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教学准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识记:1.1953 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1956 年赫鲁晓夫做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报告。2.1964 年勃列日涅夫上台; 1975 年以后,苏联经济进入停滞时期。3.1985 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戈尔巴乔夫改革最终导致了国内局势的失控和苏联的解体。理解:1.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内容、结果、失败的原因。2.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结果、失败的原因。3.戈尔巴乔夫执政时苏联的形势;戈尔巴乔夫经济和政治改革的内容、过程、影响。运用:1.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赫鲁晓夫的改革。2.比较勃列日涅夫改革与中国的经济改革,总结中国经济
2、改革成功的经验。3.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的关系;戈尔巴乔夫改革与中国改革的异同。二、过程与方法人物评价、问题比较、问题探究。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社会主义制度是优越的,但还不成熟,需要一个不断探索、反复实践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需要及时调整政治经济政策。因此改革是必需的、必要的,但不能偏向。改革的道路是艰巨的、曲折的、复杂的。教学重点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及其影响。教学难点苏联改革失败的原因和苏联解体的原因。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资料分析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讲述:二战结束后,苏联进入和平建设时期,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
3、三位领导人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分别进行了改革,他们的改革各有成败,深刻了影响了苏联的局势,最终导致了国内局势的失控和苏联的解体。这节课,我们来看看这三位领导人的改革。板书: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二、讲授新课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特征及弊端。学生回答:主要特征: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排斥市场;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存在的弊端: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为支持工业不惜损害农民利益;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教师讲述:二战后,特别是 20 世纪 50 年代,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苏联的农业状况令人担忧,工业领域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农业全盘集体化的消极影响一直持续到战
4、后,农业单位面积产量没有提高,仅为欧洲其他国家平均产量的 1/3。这种状况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社会的稳定,也不能满足国家对粮食和原料的需要,制约了工业的发展。1953 年,斯大林逝世,为苏联体制改革提供了契机与可能。经历了一番动荡后上台的赫鲁晓夫感受到了斯大林体制的种种弊病,并尝试医治,由此揭开了苏联改革的序幕。板书:一、赫鲁晓夫改革教师讲述:赫鲁晓夫一上台就以革新者自居,他首先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批判,矛头直指斯大林。1956 年 2 月,苏共“二十大”召开,中国等 55 个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代表应邀列席大会。赫鲁晓夫主持大会并做了党中央工作总结报告。在总结报告中,赫鲁晓夫就内政和外交
5、方面提出了一些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不尽符合的新观点,如反对工资的“平均主义”;提出资本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发展的“和平过渡”理论,等等。大会闭幕当夜,赫鲁晓夫突然召集代表再次开会,向他们做了题为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 教师提问:秘密报告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阅读教材回答。教师总结: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的中心是反对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赫鲁晓夫对斯大林在 30 年代大清洗运动中和卫国战争初期所犯的许多严重错误的分析肤浅,评价也不公允,并把错误的根源简单归结于斯大林的“不良品质和性格”,缺乏历史的辩证的分析。教师提问:虽然这份报告在有些地方有失公允,但这份报告在当时在苏联国内外引起了极
6、大的影响。请同学们讨论分析一下,这份报告对苏联国内形势有什么样的影响?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苏共“二十大”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解除了人们的思想束缚,为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创造了思想条件。教师讲述:赫鲁晓夫当政期间,对斯大林时代的方针政策和管理体制进行了调整和改革。政治上,批判个人崇拜,加强民主和法制,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教师提问:赫鲁晓夫在经济领域的改革的重点是什么?学生回答:农业。教师提问:具体措施有哪些?学生回答: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大规模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提倡
7、种植玉米。教师补充:(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插图:手持玉米的赫鲁晓夫和热烈欢送出发垦荒的苏联青年)那时在莫斯科留传着这样的话:在全世界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只有一个理论家、哲学家,这就是毛泽东。而赫鲁晓夫只是一个实干家,是一个种玉米的实干家。他整天叫嚷要种老玉米,不分时间,不分地点,逢人便讲。在苏联,东西南北中,远至天寒地冻的北极和荒无人烟的哈萨克斯坦草原,都要种老玉米。他甚至要求波兰等国家的领导人也去大力倡导种老玉米。一时间,赫鲁晓夫成了惟一的农业权威,成了在农业问题上最有学问的人。除了种老玉米,赫鲁晓夫还着了迷似地号召开垦荒地,并不遗余力地去从事垦荒工作。大会小会讲垦荒,三天两头讲垦荒,政治局会议
8、讲垦荒,巡视期间见人就讲垦荒,欢送垦荒的队伍更是讲垦荒。于是,赫鲁晓夫又成了开垦荒地的专家权威,他说哪里能开荒,就得到那里去开荒 ;他说开多少千公顷土地,就得开多少千公顷土地;他说让荒地长多少粮食,荒地就得长多少粮食。在赫鲁晓夫看来,荒地就是国富民足,荒地就是希望,荒地就是未来。教师提问:赫鲁晓夫这个“农业专家” ,他的“老玉米梦想”和荒地之梦,实现了吗?结果怎样?学生阅读课文中历史纵横的内容,回答。教师提问: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失败了,工业方面的改革怎样呢?学生回答:工业方面,废弃部门管理体制,将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给企业部分权利;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
9、者的生产积极性。教师提问:这场改革的结果怎样? 学生回答:失败。教师讲述: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搞个人崇拜,他自己怎么样呢?请看材料:多媒体展示:赫鲁晓夫上台不久,苏联的党政大权又集中到他一人身上,对赫鲁晓夫个人崇拜也开始了,例如:1964 年赫鲁晓夫 70 岁生日时,苏联几乎重演了 1929 年斯大林50 岁诞辰的那一幕。后来苏共中央在对赫鲁晓夫的责难中说:“苏联报刊沉湎于日益频繁的报道赫鲁晓夫的活动,并对他大加溢美,1963 年全国性大报共刊登了他的120 幅照片,1964 年头 9 个月竟至 140 幅。相形之下,当年斯大林巨照载之极端也不过一年只有 1015 次。”阅读思考后回答问题:(1
10、)这段资料中获得了什么信息?(2)赫鲁晓夫曾经尖锐地批判斯大林搞个人崇拜。为什么自己上台后又搞个人崇拜?这件事说明了什么问题?你怎样认识斯大林时期个人崇拜盛行的原因?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固然有斯大林本人的因素,但根源在于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因此赫鲁晓夫把斯大林时期个人崇拜的错误完全归结为斯大林的个人品质,是不科学的。讨论:为什么以失败告终?教师总结:这场改革只是在原有体制的框架内进行的小修小补,没有对已是根深蒂固的旧体制进行改革,这就决定了这场改革的不彻底性。再加上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实事求是的作风,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口号与目标,许多改革措施未经论证和试验就急速推出
11、,结果造成混乱,导致改革失败。1964 年 10 月 14 日,苏共中央全会解除了赫鲁晓夫的党政领导职务,选举勃列日涅夫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板书:二、勃列日涅夫改革教师讲述:勃列日涅夫执政 18 年(19641982 年),他对赫鲁晓夫的政策做了一些调整,继续推行改革政策。教师提问: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是什么?与赫鲁晓夫的改革重点有什么不同?有什么成效?学生回答:与赫鲁晓夫的改革不同的是,他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教师总结:勃列日涅夫的改革使苏联的综合国力大增,一跃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但人民生活改善有限,改革并没有使苏联经济摆脱困境。在他执政后期,苏联陷入困境。它仍是一场失败的改革。教
12、师提问:为什么会是失败的结果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基本原因在政治上表现为政治生活僵化,个人专断,经济上仍坚持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等等。改革同样未能对旧体制进行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改革,这是苏联改革遭受严重挫折的重要原因。另外,由于长期与美国的军事竞赛,导致了经济负担不断增长。1975 年以后,苏联的经济的增长率逐年下降,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学生阅读教教材中的表格: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教师讲述: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苏联出现了社会动荡、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人民生活水平逐步下降的危机局面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插图:由于食品短缺,苏联居民要排长队购买) 。
13、这个时候,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他能不能力挽狂澜呢?我们接下来学习。板书: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教师讲述:上台伊始,戈尔巴乔夫雄心勃勃,决心对苏联的内外政策进行调整与改革。他首先进行的是经济改革。教师提问: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措施主要有哪些方面?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是戈尔巴乔夫于 1985 年提出的改革方针。其基本目标是:到 2000 年,国民收入和工业总产值要增长 1 倍,国民收入年增长速度提高到 5%,人均实际收入增加 60%80%。在国民经济全面滑坡的境况下,提出加速战略显然是不明智的,是过于急躁的。讨论:戈尔巴乔夫提出的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战
14、略方针和我们分三步走的战略方针为什么成效不同?学生思考,教师提示背景不同,发展趋势不同。教师提问:同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改革相比,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要求国家主要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允许个体经济存在。讨论:戈尔巴乔夫对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改革,目的是摆脱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系,似乎是应该成功的,但是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仍然失败了,有人说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把苏联搞死了。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改革阻力重重,以致改革效果不佳,经济继续滑坡。面对经济改革的困境,戈尔
15、巴乔夫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在公开性、多元化、民主化的思想指导下,放弃了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走上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道路” 。这无疑加剧了苏联政局和人们思想的混乱,加速了苏共党亡政息的步伐。最终导致了国内局势的失势和苏联的解体。课堂总结:面对高度集中的斯大林体制,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都试图改革,赫氏、勃氏修修补补,戈氏抛弃了社会主义制度,他们的改革都没有根本上纠正斯大林体制的错误,以至于积重难返,失去了让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机会,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课后探究:有人说,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事业遭受巨大的挫折,这意味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请结合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16、义道路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此观点是否正确。备课资料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苏联在赫鲁晓夫当政期间(19541964) ,试图克服斯大林时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弊端,在经济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农业方面,采取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开展大规模垦荒和推行“玉米运动”等办法,力图改变苏联农业的落后状况。工业方面,一度把管理权力由中央下放到地方,后又陆续收回。赫鲁晓夫还盲目地提出过 15 年内在人均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的目标。赫鲁晓夫的改革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也没有克服计划经济体制所存在的弊端。从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起,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为摆脱苏联
17、模式的束缚,相继进行了改革。其中,匈牙利的改革在东欧国家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 1968 年元旦开始,匈牙利在全国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一是改革计划管理体制,二是改革价格和工资制度,三是允许雇工五人以内的私人小企业发展。由于此次改革比较顺利,经济发展平稳,市场比较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有显著提高,被称为稳健改革的“匈牙利模式” 。匈牙利也一度被誉为“东欧消费者的天堂” 。但改革几经反复,并未达到预期的目的。中国自 20 世纪 70 年代末以来,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改革开放,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成就。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被誉为“世界经济的奇迹
18、” 。苏联解体的总体原因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苏联的解体是“诸多因素的社会合力作用的结果。有远因,,也有近因;有外因,也有内因;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有微观原因,也有宏观原因;有下层原因,也有上层原因;有浅层原因,也有深层原因。但在探讨什么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时,学者们见仁见智,有“理论滞后说”, 由于思想理论战线长期存在严重的教条主义倾向以及“左”的僵化理论的影响,苏联社会主义理论严重滞后。长期以来,苏联政界、理论界对马列主义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不是随着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经验修正和发展马列主义,而是把科学的生气勃勃的马列主义变成封闭的、僵死的、脱离实际的、同人民群众格格不入的教条。这是导
19、致最终丧失社会主义阵地、马列主义阵地的一个重要原因。有“经济发展落后说”,这主要是指,苏联在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方面存在着严重弊端,经济建设没有搞好。有人把它视为众因之根,认为“政治的因素和其它上层建筑的因素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经济的前提和条件归根结底是决定性的。”有人把它视为众因之一,认为“不能把苏联演变的原因简单地归结为经济没有搞好”。经济没有搞好与苏联政局剧变之间不是一种直接的、决定性的因果关系。把苏联演变的原因归结为“经济没有搞好”,“会使人们在政治上得出极其危险的结论”。有“政治体制僵化说”, 这主要是指,执政党自身建设和国家建设问题严重,党政不分,以党代政,中央高度集权。不少学
20、者把它视为最根本的、最深刻的原因。有学者认为斯大林模式反映到政治体制上的主要弊端是:党政不分、以党代政,苏维埃成了空架子,政府形同虚设。加之权力过于集中,个人专权现象严重,政府逐渐丧失了治理和应变能力。有“民族冲突说”,从这方面分析苏联解体的论著很多,都认为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实践上的失误为苏联解体起了催化剂的作用。“实际上,最后对苏联存亡起决定作用的正是各加盟共和国的态度,而这又与民族问题直接相关”。此外还有“苏共蜕变说”,“西方和平演变说”,“戈氏改革失败说”等等。其中,多数学者倾向于从历史根源上去寻找答案,认为“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是体制问题,就是说苏联传统体制由于弊病太多,已走不下去了,已进入死胡同,失去了动力和机制。” “苏共的瓦解、苏联的解体,总的来说是几十年不断积累下来,潜伏着的社会矛盾恶化发展和总爆发的结果。”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