形势”保护了环境,保护了生态,保护了自然。风水学认为“天人合一” 、 “天人感应” ,要求人们顺其自然,把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纳入自
8、然生态的良性循环之中。尽管古人改造大自然的能力非常有限,然先哲们依然悟出其中的哲理。在人类通过大规模建设活动使得地表性态改变的能力极强的今天,更应遵循这一基本原理。近年来全球范围的绿色革命运动、建筑学领域的生态建设、绿色建筑研究活动等,从其基本出发点来说,是与传统的生态学思想相吻合的。 2、绿色建筑环境设计 绿色建筑的研究对象是由人、建筑、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组成的人工生态系统。对于人和建筑环境并重的人工生态系统而言,完善的自然生态系统不但是人工生态系统存在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先决前提,而且对人类来说具有审美愉悦的功能,是建筑环境不可或缺的一种文化资源。因此,在仿效自然生态系统而创造人工生态系统时
9、,应实现能量流和物质流的平衡,即生态平衡原则。保护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完善生态建筑环境,改善人居环境质量。一方面利用技术,通过对自然生态系统要素的监测与分析,达到对自然环境的全面深入了解,并利用建筑设计减少对人工调节的依赖;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新技术,满足生态建筑,如地下空间开发、太阳能利用、风能利用、水能利用等等。 建筑环境设计方面可采用绿色规划设计法。如,北方四合院平面尺度较大,四周围墙紧闭,在寒冷的冬季能获取较多的太阳辐射热量,以免院内及室内阴气过盛;而南方四合院平面尺度较纵向尺度大,顶部仅留小尺度天井口,以求在炎热的夏季减少辐射热量,增大纵向自然对流;天井下部地面设置水池、蓄水花坛等,增强水
10、份蒸发进行吸热,以免院内阳气过盛等等。这些手段把建筑作为自然生态循环链中的一环,通过其自身的自净机能,使其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限定在环境容量范围之内。 三、结语 风水文化中包含有许多附会类比的成分,但它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人居环境建设经验的积累,是中国传统人居环境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建筑环境设计时应结合现代建筑科学技术,充分挖掘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理论中的绿色经验和设计精华。在现代人居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研究风水文化对建筑环境设计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远国:中国古代建筑风水学在现代建筑中的影响与运用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5(04) 2谢浩:风水学与居住建筑设计J房材与应用,2004(03) 3阿俊:现代建筑中的风水学J沪港经济,2002(06)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